目前在一家做外貿的公司上班,最近感覺各個航線的集裝箱都短缺。船公司遲遲訂不到艙位,有艙位的也經常提不到櫃子。

這個現象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這是各方面因素綜合引起的。

首先,去年疫情爆發,我國封城封關開始,當時所有進出口外貿在春節時候基本處於停滯狀態。

當時所有業內人士對疫情影響的態度都極端消極,船東也不例外。所以各大船東紛紛開始縮減運力,其中主要是:

  1. 安排船隻閑置,情願接受靠泊的成本也不開 - 船開卻裝載很差的情況下虧的更多。
  2. 將大運力的船隻閑置,抽調小運力船隻代替以減小裝載率壓力。
  3. 在主流航線上縮減班次,安排停航,盡保留少量班次服務。

這些政策自疫情爆發之後至今其實仍在繼續。

其次,國內疫情控制出人意料的好,外貿量恢復超過預期。

國內疫情已經得到很好控制,自復工復產後,外貿逐步恢復,現在按照國家統計數據,我國進出口已經恢復甚至超過疫情前水平。

自今年7月開始,國內出口需求已經逐步恢復,然後逐月飛速上漲。

但各大船東並未作出如此良好的市場預期。坦白說大家都怕,怕疫情會有反覆,貿然恢復運力到時候喫不了兜著走。所以運力仍處於非常低的位置。

然後事情的發展就有意思了。隨著需求爆炸,但供給不足,運費在幾個月內瘋狂上漲。其中美國線首當其衝,然後非洲線,澳新線跟進,現在歐洲線也開始爆發。

這種情況下,船東居然靠低運力但高單價,賺了個盆滿缽滿,利潤連翻數倍。

跟著就顯而易見了,船東依然如此賺錢,肯定不願輕易放棄已經咬在嘴裡的鴨子。儘管美國和中國政府都出面做過協調,但船東們仍將運力控制的非常低,以製造火爆市場並繼續抬高運費。

第三,國外疫情控制大失敗,國內外情況反差太大。

如上所說,國內早早就復工復產了,但國外一直在各種封城封關中。這一方面讓原本逐年上漲的進口貨量減少,從國外返回的集裝箱數量本就相應減少了;另一方面由於國外的情況,很多國外國內物流阻礙重重,碼頭/車隊/倉庫,等等,要麼沒人,要麼沒車,這導致大量從我國出口過去的集裝箱在國外被耽誤在各種地方,無法返還船東並隨班輪迴流。

第四,疫情及其他黑天鵝事件層出不窮。

例如美國黑人運動事件的爆發,各種打砸搶偷;例如澳洲墨爾本突然集中爆發數千例本地病例,重新宣佈封城;例如澳洲港口碼頭工人持續罷工;再例如某些船東旗下船隻靠掛港口時被發現病例等等等等。

這些突發事件給本就不順暢的物流添加了諸多不可控因素。讓所謂的「班輪」運輸變成了幾乎毫無準點率可言的「隨機」運輸。(現在綜合準班率不足5成)。

綜合以上各項,就出現了題主問的現像:運費高企,極度缺箱,艙位爆炸,瘋狂甩箱。


簡單的講:船少了,箱子都出去了回不來,家裡的空箱子又不多。

1、運力緊張,因為疫情各大船司都縮減了運力,航線沒有以前多,船少了,艙位也就少了;

2、因為疫情,全世界各國家的復產情況有差別,比如中國生產和出口逐漸恢復,但其他國家沒有,導致了中國持續的出口,出口就要用櫃子,櫃子越用越少;另一方面其他國家的出口減少了,船公司又很少載空箱回程,加劇並放大了中國的集裝箱缺口。

3、接上一條,其他國家復工進度慢,甚至有的國家港口還罷工(比如澳大利亞),導致了很多港口出現了貨物積壓,空箱爆滿;拉長了船公司的航線週期。

發佈於 2020-11-16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May的叨嘮May的叨嘮

疫情影響,很多櫃子在國外回不來,現在都調出舊櫃子在使用了,偶然可能走在路上都你那個看到老櫃子~~


疫情影響,很多櫃子在國外回不來,現在都調出舊櫃子在使用了,偶然可能走在路上都你那個看到老櫃子~~


為什麼會產生集裝箱短缺?十月之後中國出口市場上,一個集裝箱難求? 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1.集裝箱在海外港口滯留,空箱無法流轉回中國。 2·船公司都去租更多的集裝箱,而生產集裝箱需要週期。 如何應對? 1.儘早計劃出口計劃,訂艙。 2.由40箱子改為20箱子。 3.增加物流預算,用…1 贊同 · 0 評論查看完整文章

受到疫情影響,現在的集裝箱周轉週期加長


周轉不暢,過去的回不來


中國恢復生產出口激增,國外還在疫情封國狀態出口的櫃子無法回中國。


國外疫情嚴重唄,活著都是個問題,哪還有時間做生意


疫情在國內國外暴發時間有先後。國內疫情暴發時,停工停產,歐美想要的產品供應不上,整個生產銷售受到影響。他們喫了一塹,也長了一「智」。

國內疫情控制差不多了,復工復產。歐美疫情反倒暴發了。他們擔心未來供應鏈跟不上,於是提前訂購,補足庫存,所謂「預防性採購」。包括各種疫情防護設備,工業原材料、零部件等等。由此帶動了一大波中國的出口貿易量。

這是今年來中國出口需求增長的基本背景。

另一條線上,疫情暴發之初,貿易需求是被抑制的,海運(包括空運)大受影響。船公司(也包括航空公司)為了降低經營成本和損失,大幅削減運力。

後來疫情有所緩和,船公司也沒有調高市場預期,因此運力仍保持在低位。這就導致了後來需求上漲,供不應求的市場現象。運價上升,船公司掙得盆滿缽滿。

第三條線上,亞洲大量出口到歐美(上述提到的消費品、工業原材料、零部件等),都需要用集裝箱運出去。但亞洲自歐美進口的量本來就不大(鑒於消費水平低於歐美市場,亞洲也仍是歐美市場的「代工廠」),疫情暴發也不可能提振市場的消費欲,因此自歐美向亞洲的貨運流就相對減少了,導致集裝箱向西邊去了,沒有回東邊來。

加上歐美疫情持續反覆,第二波暴發,擁堵的港口碼頭處理效率降低,集裝箱回到亞洲的速度就更慢了。

希望上面的答案把簡單的邏輯梳理清楚了。推薦今天一篇文章:

https://mp.weixin.qq.com/cgi-bin/home?t=home/indextoken=445573159lang=zh_CN?

mp.weixin.qq.com


出喀麥隆的貨,船期推了又推,因為車隊刷不到箱子!害,匯率又降低,虧啊。


國外疫情又開始了,政策有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