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說自己的閱讀方法,閱讀習慣及閱讀效果。


最近很多人問我這樣一個問題:讀書是好,這個道理我們也知道。但問題是我們不知道該怎麼讀書,每每拿起一本書,沒看兩分鐘就跑神。萬物皆可閱讀,那這書究竟要如何去讀呢?

我挑戰過年閱百本,嘗試過快速閱讀,也試過細嚼慢嚥的閱讀一本書,還試過一本書反覆的讀的那種感覺,所以作為一個有幾年閱讀經驗的人來,簡單分享下我對於閱讀方法的幾點理解。

一、閱讀前需要摒棄的壞習慣

1.字不認識,停下來?

以前我在閱讀的時候,發現字不認識,就先停下來,查個字典,等到我想再往下讀的時候,就發現那本書讀起來沒意思了。所以這本書也就束之高閣了。

閱讀間隔會打破我們閱讀的樂趣和快感。古人云「好讀書,不求甚解」。這句話的意思是先把這本書大略看看,如果你完全不懂,完全不知道在說什麼,那你就放下,這本書的知識暫時還不適合你。如果大概能理解,你就先往下看。看完以後體會一下,你可能會恍然大悟——原來是這麼回事啊。

2.一邊看書,一邊玩手機?

有人會一邊讀著書,一邊拿著手機看,看一會兒讀兩句,再看。這是一定要避免的習慣。

點開手機看的那種感覺跟抽煙是一樣的——上癮。心理學家研究過,這種快感對應的腦部活躍區域,跟抽煙甚至吸毒的大腦區域是一模一樣的。所以讀一本書的時候,一定要手機放起來。

二、兩種閱讀方法

1.帶著目的去讀。

比如我不知道該怎麼教育孩子了,這時候我就會去閱讀所有與教育孩子有關的書。再比如我的工作會讓我經常寫新聞稿,我就會去看新聞稿有關的書。這就叫作帶著目的去看書。

帶著目的看書的時候,我們需要了解一本書的框架和脈絡:

  • 問題是什麼,
  • 研究現狀是什麼,
  • 怎麼解決問題,
  • 這裡邊最有價值的部分是什麼,
  • 最有力的案例是什麼,
  • 怎麼論證的,
  • 最後對對方有什麼好處。

這就是帶著目的看書的讀書方法。

2.沒有目的的閱讀。

沒有目的的閱讀不代表沒有價值。就像我讀《明朝那些事兒》那本書的時候,或者我看《日日是好日》這種類型的書的時候,沒有目的,純粹欣賞。那麼最好的方法就是沉浸在裡邊好好讀,認真體會,看看這本書有沒有衝擊到你的心靈,看看你讀完後是不是覺得很棒。這種感受會比帶著目的讀書更開心,因為它是更高級的一種探尋。

帶著目的讀書,往往讀的是舒適圈周邊的東西。自由閱讀則是突然跳到一個未知黑暗區域,你會慢慢探索這個未知黑暗區域,當你發現了一點亮光,它開始亮起來的時候,你又跳到更大的區域,又亮起來一點,最後,這些亮光集中在一起,全亮了,整個大腦變成了解放區。這種感覺特別令人愉快。

三、拆解書的框架

1.主題

任何一本書都會有一條主線。所以我們在讀一本書的時候,首先應該弄明白一件事:讀完了,問自己,這本書要解決什麼問題。比如《他人的力量》這本書解決了什麼問題?人際關係的問題。

不同的書的主題會出現在不同的位置。有些書是在我們讀完之後,從整體出發才能發現它的主題。小說一般都是這樣。我們很少看到那種剛讀第一句就知道它的目的是什麼的小說。

但工具類的書不一樣,這類書的閱讀目的是讓讀者解決問題的。所以針對這類書,我們首先要在書中找到定義這個問題的句子。對主題的定義一般放在第一章、第二章,一本書前面的部分多是用來下定義的。

2.熟悉書的寫作背景

一本書的背景知識,能夠幫助讀者開闊眼界,讓人們瞭解一個理論的前沿研究狀態是什麼,從而間接地認識到這本書的價值。

3.最有價值的部分:書中提供了哪些解決方案?

一本書最有價值的部分:有哪些解決方案;或者這個故事是怎麼發生的,變化的過程是什麼。

4.畫龍點睛,一句話總結價值升華

什麼叫價值升華?就是這本書的意義所在。這本書講這個事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我們最後能夠達成一個什麼樣的效果?作者希望大家讀完這本書之後有什麼樣的感受?這個一般在一本書的最後一部分。

所以我們在讀一本書的時候,首先要學會從書裏提煉出問題,也就是書的使命,同時將它的價值進行升華。

我是 @箏小錢 ,你迷茫時的充電寶,每天分享乾貨知識。


謝邀。

閱讀剛入門的小透明一枚。

我最癡迷閱讀的年齡是小學四、五年級到高一期間,各種書翻開就能看進去,包括全國公路地圖和汽車維修技術。閱讀只是看書,大部分是走眼不走心,單純的快樂。

之後忙忙碌碌,學習、工作、戀愛、婚姻,人際關係、電腦遊戲、智能手機各種紛雜繁瑣佔用了閑暇時間,期間也只是偶爾看看不費腦的網路小說消遣消遣。

工作幾年後慢慢又開始拾起書本,專註程度遠遠不比年少時期,感興趣的書一氣呵成,看的酣暢淋漓,有些不感興趣的書看起來真是非常的費勁,翻兩頁扔一邊過幾天再翻,一年都看不完。

這幾年脫離設計一線,工作輕鬆一些,開始有計劃的閱讀,不忙的時候每個月初列個書單,大概五六本,其中有兩三本小說,其餘兩三本一般是歷史、社科類書籍。這個書單不是必須讀完的,只是給自己大概框定範圍和預立一個小目標。在閱讀過程中碰到自己很感興趣的書,書單會有一些變動,用幾本相關領域的書替換原來書單的內容。譬如之前看了《戰國歧路》,很有意思,緊接著看完了《失敗者的春秋》、《資治通鑒與家國興衰》、《魏晉風華》、《東晉門閥制度》。這幾本書看完大概只用了十天,讓我重溫了小時候看書那種廢寢忘食的快樂。作為一個偏重看小說的人來說,短時間讀進這幾本書,我自己成就感也是滿滿。

今年疫情期間,我所居住的城市兩次封城,期間看了有關一戰的幾本小說。西線無戰事、永別了武器,看完之後情緒低落,心情久難平復,拆封了《喪鐘為誰而鳴》後摸了幾次封皮沒有翻開,直到最近才列入閱讀計劃。不同的年齡不同的閱歷在同一本書裏收穫差異很大,《老人與海》年少時看過兩次,覺著不過爾爾,如今卻讓我兩天之內反覆閱讀回味,書中的文字直擊我內心痛點,每一次的閱讀都滿臉淚水。

很慶幸我在中年之後,避開紛紛雜雜的煩瑣,還能重新與書為友,能遇到到馬爾克斯、村上春樹、莫言、海明威、門羅、東野圭吾、黑塞、渡邊淳一…

最後手機碼字真累


我都是打開書翻一分鐘,拿起手機看知乎去了。


  1、瀏覽

  就是對文章做鳥瞰式感知,用較短的時間通讀一遍,獲取大量的有效信息,得到總體的印象,概括瞭解文章的主題,大意或觀點、材料。

  2、提問

  根據瀏覽的印象和自己的需要,提出需要弄清的問題,使閱讀文章的目標具體明確。提問可以從內容與形式兩個方面去設計。內容方面包括中心思想、社會意義、作者的情況、寫作的背景與動機、內容要點、主要章節和段落的研究等;形式方面包括文章的結構佈局、各個部分的關聯、體裁形式、表達手段、用語特點、詞句的推敲等。

  3、精讀

  這是關鍵的步驟,必須認真閱讀文章,圈點、批劃、評註,弄清詞句含義,逐段理解內容,理清線索,把握主題,針對自己提出的問題,作摘要,抄卡片,寫筆記,列提綱,繪圖表等,求得切實具體地解決問題。

  4、背強

  調記住需要記憶的內容,不一定都是一字不差的背誦,可以作嘗試性回憶,再與文章對照反覆記憶,力求記得準確、迅速,也可以複述文章的主要內容,默寫提綱,記住要點。

  5、複習

  包括系統整理提綱和讀書筆記,重溫主要問題解決的辦法,完成必要的練習。通用式閱讀法,綜合運用了感知、記憶與思維的規律,能使閱讀獲得較好的效果。


睡覺在看一會也是一種享受


以下的描述,說的肯定不是你,但那場景你一定很熟悉。

https://weread.qq.com/web/appreader/38c327807165a2aa38c3323?wtheme=whitewfrom=appwvid=56900354scene=inQRCorde (二維碼自動識別)


就正常按照順序閱讀,有感悟就在旁邊用鉛筆寫一寫。


通常會給自己一個儀式感,在公司的時候,會買一杯咖啡,給自己安排一個舒適的坐姿,開啟閱讀模式

在外面的時候,會找一些固定的地方,比如舒適的咖啡館或者常去的肯德基店,坐固定的位置,點一些喝的,開啟閱讀模式,喜歡在有壓力的環境下看書,這樣容易聚精會神,感覺周邊有漂亮的小姐姐在觀察我呢,我要好好學習,哈哈


午後,一壺紅茶,一本書。


大致閱讀一遍,劃線,標籤,再看一遍。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