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母是白手起家。我生下來的時候我家是很窮很窮的。後來買了房買了車日子逐漸好起來,再到現在的算是比較富裕。但是我想買的東西或者很想吃的東西他們很少給我。我在外地讀書,半年回一次家。今年回家過年,我的壓歲錢全部都要上交。我和他們說要買什麼他們還是說沒錢。可是我父母自己卻花很多錢去買包包衣服鞋子。對我妹妹也特別大方。我妹今年才4歲。我能理解父母寵著她。可是為什麼對待我如此苛刻?

就像我想要一雙鞋子,萬斯的。我想要了一個多月了,還是沒有買。可是我妹已經在這個月里買了好幾條裙子了。


跟你情況差不多吧

我媽也是對我妹特別大方,給1歲小孩報個早教都是幾萬幾萬的

我有時候覺得我爸媽對我很摳,但上大學後發現這真是要對比的。跟我生活費1k2k的舍友比,我真的很富養了。但跟同等家庭水平卻能撒撒嬌跟父母要個上萬的包的姐姐妹妹來說(父母朋友的女兒),我又挺窮養的。

知足就好吧,雖然你在買鞋買包上不是很過癮,但在買車買放上你爹媽是不會虧待你的


卧槽,這個真的巨真實了

不過我是家裡小的那個,我爸是在我出生以後才從外地帶著我哥回來的,那時候家裡也窮,後來也是白手起家,有點錢家裡才買了房子

我哥從小過的比我好一些,因為他姑姑比較有錢,而且在外地我爸的工資也比在現在這個城市要高的多

因為從小過慣了窮日子,所以對這方面就沒有什麼很在意的

不過我爸媽就是,老是說,我們不是沒有那個錢,只是覺得這個錢沒必要花。他們對我和我哥都是這樣的,買的永遠都是打折的,地下商場幾十塊錢還要和店家講價的東西,其實當我看到我同學穿著那些很貴的名牌衣服裙子鞋子,我也挺羨慕的,在他們面前也提出過,想要買那些衣服鞋子,但我爸媽就說那些東西都是騙人的,沒必要去買,經過很多次吵架,他們跟我做思想鬥爭,以及打我,久而久之我對這些事情就淡然了,反正他們覺得是什麼就是什麼是怎麼樣就怎麼樣吧,我的衣服就全是地下商場裡面的,但是我哥就堅決要買好的買貴的,幾次三番和我爸媽鬧,鬧得最凶的一次就因為我哥想買一雙三百多的鞋子,三百五十塊錢,我媽說她只出三百,剩下的錢我哥自己給,然後買完過後被我爸罵了好久,每次吵架就要拿這個事來說,教育我和我哥不要那麼虛榮,要抵制住誘惑

後來我哥瞞著我爸媽去找她姐姐找他姑姑要錢買名牌鞋子,買衣服,現在大學了,有時候甚至去買假鞋……我媽還去找了我姑姑說以後不要拿錢給我哥買衣服鞋子,那些牌子都是騙人的,還把我姑姑罵了一頓

我爸對自己也是很省,但我媽就很喜歡買新衣服,新鞋子,買的大衣羽絨服都是幾千幾萬的,鞋子最便宜也是三百多

不知道說什麼了,前幾天天冷了,我想說買幾件厚一點的衣服,我媽就打電話去給班主任投訴說教室怎麼不開空調,還讓我們班主任去學校領導那裡鬧…就真的很無語,她買了好幾件厚衣服還有厚褲子厚襪子,現在我都不敢說我冷,生害怕她下次就去學校鬧


窮養和窮教育是兩個概念


我看了一下你的問題,

我的分析都是基於你給的信息,

如果你信息不準確的分析可能出現錯誤,

可以的話,你可以再補充一些信息,我好作回答。

父母也有偏愛的,這很正常,

但是這不代表他們不愛你。

在這個前提下,

我做出的一些思考、分析這裡分享給你,

我先回答基礎問題,再層層往下分析。

01 信息錯覺

首先你離父母比較遠的地方上學,

你父母為了你上學付出了多少代價?

可能在你的眼裡父母給你妹妹很多錢,

但是在父母眼裡不是這樣的,

這裡有一個「信息」上的透明度錯覺。

比如,你爸媽每個花3000塊錢送你去讀書,

而你妹妹吃住在身邊,生活花銷可能才1000多,

所以在你父母的眼裡,你一個月已經花了3000多,

而你妹妹才花了1000塊錢,自然而然會覺得沒錢給你。

人與人在溝通這件事上,

普遍存在一種「透明度錯覺」,

即大多數人都高估了,兩個人之間溝通的透明程度。

給予信息的一方,會認為自己的感覺和需求,

應該能被對方清晰地感知到,

儘管他們實際上並未將其表達到位。

換句話說,你以為你理解你爸媽說的話了,

其實你並沒有理解,而父母也沒有理解你。

其次你沒有說你妹妹的裙子到底多少錢,

是幾十塊一條的呢?還是幾百塊?幾千塊?

如果給你妹妹買的是幾十塊一條的,

這也並不奇怪啊,

你買五個4塊錢的冰棍和一個20塊錢的手工雪糕,

你覺得花錢一次花2塊錢買個冰棍是不是更加容易決策?

裙子是幾個4塊錢,而鞋子是一個20塊錢,量級不不一樣。

對了,這裡還有一個點,就是你的學習情況,

基於一個現實情況,

你爸媽也是芸芸眾生的一員,是凡人,

會有自己的慾望,很正常,錢在他們手上

這裡皮一下,可能就是你爸媽想要買包包,

他們自己發現錢超出預算了,所以才不給你錢的。

但是你爸媽也不是聖人,有私慾很正常啦)

所以如果你學習成績不好,

那麼大概率會「減少投資」,因為預估收益變低了,

但是你妹妹不一樣,現在處於混沌期。

02 出生時機

你說你在父母出生的時候比較窮,

在家庭困難的時候,

家長大概率是會對孩子比較苛刻的,

因為他們也承擔著很大的心理壓力,

想要一個人可以依靠。

所以你的出生他們,

一方面會覺得很高興,

自己要承擔為人父母的喜悅和壓力了,

父母在潛意識中就會說,

這裡只允許有一個小孩——就是我,

可是只要你的舉止像個大人,

不要像個小孩子,我就容忍你。」

小孩較大以後,

這種信息也會經由口語傳達出來,

例如說:「你已經長大了,不準……」

或是「男孩子不準哭」之類的話。

如果父母自己從來就不被允許表現得像個孩子,

看到幼稚的行為就覺得受到威脅的話,

也會對小孩傳達「不準像個小孩子」的信息。

他們可能是在成長時遇到經濟蕭條的時期,

或是成長在家規非常嚴格、把價值感都建立在行為的家庭。

有時長子或獨子也會給自己這種禁止信息,

當看到爸爸和媽媽爭吵時,

獨子可能會認為:

「這裡除了他們就只有我,

所以他們吵架一定是因為我的緣故,

我應該為此想點辦法,最好快點長大,好負起責任。」

長子也可能認為自己要負起照顧弟弟和妹妹的責任。

如果你和小孩子相處時很不自然,

很可能就有這種禁止信息,

同樣的,

如果你在宴會或是類似的歡樂場合,

覺得很不自在的話,也可能有這種禁止信息。

在有些家庭里,小孩太喜歡玩的話,

會被貼上懶惰或是罪惡的標籤,

因此會有魔術般的信念,

認為如果覺得很快樂的時候,

就會發生不幸的事,

所以要避免不幸,就不能有很快樂的感覺。

你看看你,兩條都中了,

  • 家庭貧寒
  • 長子

在這個腳本中,

本來很多時候應該是父母來承擔責任,

但是最後變成了孩子承擔責任,

也是孩子變成了大人的角色,

孩子代替大人承擔了自己不應該承擔的部分。

而即使你已經長大了,

但是在面對你的時候,已經習慣了這個腳本,

而面對妹妹的時候,資源不是問題了,

所以會採用另外一個腳本行使。

03

第二點,你說你父母說沒錢,又自己買東西。

和本老師認為,

你父母的說辭,和行為是有脫節的

這有可能是另外一個腳本——不要感受。

有些父母會傳遞這樣的信息:

「不準照你的感覺,要照我的感覺。」

比如母親對小孩說:

「我餓了,你想吃什麼?」

或是「我好冷,你把毛衣穿起來。」

其實就是家長替換了孩子的感受,

把溝通變成了一個心理遊戲。

如果父母的感覺都隱藏起來的話,

小孩就會學到「不準有感覺」。

有時候在一個家庭里,

可能會限制所有的感覺都不能表達,

但大部分情形下,只會限制某些特定的感覺,

而允許其他感覺——

「不準覺得生氣」、「不準覺得害怕」等等的表達。

有時候這個信息會被解讀為

「可以有某種感覺,但是不能表現出來」。

有時候這個信息會更強烈,連感覺都不能有。

比如,小男孩常常反覆被提醒,

「男孩不準哭」或是「要堅強一點」,

這些話隱含的意思就是:

「不準覺得傷心」、「不準覺得害怕」。

在有些家庭里,「不準有感覺」的意思,

是指「不準有身體的感覺」。

這種禁止信息來自嬰兒很小的時候,

如果信息很強烈的話,

成人以後會造成某些很嚴重的問題,

例如被禁止有飢餓感的小孩,

長大後可能發展出厭食症。

有些溝通分析師認為,

某些精神病的根源就是

「不準有身體的感覺」這個禁止信息。

在這個腳本中,

如果父母自己都不能夠好好表達,

那麼可能會發生扭曲的感覺,

明明是A,但是感受到B,

或者行為上的不一致,

比方說明明能夠滿足孩子,但是不去滿足。

包括你也隱瞞了很多有效信息,

這不怪你,是潛意識中每個人都會保護自己。

04

最後一個條分析,也是很常見的,

在中國文化體系中,

總是希望男生可以更加意志力堅強一些,

窮養也可能是為了磨練意志力。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行為驅力叫做 「要堅強」,

這樣的驅力,可能由於同年的早期經歷,

父母(這是一個代指,也可以是老師、長輩、權威等)

通過語言、非語言的,間接、直接的等等形式,

傳達給了我們這樣一條指令。

「因為父母沒有辦法好好照顧你,你就自己照顧好自己吧!」

「我們沒辦法聽你的感受,你還是不要說了吧!」

於是孩子就如父母所願,變成了一個「堅強」的人。

生活中,

當我們處於「要堅強」的驅力的時候,

就會陷入一個怪異的心理陷阱,

使得我們得不到幸福,無法滿足自己的願望。

「要堅強」是一個應該驅力,

表達的信息的是:

「只有我堅強起來,

不表達自己的感受、慾望,我才是一個好人。

(現實中可以體現為合格的丈夫、孝順的子女等等)

我不能讓別人看到我軟弱!」

但是實際上,人是需要安慰和關懷的,

當執行了「要堅強」後,

自己就會減少表情、保持冷漠態度,

並且語氣毫無波瀾。

這樣做心理是希望得到安撫、觸摸的,

但是又不能發出需要的信號,一臉拒絕的樣子。

所以,你父母不給你買,

你採取了什麼措施呢?你有評估這些措施的有效性嗎?

如果當前的行為不是有效措施,

那麼該如何改變才能真正得到你想要的東西?


怎麼說呢,個人觀點,你如果是男孩子這麼做沒毛病,男孩子成人之後責任會比女孩子的壓力要大很多,如果父母不從小給你灌輸掙錢不易的道理,當你成家之後.難不成管你父母要奶粉錢?


窮養兒子,富養女。

自己能掙錢就不向父母要了啊。

我現在22歲都不向家裡要錢。

別人沒有義務對你好。父母也是。

大家要體諒,放假的時候打份假期工吧。慢慢存錢吧,兄弟~


我在英國念書 基本上要什麼家裡都會買 我弟弟在美國 買個冰淇淋都要報告 零花錢是我的百分之一還要少吧…… 窮養兒子富養女 以後他大概率要繼承家業 但嫁出去的女兒 潑出去的水 就說不好啦


不知道為什麼

但是會在我的心理留下陰影。給我留下一種感覺,好像錢比我重要。讓我產生一種感覺,錢才能給我安全感,而家庭並不可以。父母給自己買比較貴的衣服褲子,很舍的給自己花錢,但是對我確很一般,大概就是鞋子、衣服一般是媽媽鞋的五分之一。我問媽媽要錢買的時候她不樂意,轉手就給她自己買一件貴的衣服。一年到頭可能就能要一次買衣服的錢。絮絮叨叨的,都不知道怎麼說了。

可能會給我留下巨大的心理陰影吧


我其實一直覺得家裡挺窮 因為父母都很節儉

我讀書生活費也只有1500

談個女朋友都不夠

直到給我買了房子 和車以後……

坐標杭州


我覺得樓主還好一些吧

我是認清了現實了,原來有時候父母也是靠不住的

我家屬於那種還好的,我爸媽有了錢就買房子,買了幾套了,不給我生活費,每次我要生活費都很麻煩,要和他們說怎麼花的,要和我爸爸報備。我一個女生難道買女生用的東西也要和某個男人報備嗎搞不懂。我爸爸自己養著小三和小三的兒子(不是我爸爸生的,他前夫的)給我花錢我買姨媽巾也要和他報備,連書費都不給我交。我不明白這是為什麼,我家算有錢了。

更可怕的是我媽媽居然愚昧的說我爹沒有對不起我,害,養小三不給我錢,這挺對得起我的了

自己好好學習,找一份好工作,賺錢自己養活自己,至於我爸爸我會恨他一輩子的,看著我怎麼對他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