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沒有這種競爭式的選拔賽制,怎麼定出場卡司?公司裡面一羣高手都想露臉,一場就七個名額,該上誰不該上誰怎麼安排?

第二,這點是從第一點延伸出來的,名正言順給新人機會,否則作為觀眾,習慣性的會想去繼續看思文建國龐博rock卡姆這些人,這樣一方面對新人不好,另一方面也很容易造成老人的疲態。

第三,用殘酷的賽制逼迫成名卡司正視自己的缺點侷限激發潛力,這點看看龐博就體會到了。而且我感覺很快思文也要經歷這個階段了。

多說幾句,雖然這個階段很殘酷很痛苦,但是想蛻變想提升到更高的層次,這個階段是必須經歷的。你看到頭次上臺的新人們,可能因為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因此初級成績不錯,但是持續的輸出之後聽眾們遲早會對已有的賣點審美疲勞,這種情況下如何尋求新的創作靈感,如何擺脫掉原有的無形侷限(繼續寫之前的體裁太順了有沒有,為什麼非得去另起爐竈),這些都需要沉下心去思考。

總的來說,我個人覺得第二季的新賽制很棒,相對於第一季來說,大家看到了更多的新人,聽到了更少的爛段子。我個人則看到了笑果的野心和思考。


謝邀。

這樣更符合主流綜藝節目調性吧!脫口秀想被廣大人民羣眾接受並喜愛,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能夠有一檔還不錯的綜藝節目在大眾媒體上呈現脫口秀,這對脫口秀的普及與推廣是非常有必要的啊!

現在的任務是讓更多的人瞭解脫口秀,當然要緊跟大多數人的口味與喜好啊!畢竟全國各地有很多脫口秀也要養家餬口嘛!


有比賽就有競爭,有競爭才能最大程度的激發演員的潛力。

以前的相聲,演員靠真本事搶觀眾,所以造就了一大批大家,後來相聲演員進入體制內,旱澇保收,演員沒有了動力,創作思路還被各種限制,相聲走進了死衚衕。


估計可能是兩個原因:一個是什麼巡演資格,實際上能開巡演真正站在大舞臺上絕對是很多脫口秀演員的夢想,內地目前還沒有過。

另一個也和這個相關,就是要造星。巡演和節目不一樣,節目面向全國,能拉贊助,觀眾的成本幾乎沒有。演出是要賣票的,是會虧損的。畢竟第一次做這種表演,要儘可能地保證收益。積攢多幾個像李誕池子那樣觀眾普遍喜歡的能讓成功率更高。

節目相關的很多人都為脫口秀在國內的傳播努力過很長時間,上一期那個ceo和李誕的對話也透露了公司一直在虧損。實際上靠這種酒吧開放麥想要賺錢幾乎是不可能,單靠一個節目一年基本就一兩季還要被上面審核,能演的人就那麼幾個,都不是長久之計。

但如果巡演能開成,那很多問題都迎刃而解,脫口秀行業也會有很大的發展。


開心不能換票子

我們以為比賽快樂呢

人家比賽換票子呢


這背後是一樁天大的生意。

你看笑果文化明星推廣情況,階段性很明顯,第一階段打造的明星有李誕,池子,建國。第二階段有思文,龐博rock這些。現在已經是百家爭鳴的第三階段了,李誕池子已經開始隱於背後,讓新人給原來的骨幹壓力。建國則是扯掉臉面死要錢的。

我覺得李誕對笑果的推廣完全兼併吸收了米未傳媒和德雲社的經驗。一方面廣推線下開放麥淬鍊新人,另一方面打造騰訊視頻的王牌綜藝,和馬東獨霸愛奇藝何其相似。

現在的賽制很深刻的體現李誕的冷酷,就是讓演員們在一起廝殺,和養蠱差不多。冷靜的人真的很可怕,不過他早就打破了自己的人設,也無所謂了。

長遠來看不看好他,太缺乏人文關懷了,有種感覺不太拿手下當人。我預測三到五年之內他的藝人會出現大規模的出走。


瀉藥,中國自古以來文無第一,脫口秀兩個人比較,很難比較出來誰更好笑。

所以要有一個客觀的標準,比如立意,意義或者其他屬性。

賦到滄桑句便工,脫口秀亦然。為什麼那麼多搞笑的小品要煽情,一個道理,因為在立意上我比你深刻,搞笑上半斤八兩,那麼在技術上我是必勝的。


  1. 脫口秀節目,首先是綜藝節目,其次纔是脫口秀本身。綜藝節目,加入競技性,就意味著懸念,懸念是吸引觀眾看下去的重要因素。沒有懸念,就沒有未知,討論和猜測,沒有這些,就沒有熱點和流量。當然,也就少了很多商業價值。
  2. 因為脫口秀大會涉及到海外巡演,不可能所有上過臺的人都去演,總要有個標準篩選出更受歡迎的,更優秀的脫口秀演員。比賽,有助於選拔新人,有助於脫口秀行業加入更多新鮮血液。
  3. 所謂競賽屬性,有助於提高,演員整體的演出水平,只有高強度的比賽壓力下,才能讓演員們的狀態拉滿,無論是臺本,還是表演訓練。
  4. 脫口秀對於觀眾而言,確實是圖個開心。對於演員本身而言,一定的功利性,有助於提升他們的演出水平,綜合能力,參加過比賽的都知道,只有你比賽了,可以非常快地找出你自己的不足之處,根據對手的表現以及觀眾的反應情況,你下臺那一刻,你心裏面就對自己有了一個分數。
  5. 比賽是比賽,日常演出是日常演出。一張一弛。場下開放麥,肯定講的更隨意點,比賽而言,需要技巧,選題,表達,表演,哪些適合講,可以講,哪些不可以講,跟平時是有不同的。
  6. 有些人是比賽性選手,有些人是常規型選手,有的人,越是大比賽,越穩,爆發力越強,有的人,越到大賽,就亂了陣腳,正如NBA常規賽,和季後賽,不是一個概念。比賽是檢驗人的。


觀眾是開心就好了廠商還是想賺錢呀


我還是喜歡第一季的那種形式


因為李蛋要搞定三件大事

1,賺錢:表面是脫口秀,其實是賣藝賺錢,不賺錢憑什麼絞盡腦汁逗你開心,躺家睡覺不好麼

2,服眾:李蛋是看上去像脫口秀演員的生意人,手下管一堆能說會道的,誰能上他也分不清,每個人都和他叨逼叨說自己地表最強,現在讓觀眾評價,不服不行

3,好看:引入競爭,讓演員有危機意識,才能竭盡全力取悅觀眾,同時比賽的殘酷也更有噱頭,讓節目更好看

第四期王建國說的是事實,成熟就是放低自己取悅別人,你不懂說明身邊有人保護你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