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感谢很多知友的回答

最近让自己不再想这个问题,是的我抗拒吃药抗拒就医,首先我自己明确会需要走出来,虽然自己很难,不过我在努力

运动,去发现美好…

虽然觉得自己体重依旧上升,虽然并没有吃太多,虽然每天发现自己关节疼痛……

但人生依旧值得加油

但愿回到以前从里到外的阳光??


自救是治疗抑郁症的前提,不自救没人能从抑郁症中走出来!这里的自救并不单纯指很多人说的什么强大自己的内心,坚定自己的信念……这只是一方面,及时就医吃药也很关键,讳疾忌医并不可取,求医问药并不丢脸!

想要自救成功,你要做到三点!

第一,你要有一个负责任的医生,而且你要完全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

第二,你要有能理解你的恐惧,明白你的病症,了解你的内心的家人!

第三,你要有一个或几个和你交心的好友,并不用他们安慰你,只要他们能在你伤心的时候安安静静的听你倾诉就可以!

当你做到以上三点,那么,脱离抑郁苦海也不远了!

很幸运的是我碰到了一个好医生,拥有一个开明伟大的母亲,还有一帮过命的兄弟!

加油!


能,并且必需自救。

必需。

自救是走出来的基本条件,也是必要条件,所以是必需。

先说行为层面的,

只有有了自救的框架后,才能往里面填补药,是一种内驱力。

药可能是医生,朋友,家人,或者中药西药,也可能是去做一件事,多件事,才能调整正常,前提都是建立在自救的基础上的,不主动寻找即使有药方也等于没救,就算靠信仰,前提也是你得去相信,这是行为层面的必需。

再说心理层面的,

心理上的自我救赎简单说是把希望握在自己手上,而不是寄托在别人身上。抑郁的病因很多很复杂,即使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能够分析理解开导你,也不可能完全感同身受你,更不要说亲属朋友了,他们也是普通人,面对抑郁症患者的时候他们自己也会有各种情绪和不解,就算同是抑郁患者,你的问题和我的问题也不同,惺惺相惜这件事是幸运至极,而不是常态,大家都是首先自转的一颗星球,这一点在轻度,中度患者中可以被理解,到了重度的已经被恶劣心境吞噬的差不多了的时候可能就没理解力了,所以在能自救的时候首先自救,有选择的做一些自我暴露,让别人知道你的情况和心境,有助于被理解和关心就可以了,不要把任何人,任何事当做完全绝对的救命稻草,不然有可能会让心境更加恶劣,导致加重的情况。

最后再说点我自己在做的,可能有帮助的事情,但愿能给有需要的人一点参考:

第一,力所能及的运动,促进多巴胺,五羟色胺等激素分泌,要明白,一旦确定抑郁了就意味着激素紊乱,激素这东西很厉害,一丁点儿的变化都会影响你,但这并不是你的错,他们就是一群淘气的熊孩子,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就搞了点小动作,尤其女性,抑郁概率更高一些,动起来是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比较好的有跑步,骑自行车,游泳,瑜伽,我自己练还考了教练证也教瑜伽,我就简单说一下我擅长的这个项目,yoga能够在比较舒缓和放松的运动氛围中展开身体和心灵,其中一些体式像倒立类,修复类的体式,有刺激脑垂体,杏仁核,甲状腺等等神经腺体的激素分泌作用,同时改善肌肉和关节的灵活度也是有用的,比如很多抑郁患者有肩膀疼,胸闷的问题,因为情绪紧张会导致肌肉僵紧,人在紧张焦虑的情况下会缩着,不自觉就会耸肩含胸,通过练习,把斜方肌松下来,把胸腔打开,呼吸顺畅自然了,有助于缓解抑郁,但前提是请在正确的教练指导下练习,不要自己对着视频练,第一练的不对反而伤身,第二没人和你交流互动,没人调整你的体式也不行,得尝试着把身心都主动打开,练瑜伽的人也会有很多故事,去听听别人的故事和经历也是一种理疗方法,努力去尝试一定会有收获。

第二,听交响乐或其他纯音乐,白噪音也行,给大脑做个SPA,给他一点放松的时间,你会感到安全,自由,哪怕就一会会,慢慢积累,不要急。什么情了爱了的那些歌曲不太适合,会干扰到情绪。音乐是能够穿越时间和空间的存在,试着去感受他。如果会冥想的可以做冥想,有能力尝试学一门乐器也不错。

第三,看四大名著,毛选,历史类的书,看不下去就看电视剧版本的,没时间就听音频节目,都是不错的,有兴趣的还可以看史记,资治通鉴,易经,道德经等等,等看完一遍再想抑郁的事,不行就再看一遍。

第四,去见人,听别人讲述自己的故事。自救的一个层面就是不要自我孤立,你会觉得没人理解你,没人能帮你,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怕自己的不良情绪传染给别人,但你可以试试去倾听别人,不要怕输入,有输入才有输出,让思想流动起来,不要死盯着自己的抑郁情绪,你可以暂时放下自我,就一个简单日常的话题,去听一下别人的看法和角度,试着提问,不懂就问为什么让对方说自己的看法,或者让别人说说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擅长领域,请教一下别人,向对方学习了解一下,如果你也感兴趣了,就是增添了一个乐趣,你自己也可以试着接触发展自己的兴趣。

第五,多吃肉类蛋白质,坚果类,豆类,以及一点甜食,食欲很差的加点复合维生素片,能快乐也能维持身体健康所需,如果你担心变成一只快乐的胖纸,说明你还有救。

以上来自一个正在努力自救的抑郁症复发患者,虽然我自己做起来也很难,几乎是走一步退三步,对嘛,这还是复发了,但我告诉自己对抗抑郁需要过程和坚持,还要有反复的心理准备,自救是要去学习和训练的必备技能,复发一次就掌握多一点技能,跟升级打怪似的,通过这个过程可以把抑郁逐级降低,从重到轻,再从轻到微,微到你不愿意再去消除他,小到他只是平常人都会有的一种情绪,学会了释然,学会带着伤痛行走,学会接纳别人,接纳自我。欢迎交流补充。


必须能,我不能完全说清楚抑郁的成因是什么,但好像没有人能给你讲明白,我推荐一本书吧。

这本书叫《深渊:抑郁症的进化起源》。作者乔纳森·罗滕伯格,是美国南弗罗里达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也是情绪与情感实验室的主任。

跟抑郁症有关的理论很多,但罗滕伯格认为,这些理论的出发点都是把抑郁症当成一种病,所以,治疗的逻辑也很简单,就是消除潜在的缺陷。无论这个缺陷是在人的大脑里、在认识模式里、在童年经验、在灵魂或与上帝的关系里,还是在你的另一半身上。

但是,这种用疾病模型治疗抑郁症的缺陷很大。一个最简单的证据就是,不管用化学药物还是用心理认知治疗,根据疾病模型研发出来的抗抑郁疗法,几乎都是美国人发明的,但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人的抑郁症发病率一直是全世界最高的,而且越来越高。所以,过去十年来,美国学界和医界一直呼吁从新的视角对抑郁症进行理解和治疗。罗滕伯格的这本书就是其中的一本杰作。

在这本书中,他从进化论的源头来审视抑郁症,提出一个很有趣的假设——抑郁症是人类动机的黑洞。

也就是说,一个人之所以得抑郁症,不是因为他在生活中缺乏动机,而是动机太过强烈,以致于激发了情绪系统的强烈对抗,从而吞没了所有的动机。作者认为,既然抑郁症最核心的症状是情绪低落,就应该从情绪本身来看待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了解人为什么会有低落情绪;然后,我们要了解低落情绪是怎么一步步走向抑郁症深渊的,以及为什么会这样;最后,怎么才能从抑郁症的深渊中走出来。本书的内容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三个主要问题来组织的。

第一部分

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一部分,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人的情绪系统是如何进化出来的,以及它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人为什么会有低落情绪呢?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我们的身体是一系列适应、进化的遗产,帮助我们在不确定的状况下生存和繁殖,但这并不意味着进化是完美的,因为再了不起的适应也有代价。

比如,更大的大脑,给了人类更高的认知能力,但也增加了孕妇生产的风险;直立行走解放了手,有助于打猎和制造工具,但也给脊柱增加了压力,使背部更容易受伤;

大部分哺乳类动物进化成了温血动物,能在寒冷的天气里捕猎,但它们也比爬行类动物需要更多食物,有更多的挨饿和营养不良的风险。情绪系统也一样,是进化选择的结果,有它的好处和代价。

我们先来看看好处。低落情绪有助于消解冲突中的焦虑。这一点很容易理解,一个很沮丧的人比较容易认输,而不是战死。

低落情绪还可以阻止人去追求一个不可实现的或者危险的目标。这里要稍微解释一下。罗滕伯格把情绪定义为“驱动行为向正确方向展开的内部信号”。

他认为,情绪是行动的组织者和调节者,它监测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的各种信息,判断哪些事情对实现进化的关键性目标有益处,并做出行动的决策。这里进化的关键性目标,就是生存与繁殖。

比如,高昂情绪鼓励有机体展开行动,追逐奖励;低落情绪则将焦点放在威胁和障碍上,并约束行为。当情况不大妙、目标不大可行时,低落情绪会发出暂停行动的信号,确保有机体不做无谓的努力。

在一个时间、资源和行动力都有限的世界里,进化出这样一个机制,对生存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只兔子吃到胡萝卜当然很高兴,但它不能一直高兴,否则就不会继续觅食。

除此之外,低落情绪还可以帮我们更好地分析环境,尤其是当环境非常棘手的时候。这是一个心理学上被反复验证的理论,比如美国心理学家就在实验中发现,情绪低落的人在评估对一个事件的控制权时更加精准,而情绪正常的人,则倾向于高估自己对某个事件的控制度。

你看,低落情绪在很多时候都是很有用的,所以要摆脱它不仅很难,而且未必总是明智的。那么,低落情绪的代价呢?

最显然的就是行动上的弱点。在不断变化的世界里,行动力迟钝、甚至瘫痪是要冒很大风险的,有可能被捕猎者吃掉,或者失去捕捉猎物的机会。情绪如果进一步低落,压力荷尔蒙的过度释放不仅对身体造成损害,还可能导致认知上的弱点。

比如,重度抑郁症患者常常陷入扭曲的负面思维里,出现“我罪孽深重”“我不配活在世界上”这样的念头,而这些扭曲会导致自毁性的行为。

养过宠物的人都知道,动物也会情绪低落,它们的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但是动物并不会陷入这些扭曲的思维,这是因为和动物比起来,人类与情绪系统的关系更复杂。因为我们可以选择根据情绪行动,或者无视情绪。

我们可以告诉自己,继续追求一个正在失败的目标,结果就是人定胜天的意志与古老的情绪系统之间的对峙。为了解决争端,情绪系统怎么做呢?它可以关闭动机,不仅关闭一个,甚至会关闭一系列动机。

最终,当情绪系统胜利的时候,会导致动机的全面崩溃,人会疲倦、迟钝,到最后躺在床上什么都不干。

在一个房间里,床是行为冻结最自然的场所,而躺在床上的人,不是因为缺乏动机和目标,而是动机过于强烈,以至于情绪系统像黑洞一样,吞没了所有的动机,让一个四肢健全的人完全爬不起来床。

这就引出一个很重要的哲学问题:契而不舍地努力一定是好事吗?西西弗斯一次次把石头推上山,是人类高贵精神的象征,但是,当低落情绪一次次警告你放手时,你应该听从本能,还是听从意志?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有高远的志向,但太高的志向也可能导致抑郁症。

到这里,关于抑郁的进化价值已经讲得差不多了,稍微总结一下。作者认为,低落情绪是人对生命中消极事件的自然反应,就像愉悦情绪是对生命中积极事件的自然反应。

但是,一旦我们陷入对某些进化目标,比如繁殖、安全、事业的执迷状态时,低落情绪就有可能被劫持,最终导致损伤性的身心症状。

所以,作者认为,我们有必要在浅度抑郁和深度抑郁之间做出区分。浅度抑郁,也就是低落情绪,是有适应价值的,而深度抑郁则是致残性的精神疾病。

第二部分

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二部分,看一看抑郁症的种子到底是怎么种下的,又是如何由浅入深,不断滑落,直到重度抑郁症的深渊的。

很多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大部分人的情绪波动都是短暂的,外部压力对情绪的影响通常不会超过一天。情侣吵架会迅速和好,朋友之间发火会很快道歉,这说明人是情绪的积极参与者,我们不仅能意识到糟糕的情绪,而且会主动修复。

散步、聊天、听歌、看电视剧,都是有效缓解压力、平复情绪的方法。而且,情绪系统自带抗压性,它最关心的是下一步做什么,也善于放手。但是,有三个互相关联的触发因素,可能导致负面情绪持续地积压和沉溺:事件、个性以及日常生活里的一些习惯。

先来说说事件。现代心理学理论认为,当一件不幸的事情发生时,如果能及时得到解释,我们就能更快地从这件事情的负面影响中恢复过来,困惑、纠结、矛盾则可能使低落情绪一直延续下去。

另外,事件发生的时机也很重要。很多研究发现,早期的生命创伤,包括身体虐待、性虐待等,会为抑郁症、焦虑症的缓慢蔓延提供温床。

再来谈谈个性。在个性这件事上,进化并没有一个最有利于生存的最优解,但很多证据表明,最倾向于抑郁的人格特质是神经质。什么是神经质?比如性急、敏感、对芝麻小事紧张兮兮、操心过度等。我们都听过蚂蚁和蟋蟀的故事:

秋天来了,勤劳的蚂蚁忙着为冬天储粮,蟋蟀先生还无忧无虑地拉着小提琴。当冬天到来的时候,蟋蟀先生非常凄惨地饿着肚子,最后在蚂蚁们的施舍下吃了一顿饱饭。

高度神经质的人很像预言里的蚂蚁,总是担心未来会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他们对威胁很敏感,包括那些遥远的、隐藏的、微妙的威胁。

除了前面提到的事件、个性之外,我们日常生活的习惯,比如饮食、睡眠、运动、如何应对压力等,也都跟情绪有很大的关系。有一些习惯有助于构建身体和精神资源,改善情绪;

还有一些习惯则与进化的意志相反,会导致情绪系统的严重失调。比如日照,白天的时候动物会更警觉、更有活力,因为白天更容易找到猎物。

同样的道理,人们在冬天更容易体验到低落情绪,北欧国家抑郁症高发就与冬季日照时间短有很大关系。健康状态也很重要,生病的时候,你的情绪会低落,这也是情绪系统在逼迫你慢下来,先等待身体康复。

很多研究证明,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高压力,与身体的自然节奏、古老的情绪系统之间,是相互冲突的。

比如,我们得到的日照和睡眠时间越来越少;我们经常要为工作牺牲健康、牺牲休息时间;我们还经常要远离亲人,在大都市里单打独斗等等。与这些情况相对应的,就是工业化社会里不断升高的抑郁症患病率。

更讽刺的是,人类的抑郁症严重程度远远高于动物,这不是因为我们有缺陷,而是因为我们独特的能力。抑郁症从很多我们引以为豪的品质里吸取营养,比如思考和使用语言的能力、自我反省的能力、坚持野心勃勃的目标的倾向,甚至我们追求幸福的冲动。

我们来看思考和使用语言的能力是如何起反作用的。情绪是在没有语言和文化的情况下进化出来的,它的一个关键的特征就是,它是在意识之外运行的。

情绪唯一需要调动的能力,是清醒的感觉和有意识的知觉,包括对痛苦和愉悦的感知,而这在所有的动物中都是存在的。但当人类谈论情绪时,首先想到的是语言,比如,我们很“生气”,我们很“悲伤”,我们很“高兴”。我们总是试图用语言去解释情绪以及情绪出现的原因,但抑郁症患者会觉得“悲伤”“消沉”,这种内在的情感与体验是很难用语言完全描述的。

尽管我们如此急切地想要解释情绪,但其实普通人很难看到情绪背后真正重要的影响因素。从外部环境,比如食物、同盟、潜在的伴侣,到内部环境,比如疲劳、荷尔蒙水平、免疫系统,都可能导致情绪系统的变化。而我们告诉自己的关于情绪的故事,往往只是故事而已。比如我们假设自己感觉情绪低落,是因为我们工作进度落后了,但也许只是感冒刚好、身体没力气。

有时候,我们希望依靠思考走出情绪的困境,但常常事与愿违,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一个制造意义的机器运转过度,无时无刻不在对情绪低落这件事情进行解释,最终不断地反问: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我的人生这么失败?在面对这两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强大自我反省的能力让这一切雪上加霜,自然而然地问出:为什么我不能放下,为什么我这么无能?我们时刻意识到自己在努力改变情绪上的失败,抑郁情绪每持续一天,我们对无力改变情绪这件事情的挫折感就会增加一分。

人类还很擅长设定目标,包括一些抽象的目标,比如幸福。越来越多的人把人生目标设定为“我要幸福”,但前面我们就说过,进化的目的从来和幸福无关,而是关于生存与繁殖。

遇到喜欢的人,或者买了一辆新车,情绪系统当然会给予愉悦的奖励,但这种愉悦不会持久。

没有人能够永远幸福,而那些以幸福为目标的人还在一直问,为什么我不能更幸福一点?尤其是当你看到朋友圈里那些更幸福的人、更完美的假期,你开始深切地感到失败的痛苦。对幸福的追逐最终变成幸福的阻碍,而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就决定了你抑郁的程度。

作者提醒我们,情绪系统是进化塑造的,要反抗它是很难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是情绪的奴隶。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情绪系统对很多内容敏感,通往治愈的道路也有很多条,比如改变思维图景、改变事件、改变人际关系、改变与身体的关系等等。

从这个角度来说,比起疾病模型,进化模型是一个更积极的视角。我们也许无法改变个性,但可以调节日常生活规律;我们也许无法改变那些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对它们的观点;我们可以试着改变人际关系,或者学习更加宽容地对待低落情绪;我们还可以重新评估和调整目标。很多时候,抑郁症患者无法释怀,是因为他不肯从一个已经失败的目标中抽身,无论是失败的婚姻,还是失败的事业。

到这里,第二部分也讲得差不多了。我们详细考察了我们的情绪系统,是如何从健康的适应变成病态的沉溺的。事件、个性以及日常生活习惯,这三个关键因素之间如何相互作用,导致负面情绪的持续积压,并最终令一个人陷入重度抑郁的深渊。

第三部分

最后,我们来看看,抑郁症能治愈吗?进化模型提供了哪些走出抑郁症的可能性?

对于抑郁症能不能治好这个问题,医生最经常的回答是,可以治,而且必须治,但极少做出痊愈的判断。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们的确能从抑郁症中走出来,绝大部分抑郁症患者经过正确的治疗之后,病情都能得到较大的改善,但治疗的方法有很多,具体到患者个体,到底哪一种方法有效却是个未知数,所以,医生在开药方的时候,大部分也是靠猜,但有总比没有强。

一般来说,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迅速好转,而且大部分情况下能很好地维持,这种患者占1/3;另一种则是恢复缓慢,而且很有可能复发。对一个抑郁症患者来说,在几乎痊愈之前复发,实在是很残酷的结局。那么,为什么有人能迅速好转,有人却陷入慢性抑郁症呢?情绪科学是如何解释这个问题的呢?

作者在书中提到,美国针对6000多名服用抗抑郁药物的患者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发现,治疗的最初两个星期内是否得到显著改善,是预测该患者预后情况最有效的指标。还有研究估计,抑郁症患者60%的改善出现在服用药物的前两个星期。而且,安慰剂治疗中也出现了同样的现象。甚至还有人没经过任何正式治疗,只是住在社区里,或者在等待名单上,病情就出现了明显的改善。

关于这些早期改善者的研究很少,作者提供了一些猜测,比如这些早期改善者可能面临比较少的生活难题。我们前面讲过,情绪系统的任务是总结环境中潜在的机会或者威胁,以决定是努力向前,还是原地不动。

比如一位年轻的女士因为失恋而情绪低落,这种低落情绪是有益的,这是一种保护性的暂停,可以让她停下来分析过去,找到未来的方向。等她对未来有了新的决定,比如再找一个不同品性的男朋友,或者暂时先单身一段时间,她的低落情绪可能就消失了。

很多早期改善者情况都差不多,他们面临的问题虽然棘手,但在可控范围内,抑郁情绪推动他们寻找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但万一你的麻烦没那么简单,屋漏偏逢隔夜雨呢?

比如,除了失恋之外,如果那位年轻女士同时还失业了,母亲又患了癌症,那她就不大可能好得那么快了。我们并不是说抑郁症一定与某些特定事件相关,而是说这些问题常常互为因果。

比如生活压力会让一个人产生抑郁情绪,而抑郁情绪又可能导致新的压力源的产生;比如一个人得了抑郁症以后,精神无法集中,工作会受影响,甚至失业,从而进一步加重抑郁症状,形成恶性循环。

另外,早期改善者可能有一些对抗抑郁的秘密武器,比如他们有比较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有锻炼身体的习惯,或者性格比较灵活,更擅长调节情绪,或者有一些人的大脑对药物更敏感。还有一种可能是,早期改善者比较幸运,遇到了一些新的人生转机,比如一个为生活挣扎的单身母亲,遇上一个经济稳定的好男人,并决定共同生活。

如果生活中的负面事件会阻碍患者病情的改善,那么,积极事件的发生是否会有利于病情的改善呢?这里作者有一个很惊讶的发现,那就是积极事件对于抑郁症的缓解甚至康复不仅没有决定性的影响,甚至很难觉察。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既然情绪系统是一个全方位、敏锐的监测系统,它应该关注环境中所有和进化目标相关的线索,当情况向符合进化目标的方向发展时,抑郁情绪应该能让位于积极情绪,至少应该有所消解吧,但为什么影响竟然会这么小呢?

作者对这个问题的困扰,很大程度上来自自己的经历。作者年轻时曾经得过抑郁症,在他生病的那段时间,女儿苏菲出生了。这本应是他生命中非常积极的事件,毕竟还有什么比一个孩子的出生更符合进化的目的?但他的情绪系统却完全不为所动,他抱着稚弱的女儿,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没有准备好。”为什么呢?是因为抑郁情绪彻底堵塞了他的情感通道?还是情绪系统经过一番计算之后,判断一个孩子的到来对他当时的婚姻、事业、经济状态而言都不是好事?还是他的情绪系统在反叛他对人生计划的任何改动?

对于这些问题,作者没有答案,直到苏菲快上幼儿园的时候,他的状况终于有了变化,好像有什么东西终于打破了无所不在的抑郁症。

但是,到底是什么打破了僵局,将他从抑郁症那一团无知无觉的麻木状态中拽出来的呢?是他的情绪系统在他的人生里看到了希望的微光,比如他在努力养育一个热情活泼的小女孩,他的家庭还没有崩塌、他找到了新的事业的可能性?还是所有这些事情的结合?

作者认为,目前科学之所以无法战胜抑郁症,就是因为我们对于人走出抑郁症的过程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解,我们只有一些线索。比如很多时候,抑郁症的患病时间越长,康复需要的时间也越久。

再比如,抑郁症症状出现的顺序和症状消失的顺序常常是相反的:一个患者最初出现的症状是什么,他最后消失的症状往往也是什么。

如果我们把深度抑郁形容成黑色,把完全康复形容成白色,在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层次的灰色。抑郁症从黑到灰,每一层的改善都很重要,每一步抑郁的减少,都带来功能的改善。

长期大样本跟踪调查的数据显示,一个患者的症状每减轻一点,他就更能有可能去工作、上学,做一个好配偶。

但是,抑郁症患者在有了大的改善、但还没有痊愈之前,会经历一个充满困惑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强烈的自我厌恶变成了一种模糊的不满,睡眠有所改善但仍然断断续续,暴跌的低落情绪变成了一种迟钝的空虚感。作者把这个阶段称为 limbo,也就是“地狱边缘”的意思,你已经逃离了地狱,但还没有逃远。

作者认为,这个 limbo 阶段比你想像的要危险。一项针对主流抗抑郁药物百忧解的预后调查显示,80%的患者在经过两个月的百忧解治疗之后,被认为是完全缓解的患者,仍然有抑郁症的各种残留症状,比如能量低、专注力差等。

还有数据显示,有残留症状的抑郁症患者中有76%会复发,而没有残留症状的患者中只有25%会复发。

疾病模型对 limbo 阶段不太关心,也基本没有研究,精神科医生的治疗通常只针对重度抑郁症急性发作的阶段,之后的状况则是一个模糊地带,医生对于应该继续采取什么程度的积极治疗以及治疗多久,都没有达成任何共识。

但如果从进化模型来看,这个阶段与其他阶段一样,都是情绪系统的自然产物。这个阶段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们的内外环境中仍然有让它存在的理由。也许是还没有解决的压力源,也许是一些不好的日常生活习惯仍然没有改变,或者是一个人天生的性格、应对压力的倾向限制了他的康复。

而且,很多证据显示,一个患者从 limbo 状态回到重度抑郁症的速度要比第一次发病快得多。很可能是抑郁症改变了他们的情绪系统的运作方式,使他们对挫折和逆境的耐受度降低,很少的一点挫折,就可能重新把他们推回深渊。

但我们的情绪系统是很灵活的,长期的深度抑郁,虽然可以把情绪系统变得更倾向于回到低落状态,但这种改变是可逆的。基于冥想的认知疗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主张观察而不评价、不思考,只是用眼耳鼻舌身去感知世界,而不用语言、思维去思考世界、评价世界。

通过这样的实践,一个人可以学会容忍和接纳自己的悲伤和低落,又不至于陷入负面认知的循环。

以上就是第三部分的内容。作者从情绪科学的角度对为什么有人能迅速好转、有人却陷入慢性抑郁症这个问题做出了自己的解释,并且强调了抑郁症在改善与彻底痊愈之间存在的危险性。

总结

到这里,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讲完了,我们来总结一下。

首先,我们解释了低落情绪的进化起源。人之所以会情绪低落,是因为低落情绪是很有用的。情绪系统的任务,是总结环境中潜在的机会或者威胁,以决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比如是努力向前,还是原地不动。

然后,我们详细考察了我们的情绪系统,是如何从健康的适应变成病态的沉溺的,以及如何从这种病态的沉溺中走出来。

从进化的角度来说,低落情绪是进化选择的结果,消除它不仅不可能,而且很危险。这样一个视角,要求我们更耐心、更明智地管理我们的情绪,学会容忍一定程度的抑郁,学会倾听抑郁告诉我们的事情,按照进化的心意生活。

像作者说的那样,那些最终从抑郁症中走出来的人,通常都对人生做出了重大的调整,这些变化使他们对未来的威胁有了更大的抵抗力。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场疾病对他们的人生而言,是一场破坏性的重建。

最后的最后: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让自己痴迷其中,不求结果,不求回报,对于自我调节抑郁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之所以有抑郁症,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要求过高,要求社会回馈的动机太过强烈,远离成功学、www培训、传销等行业,这种只培养不切实际的欲望的学科,也是导致抑郁症高发的因素。

抑郁的人在水底,我在中间大白之声的视频 · 276 播放

人来这个世界上走一遭不容易,要好好活下去。


不是能不能

是只能~


能!

去面对让你痛苦的事情。

把所有的隐痛找出来,那些无数个大大小小的雷区,可能你自己都不知道埋了多少个有多深,别人有意或无意踩上都会伤人伤己。

承认自己的脆弱,你只是病了,会好的,前提是你还有自救的打算。

做好接受不同声音的准备,再爱你的人都很难做到绝对理解你,你一定会听到让你崩溃的话,别急着推开这个人,爱听的不爱听都不崩溃才是健康的心态啊,给爱你的人多一些机会。说出来你需要怎样的帮助,千万不要憋着让人猜,爱你的人看到你痛苦的一面也是会跟着难过的,你不讲,对方可能也会怀疑自己做的不够好。

“任性”一点,不要过份懂事,只有你做到爱自己才是治愈的开始,从现在起多在意一些自己感受,看法,别人的恶意与不理解都让他滚蛋。

以上方法是我确诊中度抑郁症后自我治愈的方式,比吃哪种药都有效,我说了从来没有说出口的话,这些话很伤人跟平时的我反差很大,可是特别痛快,那些在意你的人知道你内心深处的想法才试着去理解你,不再伤害你。

我做了很多取悦自己的事,我对快乐的感受能力很低了,所以自己最期盼什么美好的事就满足自己,哪怕一点点开心舒适治愈都是良好的开始,我搬了家,收拾的很满意,即使我的余额可能导致我分分钟没钱吃饭了,我放弃学到了科目二考试的车,因为我真的真的真的对车没有兴趣也预判今后用的概率小,当初是来自不想掉队和挑战自己的压力才勉强报名的。这两件事让我快乐不少,何必活在别人的看法里呢?那些说我浪费钱,半途而废的人说去吧我不要你们的理解了,老娘要快乐,不然我他妈都要自杀了还顾得上有没有钱?会不会开车?

这是我布置的出租房

或许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做为缺爱、过度善于自我批评、道德底线高、同理心强太顾忌别人感受、对自己要求太严苛的我来说,这些方法真的有用。

我已经近一个月没有崩溃过了,我不开心了不会再忍着,我讨厌什么会讲出来,我想要什么会放出信号,我自己做的决定自己考虑清楚就好,如果需要会去寻求建议,别人的看法、指责都是放屁。

1,找到让你“痛”的根源,面对它,解决它,消化它。

2,爱自己,比任何人都要爱。多去接触美好的事情,避免不了的糟糕事情及时发泄出来别憋着,俗就俗吧,不讨人喜欢就不讨喜吧,先让自己快乐起来好吗。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