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一下各位大佬 我8.29開始接觸卧推 當時卧推40kg勉強能做四五個 10.4卧推突破80kg 10.20卧推突破90kg為什麼 胸肌沒有變大?

我是這麼練的:每次突破一個重量的時候帶我的那個朋友就會輔助我,讓我用我1rm的重量做組。

不過我感覺我的胸好像沒有明顯變大是中間出了什麼問題了嗎


力量的本質是神經系統能夠多高效的募集到更多的肌肉纖維來做功。

你的肌纖維越粗壯,你的力量潛力就越大。

你對動作越熟練,神經募集的效率就越高。

你的身體結構很適應某種動作,該動作的力量提升就更容易,比如胳膊短卧推成績就會相對較好。

力量的增長總是快於肌肥大的速度,因為增強神經募集能力會比長肌肉更迅速。

因此當你力量更快長,只說明你適合此類動作,且通過訓練激發了神經募集的潛力。

當你的肌肉基本都被募集完了,在更大的重量面前,你的力量增長就會停滯,你只有等肌肥大到某種程度,你的力量才會再度提高。


其實這個問題涉及到一個很重要的概念:神經募集能力

雖然力量與肌肉是成正相關的,但因為神經募集能力的存在,會使得肌肉與力量暫時無法正相關,所以我們會常說:力量漲了,肌肉隨後才會來(但不會像題主說的那樣,2個月就增大,至少都得6-8個月)。

為什麼?我們接下去看

神經募集能力

在增肌訓練的時候,往往會伴隨著這麼一個過程:

  1. 起初,能推起的重量很少,動作也是搖搖晃晃。
  2. 堅持一段時間後,力量快速提升,重量越來越大,但肌肉沒想像中變化那麼大。
  3. 經過大半年堅持,突然有一天發現自己比之前壯了,肌肉變大了,但力量卻增加緩慢。
  4. 又一段時間,發現肌肉和力量都很難增加了,遇到了瓶頸。

我們常識性的認識到,肌肉越大,那力氣越大,肌肉扮演著一個力量源泉的角色,但為什麼我們肌肉明明沒大多少,力量卻增加很快呢?

這其中的奧秘就是神經募集能力,通俗一點說就是:你控制某塊肌肉收縮的能力。

如果你擁有提起 100kg 的肌肉,但是你從未做過杠鈴卧推,對這個動作的發力模式完全不熟悉,那麼你在這個動作中的神經募集能力,可能不到 50%,也就是說,你只能調動一半的肌肉進行推舉,你很可能就只能推起50kg。

那另一半的肌肉呢?你還沒學會如何控制他們 —— 神經募集能力不足。

當你進行多次訓練之後,你對卧推動作的發力模式開始慢慢熟悉,很快的,你的神經募集能力就能來到了 80-90%,那這時很快就能推起 80-90kg了。

我們常常見到的是一些人練了一身不錯的肌肉,但是比如讓他下地干農活,反而沒農民有力氣(其實反過來,農民也沒力氣做卧推),其實其中的道理也還是神經募集能力的問題。

從 50 kg 到 80kg的提升,並不是你肌肉增加了,而是你的神經募集能力提升了。但在之後的訓練里,肌肉就會緩慢的增加,而你的神經募集能力距離100%的峰值已經很近了,所以我們看到,訓練一段時間後,力量增速會明顯下降。

這就是為什麼,力量增速比肌肉增速大的原因。

有人推得比我輕,他的胸肌卻很大,為什麼?

在這裡可以通過題主的這個問題,我們做一下延伸。

很多人遇到了這樣的困惑,我明明努力了1-2年,推的重量也比他大,但我的胸肌就是沒他大,怎麼回事?排除基因的影響,我們來說說這種常見現象存在的本質原因。

還記得前文說的增肌四個步驟的最後一點么:又一段時間,發現肌肉和力量都很難增加了,遇到了瓶頸。

在我們剛開始訓練時,尤其是新手來說,無論是用增加力量的方式去訓練,還是增加肌肉量的方式去訓練,只要分化模式正確,都是能快速增加肌肉量的,不分好壞。但是到一定程度以後,訓練目的的差別在增肌上就開始體現(一般是1-2年)。

  • 只使用純增肌練法:也就是只使用8-15次的重量範圍做訓練,很少衝擊大重量。
  • 只使用純力量練法:也就是只使用3-5次的重量範圍做訓練,很少做8次以上的中小重量。

任意只用一種訓練方式來進行訓練的人,都會在訓練1-2年以後遇到我們之前說的瓶頸,這其中是存在一個死循環的:

  • 只使用純增肌練法:很少衝擊大重量,肌肉增長閾值不高,神經募集能力也不足。
  • 只使用純力量練法:肌肉神經募集能力很強,但缺少肌肥大訓練,導致雖然肌肉增長閾值較高,但始終無法長上去。

知道問題所在,解決的辦法也就非常明確了:大重量和中等重量甚至小重量,同時抓

既然同時抓,那麼兩邊都得捨棄一些,比如最大力量會下降一些,但換來的是肌肉的增加。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人他雖然推得沒你重,但肌肉卻比你大的原因。

推薦練法:腿推拉3分化

我們同時抓大重量和中小重量的訓練,方法很多。在這裡我推薦的是比較經典,使用量也比較大的一個計劃《腿推拉3分化》。

三分化訓練有很多種分法,最為經典之一的就是腿推拉模式。其核心要點就是將身體分為3大部分:

- 腿:下肢正面,下肢背面,下肢臀部- 推:上肢正面肌肉群 + 正面輔助肌肉- 拉:上肢背面肌肉群 + 背面輔助肌肉

值得注意的是,三分化訓練並不是一周三練,而是將肌群分為 3個部分。以此類推,不分化就是全身都練;二分化就是分為上下肢來練。

兩套模版:腿推拉、腿推拉2

在我的安排里,腿推拉安排了兩套模版,分別為 1 和 2,他們的區別在於:

1. 動作的不同。2. 偏重不同:套 1 計劃更偏重於力量的增長,即大重量少次數(外加單關節運動);而套 2 計劃更注重於肌肉耐力增長,即中少重量,多次數。這麼安排的目的在於兼顧多種訓練重量的範圍,無論是少重量多次數,還是大重量少次數,我們都一併在同一個計劃中兼顧。只有兼顧了兩種類型的訓練,我們的增肌效率才會達到最好。

訓練安排和時間

腿推拉的訓練安排可以是一周中的任意一天,順序也可以從任意的一個開始。但官方推薦的是順序與休息時間是:

- 第一種:腿推拉 + 休息 + 腿推拉2- 第二種:腿推拉 + 腿推拉2 + 休息第一種是練3天休息1天,再練3天,以此類推;第二種是練3天之後繼續再來3天,然後休息,以此類推。如果你是從周一開始訓練,那麼你會清晰的認識到,每周你將會訓練身體的每一個部位2次,甚至以上。這極大程度的踩住了普通人超量恢復的時間點。

每次訓練時間

有人認為一周練6天肯定頂不住,但許多人的做法就是將5分化訓練壓縮成3天,然後一周練兩次,這就導致了累死人的現象(過度訓練)。

真正的三分化訓練就如我在計劃中安排的一樣,每次訓練只有20-22組,這已經囊括了身體的幾個大肌群和小肌群了。在每次的訓練時間上,包括熱身在內,每次的訓練時間都應該在50-60分鐘之間。

最後

訓記APP已經集成了《腿推拉》的具體動作和訓練,可以下載訓記 APP 以後進行查看


你朋友的硬拉變強了


耶巴蒂萊維貝貝!!

卧推重量不斷上漲,但胸肌卻不見更好,可能是以下兩個原因造成的:

1.動作不標準

2.神經控制力增強了


1.動作不標準

彈震式卧推

訓練中很常見的一個錯誤現象,很多人都可能有這個習慣,讓杠鈴自由落體到胸骨上然後順勢上推。

其實這是利用了牽張反射,不過對於大部分想要獲得更多肌肉增長的人來說,其實不建議這樣去做。而通過此方法進行訓練,則會讓你減少肌肉在張力下的時間,而對於離心收縮帶來的力學張力影響更大。

不妨在這裡可以做個想像,相同的重量、組數以及次數下,利用彈震式卧推和正常標準卧推對於肌肉增長的影響是很明顯的。

運動幅度

也是在健身房中常見的現象,一般情況下在胸部訓練之前會裝個13,會用超過自身實力的重要去進行半程卧推,但這真的毫無意義。

而全程動作相對於半程動作來說,會讓你募集到更多的運動單位,增加肌肉在張力下的時間,讓你獲益匪淺,這都是讓你變得更加強壯的關鍵因素之一。

而對於使用半程卧推來說,這會造成他們的訓練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對於想要增肌的來講,做全程卧推帶來的效果才能讓你更加事半功倍,它能用較小的負荷但是更大的關節活動範圍來提升肌肉生長的效果,同時還能減少受傷的風險,讓關節承受的壓力沒有那麼大。

肩胛骨

肩胛骨在卧推中是起到一個穩定的作用。如平時在卧推中肩胛骨不穩定,會讓處於一個內旋、聳肩的狀況,從而導致肩部受傷。

收緊肩胛骨只需三部曲

1.先聳肩

2.在挺胸3.肩下沉

如以上你還不能明白,那麼你可以想像把杠鈴折彎的姿態來進行卧推。而穩定肩胛骨,就是為了保護肩膀、減少卧推的距離等。

過度外展的肩膀

肩部過度外長是指「在上推和下落的過程中,大臂和軀幹的夾角趨於90度和肩部差不多平行的樣子,而肩部過多外展導致你的肩部會處於一個極度不穩定的狀態。

肩關節囊將受到巨大壓力,這增大了盂肱關節頭和關節囊內其他組織碰撞或摩擦的風險。當卧推到最低點時,盂肱下韌帶與盂肱中韌帶兩條韌帶將發生超伸,同時增加了肩峰與盂肱關節之間韌帶與肌腱碰撞或摩擦的機率。

建議,在進行卧推的適合大臂和軀幹的夾角大約應該保持在45度左右。

手腕中立位

一個小細節也會造成影響訓練的質量,其中手腕的姿勢是最容易被忽視的,而錯誤的手腕姿勢會壓迫到你的腕關節,導致關節損傷。

正確的握法是:

讓重量和地板的垂直連線通過你的手腕中線。不要向後和側方彎曲手腕,確保杠鈴與橈骨以及前臂成一條直線,藉此來承受杠鈴的大部分重量

手腕的姿勢是很多人最容易忽視的。錯誤的手腕姿勢會壓迫到你腕關節,導致你受傷。

腳步位置

卧推中,雙腳除了支撐身體外還有一個作用就是把力量從地面上傳導上來。

腳步位置:

雙腳腳掌完全觸底並牢固抓地,想像雙腳像螺旋鑽一樣旋金地面。做動作時,穩定住肩胛骨,臀部收緊,腳後跟發力蹬地,給全身創造出緊繃感。

所以,看似簡單的動作其實隱藏的小細節是有很多的,稍不注意就會忽略。

運動軌跡

卧推中,杠鈴的運動軌跡並不是直上直下的。如果在下降的過程中按照直線向下的話,杠鈴會落到鎖骨位置,這樣就會導致肩部過度外展的現象出現,而肩峰下本來就狹窄的空間就會變得更小,容易產生肩峰下的肌腱撞擊的風險,同時還會導致肩胛骨失去穩定性。

正確的做法:

運動軌跡應該是呈現出一條斜線,杠鈴的落點應該是在乳頭位置附近

2.神經控制力增強了

肌肉的收縮是由大腦控制的,而訓練中的力量逐漸增強,這代表了大腦和肌肉之間的默契越來越好!

而決定力量有以下兩點:

肌纖維的體積

肌纖維的募集能力

在做卧推這個動作時,雖然我們靠的是肌肉,但下達命令完成整套動作的是神經系統。而肌肉的收縮正是由腦部神經去控制的。

所以在日復一日的訓練過程中,動作也會日益熟練,而你調動參與的肌纖維是越來越多,舉起的重要也就會越重。

而你需要記住的就是,一個人在訓練初期階段健身會在神經適應上取得很大的進步,同時也伴隨著肌肉的增長。但這一切的前提下都是建立在正確的動作模式之下!

這也就說明了肌肉看上去沒有變化,而肌力卻有明顯的進步。


我是一枚小毛睿,希望能幫助到你!


哇哦~

聽說力量越大、肌肉越大、責任越大!來大重量燥起來!

哎呀不好了?肩膀疼!

盲目衝擊重量的結果很有可能是0碎人亡

其實這不僅僅是題主一個人的困擾,很多健身房擼鐵的新手都會出現這樣的一個問題,我的力量增長很快,但是肌肉的圍度卻沒有太大的動靜,練了幾個月了完全沒有自己想像中的改變!

那咱們就來重新審視自己的增肌計劃是否有以下的問題:

一、訓練姿態問題

1.5cm代償版

2.雙腳蹬地毀腰版

3.雙腳離地核心不穩版

這些錯誤的訓練動作,不僅無法令你的肌肉得到鍛煉,同時還很容易出現一些關節磨損和運動損傷。

提升的重量並不是肌肉的功勞,而是關節、肌腱、和韌帶,長此以往的訓練方式不僅肌肉增長效率很低,而且還極容易出現運動損傷。

?????? 正確的卧推姿勢:

  • 躺的位置保持雙眼在杠鈴的正下方

  • 保持肩胛骨下沉收緊,雙腿打開,腳尖指向與膝蓋一致
  • 腳可以小範圍後移,膝屈角度略微小於90度就可以,腳主動帶一點向前蹭的力(感覺就像身體貼緊卧推凳往頭部方向頂),臀部、腿部主動發力收緊可以使軀幹更加穩定。
  • 選擇適合自己的握距,全握出杠。

  • 下落過程保持肘關節與軀幹夾角在45度左右,落杠位置大概在下胸附近。

  • 發力階段杠鈴,並不是垂直往上推,而是稍微傾斜,向肩關節正上方推。
  • 推至最高點保持肘部微屈,不要伸直鎖死。

  • 呼吸模式「上呼下吸」,大重量可以採用「瓦式呼吸」。

訓練姿態更加標準、確保安全的基礎上也會提升訓練的效率,記住一句話寧輕勿假。

二、太執著追求力量的提升

不可否認力量的提升對於增肌是有正向積極的作用,但大家一定要記住力量不是全部。

能夠增肌需要滿足不斷提升的訓練強度,但很多新手非常容易把訓練強度與重量相互混淆。

但其實影響強度的因素有很多,重量、組數、次數、間歇,並不是只有重量這一個衡量標準。

比如說我上次的卧推記錄:

每組重量:100kg
每組次數:8次
每組間歇:60秒
組數:4組

而這一次的卧推訓練記錄:

每組重量:110kg
每組次數:1次
每組間歇:90秒
組數:2組

看完這個大家可能就明白了,雖然我的訓練重量提升來到了110kg,但是次數、組數都是降低的,同時組間休息還延長了。

雖然一次110kg卧推的訓練強度肯定是要高於100kg的。但從整體訓練強度來講110kg的這次訓練訓練強度是一定要低於上次100kg的訓練強度的。

所以不要只關注重量了,更加應該看重的是訓練整體的強度,重量的提升最好是建立在原有的組數、次數、間歇的基礎上去提升的,並不是重量越大就完全可以忽視其他。

在保證容量的前提下的重量增長才有意義。

三、足夠的食物補充

首先老叢非常欣賞努力刻苦勤奮的訓練者,但非常現實的問題是,肌肉生長的關鍵除了不斷增加訓練強度之外呢,飲食補充才是關鍵,引用康神的一句話「不吃怎麼長?」

非常簡單粗暴,卻又是真理!

太多新手包括老叢都會有這樣的問題,感覺自己練了就一定會變大,完全不管自己吃的夠不夠!

肌肉沒有足夠的能量恢復,你不越來越小就不錯了!

從現在起開始計算你的基礎代謝和運動代謝,在此基礎上增加肌肉增長所需的能量。

增肌你必須知道的基礎代謝計算公式:

基礎代謝(男)=(13.7x體重(公斤))+(5.0x身高(厘米))-(6.8x年齡)+66
基礎代謝(女)=(9.6x體重(公斤))+(1.8x身高(厘米))-(4.7x年齡)+655

運動代謝計算公式:

每周運動1~3次=基礎代謝x0.375
每周運動3~5次=基礎代謝x0.55
每周運動6~7次=基礎代謝x0.725

在每天基礎代謝和運動代謝的基礎上增加300~500kcal的能量,用於促進肌肉合成。

最後總結:

  • 標準的姿勢要大於變形代償追求的重量。
  • 整體訓練強度的提升要遠比單次訓練重量提升重要。
  • 足夠的能量補充是肌肉增長的必要條件。

如果覺得老叢巴巴的還算有些道理,希望大家素質三連(點贊+關注+收藏)

關注老叢!堅持給大家分享健身乾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