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一個5歲一個6歲了,一女一男,發現他們專註力都不好,男孩子更加坐不定,準備上小學了,頭疼,以後咋搞?我曾經給他們報了畫畫的興趣班,但是感覺去了一下,又沒興趣了,剛開始能坐定,但是亂畫,後來可以稍微跟著老師畫,但是那時候他又沒興趣了,問了身邊的朋友,他們都說孩子差不多都這樣,但是我想找些方法去培訓一下他們,讓他們養成一種習慣,我不需要他很安靜,也不需要他長時間專註,起碼在學東西的時候有一個習慣或者意識去專心去聽或者去思考!哪位大俠有好建議?


因為我家娃也是5歲,用實例說說話。

因為我和先生都是科研工作者,平時都忙,所以娃以前一直沒有親力親為帶。本來以為基因擺在這,自己也是父母這麼養大,估計不會有什麼大問題。但是後來就是出現了問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孩子沒辦法集中注意力。

沒辦法集中精力表現在:

1)你和她說話,說著說著她就走神了;2)她有時候想要一樣東西,沒辦法靜下來好好思考好好說,一不順心就鬧;3)讓她好好坐著學東西更是難,讓她定在那裡只能給她播動畫片。

我們很多時候會把這些一味的責怪是帶孩子太嬌縱,其實原因遠比這複雜得多。例如,我就在老人家帶孩子的時候發現一個現象。在我家寶寶玩玩玩具玩得正入神的時候,家裡老人家就會來一句「哎呦,你看這個多好玩」「來喫口水果」「奶奶抱抱」。每一次孩子集中精神做一件事,即使只是玩玩具,也會一直被打擾。其實對於小孩子而言,」靜下來玩「就是一個鍛煉注意力的過程,但是很多時候孩子太過於」集萬千寵愛於一身「連靜下來的時間都沒有被給予。當孩子長大了,我們又要求她靜下來就會變得異常困難。

說說我們的解決方案:

工作日白天孩子送正規教育機構,晚上老人帶,週末自己帶。

每週末帶孩子參加一場活動或去一個地方(博物館,郊遊,看錶演),讓孩子多出去和不同的孩子玩,也多去接觸不同事物。減少孩子在家無所事事,抱著遊戲機玩的時間。

這是昨天孩子在博物館玩的照片,還認識了新朋友。

你應該期待以下變化:

問你拿電子產品的次數減少了,能關注到周邊世界的變化,並及時給予反饋,例如問問題或者要求參與到周邊正在進行的活動中去。這是專註力在提升的變化,因為孩子開始注意到身邊改變的事物,並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並快速作出了回應。

而關於題目中提到的上課沒辦法長時間專註應該怎麼解決呢?

我們是這麼做的,並且取到了不錯的成果。

首先市面上售賣的各種聲稱提升孩子專註力的玩具或者各類課程都是虛的,孩子正真需要的是家長用心的陪伴和引導。

為了幫孩子坐下來我們會設計一些遊戲或者是小項目,讓孩子去挑戰或者完成。

視頻裏是孩子昨天在玩的磁體

我們會給她設立一些簡單的要求,例如不觸碰磁體A的前提下,怎麼讓磁體A按照要求去移動。

然後一起和孩子設計一個迷宮,用磁體引導磁體的方式讓孩子完成迷宮

並且鼓勵孩子描述她觀察到的現象

在和孩子遊戲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什麼:

1)多鼓勵多讚賞,並且嘗試把這些話說得更具體,有利於孩子堅持和專註手頭上的事情。

例如:」寶寶,我特別喜歡這個的配色,非常好看,寶寶實在太棒了。

2)多給予引導,而不是答案,讓孩子能持續思考和專註。如果孩子習慣了家長直接給予答案這個行為,每一次孩子遇到問題,思路就會突然跳閘,然後就會開始等答案。

例如:

前幾天,和孩子討論生物壽命長短的問題。孩子認為恐龍的壽命最長,她的論據主要有:1)恐龍喫肉;2)恐龍的體積最大

其實孩子的思路很容易就能摸清,她認為喫肉和體積大能量儲備就高壽命就長,然而這些答案很顯然並不是正確的答案。但是不要忘了,如果孩子的回答是有思路可言的話,一定要稱讚她。如果完全沒有思路的,明顯就是沒思考過的,一定要引導孩子找思路。

然後比起否定孩子或者直接給予正確的答案,我們是這麼說的。我們提出了另外幾個她能回答的問題,

「人喫什麼」(她知道人是雜食動物)

」只喫肉,只喫菜和肉菜都喫,哪個比較長壽「(飲食均衡估計是每個寶寶的常識了)

」那人只喫肉會活得比較長嗎?「 (這個時候她就會從新思考自己的答案)

最後她還是沒回答出正確的答案,其實我們也不清楚正確的答案,並且根據現在人類的知識儲備,網上所謂正確的答案十多二十年後也並不一定是正確的。答案真的是最不重要的東西了,在思考的過程學會了什麼纔是最重要的。

3)多帶孩子出去看看玩玩,感受這個世界有趣的地方,刺激孩子的求知慾。

很多家長抱怨孩子不願意學習,其實歸根到底就是孩子沒有學習的興趣。當人長大了,我們開始會明白生存的壓力,而這個時候學習很多時候是為了滿足生存的需要。但是孩子不一樣,他們無憂無慮,他們只想做他們想做的事情。

怎麼樣把學習變成孩子想做的事情呢?

首先逼孩子上各種班絕對是把孩子往相反的路上趕了。一旦孩子認為學習的過程很痛苦,那讓孩子學習就更困難了。

我們應該做的就是把學習和玩結合起來,鼓勵並幫助孩子在玩的過程中發現問題,並從而引發孩子對實際生活中問題的反思。然後幫助孩子通過實際操作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後延伸這個方法看還能解決哪些實際問題。

作為孩子的家長,孩子學什麼我們一定要把好關。對於我個人而言,在孩子小的時候比起增加他的知識儲備,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學習和思考的方法。

其實題主並不需要太擔心,比起培訓孩子的專註力更重要是找到孩子的興趣和培養孩子的興趣,多帶他們出去玩玩給予適當的引導,或許會有意外收穫。


看了題主的問題描述,很憂心啊。

首先要說一下教孩子畫畫的問題。舉個例子,如果是你在學畫畫。當你突然想畫一顆樹的時候,老師一定要讓你跟著她畫月亮,你不想畫,但是老師一直要求,這時候你沒辦法跟著畫了幾筆,心裡其實還是在想那顆樹,等你畫了月亮後,老師還說你上課不認真,這時候你怎麼想?你還要去上課嗎?

所以這不是孩子專註力不好的體現,而是一個有自己想法的孩子碰上了一個不會交美術的老師肯定會出現的抗爭。

另外,培養孩子的專註力是要把孩子的精力花在他喜歡的事情上,在他做喜歡的事情時不打擾不嘮叨,給他充分的時間安靜的環境,專註力才能得到培養。

那什麼時候孩子能夠靜下心來聽他不怎麼感興趣的事情呢。當他的自我控制自我約束能力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才能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自我控制如何培養。1、建立自信心,相信自己,對自己有正確的自我認知,明白自己的優點以及特長。(學前的孩子需要父母給孩子客觀分析,平時多鼓勵孩子的特質,堅毅、努力等而非聰明。)2、能夠做到情緒管理時間管理。(父母需要給孩子自我管理的空間,不要包辦。和孩子一起制定生活安排學習安排。一開始需要督促,大方向把握好,細節交給孩子自己處理)

暫時寫到這兒。。


六歲孩子的專註力怎麼培養,聽問題就知道提問者過去對孩子的「專註力」不夠。孩子的專註力是後天養成的,尤其在他成長的過程中,一些我們不經意的行為就會對孩子的專註力產生負面消極影響。比如,給孩子買了一堆玩具,而且一玩一堆,這樣會使孩子對每一個玩具都不夠專註,玩的時候有一點不順意就會立即換掉。再比如,打斷孩子正在專心做的事情,有時候孩子在努力壘起一堆積木的時候,父母可能會叫他喫飯、出門、上培訓課。諸如此類,都是父母對孩子成長過程專註力不夠,沒有對孩子專註力的養成給予科學引導。

與其說6歲的孩子怎麼培養專註力,不如說是如何糾正專註力不足的問題。首先父母應當專註孩子的成長,關心留意孩子的興趣愛好,找準發力點。第二是父母要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做好關注和陪伴,讓孩子在興趣的引導下,逐漸沉浸一件事。最後孩子在興趣愛好上養成的專註力,會逐漸在其他方面發揮出來。

專註力,是父母關心引導下孩子自主形成的耐心和意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他做感興趣的事。


孩子好動,多觀察發現他有什麼愛好,多陪他玩,不要報什麼班,畫畫這類的真的需要天賦,如果他不喜歡就不要報了,可以在玩中給他教一些文化知識,在旁敲側擊中潛移默化的讓他在一件事上用心。


專註力怎麼培養?不知道您有沒有仔細觀察過,孩子在做他喜歡的事情上就會非常專註,大多數的時候不喜歡或者沒有興趣的事情上總是會走神!所以專註力在某種程度上需要從感興趣或者你有能力吸引他的注意力的事情是去培養!

平時孩子在專心的做一件事,無論什麼樣的事情,當然玩電子產品不算啦!盡量不要去打擾他!

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有意思的遊戲,一起做手工類的也不錯,一個手工通常需要一定的時間,慢慢的你就會發現,孩子的專註力提高了!


題主都說了想讓孩子形成習慣,所以最好是從生活中通過溝通與模仿的方式讓孩子慢慢培養,千萬不要逼迫和說教,不然只會適得其反。主要是慢慢從生活中的小事進行引導,耐心來,畢竟孩子真的還小,比如說遊戲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和機會。


其實小孩子都這樣的,注意力不集中,大點就好啦!

平時你可以多觀察孩子有什麼喜歡的愛好或興趣可以使孩子注意力集中,不要咱們感覺孩子學畫畫課以 提高注意力,就想當然給孩子報班,其實孩子並不喜歡。

作為家長要理解孩子根據孩子的愛好來給孩子報班,從中提升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重要的!我看我朋友教孩子的方法很簡單,多鼓勵多陪伴,讓他自己安排時間學習,剛開始你肯定要去引導他,自己以身作則,當你們整個家庭的氛圍都是愛學習的時候,小孩子自然會跟著學習。我有個姐妹教她兒子,她從來不說你考試要考多少分,要加油考到。從不說這些,而且會去問他你儘力了嗎?媽媽不需要你考多少分,但你問問你的內心,儘力去做好這件事情了嗎?只要儘力就可以了!每開我朋友列好自己一開計劃要做什麼事情,一件件去做好,他兒子剛開始看動畫片,後來久了,也開始把功課做好了再看電視,即使也去玩回來,回到家立馬開始做作業,習慣已經養成。

你可以多看下關於這方面培養專註力的書籍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