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好像反了吧?不是應該我們問你,然後你來回答嗎?

就好比我添加一個問題:為什麼我不愛喫大蔥?

我相信,不管您是生物學大神,還是飲食健康大神,還是著名大廚,還是專門研究大蔥的……都不會找到正確答案。因為,是我小的時候,有一次喫飯,碗裏有一段大蔥,然後……

你看,我就是給出這麼多提示,依然不會有人說出正確答案的,除非他偷看過我的日記(早已燒點的那本)。

所以,如果題主真的想找到答案,還是問問自己吧。

以前有個朋友看到大蔥開花,然後認真的說:哇,這個蒲公英好大呀!


你問的是為什麼「你」不喜歡「哲學」,那麼想要負責一點地回答這個問題的話,起碼既要了解「你」,也要了解「哲學」。但很遺憾我們並不瞭解「你」


基於你的問題「為什麼我會不喜歡哲學?」

對於哲學來說,有一件事情是必須要承認的,那就是哲學魅力,不像一些人說的那樣:「『哲學』是萬經之首萬科之宗,一切都能在哲學裡找到答案,哲學等於智慧。」

現實中對於普遍性普通個人來說,就掙錢這一塊,哲學還不如會一門技藝。對於普通大眾來說,面對生活最基本需要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在個人經濟活動中獲得它們,哲學的魅力、作用對於個人,它不如一門技藝。

現實經濟生活的市場裏,就是會一門最普通的理髮技藝,在市場中開個理髮店,就會有理髮顧客進去消費――送錢,掙了錢就可以買柴米油鹽醬醋茶。

然而哲學在現實普通大眾個人生活中,兩個人就某一哲學家的哲學專著論哲學,論得口乾舌燥,憑藉哲學連一口潤嗓子的水都得不到,甚至兩人會因為分歧大吵一架以至於大打出手。

也就是普通大眾個人很難依據哲學才能,在市場上掙到錢,因為人不是喝風吸煙就能幸福得活著。

既然哲學在現實普通大眾個人經濟生活中,它不能直接給個人掙錢,那它為啥還存在,而且存在幾千年經久不衰?

你問「為什麼我會不喜歡哲學?」如果你要是真對它無好感,你不會問這樣的問題,因為你對它有好感,你才會問這樣的問題。這也是我為啥,用幾百字回答你問題的原因。

因為哲學產出的是文化,文化對應的是文明,它的魅力對應的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這是為何哲學存續幾千年經久不衰的原因,也是哲學魅力所在。

就對於你個人,我回答下哲學的小魅力。哲學分「我即為道,道有我心出」的意識流哲學,它像書法的狂草一樣。唐朝有三絕――李白的詩、裴旻的劍和張旭的字,世人皆知書聖王羲之,卻不知書法登峯造極被稱一絕的張旭。張旭的字,只可看只可欣賞,不可學不可教授甚至不可臨摹。意識流哲學家的哲學,就如書法的狂草一樣,只可讀只可看只可欣賞,不可學不可教,學這批哲學家的哲學,讀他們的哲學,就是原著沒有課本。想學老莊哲學,只能先學漢字漢語而且還是先秦的文言文,再讀原著;想讀笛卡爾、康德和黑格爾的哲學,先學法語德語,再讀原著。到德國讀哲學博士,學康德、黑格爾的哲學,其實也很簡單,先學德語,再讀原著,讀一段時間到老師那裡說說讀後感,老師說再回去讀讀,回去讀讀再說說讀後感,再回去讀讀,幾年就是幹這的,自己體會每次的不一樣。學意識流哲學,和普通人水平有啥不一樣,其實和文化圈核心地域普通人沒啥不一樣。對域外學意識流哲學的人來說,辛辛苦苦幾年甚至十幾年,追求的只是文化圈核心地帶普通人的哲學文化水平,唯一比普通人高一點的地方就是會流利地背幾篇文章。

哲學不僅僅有「我即為道,道由我心出」的意識流哲學,它還有格物致知哲學。格物致知哲學相對意識流哲學,它的魅力在現實生活中就具體些了對於個人,這一點體現在個人可以把它用到它出自的各個行業領域中。它的這點魅力,只能稱為哲學小魅力,不能稱為對應民族、國家的大魅力。

我從你問「我為什麼會不喜歡哲學?」的問題裏看出,意識流哲學不適合你培育哲學喜感,格物致知哲學適合你,適合你培育哲學喜感。

意識流哲學對應的是,文化核心地域人中握著本文化圈文化核心精華部分的羣批人。歐美文化的核心地帶大概範圍是法國、德國、奧地利、比利時等,這一範圍歐陸傳統哲學,像英國、美國人就更偏向科學分析哲學,澳大利亞人產出物理主義哲學。

在哲學上,對個人而言沒有主體主流,也沒有好、最好,只有對於個人的適合,對個人來說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哲學是一隻臭蟲,

在你的身體上咕咕亂叫。

沒有人喜歡,

可它就在那裡。


因為哲學本來就不是讓人喜歡的樣子。大多數的哲學理論對於你表面的生活毫無幫助,而言語晦澀地在分析你覺得跟自己屁關係都沒有的玄之又玄的東西。貫穿於哲學之中的是懷疑與思考,哪怕是理論上倡導服從於直覺與感官的理論,也是經由深刻的審視與分析而來的。這從根本上說就與人的經驗與體驗是有悖的。

可能你也喜歡懷疑與思考,但仍然不喜歡哲學。無妨,悄悄的告訴你,哲學家也往往不像你所聽說的那麼偉大,對於哲學的喜歡其實是自私的——他們可能選擇了最糟糕的生命與生活,來試圖獲取一個能為其確定意義的「答案」。而該答案的問題恰恰是大多數人沒有的,或是在並未也不屑於的角度。也許每個人都會有捫心自問世間走一遭的意義是什麼,然後窮盡自己的生命經驗概括出幾個關鍵詞。哲學也並不會給出更好的答案。它只是試圖給出一個確定的泛用的答案。它只是想窮究這,那或一切的意義或一些祕而不宣的東西。要是也感興趣,那就會喜歡;覺得是扯淡,一般都這麼看。

所以不喜歡就不喜歡,坦然有何不可,總比不懂裝懂還裝逼的人好多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