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研究認為,暴露在太空中的人約能存活90秒,最初9~11秒裏可以保持清醒,在30秒內獲救基本不會受到永久傷害。主要死因是減壓導致的缺氧損傷,而不會「身體爆裂」或「血液沸騰」或「凍死」。因此,題目所述的「幾秒鐘」沒什麼影響,不會致命,器官沒什麼變化,沒有任何不可逆的損傷。減壓確實可能造成皮膚腫脹,在不利的場合有可能出現血管中的小氣泡造成的栓塞,但那需要時間(至少1分鐘以上),幾秒鐘並不足以如此。

  • 人體不會因為這點壓力差而爆裂,不過要是試圖憋氣,肺可能被氣體充爆而致命——宇航員是受過訓練的,不會做這種自殺操作。
  • 血管裏的血液仍然受到身體給予的壓力,不會沸騰。
  • 體表的水(如唾液、眼淚、汗)低壓沸騰不會造成實際傷害。
  • 人的身體在太空中散熱其實非常緩慢,如果有加壓充氣的宇航服保護,還需要安裝散熱系統來避免中暑。

1960年8月16日,美國飛行員Joe Kittinger在使用開放式吊艙上升到102800英尺(31133米)高度的過程中右手的手套加壓出了問題。他決定繼續任務。他的右手很疼並暫時失去了功能,但在回到低海拔後很快恢復正常。

1965年,NASA在真空艙測試宇航服時發生失壓,測試人員暴露在低於1psi的低壓中(不到標準大氣壓的7%,最嚴重時達到0.1psi),於14秒後昏迷,15秒後真空艙被重新加壓,測試人員很快恢復知覺。

1965年,德克薩斯空軍基地做了將狗暴露在接近太空的低壓下的實驗,發現暴露90秒的狗可以生還,暴露120秒以上則死亡。生還的狗由於排氣而大小便失禁、嘔吐、暫時昏迷,但在正常壓強下10到15分鐘就能自己行走,數分鐘後感官也會恢復,沒什麼後遺症。耳膜並不會在這種情況下破掉。

1965年、1967年,NASA兩次做了將黑猩猩暴露在接近太空的低壓下的實驗,發現黑猩猩能在210秒的暴露後生還。有1隻暴露了180秒的黑猩猩出現後遺症(認知缺陷),有1隻黑猩猩似乎死於心臟驟停。你可以在這裡看到1965年實驗的報告[1]

參考

  1. ^https://ntrs.nasa.gov/citations/19650027167


直接暴露的位置上的液體會氣化,比如唾液會直接沸騰蒸發。

失壓會導致氣體從液體裏析出,在此時體液和血液並不是沸騰了而是類似減壓病癥狀。

不能憋氣,不然肺會嚴重受損。

在此狀態下人的意識大約還能維持十秒鐘。

好消息是不會凍傷,因為真空是熱的不良導體。

總體而言不會死,皮一下很開心。


短暫的幾秒。

足夠頭盔裏原有的所有氣體噴薄而出,在一個大氣壓的壓差下,這個過程幾乎是瞬間的

時間很短,並不會因為缺氧而產生窒息感。但同樣需要克服氣壓差的(原文這裡寫的「一個大氣壓差」,經知友提醒,考慮到不是所有宇航服都設定為完整氣壓使用,基於嚴謹考慮進行修改),不光是那些頭盔裏的氣體。

你的嘴脣(如果你試圖緊閉嘴憋氣)或者軟齶(控制氣體從鼻腔進出)都撐不住這個壓差。也就是說,下一個瞬間,嘴中,肺裏的氣體也會被剋制不住地噴出。好消息是,驟然膨脹的氣體會迅速降溫,但這個過程主要還是發生在體外,鼻翼和嘴脣的表面可能會覆上一些薄霜,因為時間太短和氣體總量太少,並不會產生凍傷。壞消息是,肺因為與宇宙近似真空的環境間接聯通,肺葉與膈肌間的少量氣體液體同樣會膨脹,他們與太空間只隔了一層脆弱的肺泡。一切寄希望肺泡們能維持自身完好的要求,都是對這些小可愛們的惡劣苛求。若打開頭盔時,早有準備的宇航員通過大力收緊口腔肌肉,並且實現了部分降低失壓時氣體衝出的速度,他或她還是有可能保住自己的肺不會被壓入支氣管,從而避免造成難以逆轉的致命傷害。

除了這些惱人的氣體,宇航員的其他體液也並不省心。皮膚表面的水分會直接蒸發為氣體,它們劇烈的物象變化,會感覺像是在皮膚表面塗上了跳跳糖(其實跳跳糖塗在皮膚上並不會起跳,所以用了「感覺像」),皮膚表面的一些物質會被「嘣」出,瞬間臉前多出了一層漂浮著的「灰塵」。皮膚表面另一些慢了一步的零星液體會因為先一步氣化的物質吸收了熱量而被凍住,形成少量的霜,而後又被從皮膚傳來的熱量逐步融化。

整個面部軟組織都會瞬間膨脹,速度過快難免造成部分區域的撕裂(臉上長出了妊娠紋……呃)。皮膚下的部分毛細血管會破裂,有點像是被拔火罐。但若僅是幾秒鐘,破裂的血管數量可能會在一個比較小的比例。讓突然腫脹的臉顯得有些紅。與羞澀的臉頰紅不同,臉部皮膚紅的相對均勻(時間短,只有皮膚淺層的血管會出血,因此不會因為皮下組織血管含量的差異而表現不通),但紅得鮮艷。此時的宇航員只看皮膚,可能會有點像胖胖的西方惡魔(紅色皮膚)。

當然,這種程度的皮膚傷害並不算嚴重,也不會致命。但其他頭部器官可就沒有這麼好運了。同樣因為瞬間的壓力差,耳朵的鼓膜大概率是要全滅的。頭顱內的壓力很可能會把眼球壓出眼眶,而後眼珠的肌肉並沒有太多維持眼球形狀的能力,至少不能在這種壓差下裹住眼內玻璃體不變形。結合少量緊急跳傘飛行員的傷情描述,此時宇航員的眼睛可能會像是從眼眶中長出,漂浮著(太空微重力)的圓蘑菇。相比之下,鼻腔口腔因血管破裂造成的出血甚至都算不上傷情了。

另:關於眼球脫臼的設想爭議較大。我對眼球脫臼的主要原因歸為瞬間失壓至真空。瞬間會造成的一個影響是沒有及時閉眼,這是之後眼球脫臼可能的人為前提,畢竟缺少眼皮的保護(據說)打個噴嚏都會使眼球脫臼。另一個方面,因為是瞬間變化,所以對人體脆弱部位會造成更顯著的影響。在諸多關於真空的動物(人)實驗中,都沒有「驟然變化」這一設定,不論是漏氣的手套、宇航服,還是動物試驗,氣壓的降低都是有過程的。緩慢失壓的環境下,眼球會承受一定的失壓影響,但不至於產生脫臼這類嚴重傷害。也就是說,失壓不是我猜測眼球脫臼的唯一前提,瞬間失壓纔是。對於瞬間失壓(至真空)能否造成眼球脫臼,我沒有找到或看到過相關試驗資料。如有知友有此類數據或結論,還請不吝賜教。


第一,你打不開。

就算你能做到突然失壓。

宇航員會出現非常嚴重的減壓病,體液內溶解的氮氣等氣體析出,造成非常嚴重的組織損傷。

暴露於接近真空環境的體表汗液(如果有的話)等迅速氣化,可能導致皮膚低溫。

更嚴重的是黏膜表面,會由上述原因引發失熱,這個不是低溫凍傷的問題,而是黏膜表面液體比較多,比熱容高,會結冰,然後影響以呼吸系統為主的正常功能,並可能造成黏膜凍傷。

最大的問題是:頭盔突然被打開,內部壓力會推動大量氣體噴出,宇航員會被瞬間推走。可能失去被救援機會。

倒沒那麼容易死人。

一般漏氣不會出現上述情況,失壓比較慢,內部道正壓系統會持續補氣。


除了臉部都有壓力衣覆蓋吧,所以臉皮會飛出去?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