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說能不喝就不喝,但是協商不了。

女朋友總會說:「都是好朋友啊」

「閨蜜啊」

「發小在啊」

「什麼同學啊某某在啊」

「什麼什麼場合啊」

不說信任問題,單純說酒。我想說跟朋友或者誰一起不喝酒就不是好朋友了嗎?喝果汁就喫不了宵夜聊不了天感情就沒了嗎?

再說回信任問題,不管異性同性,你所講的這些人我認識嗎?我很熟嗎?知人知面不知心,我們在一起時間長我能信任你,但是你讓我如何信任一個連面都完全沒見過的陌生人?

個人真的很反感喝酒,就算是場合交際,就90後來說有幾個是真正喜歡喝酒真正懂酒的?不是不得已誰樂意喜歡去喝酒?就算再喜歡蹦迪的90後有幾個是像上一輩那樣每頓飯離不開酒的?

真的無法理解女朋友的這種思想,你們怎麼看?


互誡協會的很多會員在當年尚未戒酒的時候,可能親朋和醫生並不認為他們是嗜酒成癮者。嗜酒者本人也常常不願認真地正視酗酒成癮這個現實,因而使問題更為複雜.值得反覆強調的是,對於「我是不是個嗜酒者?」這個問題的判斷必須由酗酒者本人做出。只有本人(即不是親朋,也不是醫生)才能下此定論。但這個判斷一經做出,爭取戒酒以保持頭腦清醒的努力就有了50%的把握。如果等著讓其他人做決定,嗜酒者可能會毫無必要地承受更多的由酗酒所帶來的危險和痛苦。

捨棄陳舊的觀念

在過去嗜酒期間,我們從生活當中累積下來一些根深蒂固的想法,即使在我們停止喝酒之後,也無法像變魔術一般,轉瞬間就消失無蹤。

雖然我們已經遠離了醉生夢死的日子,但是酒癮疾病依舊徘徊不去。所以我們已經發覺到,如果能夠設法去除許多再度萌發的舊觀念,將有助於我們康復的療程。而這些老舊的思想,也確實一再地重複出現。

我們所努力想要達成的目標,就是希望能夠從過去陳舊觀唸的束縛中解脫,重新獲得一種放鬆而自由的感覺。

我們過去很多思考方式和習慣及其所形成的概念限制了我們的自主權。當我們以全新的眼光仔細檢視時,原來它們只會壓垮我們而一無是處。我們沒必要再繼續緊抓著不放,除非經過確實的檢驗證明有用,而且真正仍然可以發揮效果。

我們現在可以使用非常具體的標準,用來衡量一個想法目前的實用和真實性。我們能夠對自己說「那正是我在喝酒時經常有的想法,這種思考模式是否有助於我保持清醒? 今天這種思想對我而言是否有益?」我們過去很多陳舊的觀念,特別是那些關於酒精、喝酒、醉酒以及酒依賴方面的想法( 或是嗜酒的問題,如果你比較認同此一措辭 )——對我們而言不是毫無價值,就是在自我毀滅。去除那些想法將會是極大的解脫,也許舉幾個例子就足以說明我們拋棄這些陳舊而無用的觀念之益處。 當我們在十幾歲的青少年時期,對很多人而言,喝酒是一種宣誓證明,用來表示我們已經不再是小孩子,或者我們已經長大成人,而且聰明老練、見過世面或者足夠強大可以違抗父母和其它權威。在很多人的觀念中,喝酒總是與浪漫、性、音樂、功成名就及優越感、奢華享受密不可分。 如果學校有傳授任何關於喝酒的事情, 通常只是對於健康的危害和可能被吊銷駕照等——其餘的事並不多。同時有許多人仍然相當確信任何喝酒行為完全都是不道德,直接導致犯罪、痛苦、恥辱和死亡。

無論我們對喝酒的感覺曾經是什麼,正面或負面,通常是強烈而又情緒化遠多於理性。或許我們對於喝酒的態度僅僅只是無意識的,不假思索地全盤接收他人的意見。對於許多人而言,喝酒是社交場閤中必要而無傷大雅的一部分,在某些地方,朋友之間在特定時間內所進行的令人愉快的休閑活動。其他人也許視喝酒為佐餐必備物品。

但現在我們問自己:如果不喝酒,是不是就無法盡情享受友情或美食?我們喝酒的方式是否真的有助於改善自己的社交關係?這樣是否能提高我們對食物美味的享受能力?

對於想喝醉酒的想法,無論是贊成還是反對,其所衍生的反應更加極端。不勝酒力可能被視為只是好玩或者只是丟臉。基於各種理由,想喝醉酒的想法常令許多人反感。可是對我們有些人而言,這是一種渴望的狀態,喝醉酒不僅僅只是為了迎合他人的期待,同時我們自己也喜歡這種感覺。

但是同時另外還有一個影響因素,就是由於受到社會知名人士的公然輕忽,有些人完全無法容忍從未喝醉的人,其他人則是鄙視喝得太醉的人。就現代醫療保健所發現的結論,目前對改變這些態度所能發揮的影響力仍然相當有限。

當我們第一次聽到「嗜酒者」這個名詞時,我們大多數人都會聯想到是專門指那些年邁、衣衫襤褸、渾身顫抖或是在行乞令人討厭的人,或是在貧民窟裏喝醉酒的人。現在對此問題有充分了解的人都知道這全都是廢話。

然而,儘管如此,我們過去所殘留的那些模糊不清的概念,在我們剛開始試著保持清醒之際,依舊縈繞在我們心中,矇蔽了我們的視線,使我們難以察覺到事情的真相。

直到最後我們總算變得有意願去接受,轉變過去的那些觀念——只是可能——部分也許有點錯誤,或至少不完全能夠再準確的反映我們個人的親身經驗。當我們能夠說服自己,以誠實的態度看待過去的經驗、並仔細聆聽其它不同於我們自己的想法時,我們就可以用開放的胸懷來面對一長串過去我們所未曾詳細檢視過的信息。

例如,我們可以察看科學專業的敘述:酒精不僅是美味解渴的飲料,而且也是一種能夠改意識形態的藥劑。

我們學習到,不但可以在飲料中發現到藥劑,同時也存在於食物和各種藥品之中。而且現在幾乎每一天,我們都可以讀到或聽到一些特定的藥劑對於人體所造成的嚴重危害 ( 包括對於心臟、血管、胃、肺部、口腔、腦部等等),這是我們從前未曾懷疑過的狀況。

藥理學家以及其他的成癮治療專家,現在都已經認為酒精無論是使用作為飲料、興奮劑、鎮靜葯、補藥或是安定劑,不能完全視之為安全無虞。

但就每個單一個案而言,其本身未必會直接導致身體傷害或精神惡耗。顯然大部分人都能夠優雅的使用,而不致對自己或他人造成傷害。

我們發現,可將喝酒視為醫學上的服用藥物,酒醉就像是服藥過量。濫用藥物能夠直接或間接的導致各種身體健康、精神、家庭、社會、財務、工作上的問題。我們能夠開始看到酒精對有些人所造成的後果,而不是隻想到喝酒對於我們自己造成的問題。

我們也已經發覺,任何人,只要是有過關於喝酒方面任何形式的麻煩,也許就是處於我們稱之為「嗜酒」的狀況。

這一疾病侵襲的對象不分年齡、信仰、種族、性別、智力、背景、情緒、健康、職業、家庭狀況、體質好壞、飲食習慣、社會或經濟地位或其它一般的個性。

問題不在於你喝多少或怎麼喝、何時喝、為什麼喝,而是喝酒如何影響到你的生活,當你喝酒時發生過什麼事。

在我們能夠意識到自己有這個疾病之前,我們必須先走出一個老舊而又令人厭倦的誤區:承認我們自己已經無法控制酒量是可恥、懦弱的表現 (如果我們曾經如此) 。

你認為這是軟弱嗎?事實上,我們需要相當大的勇氣才能正視這一殘酷的現實,毫無保留、沒有掩飾、無需藉口,同時我們不用再自欺欺人。(雖然似乎不是在自吹自擂,但坦白地說我們很多人都幻想自己是世界冠軍)在我們從酒癮疾病康復的過程中,同樣也會因為一些錯誤的想法而蒙上陰影。

就好象其他數以百萬計的人,親眼見到一個人因為喝酒而導致死亡,對於這個嗜酒者為何無法以自己的意志力停止喝酒會非常的驚訝。

這是另一個過時的觀念,我們之所以會將這種想法一直銘記在心,主要是因為我們很多人在早年時期接觸到一些典型、超強意志力的案例,或許是有過家族或鄰裏中的傳奇人物,經過多年放蕩不羈的生活後聲名狼藉,但突然間改弦易轍放棄酒精、女人,到了 50 歲的時候,洗心革面、重新作人,從此滴酒不沾,成為舉止得體、誠實正直的模範。

這種當我們準備好時也能夠依樣劃葫蘆的幼稚想法,是一個危險的錯覺。

我們不是其他任何人,我們就只是我們自己。(我們不是那個每天喝一大瓶,一直活到 90 歲的老祖父。)

現在我們非常確定的結論是,僅憑個人本身意志力來克服酒癮問題,其效果就像是治療癌症一般,從我們自己的經驗中已經一再重複的證實此事。

我們多數人曾經嘗試獨自解決,不論是希望控制酒量或是停止喝酒,但無論如何努力嘗試,我們就是無法得到持久的成功。

即使如此,要使我們坦白承認需要幫助仍然很不容易,因為此種作法看來似乎也是一種懦弱的表現。沒錯,我們正深陷於另一種迷失當中。

但是我們最後終於問自己:如果我們能夠獲取並運用更強大的力量,是否比自己徒然無益的孤軍奮戰會更有智慧?尤其是在我們自己經過一段時間反覆證實無法奏效之後? 如果按一下開關,就能開啟燈光,我們不認為持續在黑暗中嘗試摸索是明智之舉。我們無法完全靠自己獲得清醒,這並非我們所學習到可以保持清醒的方式,同時充分享受清醒的生活也不是一個人獨自可以完成的工作。

只要我們能夠考慮少數幾個有別於我們原本陳舊想法的觀點,即使是暫時性的,我們就已經作了一個正確的決定,開始邁入快樂、健康的新生活。原本我們深信絕無可能會發生此事,但這種變化此時此刻正出現於我們成千上萬的會員之中。

如何斷定自己是否真的是個嗜酒成癮者?

只有您自己才能對這個問題做出判斷。許多現已加入互誡協會的人從前曾聽別人說過,他不是個嗜酒成癮者。要想不喝酒只需有更多的毅力,換一下環境,多休息一下,或多一些業餘愛好。但這些人最後還是加入了互誡協會,因為他們在內心深處感到,自己已被酒精所征服,並準備不惜任何代價使自己擺脫不可遏制的喝酒慾望。

在互誡協會中流傳著一句話: 對酒只是稍微有一 點成癮是不可能的,一個人要麼是嗜酒成癮者,要麼就不是。這一點只有飲酒者自己才知道是否已經到了飲酒失控的地步。

自測是否患有酒精依賴症

如果你真心實意想戒酒但發現自己無法徹底戒除;或者,如果你在喝酒時難以控制數量總是喝醉;或者,你並不喜歡酒精的口感,喝酒很猛追求酒精帶來的沉醉飄忽的感覺。那你可能就患有酒精依賴症。

酒精依賴症也不一定是每天都喝酒。

一 輕度依賴:

1)一天累計飲酒量白酒&<250ml 或啤酒少於4瓶.2)正式飲酒史在4年以內,加重史在1年之內.3)每日飲酒的次數日益增多,酒量增大.4)酒後情緒激動.易怒,行為失控,打架,尋釁滋事,摔東西等.

5)對酒精的耐受力增強.

6)因為飲酒與家人爭吵.7)因為飲酒耽誤正常的工作.8)每次飲酒後不關身體難受,而且後悔、自責、懊喪。9)有時候平時也可以不飲,但一旦飲酒就連續幾天大劑量飲酒,直到身體抵受不住為止,間隔半月,一月或更長時間再喝。

二 中度依賴:

1)一天累計飲酒量250ml&2)正式飲酒史在4年至8年之間加重史在1年至2年之間.3)飲酒無法自控,獨自飲酒次數增加。4)每日必飲成為生活當中最重要的事情.

5)有偷酒藏酒行為.

6)一旦不飲,即感到身體不適,心慌,心悸,出汗,坐臥不寧等癥狀,飲酒後癥狀緩解.7)身體偏瘦,有腸胃不適等反應.8)工作和家庭生活因為飲酒受到很大影響。9)有戒酒的願望,但無法戒斷。10)有時候平時也可以不飲,但一旦飲酒就連續幾天大劑量飲酒,直到身體抵受不住為止,間隔半月,一月或更長時間再喝。

三 重度依賴:

1)一天累計飲酒量白酒&>500ml.或大啤8瓶以上。

2)正式飲酒史在8年之上,加重在2年以上.

3)每日早晨起來空腹飲酒.

4)每日必飲,每飲必醉,酒後不飲食,身體虛弱.

5)有手抖出虛汗,失眠,走路呈斜線或s型.

6)已強制戒酒無效或因為喝酒引起的身體原因住院治療多次.

7)因飲酒已出現胃出血、高血壓、小腦萎縮、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骨股頭壞死等併發症.

8)已出現人格改變多疑,脾氣改變,對家庭無責任感,對家人(妻子和孩子)漠不關心.

9)對任何事情失去興趣不願與他人交往,喝酒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

10)記憶力減退,耳鳴,高血壓.

11)有幻視,幻聽,幻覺等精神障礙.

12)有時候也可以平時不飲,但一旦飲酒就連續幾天大劑量飲酒,直到身體抵受不住為止,間隔半月,一月或更長時間再喝。

13)因為長期大量飲酒,已經出現抑鬱症,焦慮症,狂躁症等精神障礙。

14)戒酒綜合症明顯:一旦不飲酒,就出現:嘔吐,抽搐,震顫(手,面部,舌),譫妄,癲癇等癥狀,飲酒後有緩解。


如果題主描述的是準確的話:

一個問題:「題主自己喝不喝酒?」

題主很反感喝酒,但是在表述裏題主應該有「不得已」的時候吧!

其實,「喝不喝酒」是個人喜好!這就像喜歡打籃球,喜歡玩遊戲等等,是一樣的!

你可以提醒女朋友「出去喝酒要注意安全!」但你沒有權利去阻止她自己的喜好!

先不說你們不過是「男女朋友」,如果沒有了感情基礎,其實你們什麼都不是!就算是你們結婚了,是夫妻,也沒有任何規定說女生出去喝酒是犯法的,不是嗎?

其實,與其沒有意義的抱怨,不如做出你的選擇來的有意義:要麼換人,換個不喝酒的人,這樣可以解決所有問題!要麼就嘗試接受,特別是如果你捨不得的話!

而我,作為一個不抽煙不喝酒的男人,選擇了第一種——找了一個不抽煙不喝酒,沒有什麼不良嗜好的幼兒教師當老婆!就是這樣!

以上是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你反感,是你的事。不要帶著改造的心態去談戀愛,你又不是女朋友的爹,你可以跟她說出於擔心,希望她去喝酒的話早點回家,保持聯繫。你如果只是表現出「我就是討厭酒!你為什麼不聽我的!為什麼不改!」 換位思考一波,當自己碰到這樣控制慾強的另一半能堅持多久


你們的真正矛盾,不是喝酒,是一直或多數時間協商不了。本質是感情問題,喝酒只是導火索。

真相,有時候很殘忍的。表面上看,是喝酒不一致觀點,實際上,她可能不愛你或沒那麼愛你。她越不愛你,你說的越不願意聽。

從描述來看,你已經感到或發現她喝酒有失控的風險了。喝酒只是表面現象,真相是你們協商不了什麼場景喝,和誰喝,拒絕和誰喝,喝多少。

你們的矛盾絕對不是不只是喝酒問題。我相信你來提問必然是你們有喝酒以外的問題。

如果,你有被女孩倒追或和非常愛你的女孩一起生活過,你就知道了(???_??)。


說下我的觀點,喝酒,原本只要不太極端,我覺得一般可以接受,別過量啊別爛醉啊別酒後亂性啊啊啊啊啊啊啊。

所以,我的未來女友,喝酒也行,不喝更好,因為,我是幾乎不喝的。

女生女性應該就這樣,她越不愛你就越叛逆。你越愛她寵妻,她可能就越任性。


如果,無論你說什麼,她非喝不可!潛臺詞潛意識,有可能就是你並不是她真正的意中人 。你硬要把她當成嗜酒如命的女漢子也隨你。

我覺得,你已經感到不安了吧?

因為,她不愛或沒那麼愛你,你恐怕,已經動搖到你的安全感了。


我不喝酒。但是我覺得處對象的話,那就盡量接受並且尊重對方的喜好。但是如果真的不能接受,或者讓長期覺得心裡不舒服的情況下,那就不要選擇她做戀人,而是選擇一個不喝酒的女朋友好了。

我是不能接受對方吸煙、喝酒(偶爾少量社交型的可以接受)。所以我在一開始就不會和這樣的人進入男女朋友關係。

她應該是在你們戀愛之前就有喝酒的愛好了,為什麼你戀愛的時候可以接受,戀愛一段時間之後就開始挑剔了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