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我是美國華人,歐洲和美國都比較熟悉。經常去歐洲。

1)首先,這個問題不能絕對地回答,因為美國很大,歐洲也很大,每個國家、州都會不一樣 ,放在一起回答是不準確的。

2)一定要籠統地說,我認為歐洲的歧視嚴重,比美國嚴重一些。我在歐洲受到過一些區別對待和無視,還有就是對方用高貴/高傲的,對土包子的語氣和我說話。

3)細分來說,最適合華裔的地方應該是北美的西海岸,如:溫哥華,西雅圖,加州沿岸,外加夏威夷。這些地方本來就有大量的亞洲移民,華人聚集,華人從政的人數也不少。同時,這些地方歷史沒有那麼複雜,城市比較開放、包容,不少華人一代二代都在西海岸創造了有影響力的公司。華人的企業精英和高管,以及政客,都集中在西海岸。而不適合華人定居的主要是美國的南方保守地帶,以及中部和中西部。這些地方傳統保守勢力很大,人種結構比較單一、固定,新移民不容易融入。

4)歐洲的情況是,華裔融入有先天的阻礙。很多人喜歡把歐洲和美國放在一起,但其實歐洲和美國是兩個世界。美國是新世界,歐洲是和中國一樣的舊世界。舊世界就代表其國家有豐厚的文化、社會沉澱,有濃厚的民族主義。所有我看到的比較常見的問題就是,華裔在美國可以被當作美國人,在加拿大可以被當作加拿大人,被社會接受,可以從政,從政的不少,但華裔在歐洲,即使你在歐洲出生長大,也會被當作外國人,在歐洲從政那是極其少見的。歐洲和東亞比較像,注重「血統」。比如我們說,中國人、德國人、法國人,我們通常指的是你的國籍+血統,兩者是一樣的。但美國就不一樣了,比如你可以是美國人(國籍)的同時是中國人(血統)。「美國人」不是一個民族。沒有美國人這個民族,只有美國人這個國籍。如果能理解,也就能理解為什麼華人是融不進歐洲的,除非把歐洲變成美國那樣。但那是不可能的。我個人認為,西歐和北歐會好一點,南歐種族歧視比較明顯,刻板印象嚴重,中歐和東歐那就更差了。尤其是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匈牙利這一串,歧視/區別對待非常明顯,這一塊也是相當保守+排外+民族主義,根本不要和他們提什麼政治正確,我怕他們搞不好要搞出個畫家來。

5)其實,很多時候,當今社會的歧視不是名目張膽的歧視,惡語相言、暴力等,而多是一種區別對待和無視。這種無視在歐洲大陸是經常會被遇到的。英國稍微好一點,西歐比東歐好一些。如果你一張東亞臉,他們首先會認為你是中國人或是日本人,多半是旅遊,或者是移民。美國的黑人在歐洲經常被當作非洲那邊來的被區別對待(窮、臟、低等、小偷、難民),亞裔會被當作中國的遊客(窮、低一等、爆發戶、喫狗肉、小眼睛)。在歐洲大陸被叫小眼睛,chingchongchang之類的是很常見的。這其實也不難理解,畢竟歐洲是舊社會,舊社會的思想就是這樣的。比如你一個亞洲臉,在西班牙長大,難道就能成為「真正的」西班牙人了嗎?抱歉,不能。因為在舊社會,民族是有「臉」的,絕大多數國家都不是北美那樣。絕大多數國家,你的「臉」決定了你的民族所屬,即使你是歐洲國籍,也無法改變「臉/血統」對一個人的社會所屬的「天然判決」。這也導致華裔在歐洲大陸長期處於「外來人」這個圈,極難進入政界,也做不出ZOOM這樣的公司。

6)還有一個點就是,歐洲遠遠沒有美國那樣政治正確。這一點在美國和歐洲(除英國)呆過的肯定都能感受到兩邊的區別。歐洲人喜歡說自己說話很直接,當然,他們開始用刻板印象來審視你的時候也很直接。歐洲人對其它歐洲國家的人也是這樣的。美國的政治正確,以及對歧視的曝光度,反歧視的政策,都要比歐洲強很多。當然,這是籠統地來說。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包括歐洲人。只能說,相比起來,歐洲那邊要直接一些,對刻板印象並不那麼忌諱。美國這邊對歧視的處理很嚴重,被曝光基本上就是丟掉工作。華裔在美國目前也在慢慢形成氣候,比如最近的反歧視亞洲人遊行,關注度還是很大的。這一方面說明瞭歧視存在,另一方面也說明瞭這個社會願意去曝光、正視問題的存在,給少數族裔追求平等一條上升的空間。媒體、總統、明星都站出來反對歧視亞裔,這在歐洲是不可能的。歐洲會說你中國人怎麼怎麼樣,反正不是他們的錯,更不是社會現有結構的錯。

7)在刻板印象上,歐洲是要比美國更嚴重的,除了上面提到的政治正確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歐洲國家,尤其是小國,對中國和中國人並不瞭解,他們也不屑於去了解。因為真的,中國跟他們無關,他們的國民也非常單一,沒有那麼多外國人。除了瞭解一下歐盟和美國,他們對其它的所有國家都是不屑的,而且這些小國往往還有不屑的資本,因為他們本來就很富有。還有一個刻板印象的原因是因為美國的華人多,華人在美國的社會地位比歐洲華人要高,大家能與不同的華人接觸,而歐洲的華人是比較少的。歐洲對華人的刻板印象還是存在於髒亂差的廉價餐廳,假貨,黑工等負面印象上。還有就是,最近幾年美國對刻板印象和歧視都有比較大的排斥性,所以年輕人不太愛用「民族」這個觀念看人,現在強調的是將每個人看作獨立的個體,而不是依據這個人的膚色和種族去斷定屬性。

8)談到年輕人,美國的年輕人是政治正確和左文化的「大本營」,最近的一些運動就是思想非常進步的美國年輕人搞起來的。歐洲的年輕人和美國的年輕人不一樣。歐洲的年輕一代偏保守,偏非政治正確,並沒有像美國年輕人一代那樣先進。如果說美國的年輕人比較「激進自由」,那麼歐洲的年輕人就偏向「激進保守」。這個保守的很大一部分都存在於民粹、種族、民族主義、國家主義、移民、社會等方面,不是傳統經濟意義上的保守主義。如果你去看AfD、PVV、RN這些黨的支持者年齡分佈,你會看到他們的主幹並不是65+的選民而是年輕的選民。可以看出歐洲的年輕人並不像美國的年輕人那樣支持移民,支持多元化,支持進步主義。歐洲的年輕人是比較支持環境保護主義,社會經濟公平,在移民上是傾向於限制移民的,所以不要指望歐洲在移民上會更好,我認為移民問題上,歐洲肯定是越來越反移民,要求會越來越苛刻的。而歐洲的左派和中左派,且不說他們的左派有散架的趨勢(現在歐洲左派的日子真的不好過),為了贏得選舉他們一般在移民問題上都是直接妥協的,比如丹麥,雖然左派贏了,但移民問題上是直接跑到右邊去了,丹麥的移民過去十年是縮了又縮,非常非常嚴苛,可以看出歐洲人對移民的態度。外加上歐洲是舊世界,人種單一、同質。折射到華裔身上,就是不想有更多的移民,包括華裔,歧視、區別對待、以及排斥思想和無視是不難理解的。

以上都是非常籠統地說法,是不全面的,只是我個人的一個概述。具體還要看哪個地方,哪個國家,哪個人。歐洲也有很多很好的人(如果只是去旅遊,絕大部分人都是很好的),歐洲也有很多很歧視亞裔的人。美國同樣。


對英國更瞭解所以先說英國

英國的語境裏並沒有「政治正確」這個概念,但是各族裔的權利也不需要這種概念保護。

英國沒有表面上的顯性歧視,但是隱性歧視是存在的,這種隱性歧視是「華人只做華人的事」

比如華裔如果要做和地區有關的科研,往往都是針對大中華地區選擇課題

一個美國學者可以天南海北亞非拉隨便選課題,而一個華裔學者即使選了非洲或拉美的主題,科研內容多少也要和當地華人有一點關係

不過這一點不是隻針對華人,對非主要發達國家的其它族裔來說也有相似的問題,比較有趣的是本土的黑人不會針對非裔選擇課題,而某教往往會

對美國來說,華人雖然還是被視為隱形社羣,相比於三類主流社羣(非拉西歐白)比較透明,但是這種趨勢最近有所改變,對華人選票的研究也變多了。

美國的問題推薦Neil Visalvanich博士的Asian candidates in America : the surprising effects of positive racial stereotyping. 對美國華裔的地位做了很有趣的調查。

英國方面的暫時沒有讀到特別有趣的成果,就不推薦了

最後一點,歐洲和英國大不相同,法國更像歐洲而不是英國,英國已經幾乎變成移民國家了而法國還是典型的民族國家,所以歐洲的情況和英國有很大區別,不太瞭解歐洲也不隨便說了。


個人感覺還是歐洲嚴重。而且是非常嚴重。像捷克等國家已經不僅僅是侷限於對華人歧視,而是對整個黃皮膚的歧視。布拉格雖然是個旅遊城市,英語在服務業普及率非常高,但是對黃種人和白人的服務態度截然不同。乘坐捷克航空和城市大巴,空姐和服務員走到黃種人這,笑容就會消失,餐廳服務員也會對黃種人很冷漠。非常後悔去捷克旅遊,給他們送錢。義大利個別地方也有,相對感覺羅馬還不錯。克羅埃西亞大巴司機都對黃種人呼來喝去,法國不會說法語簡直就是災難,服務員根本不會正眼看你。荷蘭也一般。德國對人也很冷漠,當然,德國人對誰都很冷漠。英國還行,待的時間不長。美國來說,雖然種族歧視是很大問題,但美國畢竟是移民國家,但對亞裔還算可以,一般是美國黑人對亞裔從行動上歧視,白人對亞裔歧視在思想上,不易察覺。但如果你有小孩在上學,那麼還沒學會掩飾的白、黑小朋友,就會經常性親切的問候亞裔小朋友。

所以,黃種人要自強。

只有中國才能領導黃種人自強。吾輩仍需努力。

補充幾點

工作原因,去過近40國家,感受到明顯的歧視的只有在捷克。但由於同事也大量在國外工作,經常會談起各種經歷或見聞,所以我雜七雜八都匯總在一塊了。

而且問題聚焦歧視,我也只是就歧視談歧視,讓我說其他國家的好處我也能寫出一大堆。即使是在捷克,那裡的美食依然值得稱道,當地英文普及率高,無酒精啤酒特別好喝。我因為是自由行,向當地小姐姐問路也得到友好熱情的回答。但歧視問題的確特別嚴重,不容忽視。你能想像朋友在捷克坐航班公務艙被空乘全程忽視嗎,坐車前面的人回頭向你警告不準碰前座椅背,而據我上車坐下也不足半分鐘。

此外,那裡意識形態偏見也格外嚴重,布拉格市內四處樹立所謂共產主義受難者紀念碑,博物館。時不時還搞個反華圖片展。親檯布拉格市長剛上任時,第一件事就是找藉口清理布拉格廣場上的熊貓玩偶。

插一句,布拉格廣場和城堡簡直一言難盡,無論文化底蘊還是名勝數量都照義大利,法國,英國差很大檔次。總之大部分人去了就是失望。

說到歧視,白種人那種莫名其妙的自我感覺良好和優越感,這是歧視嗎?對有些人來說可能不是,但對我們這些常年對外打交道的人來說就是歧視,而且是根深蒂固的歧視。他體現在方方面面。如果你試圖打破,便被視為威脅,狂妄,自大。

最令人惱怒的是他們這種優越感會制度化和刻板化,甚至影響其他有色人種。不知道大家去東南亞旅遊,有沒有感到東南亞的商店服務員前一秒對白人熱情有加,後一秒對中國人就迅速冷淡。你不能說他們對你有歧視,同樣是黃種人,但至少在他們心裡,中國人甚至黃種人不如白種人。香港更是嚴重,看看那些反華政客,見了外國人跟狗一樣,有些年輕一代自己英語都說不利索。

說到反思,我們最應該反思什麼?我們話語權太弱,外國媒體和社交網路把中國快黑出翔了。而且中國越是發展,這些抹黑越是洶湧。在這些媒體影響下,外國人看到中國人,很可能心裡就冒出以下字眼,貧窮,落後,受壓迫,weak,沒素質,偷竊知識產權,但又自大,暴發戶 等等。再加上我們的一些叛徒,還有一些所謂的同胞,四處在各國說我們摘器官,壓迫等等,既有外媒帶風向,又有」中國人」現身說法,這些抹黑看似是噁心中國政府的,但每個中國人都是受害者。別說外國人,香港人為什麼不願承認自己是中國人,還不是因為中國人被貼上各種標籤。他們害怕自己也被歧視。拚命和中國兩字撇清關係。

當然我們個別國民素質確實太差,拍照有時快懟到外國人臉上去了,亂扔垃圾,不排隊。雖然這些現象哪個國家都有(但拍照懟到人臉上,一直盯著別人拍視頻貌似是中國人的一大獨有特點。),但是在抹黑下,很多都成了我們的標籤。還有一些什麼導遊,為了自己圖省事,拚命教唆團員向海關行賄,讓外國人本能認為中國人交錢是理所當然。我們一些企業為了全速推進海外項目,出發前不把簽證的事辦好,到了當地開始展示自己靈活性,找關係行賄搞定居留問題,被別人喫拿卡要,被看不起。我們自己做的不好的的確也需要注意。到歸根到底是我們力將強未強,國家軟硬實力還不夠,我們身體還不夠壯,我們老百姓也不夠富裕。這些都是我們這一代年輕人要一點一點去努力改變的。

略懂魔法:如何看待 Nike、優衣庫、GAP、Zara 等品牌均在境外官網發布「禁用新疆棉花」的聲明??

www.zhihu.com圖標

法國人對華人有刻板印象:開按摩店或者開餐館的,中國人話少整天不知道悶聲不響在做什麼

不過只要你說法語,懂得法國人的套路,敢當面剛,把他們黑出翔,他們也不敢把你怎麼樣,典型的欺軟怕硬


哈哈,這個問題有意思,第一次看到這個問題還真有不少想法。

正巧我在歐洲和北美都生活過,說一下我的個人感受吧,不喜勿噴。

在歐洲生活11年,坐標具體一直在法國,經常在歐洲各國旅遊和工作,只在紐約作為交換生生活過4個月,整體感受:歐洲歧視程度比北美嚴重多了。當然我對北美沒有更深刻的理解,所以也可能以偏概全。總之歧視哪哪都有,上海北京還歧視外地人哪,城裡人歧視農村人,所以只能針對性評論一下歧視亞洲人和黑人。

首先歷史原因:歐洲大多非移民國家,主要人口還是本國人,有先入為主,以我本國人民為尊根深蒂固的思想,其實沒幾個家裡沒混血的,都混來混去,但是畢竟土生土長。當然這幾年,阿人黑人趕腳佔了大多數,但畢竟法國還是高盧人的天下,義大利一直是白人的,就像有個美國黑哥哥跟我說你見過一個說義大利語的黑人嗎?所以他堅決不在義大利工作,畢業就回美國。德國也是傲慢的德意志民族的,阿人黑人亞洲人哪怕八代都在歐洲出生還是邊緣羣體,反正我在法國是經常被欺負,我都習慣了,剛開始以為自己哪裡做錯了沒做好,其實他奶奶個球完全是因為我這張臉欺負我,她怎麼不敢對法國人嚷嚷?偏偏針對我?所以遇到不公平我就罵回去,歐洲人都是欺軟怕硬的手,得益於聖母婊法律,刑事犯罪快要零成本,跟他們來硬的反而慫,不然覺得我們亞洲人都是軟柿子。

美國畢竟是移民國家,最開始人人平等,誰有能力誰活下來誰掌握更多資源不拼爹不拼身世背景,所以相對來說更包容,對外國人沒有啥偏見,畢竟自己也是外國人,也不是印第安人是吧?對待有口音的,亞洲臉的人都相對開放,有能力的也會放你上高層,放你做合夥人。我就沒見過幾個亞洲人在歐洲做高層的,別跟我擡槓,肯定有,但是鳳毛麟角,美國,嗯,我小學同學就是彭博的高層。

舉個栗子:這事我早就發現了但是一直沒用語言說出來,還是一來自剛果黑哥哥說出來的,我也才恍然大悟。他說他非常喜歡加拿大和美國的party,和歐洲完全不同,我說是很不同,但我說不出哪裡不同,他說:因為我是黑的,我從剛果來法國讀書五年,也喜歡法國人的soirée(party)但是到了加拿大,我再也不想參加法國人的party了。一進門,在法國一屋子人都不認識,法國人會從你的腳趾頭往上看,從你的衣著,談吐,長相開始挑剔,心裡默默的貶低你的法語口音,嗯,沒人家的巴黎人口音那麼chic了,嫌棄我們第三世界國家來的老土,然後見面寒暄還沒幾句就開始:你哪個學校畢業的?或者你在哪個學校念書啊?專業是啥啊?你在哪裡工作?總之一句話,參加個聚會渾身各種不自在,當然沒有去北美做對比的時候,還是覺得歐洲老外的聚會挺好玩的。這位剛果黑哥哥是個模特,衣品和身材都一流,都有這種想法,所以我經常被心裡笑話土,也是理所當然了,呵呵噠。

我在加拿大沒參加過party,但是紐約最後的兩個月幾乎夜夜笙歌,天天放學出去瘋,交了一大堆搞IT的朋友,哪個國家的都有,一半美國人,一半全世界哪都有的外國人,總跟他們混rooftop party,各種烤肉,各種DJ超級high,就一句話,非常自在非常舒服,完全沒有跟法國人打交道手不知道放哪,穿的禮服是不是太正式有或者太不合羣,不自在的趕腳。我在美國是真不想走,沒辦法學生簽證到期了,必須滾蛋。在紐約party,不會上來就問你哪個學校的,什麼學歷?你在哪裡工作?戶口調查,除非聽出來你有口音,不然都不會問你哪裡來的,以為大家都是米國人,就算不是米國人,你也是當地人了,啥叫融入,就是你趕腳你自己不是個外國人,外地人。我認識的法國人不是出生在大巴黎的,一輩子都不被當作巴黎人,呵呵,我覺得咱們國家都比他們開化。老美不會因為你的衣著評價你,不會因為你的學歷評價你,如果只是單純的朋友關係,只會看你這個人有沒有意思,會不會玩,在一起聊不聊得來,有沒有共同興趣愛好,有錢人也會交窮人當朋友,高知也會交流浪漢做朋友,我的意思不是歐洲人就不跨階層交朋友了,但是你不得不承認,走在歐洲的街上,你想隨便跟人搭個訕說話,沒人理你,還會害怕你圖謀不軌,是不是要錢?是不是要煙?是不是小偷?所以我覺得歐洲公共場合很冷漠,除了義大利西班牙過於熱情,不是那種搭訕帥鍋美女搭訕,那種天天都有。而是在地鐵裏你說你的鞋子真好看哪裡買的,不會有人把你當神經病,總之我在美國太容易交朋友了,認識兩個美國人就是在博物館前面排隊下雨幫人打了一下傘,就認識了,如果法國人說留下電話我聯繫你,是客套話,美國人是真的會再聯繫一起出去玩的。法國人在法國也很壓抑,他們說歐洲不自由,我在美國見過的法國人,都說美國好,再不要回法國了。羨慕一下北美留學的小夥伴,要多出去party呀!

跑題了,回來一下。還有一件事讓我很震驚,歐洲黑人都是很沒地位的,大多數開垃圾車的,送外賣的,刷廁所的都是黑人。而米國是啥都有,各種黑人精英,黑人律師,有錢的黑人,撿垃圾的黑人,整體黑人地位遠遠比歐洲黑人地位高,可能北美黑人骨子裡認為他們就是美國人,歐洲黑人骨子裡認為自己不是當地人。我覺得同理,雖說北美亞裔和歐洲亞裔地位不能比較,但是個人認為還是有區別的。記得剛到美國,走在第五大道,就看到一個黑人舉著牌子歧視白人,說白人都是狗,白人都是垃圾,哈哈,在歐洲永遠都不可能看得到。所以北美亞裔,華一代華二代會覺得自己就是當地人,而歐洲亞裔,八代也覺得自己不是真正的當地人,沒人把一張亞洲臉當作本國人,哪怕本國出生長大,周圍那麼多華二代,連漢語都說不利索,她們說從小就四不像,法國人不認為他們是法國人,因為亞洲臉,文化也不一樣,中國人也不認為他們是中國人,一說中國的啥啥都不知道,好多詞都不會說,傳統文化接觸少之又少,大多數寫個漢子就更費勁了,還不如好多白人老外的漢子寫的溜。總之Banana是憋屈的一族,也是邊緣羣體,大多數都是被父母期待當律師當工程師的一代。

總結一下,美國也一樣歧視有色人種,只不過心裡歧視而已,嘴巴上說出來的都是莽夫,沒啥文化的,有頭有臉的還是會顧慮一些的,不會表現那麼明顯,潛規則就完了。就比如聽我哥們說在德國,你要是敢大聲跟一個人吵架說他種族歧視,她一定嚇死了,屁都不敢放一個,畢竟戰敗國家對這個很敏感。在法國你大聲吵吵你是種族歧視,慫不慫不知道,反正我跟老法沒這麼吵過,我直接都言語傷害了,我覺得罵對方種族歧視是貶低我自己,亞洲人明明比你白皮好,要歧視也是我歧視白人,除非對方也是個有色人種,有可能還會跟你火拚。從生活質量上看,在美洲的亞洲人生活的小日子過的大多都比歐洲的亞洲人好,因為咱們勤勞嘛,美國有房有車賺年薪的亞裔很多嘛。有個突尼西亞哥們說他家裡人全世界移民,生活質量最好的在北美,其次澳洲,再次德國,最差的就是他家在法國。 我家人同理,在歐洲生活的沒說水深火熱但是隻能維持小康,工資照米國比不了。我一寫就剎不住,歡迎討論哈!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