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友三觀超級正,對事情的看法也很正而且有自己的看法,對好多東西說的都很有道理,而且知道的很多,一些(很多)事情和我的觀點不同但是我仔細想想後覺得她們的才是對的。

遇到三觀不合的時候,自己會非常生氣,覺得室友很過分,雖然後來會覺得的確是自己錯了,但是生氣的時候氣憤的心理容易積累以至於後來生氣的時候更加難受。

請問大家,我該怎麼辦呀還有救嗎?


首先,我覺得你應更深入了解一下目前的情況:

第一,我覺得你很幸福啊。

因為有一個比你棒的室友,我也想要這種朋友啊!你的情況,就等於我想投資,而巴菲特是我的室友,他會提點我,什至罵我,我多幸福!

第二,你應該了解一下為何你的三觀不如他。

他可能有一對很有智慧的父母,而你的父母只是普通人,可能他少時找到一個好老師或好同學,而你碰到的只是普通人,你的三觀不正,一定有你的原因,什至苦衷的,所以你應該同情你自己,同時也不需太羨慕他,你應該這樣想:如果我有他的父母,朋友,際遇,我可能比他更有智慧啊。而如果他有我的父母,朋友,際遇,他可能比我還糟糕啊!

以上兩點是最重要和最基礎的

這就像你父母只是小學程度,而你的朋友向來不讀書,於是你一直以來數學都不合格,令你受苦,現在你的室友是大數學家華羅庚,他說你這條數做錯,那條數做錯,你應該高興啊,因為終於可以解決數學問題,你有翻身之日了!

第三,你要學習跟這種人相處

大部分人都不喜歡跟比自己棒的人相處的,因為好像有個老師跟你做朋友,經常告訴你這樣做錯,那樣做得不對。所以大部分人都喜歡跟程度跟自己相約的人相處,即是你數學不合格,那便找同樣數學不合格的同學做朋友,因為很開心呀,他不會批評我呀,會體諒我,明白我呀。這確實是很好的朋友。

但如果你所有朋友都是這種人,那數學成績怎麼辦?因為他們根本幫不到你的忙。

所以有一個兩個比自己棒的朋友,我覺得是一個人的福氣。

曾經有一個投資小白,凡事都請教一個投資老手,這個投資小白說:我非常明白,投資的目的,是要賺錢,而不是追求自我肯定的,如果我追求自我肯定,那我不如跟一個小學生交朋友,因為我每一方面都勝過他,我可以無窮無盡地自我肯定,但這有什麼意思?

第四,你要想像這個室友為姚明。

你經常投籃失敗,姚明指出問題點,這點要好好思考和珍惜,但姚明教你灌籃技巧,這你未必要太在意,因為你多半學不來,而姚明這種人可能完全不明白,為何你不學習他的灌籃技巧的。

日本七屆棋王羽生善治,他的家裡掛著一幅字畫,寫著:

三等頭腦不聽人言

二等頭腦聽人言但不跟其行

一等頭腦聽人言而跟其行

只有一等一的頭腦,才會聽人言,自己思考出解決辦法出來。


自己能克服就克服

克服不了自己那一關,那就離你的室友遠一點

互相沒交集,不影響彼此就行了


您好,感謝您的邀請。

每個人對事情的看法都是不同的,其實沒有真正的對錯,只是立場想法不一樣而已。其實自己有想過嗎,為什麼自己事後總會覺得錯的是自己呢?即使真的你錯了,自己的情緒是否失控了呢?有的的人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喜歡將事情進行外部歸因,有的人內部歸因,不同的歸因形式帶給自己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如果可以的話可以去諮詢室尋求專家諮詢師的幫助,或者在線諮詢,希望能幫助到您。

發佈於 2020-11-08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丸子和巧克力丸子和巧克力

覺得自己錯了時要張嘴跟他們說出,我錯了。

這是賣出改變的第一步,讓他們知道你的心裡想法,也有助於對你自己的情緒控制。

說個一次兩次的,下次再生氣時你會想到你說的「我錯了」的那種思維方式要比「生氣」來的快些,慢慢就好啦。也就是逼自己冷靜,不要情緒化而已。


覺得自己錯了時要張嘴跟他們說出,我錯了。

這是賣出改變的第一步,讓他們知道你的心裡想法,也有助於對你自己的情緒控制。

說個一次兩次的,下次再生氣時你會想到你說的「我錯了」的那種思維方式要比「生氣」來的快些,慢慢就好啦。也就是逼自己冷靜,不要情緒化而已。


每次我跟身邊的人有什麼思想上的矛盾或衝突之後,我都會在獨處時冷靜並反覆地回想問題,並思考我跟我身邊的人的兩種不同的思想碰撞到底是因什麼而產生,到底是我對還是他錯[手動狗頭]。我一直覺得這種行為可以稱得上自省,並且以己度人認為別人也會這麼自省,結果我發現……我有時候會知道自己是對的,有時候會發現自己真的錯了,而別人他媽的一直覺得自己沒錯6,還在說為什麼會有我這種人!真是操蛋啊……好在現在我終於遇到和我一樣會自省並且能正確認識到自己的是非對錯的題主了,我心甚慰!!所以,面對題主這種關乎人生困惑的問題,我一定是義不容辭要來回答的,並且,在回答之前我一定要先噼里啪啦地誇你一頓:題主不錯!是個好人!!以人為鏡!!!是非分明!!!!自省自重!!!!!知錯就改!!!!!!*N個詞(文采不好,見諒,見諒)!!!

咳咳,我絕不是在歌頌自己的美好品德,我是在歌頌題主的美好品德。

好了,進入正題了。

題主你現在正在讀書,年紀還小,受之所限你接觸的事情也非常少,理所當然地閱歷更少,所以你也許看問題會很片面,或者很偏激。但這沒關係,你懂得自省,慢慢地你就懂得如何建立合適的三觀。因此,現在你說自己的三觀不正,其實並不是什麼大事,而且非常幸運的事情就是你的室友們擁有一副好三觀。所以你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在看待一件事情之前,先不要急著下定論,而是①參考一下你的室友們是什麼想法什麼邏輯,順著她們的邏輯分析。②不要發脾氣!不要氣餒!不要迷茫!這是你的優點在發光發熱!③分析完室友的邏輯以後你再根據自己往常的邏輯看看自己的想法,④接著用一種理性的態度來對比這兩個不同的立場在同一個問題下出現的兩種不同的定論,⑤對比之後融合其精華,再去其糟粕,培養自己成熟的三觀。

話說起來,這個自省的優點可以讓你一下子就擁有了兩套思維邏輯,可喜可賀,未來可期啊!

題外話:其實打出室友三觀正和題主三觀不正這幾個字時我的內心是非常虛的,雖然這都是題主自己說的,但畢竟沒有舉例說明啊,我就不願意這麼下定論。說實話,萬一是題主你三觀才正而你室友三觀歪曲呢?然後你室友還給你洗腦讓你的三觀也接著歪了呢?比如「受害者有罪論」,很多話說起來也彷彿言之有理啊!實際上就是屁。比如「女德班」,很多「規矩」自古有之,實際上還是屁。但最操蛋的是,不管這些屁多臭,還是有人放,有人聞,有人說香啊……


對自己不滿是人生的常態,沒危機感很滿意的老祖宗基因都沒傳下來,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允許自己不完美,努力向更好的方向,並從努力的過程中汲取滿足感。


說白了就是 和你的信念發生了衝突 所致。

1.

信念的存在並不特別,無論它看上去有多麼真實和 「正確」,它也不過是 生物有 「條件反射機制」 這個物質基礎 而發生的馴化結果。

信念的來源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監護人早期的馴化,這些信念往往屬於無意識植入的信念,包括 「只要聽話就有飯吃」 等等,持有這類信念者,往往人格不獨立,每當看見他人有逾越這與現實脫軌的規則時,便試圖阻撓,以便保持所謂的公平。

另一種是當事人後期透過深度思考、自我教育的馴化,也即透過不斷的追根溯源,來重構對世界運作規律的理解。這是個漫長的過程,存在不斷的深挖和校正,但這種透過深度思考得來的、與現實接軌的信念,往往能幫助當事人透過現象看本質,許多事情都能瞬間看透而不為所動。

2.

例如,人際關係的本質是價值交換,這是最基本的世界觀,

繼而,站在客戶、用戶的角度去思考對方的需求,就能做到 「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 對某些人造物或解決方案的存在有正確理解。

最後,你的室友如果真如你說的 「那麼神」 的話,那麼他對事情的判斷,不外乎也是基於對上述底層邏輯的遵循。

?2020 KunMinX


換位思考,多想想,

比如有些人喜歡鑽牛角尖,這個控制不住。那想的不說出來,那跟正常人就沒有不一樣了


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 矣。」

日積月累,提高自己學養,然後,自己的知識與能力慢慢也就趕上大家了。


謝邀。

認識到自己錯了已經是進步了,承認自己錯了更需要勇氣。具體什麼問題沒有說清楚,但是只要沒有發生衝突,只是看法不同,也不用太介意,下次聊天時找個合適的機會可以表示一下「我覺得上次你說的也挺有道理的」之類。自己沒事多看看書,看看新聞,適當調整一些觀念和做法。不過大千世界,每個人經歷和角度都不同,很多事也不是非黑即白,只要不觸碰底線,不傷害他人和自己就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