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的人不是指腹為婚都可以嗎?賈母為啥不給他倆定親呢?


我想展開來分析下這個問題。

作為賈府最高領導人的賈母,一直被認為是木石姻緣的堅定支持者,也正是因為賈母的支持,賈府內部寶玉、黛玉將來會結為姻緣的輿論,一直遠遠高於所謂的「金玉良緣」,至少單看前80回一直是這樣的(不考慮高鶚續寫的後40回)。

比如第55回,王熙鳳和平兒曾一起計算賈府未來幾年的重大花銷時,完全將寶玉、黛玉的婚事放在一起計算了,且看原文:

平兒道:「可不是這話!將來還有三四位姑娘,還有兩三個小爺,一位老太太,這幾件大事未完呢。」鳳姐兒笑道:「我也慮到這裡,倒也夠了:寶玉和林妹妹,他兩個一娶一嫁,可以使不著官中的錢,老太太自有梯己拿出來。」——第55回

在王熙鳳看來,賈寶玉和林黛玉的婚事是板上釘釘的事,所以才會這般計算花銷;另有第66回,小廝興兒在跟尤二姐、尤三姐彙報賈府內部情況時,尤二姐開玩笑要將尤三姐嫁與寶玉,結果興兒明確表示未來寶二奶奶的位置應該就是林黛玉無疑了:

興兒笑道:「若論模樣兒,行事為人,倒是一對兒好的。只是他已有了,只未露形。將來準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則都還小,故尚未及此。再過三二年,老太太便一開口,那是再無不準的了。」——第66回

可見在賈府,從上級到底層,大家都認為賈母認定了林黛玉做寶玉未來的妻子,第25回,王熙鳳借著喫茶之機打趣黛玉「既喫了我們家的茶,怎麼還不給我們家做媳婦」時,脂批亦云:二玉事,在賈府上下諸人,即看書人,批書人,皆信定一段好夫妻。書中常常每每道及,豈其不然?嘆嘆!

整個賈府人,敢這般篤定地認為林黛玉是未來的寶二奶奶,其核心論據便是:賈母是林黛玉的直接監護人!

林黛玉不是一個物件,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在古代封建社會婚姻是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換句話說,林黛玉要成親,是需要父母做主的。

賈敏、林如海還沒有去世的時候,林黛玉的監護人是他們倆,林黛玉嫁給誰,怎麼嫁,嫁妝多少等等,都是需要賈敏、林如海來為女兒謀劃的。可問題是這兩個人都去世了,然後林黛玉被賈母接到了榮國府生活,也就是說,在不知不覺中,林黛玉的監護人由自己親生父母,變為了賈母。

這一點賈府中人從上到下都看得很清楚,林黛玉原來在姑蘇居住,是賈母將其接過來的,你既然主動將人接過來,那麼便要對林黛玉的未來負責,這個未來,就包括林黛玉的婚嫁問題。

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賈母對林黛玉婚姻所承擔的責任,遠遠重於對賈寶玉的責任。因為賈寶玉還有賈政、王夫人這一對兒父母為他籌謀,林黛玉卻只有賈母這麼一個「監護人」,這也是為何紫鵑一直規勸林黛玉趁著老太太身體還好,趕緊作定了大事要緊:

紫鵑笑道:「到不是白嚼蛆。我倒是一片真心為姑娘,替你愁了這幾年了。上無父母,下無兄弟,誰是知疼著熱的人?趁早兒,老太太還明白硬朗的時節,作定了大事要緊。俗語說:『老健春寒秋後熱』。倘或老太太一時有個好歹,那時雖也完事,只怕耽誤了時光,還不得稱心如意呢!」——第57回

紫鵑這番話透徹至極,老太太作為林黛玉的監護人,對她的未來負有責任,萬一哪一天老太太去世了,或許賈政、王夫人等人也會礙於親戚臉面,給林黛玉尋一門親事,可他們能像老太太那樣用心嗎?林黛玉進賈府,本就不是賈政、王夫人要求的,人家用心幫你嫁個好人家是情分,隨便幫你找個人家嫁了也正常。

大家先理清這個前提,才能繼續分析「賈母為何不定下寶黛親事」這個問題。

賈母對林黛玉的婚事負有絕對責任,而賈寶玉和林黛玉從小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兩人也彼此相互喜歡,這是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的,賈母也的確有促成寶黛婚姻的意願,可問題在於,林黛玉的婚事賈母能拍板,可賈寶玉的婚事,賈母就沒這麼大權力了。

我們客觀論來,對賈寶玉的婚娶起到決定作用的人共有四個,分別是:賈政、王夫人、賈母、元妃。

賈政、王夫人是賈寶玉的親生父母,對自己孩子的婚嫁擁有絕對話語權;賈母是榮國府的老祖宗,賈寶玉從小跟著她長大,賈母對其溺愛非常,所以賈母的意見也有相當的分量;元妃是賈寶玉的姐姐,又是宮裡的賢德妃,她撐起了賈府的政治臉面,雖然四人之中,她年紀最幼,但她的政治地位決定了她的話語分量。

那麼問題就簡單了,這四個人對賈寶玉的婚姻人選是如何看待的呢?

賈政對寶玉婚姻的考量

先來說說賈政,單就《紅樓夢》文本而言,賈政對「金玉良緣」、「木石姻緣」並沒有表現出明顯的態度傾向,他總覺得賈寶玉年紀還小,現在應該好好念書,娶親的事過幾年再說,譬如第72回,趙姨娘為兒子賈環謀求彩霞做姨娘人選時,賈政就是這般回答的:

是晚,(趙姨娘)得空便先求了賈政。賈政因說道:「且忙什麼?等他們再念一二年書,再放人不遲,我已經看中了兩個丫頭,一個與寶玉,一個給環兒。只是年紀還小,又怕他們誤了書,所以再等一二年。」趙姨娘道:「寶玉已有了二年了,老爺還不知道呢?」賈政聽了,忙問道:「誰給的?」——第72回

賈府向來有爺們娶親之前,先在屋裡放幾個通房丫環的規矩,眼下賈政連通房丫環都覺得太早,更別提為寶玉娶親了。

當然,如果硬要分析賈政更欣賞林黛玉,還是薛寶釵做自己的兒媳婦,筆者更傾向於林黛玉(筆者主觀猜測,諸君自行判斷相信與否)。

賈政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喜歡書香門第,他不喜歡俗氣太重的家庭,比如他的大兒子賈珠,娶的就是國子監祭酒李守中的女兒李紈;再有第79回「賈迎春誤嫁中山狼」,賈政反對與孫家聯姻,就是因為孫家不是書禮簪纓之族:

賈政又深惡孫家,雖是世交,當年不過是彼祖希慕榮、寧之勢,又有不能了結之事,才拜在門下的。又非詩書名族之裔,因此倒勸諫過兩次。無奈賈赦不聽,也只得罷了。——第79回

所以相比較林家和薛家,賈政無疑更喜歡林家多一點,林家書香門第,薛家皇商之家,前者遊弋於文墨之間,後者徘徊在世俗之中。

另外,林黛玉的父親林如海與賈政私交甚厚,意氣相投,第3回林如海給賈雨村寫介紹信時,曾提起榮國府的兩位內兄,即賈赦、賈政,其中對賈赦一句話帶過,唯獨對賈政誇讚不已:

如海笑道:「若論舍親,與尊兄猶系同譜,乃榮公之孫。大內兄現襲一等將軍之職,名赦,字恩侯;二內兄名政,字存周,現任工部員外郎,其為人謙恭厚道,大有祖父遺風,非膏粱輕薄仕宦之流,故弟方致書煩託。否則不但有污尊兄之情操,亦弟亦不屑為矣。」——第3回

由此觀之,賈政與林如海亦當有知己之交,甚至筆者懷疑,林如海臨去世前,曾跟內兄賈政叮囑過幫忙照顧女兒黛玉的相關事宜。

當然,會有讀者提出:薛家乃是四大家族之一,林黛玉只不過是一個孤女,賈家和薛家聯姻屬於強強聯合,賈政身為榮國府的男主人,必須為家族利益考慮。

但這個說法很自作多情,為何?因為縱觀四大家族,數薛家沒落得最厲害,其他三大家族(賈、王、史)至少還能維持表面繁華,可薛家已經攜家帶口開始抱大腿了。

薛家自從薛父去世後,薛姨媽慈祥有餘,能力不足,根本撐不起薛家這麼大個爛攤子;兒子薛蟠則是個不學無術,花天酒地之徒,能力還不如賈珍、賈璉、賈蓉這些人,甚至書中記:自薛蟠父親死後,各省中所有的買賣承局、總管、夥計人等,見薛蟠年輕不識世事,便趁時拐騙起來,京都中幾處生意,漸亦消耗。

雖然有個既博學,又聰明的薛寶釵,但到底是個女眷,將來是要嫁人的,她能起到多少作用?薛家一家三口,來到京都,自家明明有田地房屋,但卻一直住在賈家,其本質就是依賴賈家的餘蔭。

當然,筆者並不是說薛家臉皮厚,死賴在賈家不走,筆者甚至認為有可能是賈政、王夫人等人主動讓薛姨媽一家住在賈府,以便照顧他們一家三口。

可這也從側面說明,薛家早已是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矣,跟薛家聯姻能有什麼政治好處?薛家是薛蟠有潛力,還是薛姨媽能光耀門楣?

賈家與薛家聯姻,並不能得到所謂的政治利益,反而要成為保護薛家的大腿,第80回夏金桂擾亂薛家,大罵一通時,亦曾罵道:誰不知道你薛家有錢,行動就拿錢墊人。又有好親戚轄制著別人。你不趁早施為,還等什麼?這話雖罵得難聽,頗有潑婦罵街的嫌疑,但瘋話中到底還有幾分真實。

還是那句話,賈家也已經是貴族圈邊緣的家族了,否則薛寶釵、林黛玉都不在賈家的聯姻範圍之內,賈家大可以找個更高門楣的貴族之家聯姻,去抱別人家的大腿,以挽回自家的衰頹之勢。

賈寶玉娶薛寶釵,不是強強聯合,最多算是個抱團取暖而已,對所謂的家族利益並不能產生重大衝擊。

王夫人為何選擇薛寶釵?

我們再來說王夫人,她是明確站在金玉良緣這一邊的。王夫人出身權宦之家的王家,心中頗有權術,她對寶玉的婚姻有著更加現實的考量——誰是寶二奶奶,誰就能接管榮國府的管家權。

王熙鳳管家,是王夫人不得已的下下之策,雖然王熙鳳是自己的親侄女,但她卻嫁給了賈璉,所以嚴格說來,阿鳳是榮國府大房那邊的人,到底不是自己人,可榮國府上下女眷中,又只有王熙鳳有這個實力管家,加上親侄女這一層關係,王夫人這才鬆口,將管家權暫交給王熙鳳。

所以王夫人需要一個幫手,一個能幫助自己管家的寶二奶奶,這樣就可以將管家權從王熙鳳手中收回來。薛寶釵和林黛玉,顯然是寶釵更符合王夫人的期許。

寶釵是王夫人的親外甥女,兩人是有血緣關係的,而且寶釵為人穩重,能力也不錯,她如果嫁給寶玉,榮國府二房這邊將如虎添翼,徹底收回管家權。

反觀林黛玉,一方面跟王夫人的親戚關係沒寶釵近,另一方面,黛玉自小便有不足之症,長年多病,不適合管家,如果林黛玉成為了寶二奶奶,賈母基於對黛玉身體的考慮,必然不會讓她負責管家,也就是說,管家權還在王熙鳳手中,一年兩年還可以,幾十年呢,恐怕到時候管家權在不知不覺之中就轉移到大房那邊去了。

另外,王夫人選擇寶釵,還有個人喜好因素在作祟。林黛玉風流婉轉,個性極強,不符合王夫人的審美,王夫人更欣賞寶釵這種溫柔敦厚,踏踏實實做事,毫不張揚的女子。

其實放在今天,也明顯是寶釵這種性格的女子更受歡迎,這是幾千年來的審美底蘊,一時半會兒改不了的。很多言之鑿鑿稱喜歡黛玉的讀者,可能現實中遇到性格張揚,愛顯擺才華的女子,反而會覺得這個女人「不正經」,葉公好龍的現象今天比比皆是。

賈母並不是鐵了心支持木石姻緣

對於賈母,她對林黛玉的未來負有絕對責任,我們也相信,賈母肯定會為林黛玉擇一門好親事,但對象卻不一定是賈寶玉!

林黛玉確實是賈母心中寶玉婚姻的一個人選,可這個人選是待定的,換句話說:賈母也沒想好,是不是一定要將林黛玉嫁給寶玉。

第50回「蘆雪廣爭聯即景詩」,賈母看見寶琴雪中捧梅的景象,一時間看迷了,下來就開始詢問薛姨媽寶琴的生辰八字,似有求配寶玉的意思:

賈母因又說及寶琴雪下折梅比畫兒還好,因又細問她的年庚八字並家內境況。薛姨媽度其意思,大約要與寶玉求配。薛姨媽心中固也遂意,只是已經許過梅家了。因賈母尚未明說,自己也不好擬定。——第50回

有不少論者認為,此處賈母是在敲打薛家,意為暗示「我不考慮金玉良緣」,實則是自我主觀臆想。《紅樓夢》全書,要說賈母敲打薛家,只有第29回的清虛觀打醮,而且自打醮之後,金玉良緣便已偃旗息鼓,再也沒有傳播的兆頭,賈母沒理由又敲打薛姨媽。

而且清虛觀打醮之敲打,前有「元妃賜禮」相照應,可謂有頭有尾;第50回的所謂「敲打」,前沒有情節對照,後沒有結果伏筆,儼然是諸多論者臆想出來的。

因此,此處賈母是真的想要為寶玉求配寶琴。黛玉雖然是賈母心中寶二奶奶的人選之一,但一旦遇到更優秀、更合適的女子,賈母也是會心動的。

很有意思的是,看透這一切的第一人居然是局中人林黛玉,真配得上「心較比干多一竅」這一稱譽。

且看第32回,賈寶玉和史湘雲、襲人論「國賊祿蠹」,林黛玉剛好從窗外聽到寶玉那句「林妹妹何曾說過這種混賬話,若是她也說這種混賬話,我早和她生分了」,黛玉心中沸然,一時間思緒萬千,她的心理很有意思:

林黛玉聽了這話,不覺又喜又驚又悲又嘆......所悲者,父母早逝,雖有刻骨銘心之言,無人為我做主;況近日每覺神思恍惚,病已漸成,醫者更雲氣弱血虧,恐致勞怯之症。你我雖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縱為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間,不禁滾下淚來。——第32回

林黛玉那句「無人為我做主」,可謂疼煞讀者心。其實此時賈府內部已經盛傳賈母支持寶黛愛情的消息了,比如第25回王熙鳳的喫茶打趣,可林黛玉卻不能完全相信這種傳聞。

於是到了第34回,賈寶玉被賈政笞撻,林黛玉午間偷偷探望寶玉,哭得梨花帶雨,賈寶玉令晴雯給黛玉送去兩塊舊手帕子以表心意,林黛玉收到手帕子後,她的心理是這樣的:

這裡林黛玉體貼出手帕子的意思來,不覺神魂馳盪:「寶玉這番苦心,能領會我這番苦意,又令我可喜;我這番意思,不知將來如何,又令我可悲;忽然好好的送兩塊舊手帕子來,若不是領我深意,單看了這手帕子,又令我可笑;再想令人私相傳遞於我,又令我可懼;我自己每每好哭,想來也無味,又令我可愧。」如此左思右想,一時五內沸然炙起。——第34回

黛玉之感慨「我這番意思,不知將來如何」,由此觀之,林黛玉本人對自己的未來始終抱有悲觀態度,儘管周圍的人都說賈母贊同木石姻緣,將來肯定要將你許配給寶二爺,可黛玉始終不相信這種傳聞,亦或者說,她並沒有百分百相信賈母。

賈母並沒有向林黛玉流露出過她的支持,這種態度讓黛玉感到不安,都說老太太溺愛黛玉,可這份溺愛,也不過是多給點零花錢、多在衣食住行等物質條件上給予幫助,老太太始終沒有跟黛玉有過交心之舉,所以第45回「金蘭契互剖金蘭語」時,林黛玉面對寶釵的言語關心,感動得幾乎掉淚,並且說了這一段真心話:

黛玉嘆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極好的。然我最是個多心的人,只當你心裡藏奸,從前日你說看雜書不好,又勸我那些好話,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錯了,實在誤到如今。細細算來,我母親去世的早,又無姊妹、兄弟,我長了今年十五歲,竟沒一個人像你前日的話教導我,怨不得雲丫頭說你好,我還不受用。」——第45回

林黛玉在賈府生活多年,從未受到過長輩的交心教誨,賈母也在其中,這也是林黛玉心理上不拿自己當「賈家人」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面對寶釵的關心照顧,又是勸她少看雜書,又是分析病情,送燕窩給她保養身體,全都是站在她的角度,為她考慮的好話,林黛玉立刻就被感動了——黛玉本就是「情情」之人!

林黛玉身為局中之人,加上她的敏銳洞察力,導致她能感受到賈府眾人,乃至讀者所感受不到的賈母的微妙態度,她始終沒有放下戒備之心,亦或者說,林黛玉早已料到自己的悲劇未來。

而總攬全書,賈母對林黛玉婚事的態度,並沒有我們期望的那般熱烈,賈母始終是理性的,她不會頂著王夫人乃至其他人的反對,強硬地拍板定下寶黛的親事。

賈母的心態用四個字形容就是「順其自然」,就這麼耗著,反正事情到了該解決的時候,總是會解決的,眼下寶玉還沒長大,等寶玉、黛玉到了年紀,水到渠成兩人成親了,固然是好的;若是中途出現了更優秀的女子,將其許配給寶玉,那就再給黛玉另擇一門好親事,家世不在我們賈家之下,反正我虧待不了黛玉。

寶玉、黛玉的愛情,在這些領導心中,遠沒有那麼重要。

就好比第57回「紫鵑試玉」,堪稱寶玉向整個賈府領導層發出的宣告:我這輩子非黛玉不娶!木石姻緣儼然成了賈府主旋律,如果一直順著這個趨勢,自然是寶黛成親,皆大歡喜。可誰又能料到,其後黛玉淚盡而逝,寶玉迎娶了寶釵呢?

我更希望大家用一種坦然的心態看待賈母,這位老人家沒那麼陰謀城府,今天暗示這個,明天敲打那個,賈府內部賈寶玉的婚姻問題,屬於陽謀,大家都看得見,摸的著,情勢就這麼坦然地擺著,而非很多論者臆想的各種陰謀論。

元妃:金玉良緣的過客

最後,筆者想談談元妃,《紅樓夢》中元妃唯一一次展現自己對寶玉婚姻的態度就是第28回的元妃賜禮,賈寶玉的禮物分量和薛寶釵一致,貌似元妃在暗示自己支持金玉良緣。

誠然,元妃的這個舉動,確實有一定的暗示意義,可問題在於,就在這次賜禮之後,元妃再也沒有任何明確表示支持寶釵這個「弟媳」的其他舉動。

這個現象很有趣,因為如果元妃真的鐵了心支持寶釵,按照封建君臣之道,賈府內任何人也攔不住,包括賈母、賈政、王夫人,可元妃卻虎頭蛇尾,一次賜禮之後,再也沒有任何後手。所以筆者更傾向於:元妃對寶釵的支持,並非主觀認定,而是因為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

《紅樓夢》第16回,賈璉在向趙嬤嬤敘述省親的由來時,曾提到這麼一個信息:

賈璉道:「如今當今體貼萬人之心:世上至大,莫如『孝』字。想來父母兒女之性,皆是一理,不是貴賤上分別的。當今自為日夜侍奉太上皇、皇太后,尚不能略盡孝意,因見宮裡嬪妃、才人等皆是入宮多年,以致拋離父母音容,豈有不思想之理?......每月逢二六日期,準其椒房眷屬入宮請候看視。」——第16回

皇帝給嬪妃的福利就是每月的二六日期,家裡人可以進宮看視,那麼是否存在這種可能:王夫人在進宮看視元妃的時候,對貴妃表達了對寶釵的稱譽,並慫恿元妃支持「金玉良緣」,甚至王夫人可能「欺騙」元妃,稱賈母也支持金玉良緣,意圖藉此機會先斬後奏,直接促成此事,所以元妃才這般放心地賜禮。

可在賜禮後,賈母敏銳地察覺到了這一點,於是第29回,一向不去清虛觀打醮的賈母,主動向王熙鳳提出要去打醮,並藉此機會明示了自己對「金玉良緣」的反對,至此之後,元妃再也沒有任何站隊的舉動,想必元妃也自知賈母、王夫人在為寶玉擇姻的問題上出現了分歧,一位是親生母親,一位是從小跟著長大的外祖母,她只能抽身退步,不再過問此事。


不是,我就很奇怪,為什麼回答裏一些人說起這種什麼政治聯姻,什麼家族利益,真的是頭頭是道,不知道的都還以為這羣人都是出身於什麼大富大貴之家,都有感同身受之感?

什麼「賈母為了賈府的利益啦」,什麼「不願意跟王家敵對啦」,初看很有道理,其實根本經不起推敲。

我真的很想問,你們到底看了紅樓夢沒有?或者說,稍微瞭解一下曹雪芹寫作背景沒有?

江寧織造跟蘇州織造如此親密,是因為李煦的妹妹是曹寅的妻子,你什麼時候見過要把李家的女兒全塞到曹家?因為一樁婚事不成,曹家就要跟李家交惡了?

兩家姻親,還得靠幾門婚事就行啊?

小說開頭,賈王史薛四家就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狀態,除了姻親,更有政治上的原因。就因為不把薛家女兒嫁給賈家,賈家就要跟王家交惡,這裡面的邏輯我真是想一百年都想不通。

還是天下的男兒都死絕了?薛家就盯著賈家不放了?賈王史薛只是金陵的名門望族,且金陵不止這四家,小說從來就沒有「四大家族」這樣的說法。門子的「護官符」後面還有,諸如肯定還有甄家。只不過曹雪芹為了寫作方便,不必事事俱到。何況故事發生在神都,也就是北京。北京還有其他多少名門家族,小說裏也沒有寫,我們也無從得知,但希望你們記住:

在《紅樓夢》的世界觀裏,不是隻有「賈王史薛」這四門名門望族。賈寶玉不是京城裡那個人人生女都想嫁的那位富貴公子哥。

從清朝襲爵制度上來說,賈蘭纔是賈政這一脈的長子,襲爵也應該是輪到他而不是寶玉。賈政作為賈母的二兒子,已經是個員外郎了,如果寶玉不靠科舉這條路,襲官只會比員外郎更低。

賈王史薛也不是一天到晚都是那種彼此勾心鬥角的狀態。這幾個家族本身是因為姻親而彼此聯絡,例如史家的太君嫁到賈府,王家的兩個女兒(王夫人、王熙鳳)嫁到了賈家,王家的女兒(薛姨媽)嫁到了薛家。但並不是說:

這四個家族的晚輩就一定要內部消化,就好像賈家的男兒,就非史、薛、王三家的女兒不娶一樣。

從來就沒有這種說法,為什麼賈家的兒子賈珠娶的是京城的李家?為什麼賈府的女兒賈敏嫁的是林家?為什麼薛家的兒子薛蟠就可以娶京城的夏家?

無論是誰家的兒子、女兒,他們的婚嫁對象都是廣泛的,而不是隻能在其他三家裡面選擇。某些答主的答案,好想他們的眼界就只侷限在這三家了,得出「因為賈母擔心不讓寶玉娶寶釵,因而讓賈府跟王家交惡」這樣的荒謬結論出來。拜託擴寬一點眼界,好嗎?

你怎麼不說「因為王夫人害怕跟賈母作對,而害怕賈府跟史家交惡」啊???都是賈府的媳婦,想的都不是一回事?

地位、財富如賈府者,如果連婚配嫁娶的權力都沒有,那麼這地位、財富的意義又如何?我的含義並不是說,賈府完全不考慮婚嫁對象的家族地位,而是說,他們絕不會不考慮自己子女的意思。

你們回頭去看薛蟠娶夏金桂的過程,全程都是薛蟠自己看上了夏金桂,然後央求薛姨媽去提親。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薛蟠已然是當今意義上的「自由婚姻」了。既沒有薛姨媽替他專斷獨行,也沒有什麼媒人強制說親。他所缺少的,只是本人親自去夏家提親的權力。

富貴如薛家者,他們怎麼不說一定要娶個賈府的女兒?探春、迎春、惜春哪個不是好女兒,怎麼都沒入薛姨媽的眼?甚至薛蝌娶親的時候,薛姨媽還替他張羅了一個連富貴女兒都不是的刑岫煙?怎麼王夫人不張羅王家的男人來娶三春?

在《紅樓夢》的文本里,存在著一些跟政治聯姻、指腹為婚、父母專斷獨行完全無關的婚姻,然而這一套邏輯在某些人的腦海里完全失效,完全憑藉著他們自己的這一套邏輯,去替賈母做主。

這完全是他們無視文本,無視清朝歷史,自己想當然。

賈母為啥不給賈寶玉和林黛玉定親,這個問題的答案是:

在《紅樓夢》的世界裡,在賈府居住的北京城裡,還有其他很多名門望族。小說的開端,因寶玉、黛玉的年齡都還小,賈母根本就還沒考慮到寶玉的婚事。因為我們閱讀的侷限,認定了黛玉、寶釵是小說的雙女主,以為賈母只能從這兩姝中選擇。然而,如上文所說,這是大錯特錯的,賈母根本就不是隻能二選一。

賈母可選擇的可太多了,當然,寶玉的年齡也是她考慮的範圍。

第二十九回,這一年寶釵15歲,寶玉13歲,他們去清虛觀打醮的時候,張道士因說寶玉到了婚娶的年紀,這時賈母說:

上回有和尚說了,這孩子命裏不該早娶,等再大一大兒再定罷。你可如今打聽著,不管他根基富貴,只要模樣配的上就好,來告訴我。便是那家子窮,不過給他幾兩銀子罷了。只是模樣性格兒難得好的。

賈母為寶玉婚配的只有兩樣:一是模樣,二是性格。至於她家怎麼樣,完全不在賈母的考慮範圍之內。這跟賈敏嫁林家的邏輯一致。可見,在賈母看來,對方到底是名門望族,根本不是第一考慮範疇。

有人說,這是賈母故意說給薛姨媽聽的,背後含義是指:我可不考慮寶釵呢。

吐了,這種以小家子氣去猜測大富人家的心理,真的很讓我噁心。如前所述,如果薛姨媽真有替寶釵張羅婚姻,以嫁賈府為目的,那麼她只需要大大方方提親就可以了。搞那麼多小動作幹什麼?你一個書外的人看出來了,難道書裏的人不懂?難懂薛姨媽搞這些小動作,賈母不理,這兩家就不交惡了?古人是不是不懂禮了,只會陰陽怪氣地說話?請有一點邏輯,好嗎?

隨著寶玉、黛玉的關係日漸親密,賈府中人都知道這對兄妹比常人要好。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賈府眾人以私情之意去看待寶玉、黛玉。我們知道,古代禮法之中,未婚男女之間以私情而做不倫之事纔是大忌。這一節在第57回體現得很明顯。寶玉因黛玉之事備受刺激,已經有私情嫌疑了,這時曹雪芹特地增添了這樣一段情節:

薛姨媽勸道:「寶玉本來心實,可巧林姑娘又是從小兒來的,他姊妹兩個一處長了這麼大,比別的姊妹更不同。這會子熱剌剌的說一個去,別說他是個實心的傻孩子,便是冷心腸的大人也要傷心。這並不是什麼大病,老太太和姨太太只管萬安,喫一兩劑葯就好了。」

幸喜眾人都知寶玉原有些獃氣,自幼是他二人親密。如今紫鵑之戲語亦是常情,寶玉之病亦非罕事,因不疑到別事去。

所謂「疑到別事」是什麼呢?自然是襲人、王夫人等有些擔心的不才之事。但我們說曹雪芹也並未將此時寶玉、黛玉之間的情事做私情的基調,寶玉、黛玉之間的感情,是從小培養的親梅竹馬的親密。從這個道理上來說,曹雪芹從未跳脫出那個時代,你覺得我們這個時代,兩個未婚男女之間談戀愛,甚至上牀都是正常,於曹雪芹而言,那都是不可接受的。

黛玉自然是不能為自己婚事做主的,這是她最大的心病之一。但是,這並不代她們同輩人就沒有這個心思,這是人之常情。例如紫鵑,就因以寶玉、黛玉之情來試探寶玉,這自然是她未和黛玉商量後自己的行動,從而也得到了肯定的回答。這一晚,她是這麼跟黛玉說的:

紫鵑笑道:「倒不是白嚼蛆,我倒是一片真心為姑娘。替你愁了這幾年了,無父母無兄弟,誰是知疼著熱的人?趁早兒老太太還明白硬朗的時節,作定了大事要緊。俗語說『老健春寒秋後熱』,倘或老太太一時有個好歹,那時雖也完事,只怕耽誤了時光,還不得趁心如意呢。公子王孫雖多,那一個不是三房五妾,今兒朝東,明兒朝西?要一個天仙來,也不過三夜五夕,也丟在脖子後頭了,甚至於為妾為丫頭反目成仇的。若孃家有人有勢的還好些,若是姑娘這樣的人,有老太太一日還好一日,若沒了老太太,也只是憑人去欺負了。所以說,拿主意要緊。姑娘是個明白人,豈不聞俗語說:『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

於紫鵑而言,她自然是巴不得黛玉嫁給寶玉的,但她毫無權力,也只能等著賈母定奪。當然,黛玉也有這個心思,同時也為自己的身世憂慮,所以她一晚才這個反應:

黛玉聽了這話,口內雖如此說,心內未嘗不傷感,待他睡了,便直泣了一夜,至天明方打了一個盹兒。

但無論如何,黛玉是絕無任何理由、權力去央求賈母為自己婚事做主的。至66回,興兒對著二尤是這麼說的:

興兒笑道:「若論模樣兒行事為人,倒是一對好的。只是他已有了,只未露形。將來準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則都還小,故尚未及此。再過三二年,老太太便一開言,那是再無不準的了。」

答案都已經說了,為什麼都看不到,而非要說什麼「家族利益」呢?你再懂,你一個書外的人,能比得上賈府中人嗎?賈母未定親只有兩點,一是黛玉多病,想讓她再養養身體,二是年齡都還小。此時寶玉本來年紀依然很小,小到賈政都不願意給寶玉姨娘。

從曹雪芹的寫作邏輯上來說,過早地讓寶玉、黛玉提親,便意味著兩人不可能同住於大觀園,不能再彼此見面,那麼也根本無法繼續寫作下去。同時,前文中「金玉因緣」之事也無法展開,黛玉也更無可跟寶玉之間鬧矛盾,流淚也無緣由。也就是說,如果寶玉、黛玉早早定親,那整個故事都無法寫下去了。

而八十回後,薛姨媽將以黛玉之母的身份向賈府提親,寶玉、黛玉的婚事也是順理成章。這纔是整個故事寫作的邏輯之所在。


兩個玉兒是賈母的心頭肉,最喜歡的孫兒。但是喜歡他倆就要讓他倆結婚嗎?

書中從頭到尾很難找到賈母支持寶黛結婚的線索。一開始是有一些苗頭的,和張道士說,算過了,寶玉不該早娶(這是傾向黛玉的,畢竟寶釵年紀大);但是,後來薛小妹那件事,是很難洗白的;再有,特別是紫娟試芒玉那回,幾乎要把窗戶紙捅破了(由於紫娟的特殊身份,站在賈母角度,她甚至可以理解為黛玉在逼婚),但是賈母仍舊沒做任何錶態(認為賈母支持寶黛婚配的人,這如何解釋?)。

現在普遍認為賈母在寶玉娶親上是不得做主的。這說法邏輯是通的,原則上賈政是最終決策者。但是,這不代表賈母在這件事上沒有話語權。相反,賈母在寶玉婚配對象話語權極大,不然也就沒有張道士向賈母提親那段文字了,直接找賈政去說就好了。

賈母掌握著寶玉婚配的話語權,但是歷經了80回,始終沒有明確表態。大家也可以站在這位老祖母的角度去想一想,到底為什麼?

回到開頭那個問題,喜歡兩個玉兒,就要讓他倆結婚嗎?(這個想法有點主觀了)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大事爹媽說了算。

迎春的婚事也是賈赦一手拿主意,賈母不贊成也只是回復「知道了」

所以賈寶玉娶誰,最終解釋權在賈政身上。

賈政:「不著急,好好學習」


第二回,賈敏亡,黛玉六歲(按書上所述,索隱啥的不考慮),年齡尚小

守孝三年,到了十二回,孝除。這年黛玉九歲。

第二年,黛玉十歲,這年冬底,林如海病重。

黛玉十一歲,林如海亡。

守孝三年,八十回基本就快結束了。

賈母在孝中給外孫女定親,賈府臉面沒地方擱。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