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困擾數學家和物理學家以及其他高智商職業者的問題。

1933年,31歲的保羅·狄拉克(Paul Dirac)因為「發現了在原子理論里很有用的新形式」(即量子力學的基本方程——薛定諤方程和狄拉克方程),他和埃爾溫·薛定諤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他說了一段話:每一位物理學家都應該對年齡感到害怕,因為當物理學家過了三十周歲,死了都比活著好。

在1940年,大佬雷蒙德·卡特爾提出,人類的智力是由兩部分組成:流體智力(以智商衡量)加上結晶智力(積累的知識和經驗)。人們發現,我們的流體智力在成年早期就達到最大值,然後進入一個逐漸衰退的衰老階段。然而,流體智力的下降是緩慢的,隨著年齡的增長,結晶智力的增加遠遠彌補了這一點,因此我們的總智力在中年某個時候達到峰值。

這個表格展示了科學家們在什麼樣的年齡做了最好的工作。

1991年,西蒙頓發表了一份對1825名科學家和發明家的綜合研究報告,在該報告中,他使用了各種標準來評估各個領域的認知精英們第一次、最好和最後一次創作作品的年齡。雖然給「最佳工作」分配一個精確的時間有點主觀,但是通過平均每個學科中相當數量的個人數據量,已經確定了趨勢。表中顯示了自然科學各個領域的科學家在其職業生涯中達到這三個里程碑的平均年齡。

表中顯示,平均而言,科學家的創造性生產力從30歲左右開始,40歲左右達到峰值,50歲後不久逐漸結束。此外,數學家們做最好工作的平均年齡是38.8歲,標準差是10.7歲。假設這些年齡是正態分布的,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大約45%的數學家在40歲或略高於40歲時做得最好。類似地,幾乎一半的物理學家和化學家在40歲後不久就達到了最高水平。因此,認為所有科技研究人員在40歲以後註定平庸的觀點沒有數據支持,是個錯誤的觀念。

我們觀察到在藝術、社會科學和國際象棋方面取得的類似成就。流體智力下降的原因可歸因於神經效率的下降,儘管這種下降的生理原因尚不清楚。按照「腦袋越用越聰明」的樸素道理,我認為那些經常從事高水平智力任務的人,智力下降的速度應該比其他人慢,儘管我沒有研究數據支持我的推測。


謝邀

我覺得智商不是恆定不變的值

小時候,有類似過目不忘的本領看完課文能馬上背誦出來

現在看完文章,只能記住70%—80%

這難道是智商降低了?

年紀越大看待事物的方式和選擇會改變

畢竟入了山門拜佛也要給香油錢

人生活於世,90%是為了生活奔波操勞

難道整天想著生命的意義

我從哪裡來

我要做什麼這些問題?


並不是智商降低,是人對事物接受度的變化。一句很經典的話:我們三十歲之前,發明的東西,將會改變世界:我們三十歲之後發明的東西,都是離經叛道。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也只有26歲。

這並不是說智商會降低,而是我們認識世界的方式在變,年輕時對萬事萬物的好奇,讓我們大量接觸新事物,了解,學習,模仿,應用。當我們有了一些經驗,就開始用自己的經驗積累來解釋自己見到的新事物。這才是最重要的轉變,看待世界的方式不一樣了。


應該是會的,人也會漸漸的老去,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很多地方都會降低。


我覺得是會的,智商受身體健康影響更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