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實體店和電商那樣。中國網飛會是誰,愛優騰三家


在影院觀影和線上觀影是兩種娛樂方式。不存在誰更好誰更高大上,只是兩種針對不同消費群體的消費方式。

在電視機剛出現和普及時,大家也討論過一陣子電視會不會取代影院,最後大家還是找到了共處之道。因為觀看模式的不同,線上觀影和影院觀影很可能會找到某種共處之道,然後繼續按照各自的生態環境去發展產品。

但這個變化過程可能需要很長時間,可能比那些樂觀群體預期的時間要長很多。

北美和歐洲是截然不同的市場,不能簡單粗暴拿來和國內對比。國內的話,我覺得線上觀影在短期內是不會對影院觀影模式造成根本性衝擊。不要因為現在疫情期間的消費模式被強制改變就簡單粗暴地認為變化趨勢已經開始了。

不管是線上還是影院,雖然二者的消費模式有區別,但觀影的核心驅動力還是內容。

誰能掌握核心內容,誰才能掌握消費者的金錢和時間。

如果線上觀影想分流足夠的觀眾,前提是傳統的院線電影生產能力過剩,好內容才能溢出到線上環節。這一點 Netflix 做的不錯,但前提是好萊塢具備足夠的內容溢出。

大部分的 Netflix 電影都是從傳統的六大(後來變五大了)電影公司的「綠燈會陷阱」里打撈出來的,這些電影本身的創意和劇本都沒有問題,但因為種種因素無法通過傳統電影的財務模型——簡單說就是這些電影沒問題但賠錢的幾率很高,所以資本家下不了決心。

比如《幽冥》Spectral、《光靈》Bright 、《鬼影特攻》6 Underground 等等,要是按照傳統電影公司的商業模式,有較大概率是會賠錢的。但這些電影被 Netflix 打撈出來後,都是當季爆款。

為什麼這些電影會被 Netflix 打撈出來?因為 Netflix 有一套自己的商業邏輯,它不要票房,它甚至都不公布觀看數字……(《光靈》是例外,因為成績太好看了,所以 Netflix 曾經公布過摺合票房的首周點擊數字,約等於首周末票房 1 億美元……本片不算威爾斯密斯的片酬,製作成本還不到5000 萬美元……)

但是隨著北美的流媒體大戰開始,好萊塢的剩餘產能已經快精盡人亡了……不知道後續這種觀眾喜聞樂見的燒錢遊戲還能持續多久。

netflix網飛文化手冊京東¥ 64.00去購買?

國內的情況比較複雜,目前來看,優愛騰三家都還不具備在核心內容層面具有控制力和話語權,而且電影市場本身的潛力還有待挖掘,優質內容還沒有溢出餘地,也缺乏足夠的動力。

再次強調,不要用疫情期間的特殊情況做例子。那算是緊急避險,不是常規商業思路。

三大平台雖然都在嘗試做自製內容的差異化,但沒有看出來有明確的內容戰略以及配套的市場行為。所以只能說走著看。畢竟今年太特殊了……你說下個月外星人要入侵地球我都不吃驚了……

中國網飛會是誰?目前看優愛騰三家都已經無力完成市場壟斷行為了,已經達成了某種均衡默契。如果沒有意外的攪局者,這種三分天下的格局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同時三家也都會失去成為中國網飛的可能性。

但這是在中國!中國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大家都以為只要自己還在牌桌上就還有機會!然後就會有人進來掀桌子!誰是那個掀桌子的不好說,但掀桌子之後,要麼換個玩法,要麼換個場地。

在中國,未來線上觀影會不會和院線觀影齊頭並進?

這是大概率會發生的事情。但關鍵在於什麼時候發生,以及如何發生。

而且這不是誰取代誰的事情,而是會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全新娛樂形態和傳統娛樂形態共存,並依託各自的生態環境發展出相適應的內容產品策略。

對於時長超過 90 分鐘的娛樂類型電影來說,我還是傾向於院線觀影模式會最後勝出。因為在未來,最值得爭奪的商品,歸根結底還是消費者的注意力。

在超量信息轟炸下,如果想從消費者那裡換取 90 分鐘甚至更長的注意力,除了更好的內容外,也需要給消費者提供對應的消費場景。只有影院觀影才能確保觀眾能夠做到 90 分鐘甚至更長的注意力集中狀態,線上觀眾是根本做不到這一點的。


個人認為,齊頭並進這種情況會有的,但我覺得不是同一種類型的藝術屬性,網路電影精品化一直都是視頻平台探討的問題,努力的方向,當然這是對的,而院線電影有它獨特的視聽感受及社交屬性。網路也有著不可替代的屬性,比如多硬體設施,用電腦,智能電視,平板,手機,都可以,又比如碎片化觀看,地鐵到站了,可以暫停,去衛生間,可以暫停,影院則不會有這種情況發生。

我覺得未來的齊頭並進是網路電影精品化,以及院線電影的門檻提高,因為確實現在有很多電影並不適合在影院放映,或者說,在影院看和在移動設備上看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差別。那麼未來在網路上的電影與院線電影類型及風格上會有明顯的差異,這就變成了齊頭並進。

我不認為未來的齊頭並進是窗口期的縮小甚至同步,也並不認為這是所謂的革新,因為從目前的數據上看,網路電影受眾和院線電影受眾的用戶畫像有著明顯差異化。否則網路電影的題材也不會如此清晰,所以我覺得齊頭並進是好事兒,但說網路會衝擊甚至幹掉院線電影,我認為除了像疫情這種極端情況下的特殊原因之外,幾乎沒有可能。可能我說的比較極端,但可以去詢問一下自己周邊的朋友,《x蛇》《x嫂》《靈魂xx》這樣在業內創造了諸多分賬奇蹟的網路電影,還是有很多很多人根本就沒聽說過。當然反過來說,也有很多很多人沒聽說過爆款的院線電影。

差異化根本不是壞事,是頂好的事情,沒有什麼差別,看院線電影買票,看網路電影充會員(防杠:目前免費的平台不在討論範圍,囧媽不在討論範圍,是平台買單免費,並不是囧媽免費,大贏家也是一樣),僅僅是個人喜好不同,僅此而已。

希望網路電影和院線電影齊頭並進。


個人認為不會

雖然疫情期間確實,影院,傳統電影受到了流媒體的巨大衝擊,包括網飛啊,《囧媽》,《大贏家》等等,大家也確實嘗到了甜頭,但有幾點原因吧

1.影院觀感,效果,氛圍

這是從觀眾角度去分析,畢竟在家人只有一個屏幕的,就算條件好一些有投影儀,卻還是無法和imax,杜比等特殊放映廳相提並論,試想,我們在家看婦聯和在影院看imax版本的時候的感受就能明白了。

而說到氛圍,《魔獸》這部電影實在是太有代表性,因為其實電影本身就是一個粉絲電影,如果是在家一個人看也許會激動,卻難有電影院的那種熱血感,尤其是暴雪logo出來的時候,那種感覺在家是很難體會的。

2.利益

有很多電影畢竟是涉及到利害關係的,如果電影全部都直接線上了,很多電影公司的利益必將受損。而且會引起整個投資方,製片人等等不滿,其實《囧媽》就很有代表性。

3.經濟

線下觀影的話其實對於消費非常有幫助,去年全球票房達到400多億美元,對於經濟的提升非常有幫助,從這個角度來看,線上的付費觀影可能很難做到與線下一樣的效果。

線上觀影必然會持續進步,但替代傳統影院,還是太過於異想天開了,畢竟這兩種方式本身其實不衝突,所以,想看電影的話不在乎電影院或者家裡,看個人喜好和時間安排啦~


齊頭並進這個詞有些模糊,這題想討論的應該是線上觀影和院線觀影的地位問題,或者再通俗些,線上能不能幹掉院線。

我的答案是能。

這倒不是說,大家都只在線上看電影,而不再去電影院,而是說,電影院不再是唯一的觀影渠道,甚至不是主要的觀影渠道,它可能和黑膠唱片一樣,成為發燒友的私享。

先說下好萊塢。

好萊塢百多年歷史,一直驗證著一個道理:那些殺不死電影業的,讓電影業變得更強大。1950年代電視普及,1990年代DVD崛起,都對好萊塢造成了衝擊,但最終都成了好萊塢新的發行渠道,成為一大筆收入來源。

不過這兩次成功應對,都有一個前提:片廠和影院站在同一陣線。

對抗電視時候,影院開始創新,有寬銀幕,有3D(沒錯,那時候就有了),還有一些其他的嘗試,想要將影院打造成和客廳完全不同的地方;而片廠也生產適合電影院觀看的內容,有一些是超級大片,也有一些是不適合全家在客廳觀看的帶有暴力色情的電影。

對抗DVD的策略更粗暴一些——」窗口期「。片廠和電影院達成默契,影院放映的電影,得隔一段時間(一般是三個月)才能發行DVD,或者上流媒體,這樣子影院有錢賺,片廠也可以多一筆收入。

但片廠和影院在21世紀初已經有了嫌隙。迪士尼先前的CEO,Bob Iger就曾經設想,要不要在上映當天就同步發行DVD,之後索德伯格親自做了嘗試,但結果毫無意外——遭遇到了影院的抵制。

影院抵制的底氣在於,那些超級大片,只有通過電影院上映,才能在短時間裡收回製作成本,即便在這次疫情里,超級大片《007:擇日再亡》、《速度與激情9》也都延期,而不會在流媒體上線。

不過我覺得這只是一種慣性,影院的好日子已經沒了,疫情到來會讓好日子沒得更快。

矽谷和好萊塢這對鄰居,從未這麼彼此敵對又彼此依存。現在好萊塢片廠的重心,是搭建自己的流媒體,來對抗Netflix、Amazon和蘋果,在未來很可能的方式是,片廠製作的內容,依然會上影院,但必然要縮短窗口期,來為自己的流媒體撐場。

或許影院又會祭出」抵制「這個法寶,但疫情之下,影院衝擊猛烈,小的影院可能關門,大影院也會虧損嚴重。巧合的是,美國司法部剛剛廢止了《派拉蒙法案》,片廠現在可以收購影院——財務上不會有壓力,世界上最大的院線AMC,現在也不過3.29億美元。

兩個強敵猛烈爭鬥的時候,不自量力的微弱之輩,卻去插身在他們的刀劍中間,這樣的事情是最危險不過的。影院當然不是微弱之輩,但是,話語權的確不在它們手上了。

這是誰的問題?可能是時代吧^-^。但是,影院也是在為自己的不思進取買單,在過去二十年里,不論在硬體還是商業模式上,影院幾乎沒有做過真正有意義的創新,它們提高收入的方式,最有成效的是提高票價而已。

比起線上,影院的優勢只是觀影體驗和儀式感。它的內容數量不如線上,分發效率不如線上,也無法根據觀眾喜好做個性化推薦。在效率至上的時代,影院觀影可能會慢慢成為一件奢侈的事情。

小北老師傾向院線觀影依然能夠勝出,我也認為,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院線依然會是看大片的首選。不過,變化儘管緩慢,但看來是不可逆的,可能過些時日,影院不過是一個補充渠道而已。

中國的情況與好萊塢類似,影院在人口紅利消失之後,甚至更弱勢一些,而且沒有百年根基,面對資本和技術層面都佔優勢的科技公司,甚至都沒法做個Disney+來對抗。

但至於誰會成為中國的Netflix,還不好說。

現在的情況是,因為利潤壓力,愛優騰三家一邊做Netflix(會員),一邊做Youtube(廣告),甚至有了模式創新(點播)。至於來勢洶洶的位元組跳動旗下的西瓜視頻,它也更想做Youtube而不是Netflix。

這場競爭還有得打,最終可能也不會有一家獨大的壟斷局面。最終大家拼的,一個是更好的內容,再就是更好的推薦演算法。內容決定下限,優酷缺好的內容,所以如今落後,但演算法決定上限,誰能更有效率地把觀眾愛看的內容送到面前,誰就更有可能贏——在內容創作能力相對匱乏的中國,後者可能更重要。


除非網上觀影體驗能達到電影院的程度,否則,沒可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