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原始人的獠牙舉例,在人能製造工具之後,長(chang)獠牙的用處不那麼明顯了,但是長(chang)獠牙的個體並不會因為獠牙長或者沒有短的獠牙而死亡呀,如果不死亡,長(chang)獠牙這個基因是如何消失的呢?長(chang)獠牙又如何退化成短獠牙呢?


為什麼要解釋,用進廢退初中就有教是錯的。

我比較想知道哪個原始人有長(chang)獠牙了?再說原始人是指多原始,查德沙赫人?南方古猿?尼人?還是早期智人?


廢退:生物體的器官不經常使用就會逐漸退化。用進廢退理論(use and disuse theory)不是完全錯的。法國博物學家拉馬克(Jean-Baptiste Lamarck)的用進廢退與獲得性遺傳理論,在當時與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的進化論發生了衝突。但在分子生物學和表觀遺傳學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可以用表觀遺傳(epigenetics)的前沿理論解釋用進廢退理論。用進廢退理論在長久以來遭到空前質疑之後煥發出了新的光輝。達爾文進化論的局限性是沒有關注到基因突變。而在今天,我們已經知道在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發生改變的情況下,基因表達也可以發生可遺傳的變化,這就是拉馬克用進廢退理論的合理之處。通俗來講,就是:基因型不變,表現型改變。具體到案例而言,大鼠媽媽的養育幼崽能力是表觀遺傳的經典案例。具體到機理而言,DNA的甲基化以及與之拮抗的乙醯化、轉錄後的基因沉默(siRNA、miRNA、lncRNA)、RNA編輯(RNA editing)、轉座子(transposon)以及一些自由的遺傳因子都有可能造成表觀遺傳現象。尤其是DNA甲基化,其已經成為表觀遺傳學和表觀基因組學的重要研究內容。以上的變化真的有可能來源於環境以及生物的生活習慣。在人們無比相信達爾文的進化論(自然選擇學說)時,人們否定了拉馬克的進化論(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假說),而今天人們又重新提起用進廢退,是因為表觀遺傳學的快速發展,這是自然科學的進步,也是生物學成熟的一大豐碑。


用進廢退?你問拉馬克啊,問我幹嘛?

退化是因為

1.保持這個性狀需要付出更多能量,不利於生存。(好比剩飯剩菜堆在家裡,一周後就會因為臭氣熏天被扔出去)

2.時間太長,隨機突變導致這個性狀比例減小甚至消失。(好比你小時候看的兒童讀物扔在家裡,雖然沒有人把它扔出去,但是二十年以後找不到也是很正常的)


不謝邀。

別自己瞎想出不來。


其實這裡的用進廢退就是物競天擇的另一種表達方式。

「用」有關注在意的意思。在沒有發明工具時,有顆粗壯的獠牙會獲得更多的擇偶優勢,會使這一性狀能夠有更多的機會遺傳下來。當工具出現後,證明了有個聰明的大腦會更具有生存優勢,於是替代了前者的地位。

不要妄想哪些既有粗壯的獠牙又有聰明的大腦物種出現,將兩者優異的「品質」集於一身,這隻會出現在影視作品塑造的偶像身上。現實生活中即使有也是鳳毛麟角,很容易被稀釋掉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