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有啥看待不看待的?

這是京劇藝術發展兩百多年來,一直普遍存在於演員與戲迷之間的一種生態。

對於一些觀眾來說,有特別喜歡的演員,想要與演員更多的接觸交流是人之常情。

京劇藝術的健康發展,迫切需要更多的專業演員與戲迷之間的良性互動。

這種互動,包括但不限於簽名,合影,問候。

京劇裡邊兒,演員和戲迷是服務者與被服務者的關係,是欣賞與被欣賞的關係,是朋友關係,是師生關係,有些時候也是偶像與粉絲的關係。

無論那種關係,都是在一定程度上有益於京劇的生存與發展的。

不過嘛,也要注意一個度的問題,不要打擾到演員正常的演出生活。

做戲迷,不要做人迷。

唱戲不是人設作秀,看戲也不是追星飯圈,臺上臺下並沒有那樣的距離感,這是很好的傳統,建議保持。


和喝倒彩、返場一樣,是戲迷及演員喜聞樂見但是外行非要指指點點的事情

有些人吶,喝倒彩說你不尊重,散戲全場站起來喊演員名字返場說你不尊重,找演員他還說你不尊重......

如果都那麼「尊重」了,誰來尊重戲曲文化?不管咱如何看待這些事,這都是傳統戲曲文化的一部分。

幾百年了,演員和戲迷就是這樣一種「相愛相殺」的關係。

—————說說親身感受—————

我第一次看現場是學校社團學長帶著的,我超喜歡那個王寶釧。然後散戲我們就去後臺了,剛說明來意,我害怕著呢,後臺工作人員就很開心的一個傳一個把我女神叫出來了,跟我合照了,在工作人員攛掇之下女神還給了微信~~

後來也進過後臺找杜鎮傑老師簽名,人家也是很開心的和大家聊(不過確實看得出來杜叔很累,戲迷也很自覺地排隊,和老師說話都是彎著腰很輕聲細語地那種,雖然人多,氣氛也熱鬧,但是真的很安靜)


講一件親身經歷。

大概18年初去看某教授(喜歡京劇的大概能知道是誰)的幾位弟子的專場演出,可能和我一樣,很多觀眾是沖著教授去的,但是節目單裏並沒有教授本人的劇目。

演出整體反響很不錯,但是結束後意外發生了,幾乎沒有觀眾退場,都在喊教授的名字讓來一個,喊了很久,舞臺一直沒有回應,個人以為教授應該不在現場,但是觀眾一直喊。

但是教授突然出現了,現場一片歡呼,都以為教授一定會清唱一段。

但是,又是但是,教授領著弟子集體鞠了一個躬,大幕又拉上了。

觀眾繼續喊「某某某,來一段」,繼續喊了很久,大幕再也沒有拉開,舞臺上開始熄燈,明顯是要下班了。

然後,我聽到很多觀眾是罵罵咧咧離場的。

一直覺得這事挺遺憾的,說不清哪裡不對。

——————————————————————————————————————

一開始就說了,覺得這事挺遺憾的,但是說不清哪裡不對。

看了幾位朋友的討論,那我繼續說一下當時的個人感受。

本人是演出開始後才意識到沒有教授的劇目,當然是很遺憾,所以等到突然有觀眾喊教授名字的時候,其實是一種驚喜,哇塞,自然而然的加入了鼓掌的隊伍,心裡還在嘀咕,是不是有觀眾知道教授就這現場?

喊了很久之後教授突然出現的時候,現場可以說是一片歡呼,我相信所有人的想法和我一樣,一定會有一個互動,但是然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如果教授從頭到尾都不出現,至少我會以為她壓根不在現場。但是她出現了,卻沒有發生皆大歡喜的結局,這確實挺遺憾的。


謝邀

很正常啊。


「人家下班挺累了,還想喝口水趕緊回家呢,你杵那兒除了佔地兒還能幫上別的忙?」 現在知道我媽這話到底幾個意思了。睜大雙眼看藝術,臺上臺下分清楚。


沒啥不好的啊,只要行為正常,不瘋狂不讓人反感,就挺好的啊,而且很多演員也喜歡和戲迷團聚,當然有的劇場管得嚴,可能進不了後臺,可以在演職員出入口等著


現在後臺不是想去就能去的吧,好像得有熟人帶進去,這樣也不好,人演員散戲了還得卸妝喫飯,不好打擾人家


都是一些個人意見哈

我只去過一次劇場,是去看李勝素和於魁智兩位老師的龍鳳呈祥 ,第一次劇場嘛,肯定是想進後臺的 ,但是沒有進,當時就站在演職人員入口那邊,等他們卸完妝出來 ,然後卑微的要了個簽名 ,演完一整齣戲老師們還是要休息的,盡量不要佔用他們的太多時間

有的演員在開場前會有背戲的習慣 ,我覺得還是不要打擾比較好

如果你有這個時間條件 ,最好你可以選擇在開場之前,去演職人員入口或者後臺門口等他們 ,如果是晚上的戲,那就是要在四五點鐘左右可以去等了。

但是很多人見到他們本人的時候都是激動緊張的說不出來話的 ,這樣子的情況下進後臺就又很尷尬,盡量找一些人和你一起去

總之我覺得如果你有時間條件的話,不一定要進後臺,也是可以碰到他們的


你要攔著人家賺外快?信不信人家揍你?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