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學壓力太大

而且昨天腦子一直在思考很活躍 昨天一晚上沒睡覺


壓力大睡不著~

還要分得清,自己目前所應對的壓力,是單向壓力,還是屬於「壓力不協調」

單向壓力,其實每個人可能都會遇到,像我們平常所說的趕作業、沒完成KPI、與同學/同事關係不好,這都屬於單向壓力。

「壓力不協調」,程度比單向壓力更重,它是指當個體需要同時接受兩個或多個相衝突的觀念或社會體驗,並將這些觀念或體驗內化時,所產生的壓力,也稱為「扭力」。

這種類型的壓力源主要有以下四種:

(1)相互衝突的價值觀願望:因兩個或多個衝突的觀念、價值所產生的壓力。

(2)現實的不一致:希望達成的目標與現實之間有巨大的差異,而產生的壓力。

(3)相對剝奪:這種壓力是與同類型的人比較後產生的,如同工不同酬。

(4)缺乏應對危機的技能:缺乏解決危機的能力,因此而體驗到的壓力。

研究發現:那些不知道如何應對生活危機,或缺乏應對技能的人,更可能出現嚴重的不協調壓力,常見的危機則包括投資失敗、損失財產、失去地位、丟面子、離婚、失去愛人等。

這裡提到的壓力,其實都是來源外界環境,或突髮狀態產生的,屬於外源性壓力。如果不及時調整,會影響到我們的情緒狀態以及心理狀態,進而影響睡眠。

當然,剛我們壓力較大時,體內的皮質醇的分泌,也會相應提高,這其實也不利於我們入睡。

「壓力不協調」的個體,不止失眠,可能還會出現過激行為。

當壓力不協調產生時,我們會產生挫折感,甚至是痛苦。若超過臨界值,則需要通過不同的行為方式來恢復心理平衡,當然不同類型的個體,會採取不同的行為,如:

  • 外向型釋放的個體,則可能通過傾訴、訴說,極端者可能通過犯罪來緩解。
  • 內向型釋放的個體,則會選擇聽歌、日記、運動,甚至是自殘、自傷等行為。

如果痛苦始終無法擺脫,就可能會迫使個體做出極端或衝動的行為:自殺。

他們必然知道這些行為會導致死亡,還執意如此,是因為權衡之後,他們發現死亡比活著得到的「收益」更大。

研究者認為,在這種情況下,自殺只是個體的一種「理性」選擇,也是不協調壓力可能會導致的極端後果。

怎麼緩解不協調的壓力?

實際上,不協調壓力形成後,如果調節得當,可以有效緩解壓力以避免出現極端行為。

反之,如果沒有及時調節,則會增加患抑鬱症、焦慮症等心理疾病的風險,不僅會加重失眠的情況,甚至可能會出現極端的自殺行為。

1.尋找良好的社會支持

在心理學上,非常強調社會支持,因為這是個體陷入黑洞後的救命草。研究發現,良好的社會支持能幫助個體緩衝心理壓力,預防或減輕疾病。社會支持可以分為主觀和客觀兩大類:

  • 客觀的社會支持:指實際、可見的支持,包括物質上的支持,通常由家人、朋友、同事,或非盈利的團體或機構提供。
  • 主觀的社會支持:指個體受到尊重,被家人、朋友支持、理解,所產生良好的情緒體驗。

2.建立自我應對方式

自我應對是指個體在面對挫折和壓力時,所做出的認知和行為的努力,可分為積極應對、消極應對兩種。上文提到的極端的犯罪行為、自傷、自殘、自傷等屬於消極的應對方式。

若想有效調節情緒狀態,還需要積極的應對方式,如找人傾訴、建立良好的愛好,努力找到解決的方法等。值得一提的是,抽煙喝酒,自我壓抑也屬於消極應對。

3.學會調節負面情緒

雖然,腦海里的消極想法難以完全消除,但可以再失控前,調節好自己的情緒,避免出現不可控的事故。

(1)按下暫停鍵:當你感到壓力時,可以清空腦海里的念頭。如進行三次深呼吸,緩解壓力狀態,逐漸恢復平靜。

(2)自我觀察:觀察自己腦海中出現的念頭,這些聲音可能是在批評你,可能是在質疑你,可能是害怕,只需要觀察,不作任何的批評。

(3)接納發生一切:感受當下身心的狀態,可能是身體緊繃的肌肉,手掌心出汗,心跳加速等,接納目前發生的一切事情。如果有條件能聽一些舒緩的音樂,效果會更好。

(4)尋找心靈的庇護:這個庇護可以是親密的家人、朋友、愛人,也可以是讓你放鬆的地方,比如廣闊的大海、幽靜的山谷、青蔥的樹林。

4.改變不合理的認知

研究發現,當個體的行為威脅到自我形象時, 所產生的不協調壓力最強,這是因為個體發現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之間的強烈反差。這種認知上的不協調,不僅會讓個體感到痛苦,還會形成「挫折式」的壓力。

(1)識別:想要改變不合理的認知,首先得識別出,那些認知是不合理的,如

  • 自我否定:我不行、我註定會失敗、我永遠不會成功……
  • 非黑即白:別人都不喜歡我,我最沒用了……
  • 以偏概全:我必須要考上,我一定要成功……
  • 糟糕至極:考試沒拿滿分,死定了……

(2)當出現不合理的認知時,多觀察,不做批評。

(3)學會質疑:這些想法是客觀的在描述自己嗎?朋友、家人也是這麼評價自己的嗎?可以把質疑的內容寫在日記本上。

改變不合理的認知,看似簡單,但卻需要個體不斷的努力,纔可能緩解這種「壓力不協調」,希望這些小技巧可以幫到你。

怎麼緩解因為壓力大,而造成的失眠?

形成壓力的原因千萬種,可養成好睡眠的習慣,卻非常簡單。

白天遇到的煩惱、壓力、擔憂,盡量在睡前3小時處理好,不要讓這種焦慮情緒延續到睡前,而影響了晚上的休息。在睡前可以通過放鬆練習來減少擔心,緩解壓力,放鬆身心。

研究表明,放鬆技術不僅可以緩解壓力,對免疫功能和神經系統活動也有積極的作用,重要的是可以幫助人們獲得高質量的睡眠,如冥想、腹式呼吸、漸進式放鬆技術等。

小睡眠APP中有針對不同睡眠問題而錄製的專業引導音頻,非常適合壓力大,還失眠的人,如《4-7-8寧靜促眠呼吸法》、《情景想像減壓引導》、《午間睡眠放鬆-學生專用》、《長期壓力型失眠專用》。

推薦閱讀

睡眠質量差如何調理?

如何保持良好的睡眠?

失眠時候如何快速入睡?

如何評價工作壓力大是影響睡眠的「罪魁禍首」?壓力如何影響我們的睡眠?

在夜裡,最懂你的小睡眠。小睡眠APP-超人氣健康睡眠應用,數百首原創的療愈助眠曲,營造舒適氛圍,加快入睡速度。

發佈於 2020-09-03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夏川慄夏川慄平平無奇的戀愛小天才/影視製作/VFX

不要強迫自己睡覺。

不要想睡覺這件事。

不要害怕自己睡不著覺怎麼辦。

就假裝自己根本沒有時間睡覺,睡覺是什麼,我不能睡覺。

全力以赴的準備考試,精神集中一整天,到一定階段一定會累。

倒下就睡。

總而言之就是不要妖魔化「睡眠」,把它當做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喫飯一樣。

不會有人因為一頓飯沒喫而害怕,大不了下一頓多喫一點。


不要強迫自己睡覺。

不要想睡覺這件事。

不要害怕自己睡不著覺怎麼辦。

就假裝自己根本沒有時間睡覺,睡覺是什麼,我不能睡覺。

全力以赴的準備考試,精神集中一整天,到一定階段一定會累。

倒下就睡。

總而言之就是不要妖魔化「睡眠」,把它當做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喫飯一樣。

不會有人因為一頓飯沒喫而害怕,大不了下一頓多喫一點。


腦子活躍就抱起書本學會,不要總想著要睡著要睡著,那樣你精神會更焦慮和你睡不著,轉移注意,不要死磕睡覺


只有困難才能帶給人智慧。直面困難,直至問題被解決。


那就「胡思亂想」一會兒唄,或者可以試試冥想。想著想著就睡著了

不要老想著我壓力好大睡不著,從而把睡覺當成一項艱難的任務,睡眠纔是你的壓力的受害者好嘛。可能的話,儘快把造成你壓力的問題解決了,要不然天天失眠對身體可不好。


我一般睡不著,就不會使勁的讓自己去睡著,就坐起來看看一般你平時不看的書。


世上本無事,自我叨擾而已。。。你練覺都睡不好了。還怎麼去工作


首先要找出你壓力大或睡不著的原因,然後想辦法克服這個障礙。這樣做也許不容易,但只要你不放棄,就會看見成果。

然後可以試試以下方法:1??睡前先讓自己放鬆下來(比如泡個腳過聽聽輕音樂 )2??提前做好計劃,好好安排自己的時間表,這樣就可以避免讓其他說佔用到睡眠時間。3??養成規律的作息。要訓練自己每天按時睡覺、按時起牀,讓大腦養成習慣。不妨試著堅持一個月,看看效果怎麼樣。(小貼士:試試看,睡前一小時盡量不要上網或收發信息。)


睡不著就眯著


很想睡著時買點這喫。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