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這首敘事性質的俄羅斯風格的歌曲,歌詞真的很虐,尤其是最後一句,如圖,剛開始以為這首歌真的是俄羅斯歌曲,但是沒想到是樸樹自創,真的炒雞喜歡~不知道大家聽了這首歌如何評價。


《白樺林》這首歌帶有俄羅斯風,又以戰爭作為歌詞內容的背景,讓我時不時將其與另一首俄羅斯民歌《喀秋莎》聯繫在一起。除了歌詞背景是在描述二戰中蘇聯士兵的故事之外,我研究過《白樺林》在聽覺感受上有濃鬱俄羅斯風的原因,最後得出的幾個結論是:

1、調式、旋律。俄羅斯的民間歌曲尤其愛使用小調式;同時很注重旋律美,在旋律發展中不迴避4和7的使用,譜寫出的民歌旋律大多是憂鬱而又帶有嚴肅的。

2、配器。吉他和手風琴的配合很具有俄羅斯風味,優雅而具有民謠範。

《白樺林》這首歌使用的是6/8拍,相比更常見的4/4,它更有舞蹈的感覺。這首歌的旋律和和絃都毫不避諱變化音的大膽使用。

第一句(靜靜的村莊…)的和絃走向就是Em—Em—Adim—B7—(G調),這個Adim的使用尤其令人難以想到,讓歌曲在一開始就帶有很暗淡、緊張、凝重的氛圍,也帶有很濃鬱的和聲小調氣質。第三句(白樺樹刻著…)又用了E和絃,讓歌曲的色彩變得明暗交加,充滿曲折,可以說手法非常大膽。旋律用到很多4、#5、7這些比較尖銳的音符,同時又有很多大跳,讓情緒起伏很大。

編曲的配置簡單,吉他、手風琴,和一軌渲染肅殺氣氛的女聲,和樸樹抑揚頓挫的詠唱有著鮮明的對比。

Metal吉他手李延亮彈起古典吉他,肖楠拉手風琴,編曲人小柯,配合樸樹的歌聲,還有老狼、葉蓓、紅楓的伴唱,這樣的陣容特別,又浪漫。

樸樹在這首歌裏扮演一個講述者的角色,講述一個故事——一對戀人在戰爭年代生離死別的故事,一個充滿悲劇美的故事。

但仔細看歌詞,你會發現歌詞裏的描寫佔比要遠高於敘事,甚至在情緒張力最強的副歌裏,歌詞也沒有在講述故事的情節,也沒有進行抒情,而仍然側重描寫——

「天空依然陰霾 依然有鴿子在飛翔

誰來證明那些沒有墓碑的愛情和生命雪依然在下 那村莊依然安詳年輕的人們 消失在白樺林」

除了第二句是沒有應答的問句,另外三句都是在進行畫面描寫,四個「依然」在有意突出故事發生的場景沒有隨著時間的變遷而發生變化,卻讓人不由自主想像到這一切歌中人眼裡已然是物是人非。

異國風情的樂器,悽美的曲調,含蓄而深刻的歌詞,在如今聽來,我也仍然覺得歷久彌新。《白樺林》讓我們嚮往歌曲中的深情,也著迷於歌曲中的端莊。


一首每次聽必哭毫無意外的歌,導致現在不敢輕易聽,畫面感太強了。唉……沒經歷過愛情不懂愛可能會好一些吧

很有可能是撩妹(學生妹)的最佳曲目了。

現身說法吧,本人在本科的時候雖然算不上什麼院草,級草,但在共同上課的三個班當中還是比較受女生歡迎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迎親班會上唱了一首白樺林,在外在特徵基礎上加了一些印象。後來研究生的時候騎自行車馱一個健身房認識的隔壁學校的妹子,她在後座上哼一段曲,我一聽這不是白樺林嗎,她說現在聽白樺林就能想起我。

我本人嗓音天賦不太好,有種東北人特有的粗和憨,但周圍的同學基本都承認我唱歌好聽。特別是撩妹這個主題,在不跑調抓住旋律音高的基礎上,有沒有感情體會妹子(學生妹)是會聽出來的。

這首歌情感烈度很大,不像現在很多旋律死氣沉沉無起伏的,無命呻呤的感傷民謠,它給人的感覺是真摯,是超越世事世俗,特別容易打動妹子(學生)。

而且,歌詞之美在於含蓄。

不信請看下面的:

我們還能不能能不能再見面,我在佛前都苦苦求了好幾千年了。當我再踏過這條奈何橋之前,讓我再吻一吻你的大臉蛋子。

當初是你要分開分開就分開,現在又要用真愛把我哄回來,愛情不是你想賣想買就能賣,讓我掙開讓我明白放手你的愛。

有美感嗎?

含蓄才能表達遠比字面豐富的含義。《白樺林》的充滿動態畫面感的歌詞加上俄羅斯特色的自然小調,把我們都帶進了那片白雪紛飛的白樺樹林。

唱這首歌和唱李健的《貝加爾湖畔》有一個共同的要點,就是要——節制。這也是我認為眾多《貝》的翻唱版沒有一個超越李健原版的原因,即使是呼聲很高的周深李維版。唱主歌部分的時候一定要收,要給人一種靜靜的,冷冷的感覺,那種在漫長的歲月中看慣了離合悲歡,看慣了世事變遷的感覺,這樣才會有味道。

編曲很簡單,吉他,手風琴,花腔女嗓,沒了。歌者是一個旁白者,在這優美又寒冷的序幕下緩緩述說一個不是自己身上的故事,一個充滿了殘缺的悲劇美的故事。我們嚮往它,歌唱它,就是因為它距離我們現實的普通的生活的遙不可及。那既是一份深愛,一份悲涼,同時也是一份堅持,一份倔強。美與珍貴,總是凝結在不易之中。

除了故事本身,還要感謝藝術家,他讓它遠離下鄙之人的談資與嘲諷。


我這麼一個不怎麼愛聽歌,不會欣賞歌曲的人每聽一次《白樺林》,情緒就被帶動一次!這首歌太有魔性!創作《白樺林》的人何其有才啊!樸樹—記住你了!


長長的路呀就要到盡頭

那姑娘已經是白髮蒼蒼

她時常聽他在枕邊呼喚

來吧親愛的來這片白樺林

在死的時候他楠楠地說

我來了等著我在那片白樺林


好聽,就完事兒了!

《白樺林》《喀秋莎》在音樂上很有cp感。原來他們的歌詞吹著一樣的風。

聽完這個故事,請再去聽聽《喀秋莎》。《喀秋莎》是俄國民歌,唱的是戰爭年代的愛情,從戰士的視角,寫他心愛的姑娘。《白樺林》大概講的是同一個故事,不過是從姑娘的視角,姑娘也愛著他。他們最後怎樣了呢?寫在白樺林裏了,續集+完結篇。


俄羅斯人獨一無二的悲傷美,他們經歷了人類有史以來最殘酷的戰爭並取得了勝利,這種感情的真諦是其他國家的人無法理解的


詹姆斯拉斯特的《林中漫步》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