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反正是從小被我媽否定到大的,我爸會在我成績好或者拿到獎的時候誇我,但是我媽永遠要潑冷水。可是長大之後做了老師我卻發現,現在的家長只要求自己的孩子是被誇而不能被罵,不論他們家有沒有道理,你老師就應該做夸人的工作,配合的工作,一點點小挫折就能哭天搶地,一點困難都不敢挑戰,一說不好就放棄,這些孩子長大以後,社會也會這麼溫柔的對待他們嗎?


是鼓勵而不是表揚。是愛而不是溺愛。


有心理學家認為被鼓勵的孩子會更加正面。 但鼓勵和誇是有區別的。 誇和只有誇也有區別的。


你問的「誇」孩子的問題。其實不論是說誇還是說表揚肯定,還是批評指責,不論是表揚結果,還是肯定過程,或是批評態度不端……都是對孩子的評價。

評價孩子要點

1.客觀公正,實事求是。不因為怕驕傲,就不肯定。不期望用表揚讚美控制孩子,不捧殺。這是基本。

2批評盡量不帶負面情緒,可以說出自己的不高興的感受,不要發飆。表揚可以適當情緒高點。

3通常要對事不對人。一次事做的好,不代表人永遠都好,一次事做的不好,不代表人永遠會不好。也不翻舊賬。

4不高高在上。評價是可以雙向的。是一個平等交流感受的過程。

5但可以有技巧的選擇不評價,或側重評價。不是什麼事都必須要評價一下。很煩的。

基本的應該做到的沒必要總表揚。把事做好是目的,不是追求表揚是目的,沒有表揚基本的事也要做好。

側重表揚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優秀品質。

6這點最重要,培養孩子正確的自我評價能力,俗稱有自知之明。讓孩子高興於自己的成長,而不是他人的肯定。如果做錯事,孩子自己知錯了,可以罰或不罰,但已無需啰嗦。

是誇是批都一塊說完了,覺得有用,麻煩點個贊吧[贊同]


先說一個最近的事:

期末考試,監考進行時……

我在講台上,一個小男孩「鎮定自若」走過來,意欲詢問題目!心底里,我是喜歡這樣的孩子的,他們敢問,而「問」的背後就是思考,只要能引起孩子們動腦筋的行為,我都鼓勵。

但這次不行,這是期末考試,先不說能不能問,就論考場紀律,這也是不合適的。我未加思索,短促而低沉得喝道,「回去,有事舉手」,生怕驚擾其他孩子們而又怕其他孩子們注意不到。果然,小男孩略顯無助,卻仍是「從容」回桌。顯然,這個孩子就是教師們眼中的「慣犯」!而震住了他,其他孩子們也從抬頭又低頭的觀察中,學會了「明哲保身」!

這樣的課堂案例,直白的告訴我們,親職教育,必須為孩子樹立規矩。無規矩不成方圓,不說家庭,單說公司、學校、社會、國家、甚至世界,處處是法度,事事有規則。正是這些法度、規則等維繫著世界60億人口,安然有序的生活著、工作著、學習著。

「誇」是一種藝術,並不一定是笑容、表揚、甚至放縱……嚴慈相濟,盡最大可能得嚴格要求孩子們,就是愛孩子。當然,「嚴格要求」並非布置大量作業等形式剝奪孩子們全面健康成長的時空。


不會,長大後世界會破碎,被誇獎築起的城牆如玻璃般一敲就碎!


按照理論來說,這樣的孩子,長大了一般都經不起挫折和責罵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