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只是相對的,人其實可以看成一個器皿,所謂的陰就是形,陽就是能量(溫度,或者說是將有形之物也就是陰轉化成能量的能力),那麼就把人看成一桶水吧,陰,就是桶內的水量,陽就是溫度,上天把人鑄造成器,各有不同大小,不同的容量,有人是一杯水,有人是一碗水,有人是一桶水,有人能裝50毫升,有人能裝5000毫升,這就是命的厚薄吧,既然器量已經定了大小,所以不可能陰陽兩亢,亢只是相對的,陰根本就不能亢,因為最滿就只能那麼多水,再多就溢了,陽亢就像是水溫高了,超過正常值36度5,蒸發量就大了,水就少得快,這就叫陰虛,水溫低,水量足,就叫陰盛陽虛,水量溫度都不夠,就叫陰陽兩虛。


其實有,但是普通人達不到

就像你最多能站直了,要麼就東倒西歪,不可能滿天飛


把評論區展開說一下,陰陽兩亢不是身體的能量增強,我舉個例子,一個人甲亢或者腎上腺功能亢進,身體傾向中醫說的陽性狀態,同時又脾亢,骨髓造血幹細胞增多,真性紅細胞增多症,血屬陰,特別血的紅色就是這個東西帶來的,又存在陰性狀態,能說這種人是小宇宙爆發的人嗎?會容易靜下心來嗎?

再舉個例子,心腎不交就是少陰內部的陰陽兩亢,所謂心火熱、腎水寒,寒和熱分別是水和火的本性,不管過程是怎樣的,總之是造成了兩種本性亢盛的結果,水和火又分別是陰陽之徵兆,這情況就可以叫做陰陽兩亢。

但是在中醫體系中,心是君主,腎是先天,是祖宗,理論本身的要求是不去動少陰,很多這裡的病並沒什麼手段去治療。古人就把它類比成一種天氣情況:大太陽很熱,深海下很冷,要求降雨,冷熱氣一套就會降雨,人類生活空間的溫度下降解決了,深海也就是相當於腎這部分還是寒冷,但那是人類管不著的空間了。所以古人開一組黃連肉桂,相當於一發人工降雨的炮彈。

反駁一下其他答主,亢是一個象形字,是在前方看一個人的脖子,咽部兩側的筋或脈管的形狀,當一個人頸靜脈怒張或其他一些病變導致頸動脈搏動突出、胸鎖乳突肌痙攣等時,被古人描述為「亢」。也就是說只有「功能亢進」算是本義,其他的意思什麼「亢龍」啊,「物極」啊,那通通是發揮出來的。

陰陽兩虛是一種發展到晚期的狀態,就比如前面說的脾大到晚期也會出現血細胞量的暴減,同時伴隨無力感等氣不足表現。甲亢患者也會由於消耗了太多原料而導致出現類似的情況,這時候治療上要注意補充損失的血成分等。

在陰陽平衡的觀點中,陰虛相對的陽亢,則熱,陽虛相對的陰亢,則寒。反之,陽亢相對的陰虛,則熱,陰亢相對的陽虛,則寒。沒有陰虛而陽正常的情況,即使此時陽正常,也相對減少的陰來說亢進了,涼潤不足火又大才會熱,如果只是涼潤不足,火併不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並不會有不適感。故說人體陽常有餘陰常不足,這是正常狀態,而非有某種病的狀態。甚至很多時候陽非有餘,真陰不足,總覺得勞累要休息,這也不見得是病。工作繁忙會累是很正常的。

大青龍湯的證,是由於表鬱閉日久所致化熱,描述成表寒裏熱實在不負責任。張仲景的表裡寒熱判斷是簡單的想不想穿衣服,不依據這一條文分析的視為耍流氓就好。

經雲厥陽獨行,何謂也?師曰:此曰有陽無陰,故稱厥陽。孤陰孤陽都是可能的,強調陽陰必須同在那是朱熹搞的事情,在中醫學中就像乾坤兩卦一樣,存在單獨的陰陽很正常,可以理解。

綜上所述,中醫很少提陰陽兩亢,完全只是由於這種疑難雜症用傳統醫學技術很難保證預後而已。生命向它的本性方向無休無止地發展,中醫是沒有辦法把它拉回來的,除非橫一條心以不要命為前提,齊齊地把陰陽都削下去。這就是中醫認識存在的侷限性,名醫大家束手無策只好下死亡通知。中醫真的不能自學,裡面的這些文史哲內容需要大師名家帶領才能入門,中醫使用文言文,理解上總有偏差,否則就只是自己閉門造車,出門還不合轍,自娛自樂而已。

然後繼續回答,陰平陽祕強調的是陰的功能,陰不喜動,本身常平,沒有陽加熱,水不會胡亂沸騰,但是還是會緩緩蒸發掉,要靠陰的固祕作用,使容器裏的陽和其他存在不泄露出去,就像是燒水要有壺,壺裡逐漸獲得能量也就是陽性,但是壺不能被燒破,不然火也會被漏出來的水撲滅,這就是陰陽離決,精氣乃絕。對於陰分的保護是保全人體自身中最為重要的一件事。功能沒有「度」,陰平陽祕指的不是陰陽平衡

陽很重要,但是無形的東西,始終需要依託一個有形的東西才能存在。有形可以單獨存在,無形則蠢若遊魂。

第三個問題在那個問題下面回答。


陰陽兩亢也是存在的,只是說法不一樣,我們一般管他叫陰陽兩盛或者氣血方剛,並不能當病看。那時精力充沛不知疲勞(陽盛),一旦睡著卻能睡到雷打不動,天塌下來也不醒(陰盛),不像一些人白天沒精神,晚上睡不著。陰平陽祕,精神乃治,所以這個度就是精神放鬆飽滿,總之就是精神好


謝邀@文刀Hirofumi

一、

陰陽兩亢,非說要有,那就是寒熱錯雜的格局,陽不化陰,陰不涵陽。陰陽不交通,稱為厥。

表現是亢的,但本質其實是缺乏的。

所以,我想題主想問的那種「陰陽兩亢」是不存在的,陰陽一方的偏盛必然會抑制另一方。

二、

陰平陽密,平,密,這不是互文。否則經典何必老是強調,陽密乃固,君子固密呢?

陰如水流,平和而往,不能洶湧如潮。什麼會擾亂陰?風。無風不起浪。

陽如溫火,烈則不能密,壯火食氣,少火生氣。在人體中,能代表陽的特點,行使陽的功能的是——衛氣,其剽悍滑疾,但是衛氣循行,白天的時候,從三陽走一遍,都要借道少陰,晚上的時候,更是入五髒了。

所以說陽密。陽虛導致陽浮的機制就在於陽不夠,達不到末梢,無法交接於陰經入內。

三、

陰平陽密的度怎麼判斷,靠望聞問切,想探測陰陽,總不能等著陰陽自己告訴你吧,要有個窗口,這個窗口就是四診信息。其中,切脈是最準確的。前提是會切。

四、

關於如何理解陰陽。

從生命的起源談起:關於陰陽、氣血 - 煙塵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63335083


不知道,這是古人設計時候留下的bug。

設計這套東西的古人也死了,修復bug的人也沒出現。

解決辦法只有兩個,一個是繼續用,視而不見。一個是放棄它。


其實原始的中醫(內經和傷寒等)並沒有陰陽兩虛這個詞,我建議大家也不要過多的沉迷於這些概念,按六經辯症會比較正統,現代文獻的話推薦劉紹武的三部六病。

疾病的發展要看原因,偏情志的病因會更多的損傷陽,偏肉體的病因會更多的損傷陰。如果陰虛了,對應那一部分的陽就失去了正常的作用域,跑到同一條經的陽部形成亢奮,生物學上叫代償。如果陽虛了,陰所分到的陽就整體少一些,整條經的運作效率都拉低一些, 生物學上體現在臟腑組織或者某細胞的酶活性降低。當一個人整體陽虛,但某些臟腑或經絡又大量需求陽的時候,其中一些陰的需求就無法被滿足,一個細胞完全得不到陽的情況下就會癌變,也就是陰實。生物學上就是該細胞的端粒酶活性(陽)降低到零而端粒(陰)又還沒用完,就產生了所謂基因突變,也就是端粒酶活性在一瞬間被激活到最大值(陰極生陽),導致癌細胞可以無限分裂。

初學可以按陰虛-&>陽虛-&>陰實這個規律來走。

所以陰平陽祕是指,人體裏每個單位的陽都有對應的一個單位的陰結合著的狀態,陰陽不多不少的時候,陰就不會虛或實(平),陽就不會潛或亢(祕)。

建議大家回歸內經,把內經頭幾篇弄懂了再去讀傷寒。

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謂得道。


造影技術運用於血,設計一個運用於氣的技術方案,前提條件是給氣分解染色,你就能很好的研究中醫的辯證關係。


你把陽視為功能,陰視為物質,也就是說這個人全身臟腑功能強大,營養也跟得上,這不是好事情嗎?你可以想一想健身房裡擼鐵的大胸弟為什麼要喫生雞蛋蛋白粉之類的東西?

陰陽兩虛,代表的是你比正常人臟腑功能弱,新陳代謝慢,營養也缺失,抵抗疾病的能力差,這叫病,需要調理。

陰陽都亢盛意味著精氣充盛,表現在外就是----精力充沛,神識清楚,身體強壯,體態自如,反應敏捷,呼吸平穩,脈搏均勻柔和有力……


第一,用陰陽學說解釋具體病症有籠統的問題,八綱的陰陽若是指六經還能理解,要是指陰陽兩種狀態就難理解了,表裡寒熱虛實就夠了,為何多個陰陽,第二,陰陽兩亢的病症要是硬套,吐血應該算是一種,陰陽解釋病症還是不合適,陰陽兩亢就是錯上加錯,第三,陰平陽祕的狀態,我更願意用陰平陽和來說,用陰陽解釋人整體狀態還是合適的,至於度嘛,有的偏重精神,眼神,有的偏重脈象,和個人師傳,經驗,體會有關,


先讀下這段話

「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因而和之,是謂聖度。故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陰平陽祕,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陰陽在指正氣時,陰陽是沒有兩亢,但從邪氣的角度是有的,多餘者亦為邪。而且你這個可以算作錯題,肝陽上亢?

簡單解釋陽密指的是陽氣充盈密佈周身肌表,一可抵禦外邪,二可防止內陰外泄。陰平是內環境穩定平和。陰平陽密就是答案,就是你要的度。之前看到一段話就很有意思:「病癒是人體自我恢復的結果,醫生的治療只是幫助和促進人體的自我恢復。」

感覺這些問題好像大一新生時會去想的問題,算是有去思考的好同志。


陰虛陽亢,陽虛陰盛,所謂亢與盛是在陰陽之一虛損較重時出現的陰虛而陽無所制,陽虛陰無所制的情況。 因此,陰陽兩亢是不存在的。 道友若覺餘之回答有不妥之處,可留言探討。


為什麼一定要糾結這些呢?就好比人可以死為什麼人不可以永生一樣,有答案嗎?能永生嗎?理論可以,實際呢?陰陽的理論那也是結合臨牀實際的,臨牀上,人體只有兩虛的情況而無兩亢的情況,那你要別人的理論怎麼編寫,無法編寫的理論都是假說,設想,只要你以後出名了,你可以在書中家一套陰陽兩亢的假想進去,沒人會說你的。


首先,在討論陰陽的時候,兩部分一定是在同一個框架之下的。而中醫討論陰陽平衡時,一般是將整個框架放在正氣上,即人體本身就存在的有價值的東西上,而不包含外在的邪氣(致病因素和物質)。

因此,陰陽氣如果能和諧的同步增長,那是正氣的進步和增強,而不是病態。

為什麼只有一方增強是病態呢?這個我們就要從陰平陽祕的角度出發去解釋了。

陰平陽祕,其實拆開說,這句話有四方面內容,即陰平,陽平,陰陽相平 和 陽祕。前三者都是在講平和,陽氣平和則推動不亢奮;陰氣平和則制約不死寂。陰陽之間關係平和則有消長而不相互損伐。而陽祕的意思就是陽氣祕守於外,換言之,內在的平和是正常的基本條件,而陽氣固守在外才能避免內部環境被外界隨意破壞。這有這四方面都可以做到,纔算是真正意義的「陰平陽祕」

均損耗就是衰亡;一方過強則壓制另一方的發展,最終整個整體都發展不起來;雙方相互促進,和諧共處是發展,或者說陰陽可以相互平和,及陰平陽祕,整體便會不斷發展,而無所謂的雙亢。

陰陽雙亢的情況有沒有?有,但是要不引進邪氣破壞內在的平衡;要不陰陽不相和,存在溝通共濟障礙。前者破壞了大前提,他討論的不是陰陽氣,而是陰陽氣與陰陽邪;後者不是兩邊都亢,而是分佈不均勻,只會有一方比較強,或者雙方都不強。


謝邀,但是邀我幹啥,我學的不是中醫

幫題主邀一個 @江孚兌


陰陽是一體的,陰陽兩虛概念是後來將陰陽映射到具體的身體功能和癥狀上時纔有的一個表層說法。再深入內核上是沒有陰陽兩虛的。


這個問題很有趣。陰陽始終是對生的,陰陽兩虛是首先有一方偏頗,導致另一方受損。比如,過熱,傷陰了;過寒,傷陽了;傷到一定程度,虛損了,導致在虛損狀態下的一方相對亢盛,本質是虛,要搞清楚。


中醫所有理論都是來著八個字:取象比類,天人合一。信不信取決你的科學素養了。


我的理解是中醫的陰陽五行陽虛陰虛只是對某種癥狀的命名,以便於各種癥狀之間的相互聯繫,重心在病症關聯而不在理論。

胃炎導致咽喉幹舌苔有齒痕等現象中西醫裏都難以進行關聯解釋,但現象是存在的,便使用胃陰虛一詞描述這些相關的癥狀。如果硬是要對這些名詞進行分析那中醫指定是不科學的,比較西醫很難理解中醫的上火啊濕熱啊這些模糊的概念。


我只知道 虛則亢,是因為腎水不克心火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