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當然沒必要。

lga775就不用說了,從P4一直能扛到core 2,據說有些板子甚至能上core 2 quad(當然前段匯流排跑不上去)。而lga115x系列不少就純屬刻意更換介面為了坑錢,其中skylake系(6~10代)中8~9代和6~7代之間幾乎完全是軟屏蔽(此處@華擎,據說出過可以從6代一直扛到9代的妖板)。10代的lga1200據說為pcie4.0留了接線(可見intel雖然嘴上不要,但身體卻很誠實),但根據情報顯示,貌似不少B460沒法升級介面一樣的rkl(11代),原因是rkl更改了部分供電rkl的功耗嚇死人。其實現在復盤來看,lga1156/lga1155的升級需求其實並不大,一代i系也有含有核顯的型號(2c4t的i3-500系列和i5-600系列),用到snb問題並不大(一般這種針腳裡面會有大量預留介面),原則上甚至可以支持到ivy(別提pcie3.0,這裡完全可以出新的晶元組而不是新的介面),友商的am4可以從pcie3.0一直支持到pcie4.0,CPU連續跨三代半(zen+算半代好了不考慮之前28nm的挖掘機CPU,那個雖然也是am4介面,但性能太弱也沒多少貨),甚至300系主板也能通過魔改bios升級ryzen5000系列

華擎X370 Taichi新BIOS泄漏,可支持Zen 3的銳龍5000處理器?

www.expreview.com圖標

要知道當年300系的bug不少,可也能支持到5000系,此處只能感慨擴展性之強。

之前am3/am3+時代AMD這邊也是如此,誠然當年AMD不給力,保持兼容性有不得已的苦衷。不過fm1僅侷限於ax-3000系apu表示差評(是K10.5+vliw5的apu),之後的fm2/fm2+的兼容性就做得不錯,從ax-5000系一直做到ax-7000系,甚至有部分fm2+主板可以魔改支持pcie3.0(當然,fm2/2+介面的CPU不給力,很難搭配太高的獨顯(最高也就三四代i3水平))。而如今的am4介面從ax-9000系apu(推土機系列最後的倔強,am4的濫觴)一直持續到5000系列ryzen CPU。

除了故意更換介面以外,IA兩家還有同樣介面故意不支持新的CPU的惡劣先例,intel這邊除了6~9代以外,xeon e3V5還刻意無法在消費級Z170/B150/H110上點亮,只能在伺服器主板X150上點亮,明顯是intel為了確保自己低端伺服器的銷量,當然現在xeon e3及後繼者低端伺服器被ryzen打得落花流水。就連AMD這邊也出現新款TR無法用在X399上的情況(同樣的伺服器平臺可是可以從zen1架構升級到zen2,更何況X399的供電一般不差,默頻帶3代TR並沒有什麼大問題)。

總的來說,很多情況下胡亂換針腳刻意的成分居多。


沒有任何必要,設計陣腳完全可以沿用多年,除非出現大變革否則是沒有任何理由換陣腳的。(出現大小核心,內存迭代,pcie通道出現大改革,電源標準改革)

AMD的am4介面就是很好的一個例子,僅僅是性能提升和pcie通道的迭代完全可以靠更改cpu來實現所有的變化,x470依然可以撐過5000系列的施壓。無論是pcie4.0又或者是超高頻率的內存,主板根本不用變革自己的陣腳設計就可以實現提升。所以intel是完全沒有必要更改陣腳的。拋開換主板成本不談,也許換陣腳可以帶來一點點的性能優勢。但是在大迭代面前都不值得談,那一點性能優勢的價格太高昂了。


有的有必要,有的沒必要。多數是為了坑錢的。。。


網上一直都有針腳定義文檔,可以下來看看

實際上從1156到1200,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可以說都是為了變而變

筆記本端更是變了十幾次,實際上除了一些高集成度產品,大PGA/大BGA也是沒什麼本質變化

過去用來區分伺服器和桌面級的775和771,也沒什麼大區別


沒必要。

看看115x系列就知道了,針腳數完全是夠用的,只是牙膏廠故意改定義,小小的增加或者減少幾個針腳,老闆就不能用了。

主要原因還是牙膏廠除了賣cpu,還要賣主板晶元組。

所以對牙膏廠來說,一代主板配好幾代cpu,對自己的營收影響很大,所以cpu換代就經常改針腳,逼著用戶買新主板。

農企就不需要這麼折騰,因為農企的晶元組是外包的,自己就賣賣cpu。

主板什麼的,能用就行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