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好人就能生產好貓糧啊,產品配方是一方面,最重要的原因是大環境的缺失,在農業部文件基本沒有執行的情況下,這個暴利行業沒有監管,完全野蠻生長。劣質產品帶來更高的利潤,更低的成本,更多的營銷。老實生產好貓糧的很可能就因為利潤低,營銷費用不足,做不下去。消費者又有多少能鑒別貓糧的好壞?好人這個詞只存在於個人,公司不是自然人,就不要用品德來衡量。制度和監管,纔是好貓糧的保障。


首先考慮說國產貓糧不好的人,都有哪些人。

咱們冷靜分析,大致分為這幾類。

1、買的廉價貓糧,然後喫出問題開罵的,這是一類人

2、買的推薦比較多的大廠貓糧,然後貓也出現問題的或者說貓咪稍有不適就開罵的。

3、某些軟文工作者,各個廠家的職業營銷家互相詆毀開罵的,佔領輿論高地的筆杆子之爭。

4、特別崇拜進口貓糧的貓友,一鎚子打死,國產糧都是垃圾的猛烈定論,國產就是原罪。

5、沒有理由的,趨眾心理,你們罵我也罵。

讓貓友上過當,讓貓受過罪的國產糧應該罵,罵死最好,罵死知道自己坑人了,就開始好好做糧了。

這裡面也包含對貓友的提醒,有些雷區你就別去趟,幾款錢一斤的糧食你買了,貓咪喫出了問題,也就沒資格罵,買的本就是垃圾,用小拇指想想原料也沒啥正經東西啊。

還有就是善於營銷的高價貓糧,明明裡子裏沒有一點肉,包裝踏馬畫的全是肉,就往那兒給你引導,迷惑你,對於一些新手養貓的很容易被帶偏,動不動大幾十一斤,包裝做的高大上,有這錢老老實實買進口的,咱買的是糧食,不是包裝,特立獨行不一定是好事兒。

國產貓糧裏認真做貓糧的其實真不少,只不過貓友們存在的認知偏見以及市場混亂造成了消費者的不信任,而且在喫這個事兒了,總會有一些個例或者是疏忽大意出現的扯皮現象,比如嘔吐了,便軟了,很多時候並不一定是貓糧的原因,但這沒法講清楚啊,誰也沒有全天候監控貓咪的喫食情況,這就有矛盾,有心理疙瘩了,也會進一步加重彼此之間的不信任感。

你嫌我吹毛求疵從,我嫌你胡攪蠻纏。中間缺少了一個真正有技術指導的環節存在,分析問題——找到問題——解決問題,貓好了,事兒也就解決了。

之前寫過一篇文章,探討的是養貓喫糧的「鄙視鏈」,生骨肉餵貓的看不上煮熟的自製貓糧,自製貓糧看不上喂凍乾的,喂凍乾的看不上喂進口貓糧的,喂進口的看不上喂國產貓糧的,餵貓糧的看不上喂剩飯的,誰都有理兒,但都是自己的理兒。

寵糧產業是一塊大蛋糕,很多人想進來搞一搞,感覺這裡面掙錢容易,作為一個在業內幹了20多年的老同志來說,真實情況並不想像那般好。

如果你不懂配方,如果你不懂犬貓生理習性,如果你沒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就想著印點個性袋子,寵糧代工廠oem點平價糧,老朱奉勸別浪費錢,要不賠了錢,還得挨罵。


國內行業標準定的低啊!!!商人逐利,利益最大化都去想著反正過線了你也不能拿我怎麼樣,錢都拿去做營銷了!!!

再者說,國產新品牌做貓糧定位確實尷尬,你不花錢做營銷,沒人看見你。

你花很多錢做營銷,那必然只能壓縮成本。畢竟不做營銷是餓死,而降低品質過線就成啊!!!!

綜上所述,希望國標可以儘快細化、提高、並出臺相映的處罰條例!


國產有好糧,但是壞糧更多,加上很多人不會挑選,於是產生了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也不要對國產過於悲觀,國產變成現在這樣有監管一大半的鍋,監管肯定以後只會越來越好,那時候是騾子是馬就能很容易分辨了,良幣就會逐漸佔據主要份額。實際上現在做好貓糧的品牌已經不缺了,這兩年更是如雨後春筍越冒越多,可惜都不是很大眾化,價格也偏貴。總的來說,未來可期。


不知道,,畢竟不管你做什麼都會有噴子的,,,他們覺得吐槽一下很有bi調。。不理不就完了。


主要是國內貓糧以前沒有指定行標,那麼貓糧的製作就只能是純粹靠企業的良心和道德。道德約束,我是沒有法子放心的。去年三月開始農業部開始執行寵物飼料標籤規定,市場規範還需要時間沉澱。然後國內營養搭配這一塊,也跟國外有差距,例如寵物營養師。適口性上還是以添加誘食劑解決,國內沒有貓糧/狗糧試喫員這類專崗。總體感覺是類似國產車,起步較晚,但是一直在進步,還需要發展完善。


對於普通消費者很難區分好壞的產品,市場中能長期保持有好的產品,不是靠做產品人的良心,而是靠標準和標準的執行。人的事都沒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阿貓阿狗的事能做好是我不信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