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網上看到一些,採訪學者和有高學歷的人的時候,聽他們說話聊天的時候,聽上去很費勁,我想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我說話就卡頓

因為每當我說話時我就覺得我是個傻子,每當我沉默是我就覺得我是個大聰明。

在心裡想好了要說什麼自然不會卡頓,但要講述一些比較深的話題,組織語言有些困難。比起說話我更喜歡碼字。碼字的時候我是先思考再碼字,停頓在腦子裡,而要現場說話先思考在說話停頓在聽眾的世界裡。

我不自稱是一個有文化的人。

我有時候說話剛說完一句,就覺得另一種表達更好。而此時並不是想這個的時候,而是想下一句要說什麼。所以卡頓。當然提前做足了準備,像演講一樣的我一般不會卡頓。但要在人面前講話我是一卡一頓的,但我一點也不擔心。因為這已經成為我的特點了,有的時候這種一卡一頓會勾起別人的好奇心,想繼續聽下去。因為我說過的話都是我的原創,他們可能這輩子還沒聽過呢!我很少說套話,但我能用另一種表述去表達我的感謝或者理解。

所以經常會有這種情況,我一卡一頓的,別人就會猜我想要表達的意思,然後說出口,我就會在那裡回答是或者不對。然後意思表達清楚了,對方也笑了。一方面他的好奇心滿足了,另一方面他也參與了我想表達的思想。也就是付出。

人們對於付出的東西是會更加在意和珍惜的。

以前美國有一個推銷員之王退休的時候告訴自己的弟子說,你們應當如何去敲門推銷。弟子們無一例外都是先敲門,然後再說問候語,然後再推銷產品。王說「你們這群蠢蛋,我要是顧客,別人敲我的門推銷我也會立馬趕他出去」然後說了正確的做法「如果是我,我會敲門然後說請問可以給我一杯水喝嗎?我路途這裡,口渴的要死,善良……」「我進去之後會邊喝水邊觀察他家裡的情況,然後跟他聊天藉機推銷產品」

他已經付出了一杯水的和與我聊天的時間。因此他更願意相信我,這就是人的心理。無一例外。最後推銷的成功率會大大提高。不然我也不會是王。

點贊評論加關注,祝您2021健康平安,一切順利。


您好,因為我的工作經常接觸一些高校的教授和科技專家。有幾個可能的原因,純屬個人觀察和經歷,僅供您參考:

  1. 他們的腦子轉的比嘴快很多。可能說著說著思想的野馬就脫韁了。就像牛頓當年給大學生講課時,講著講著靈感一來,就開始驗算自己在想的問題,而置學生於不顧。如果他老人家到現在的大學教書,估計會被學生打差評。
  2. 他們說話和做事都很謹慎。有時候說著說著覺得不妥,又沒想好怎麼說比較好,所以就沉默了。。。
  3. 這一點比較打擊聽眾,因為他們覺得聽眾太笨了,跟不上節奏。或者講了也不懂,所以乾脆不講。他們通常被各種學術光環,學生崇拜,政府或研究機構推崇,活在自己的圈子裡。不了解,有的是沒時間考慮普通人或者非技術,非專業人士對話題的接受度,自顧自講,曲高和寡。

如果您是作為採訪者或者活動組織者,不妨多準備一些問題,通過問題引導這些專家學者。他們很聰明的,一聽問題的難易度,就大概知道受眾的接受程度,會及時調整講話的內容和節奏。

另外,他們其實是比較敏感的一群人,請保持態度尊重。可能有些人擅長做研究,但不擅長演講,或者對鏡頭不適應,影響了思路。我的做法,供您參考。如果出現卡頓,可以重複一下,或者總結他們之前講的內容,給他們時間想想之後怎麼講。或者乾脆就以問答形式,問一個,他們回答一個,還不明白,闡述一下您自己的理解,繼續問,直到掌握為止。盡量減少預計中會出現的卡頓。

另外,我的經驗,他們都是非常好學的一群人。如果現場出現他們回答不了的問題,下來之後,他們會馬上研究,補齊這塊。我曾經收到過一個教授就他頭天峰會上問答環節沒回答好的問題的答覆,A4紙寫了整整17頁,外加數據和附錄。不能不讓人佩服!


竟然想到的是 牛頓力學


因為說話要過腦子,沒文化的人腦子裡啥也沒有。


我應該是沒文化了,聽你這麼說


卡頓?可能在思考吧


平時多鍛煉這方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