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與「歌」韻母相同,但似乎兒化後的韻母與「兒/根兒/事兒」而不是「歌兒/轍兒/盒兒」相同。


你提到的「這兒」確實是 zhèir,實際上它是「這」zhèi 音的兒化

「這」有 zhè、zhèi 兩讀,於是「這兒」也有 zhèr、zhèir 兩讀[1]。就北京–東北官話內部而論,老派傾向於用 zhèr,新派傾向於用 zhèir,且新派通常聽不出老派的讀法和自己有什麼區別,聽到老派的 zhèr 也以為就是 zhèir,因為母語者是對自己言語社區內部變體最不敏感的人(我爺爺、我媽媽都說的是 zhèr,可我活了二十年一直以為他們說的和我一樣是 zhèir)

參考

  1. ^天津「這」又讀 jiè,於是「這兒」也又讀 jièr——證明瞭可推廣性


我和我爸的口音「這兒」是zhàr,和「那兒」、「蓋兒」、「二」同韻,和「歌兒」、「根兒」都不同韻。我媽的口音「這兒」和「陣兒」完全同音(即和「根兒」同韻母)。我和父母都是北京出生。

而且都能插個音,我和我爸說zhàr har,我媽說zhèir heir。

============================

2020.04.14編輯:

在我的telegram頻道裏做了一個調査,目前結果如下:


我自己的這三個都不一樣

「這兒」的主母音類似?

「根兒」好像帶鼻化


前提:根兒 eir,竿兒 air,歌兒 er,家兒 ar,韻母都是不一樣的!

青語人說的燕語——

這兒,讀 zhàir,而青語說 zhè l?i(陰平+輕聲,這來,這裡)

那兒,讀 nàir,而青語說 nè l?i(陰平+輕聲,那來,那裡)

哪兒,讀 nǎir,而青語說 ná l?i(上聲+輕聲,哪來,哪裡)

兒、耳、二,都讀 air,而青語讀 l?

然而據說北京人並不都是統讀 air 的,普通話官方規定得也不清楚,青語本身的讀音也不可能造成這種統讀 air 的局面,那麼青語人到底是怎麼學出來這種「假的普通話」的?

我覺著最主要的原因還是 air(小言前兒)的讀音最有競爭優勢吧,發音容易和聽辨容易綜合來看,於是就讓 air 成為兒化音的首選位置了,北京口音不也把 ar 並進 air 了嘛;何況「這兒」讀 zhèir 的話還就跟「陣兒」分不清了,而讀 zhàir 的話,口語中卻並沒有「寨兒」「站兒」之類的詞能跟它混淆!

再舉兩個例子:

媳婦兒,不讀 fur 而讀 feir

娘兒倆,不讀 niangr 而讀 niair

這些都是燕語中強式兒化(小人辰兒、小言前兒)取代弱式兒化的現實例子吧,繼續發展就變成坤語四川話那樣了?不過青語還是就讀原本的 fur 和 niangr,而且我們也不用「婦」是否兒化來區分妻子和兒媳,就像青語的「外甥」既指外甥也指外孫一樣~~


一甲飄過。

這、那通常情況下發zhe、na。兒化並不例外。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另一個表達方式。北京廣播電臺的老師給我們上課的時候,明確表示普通話裡面「這」、「那」和「邊/裏」組詞成「這邊」「那裡」時可以發成「zhei」「nei」。


北京話裏e的兒化似乎有部分人並進了ei/en的兒化,就是都說成er,也有人像二變aer那樣說成zhaer的。不過普通話裏e和ei/en的兒化還是分開的,這如果按照zhe兒化就是和歌兒相同,這還有個俗音zhei,按照這個兒化就是和根兒相同,不過我的圈子中沒有這兒=陣兒的,所以我覺得是和歌兒相同。


北京與根兒相同

天津與歌兒相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