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權御天下,九九八十一和冠世一戰等。

看到過有些人說會讓人物變得臉譜化。而且這樣做會不會影響到粉絲對歌姬或人物的看法?例如有些人很討厭曹操,所以連帶著對扮演曹操的初音印象也下降了。會不會有這種情況?

還有像權御天下里,洛天依提著鏡音連的人頭,總感覺會不會不太合適?


只是同人作品,又不是角色定型。

王者榮耀中的遊戲角色貌似都是歷史角色,會不會不恰當?

那些因為初音扮演曹操而討厭初音的人,太過看重於角色了。就像一個人演了反派角色,而有些觀眾就討厭反派角色演員一個道理。這些人是少數,不用理他們。

再說了,初音扮演曹操又不是她自己要演的。把同人行為上升到紙片人身上就是無理取鬧。


這甚至不叫扮演,扮演起碼要演繹。這些pv裏最多是融合了一下人物形象。演出反面角色都大概率不會受到反面角色的風評牽連,更不要說這種單純的形象借用了,最多誇一下曲繪好看。

林俊傑還在《殺手》MV裏扮演變態小說家呢,也沒人真的覺得JJ是變態。

9981裡面別說歌姬,幾個主創自己都把形象畫上去了,也沒因為扮演妖怪被非議。

冠世一戰萬神紀和萬古生香因為人太多都是按照現有的人物直接畫的曲繪,根本就沒用幾個v家角色(除了演唱的歌姬自己)。

某聲優:你們這些人別老是把聲優和角色關聯到一起啊!


相信孩子會靠這個去給一個歷史人物定性。甚至還要影響對扮演者的觀感。

我有點想明白為啥《長安十二時辰》裏賀知章要改名何執正,王者榮耀荊軻要改名阿珂了。

我們還是很有這片土壤的嘛。連虛擬歌姬這種先鋒小眾文化都有這種思潮,何況更傳統的領域。


如何看待姚貝娜在《隨他吧》的mv裡面扮演愛莎?

一個道理。


既然是扮演,也就不用考慮誰殺了誰的問題了,就像《讓子彈飛》裏,是張麻子一槍斃了胡萬,而不是姜文斃了陳坤。分辨演員個人的形象和演員在作品裡的形象是最基本的認知能力,但凡有正常認知能力的人都不會弄錯吧?

至於所謂臉譜化,歷史人物尤其是諸如曹操這種有爭議的人物,對這些人的評價本來就是很主觀的。十幾萬字的論文,幾百萬字的小說,三十二集四十八集每集半小時的電視劇都講不明白,你指望一首不超過五分鐘的小眾音樂能給出一個讓大家都滿意的說法?


如何看待?那我當然是用眼看了


瀉藥

扮演吧,就是扮演,又不是真的,歌姬形象還是那個形象,歷史人物還是那個人物

曹操我挺喜歡的呀qwq,miku扮演了我也挺高興的

提人頭那個我覺得沒啥大不了的

總之就是這樣


正常的文藝演出,工具人屬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