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十多歲的孩子應該擁有屬於自己的社交賬號嗎?

我說一下歐美網站普遍的操作吧,答案是「不允許擁有」。就像未成年人不能自己去銀行開賬戶是一個道理。

包括谷歌在內,歐洲幾乎所有的網站都不能直接由未成年人自己申請,而是要求獲得監護人的同意。即使是教育部的網站,需要學生有賬號的時候,也是通知其家長,由家長確認。同時家長也有賬號,可以隨時訪問看到孩子的動向。有的網站還會郵件通知家長其孩子做了什麼。

從未成年人保護出發,問題就很明朗了。 接下來,就看監護人,您自己的想法了。

成年人嘛,做決定,承擔後果,發現錯誤及時止損。

祝生活快樂!


沒有標準答案。

開不開賬號,給不給配手機,會不會沉迷,結論因人而異。誰都不是你本人,誰也不應該比你更瞭解自己的家庭狀況,孩子的性格,學校的氛圍以及孩子的社交圈。

題主既然提出了這個問題,我猜應該是你的孩子跟你提出了開賬號的要求,而你直覺不是很放心。孩子可能嘗試用一些理由說服你,你有點動搖了,所以來知乎提問。這說明你是個挺開明的家長。孩子應該也是有一定自控力的,否則十多歲的他可能早就沉迷在遊戲世界了。

在這裡,我不能草率地給你「開」或者「不開」這樣的建議。但是我可以提供一些參考意見,或許能幫助你做決定。

選擇一:不開賬號

優點是家長省心,孩子安全。

父母不用提心弔膽、草木皆兵、隔三差五就想看看孩子在幹嘛。孩子不會在心智未成熟的時候就瀏覽十八禁。如果孩子只有十歲出頭的年紀,生活環境也比較單純的話,用隔離的方法保護他是很有效的手段。

缺點是會積累親子矛盾。

網路社交已經是現代生活的一部分,這事兒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如果申請賬號是孩子先提出來的,你就需要一系列有說服力的理由來安撫他的失望情緒。僅僅說「怕耽誤學習」是很難讓十多歲的孩子心服口服的。如果孩子跟你之間充滿信任,比較聽勸,那這個理由也許能幫你暫緩衝突;倘若孩子已進入叛逆期,恐怕頂兩句嘴,吵一架是免不了的。最怕孩子背著你偷偷開賬號。一旦他這麼做了,一是你不知道他到用了多少時間在這件事上(聊天、玩遊戲);二是你不知道他用賬號幹了些什麼(看十八禁,給偶像打應援);三是你肯定非常生氣,無論是訓斥一頓還是沒收賬號,最終都會導致矛盾升級。

選擇二:開賬號

優點是孩子迅速獲得網路社交技能並發展自己的社交網路,打字速度明顯提升,表情包和網路用語的使用更加嫻熟,某種程度可以提升文字表達能力和信息抓取效率。

缺點是對家長的管理水平提出較高要求。

如果擔心孩子沉迷網路,那麼開通賬號之後就不能撒手不管。作為家長,要做的是制定明確的使用規則,幫孩子規劃好使用時間,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

如何培養習慣呢?簡單來講,就是在家裡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這四句適用於大多數家規,然而知易行難。

先說立法,也就是如何建立一個網路使用規則。首先,要跟孩子整理清楚哪些情況是必須使用社交賬號的(比如交作業,查看班級信息之類的的),哪些是可以用但不能過度使用的(比如跟好朋友聊天,比如關注某些於他有益的賬號或信息),哪些是絕對不可以用的(比如隨便填加陌生人,網上透露個人隱私,開通花唄)。然後,要與孩子一起討論並劃定時間標準。這個過程必須有孩子參與,不能家長的一言堂,否則效果會大打折扣,導致執行難。這也不代表孩子可以決定一切。一個理想的狀態應該是家長引導孩子自己評估出一個合理的標準,比如協定每天使用的上限是30分鐘,那麼每週的標準就是不超過三個半小時。 至於時間是每天單獨算還是每週合起來統籌算,我比較傾向於後者。設定一個總時間限制,每天用多少時間由孩子自己決定,這會讓孩子有掌控感,更容易形成自覺。

有了內容標準和時間標準,最後就是要制定獎懲標準,以便執法。孩子能夠按照標準管理好自己,這本身就值得讚賞。不妨跟孩子定一個期限(比如半個月),如果期限內他都能在不需要監督的情況下遵守規則,那麼就可以獎勵一些上網時間或者滿足他的某個小願望。如果出現了違規行為,最好是第一次提醒,第二次警告,第三次採取懲罰措施。進入到第三次違規,千萬不要多言,直接罰就行了。該勸解和教育的,前兩次已經做過了,第三次要的就是一個「言必信,行必果「的態度,讓孩子意識到這件事從頭至尾都是嚴肅的,不是鬧著玩的。

懲戒標準應該視情節輕重和違規次數而定,可以是暫定使用賬戶,減少一段上網時間,也可以是其他對他有威懾力的方法。但要記住最重要的一點,懲戒的目的是幫他養成良好的習慣,而不是逼他逆反,更不是找機會給自己泄憤。否則就算前面的規則定得再好,一個犯錯你就要扔孩子手機,砸孩子電腦, 結果只能前功盡棄,一塌糊塗。

———————————————————————————————————

在我看來,該不該開通社交賬號跟要不要進行性教育其實是一個道理,問題的核心不是「該不該」或者「要不要」,而是「什麼時候應該」,「怎麼樣需要」。青少年的問題,宜疏不宜堵。將孩子一直隔離在危險之外,這方法安全且簡單有效,但也有可能錯過了培養孩子安全意識,形成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就像孩子學喫飯一樣——家長喂是最省心的了,孩子喫得好,餐桌還乾淨。但是什麼時候不喂,讓孩子學者自己喫,這是一個考驗家長智慧的事情。

———————————————————————————————————

看到有人說歐美網站不允許孩子自己開賬號的事,我再補充兩句。

首先,18歲以下不可以自己開賬號不代表18歲以下不能有自己的賬號。歐美網站通常會要求18歲以下孩子開通賬號的時候要有caregiver的授權(注意:caregiver不只包括家長,還包括學校、老師、保姆、護士等一系列對孩子具有監護責任的人),比如要求填寫家長的郵件地址,用家長這個郵箱幫孩子激活賬號。這其實一方面是在提醒家長作為監護人的責任,另一方面是網站在規避法律風險。做得好的教育類網站會設置學生、家長、教師三類賬號,不同的賬號對應不同的許可權,看到不同的內容。

如果把要求家長授權等同於暗示家長不許給孩子開通社交賬號,我覺著有些因噎廢食,上綱上線了。事實上,我家孩子的第一個社交賬號還是學校統一給開的呢!就是一個類似於base在gmail賬號上的校內網,孩子們自己上傳作業,討論課題,也可以聊天留言建論壇。雖然使用範圍相對安全,但架不住這就是一個gmail郵箱啊!也就是說孩子拿這個賬號既可以登錄使用google的很多延伸服務,也可以用來申請註冊其他各種網站的賬號。在學校的時候有學校管,那放學回家怎麼辦?學校可就默認把監護的接力棒扔給家長了啊。

所以歸根結底一句話:承擔起家長的責任,這都不是事兒。不想承擔責任,早晚要出事兒。


家長,您好:

與其說孩子會沉迷網路世界,倒不如說孩子在逃避現實世界。

現在電子產品帶來的問題越來越嚴重,電子產品的確會帶來成癮行為。但是,絕大多數沉迷網路世界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糟糕的現實世界。他們通過網路世界來逃避現實世界的痛苦。

一個在現實生活中,那些親子關係差,缺乏成就感,自我價值感低的孩子更可能陷入網路世界;而親子關係積極,成就感強,自我價值感高的孩子即便身處網路世界也很難沉迷。

所以,這不是一個「該不該」的問題,而是「能不能」的問題。

年齡從來不是個問題,而是孩子自身的特點,您可以思考一下:

1、孩子在平時有喜歡且擅長的興趣愛好嗎?

2、孩子和您平時有良好而積極的溝通嗎?

3、孩子有較強的成就感和自我價值感嗎?

4、孩子平時有較廣且積極的朋友關係嗎?

5、孩子平時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可和關注嗎?

6、孩子為自己現在的表現而感覺到自豪嗎?

……

如果這幾個問題答案是「是」,那麼,孩子就可以有自己的社交賬號,您只需要和他協商好規則,並按照規則執行並定期的做好溝通即可;但是如果您的答案是「否」,這件事情就需要考慮,如何努力達到「是」,而不是要不要給手機。

希望這個答案對您有所幫助。


這裡是Kids 神獸研究所,我是所長老鄭。如果覺得有價值,請點贊;如果想了解更多兒童心理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有疑問,您可以留言或者私信我。

願孩子越來越好。


這個年齡的孩子,已經不是家長不讓擁有就不會擁有的了。其實孩子應該早一點就擁有自己的社交賬號,他應該生活在當下,而不是過去。孩子從小有自己的理想,是不會僅僅沉迷遊戲的。遊戲其實沒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更有趣。


可以有,但是要正面引導。然後嚴格監管。因為網路實在太雜,太多垃圾信息。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