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來了個病人,十七八歲的小夥子,和朋友們一塊爬樹玩,結果不小心掉下來,小夥子反應很快,右手抓住了樹枝,緩了一下才跳下來,父母當時還感覺很欣慰,覺得兒子反應快避過一劫。但是,沒幾分鐘就發現了不對:兒子的右手不能動了。社區醫院拍了個手部x光,什麼事也沒有,一家人急的像熱鍋螞蟻,來到我這裡求診。

問明病史後,我心中大概有數,體檢後發現右手力量減弱,呈現爪狀手,右手臂內側感覺減退,更加確定了我的診斷:臂叢神經下幹損傷。這種損傷是由於患者突然地向上牽拉力,對下幹神經造成的損傷。

給患者開了點維生素,然後建議去找理療師,安慰了幾句,讓患者離開了。

其實他不來,自己也會慢慢好。我起到的作用,僅僅是告訴他「沒什麼大事,放心吧。」

這就是醫生大部分時間在做的事:「放心,沒什麼大事。」

在人類能得的幾千幾百種疾病中,我們能治療的屈指可數,絕大多數只能維持,延緩,壓制,甚至無計可施。

要真的牛到可以返老還童,包治百病,火葬場的工人都該下崗了。

醫生又不是包……

你問為什麼會喜歡醫學?

就如同孩子為什麼喜歡玩具,男朋友為什麼喜歡高達機器人一樣,喜歡一個東西是不需要理由的。

使命感,成就感,穩定工作,高收入(這個真沒有),這些理由都是不成立的,因為在這方面有很多職業要比醫生好,比如公務員的穩定,程序員的高收入,消防員的成就感和使命感。撲滅一場大火,遠比告訴病人「沒啥事」要有成就感。

但是診斷的過程中,猶如探案一般的推理,峯迴路轉,柳暗花明的經過,每一個病人都是一個謎題,他可以是心絞痛引起的牙疼,也可以是哮喘表現的像咽喉炎,還可以是葡萄胎表現的像懷孕,尋幽探密,細緻入微,這是醫生工作中的難度,也是樂趣所在。

也有人說,那新冠時候的逆行者怎麼說?特殊時期特殊對待,那個時候,整個社會都有使命感,逆行者也不僅僅只有醫生。


我原本並沒有喜歡醫學,我真正非常喜愛的是生物學,但是機緣巧合之下成為了醫學生

現在,因為醫學曾經陪伴我度過我至今最燦爛的日子,我喜歡那些年裡我自己的樣子,而且當醫學知識切切實實幫助到了我和我身邊的人時(尤其是我兒子,哈哈哈),所以現在也算得上喜歡醫學,對醫生天然有點「護短」的情緒。

但是,人這一生還很長,我還會喜歡各種各樣甚至奇奇怪怪的東西吧


確切的說我不喜歡醫學,我喜歡的是世間真理和真相。

道理和所謂的各種學問,是體和用的關係。


你怎麼這麼問問題?不能因為喜歡醫學嗎?


是的,我本人經歷過焦慮症抑鬱症各種絕望死亡的感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