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但也不都是完全相對的。

這要看內因和外因。

先說內因。如果只是單純的從孩子們的角度出發,拋開其他一切因素,成績好的孩子會和成績差的孩子一起玩。因為,能夠玩得來的孩子大多是因為性格與興趣相投。或者成績差的孩子在某個方面擁有著成績好的孩子沒有的東西,雙方能夠互補。

再說外因。1,學校和老師的因素。從老師的角度出發,肯定不希望成績差的孩子過多的打擾成績好的孩子,一個學校教學質量的好壞,升學率的高低,都是由學生的成績體現出來的。如果好的與差的在一起玩,好的難免會受到差的影響。要不然,學校也不會有普通班和重點班之說了。

2,家長的因素。人的本性自私多於善良。沒有哪個家長會讓自家孩子跟差的孩子在一起,哪怕自家孩子並不是那麼優秀。

3,社會因素。物以類聚人以羣分。雖然人人平等 ,但人的智慧和能力各有差異,無形中也就拉開了距離,有了三六九等之分,有了層次之分。不是一個層次,就融不到一起。說白了,層次其實就是現實中成年人口中所謂的「圈子」。孩子們受成人的薰陶,耳聞目睹成人的世界,也就很容易給自己歸類,與差的孩子保持距離。

因此,大多數人都是以利於自己為出發點的,好的與差的能否在一起玩,還是由他們自己遵從本心吧。


大家都上過學,跟不跟誰玩,首先看玩啥。

抱著球來到操場,就那麼幾個認識的,湊一隊打兩場,犯不著考慮自己成績如何,對方成績如何。

下學想約倆人打遊戲,班裡就仨人家裡有遊戲機,一聊起遊戲,學習最好那個也滿口「我KAO」,「牛BI」。

而且這事兒有明顯的階段性,能把大夥綁在一起的共通的玩意兒一但過時,小團體自然就分開了。

跟不跟誰玩,還看居所的距離。

上學下學總能趕上一趟公交的,一來二去就熟絡了,算不算一起玩?

本身就住一個大院的,你一拍球,馬上引出一幫,算不算一起玩?

距離合適,再加上有個共通的玩意兒,效果更好。

現在,網路普及率這麼高,也許居所距離已經不是問題了,畢竟一塊來一盤網遊,足不出戶,關鍵要看「成績好」的玩不玩,玩的好不好。

如果一個孩子成績差的沒譜,次次考 0 分,甚至「無惡不作」,搞黑澀會那套,那他的朋友圈子一定很小。孩子們不蠢,多數都被教育的很「溫順」,知道好歹,都「差」到這份兒上了,出於潛意識裡的自我保護,正常孩子也會遠離。

不過,話說回來,同等條件下,孩子應該會跟成績差不多的更親近------有的聊,差異小犯不著攀比嫉妒,話題更舒適、作息時間契合,這跟成人世界是相同的。

而且,孩子的社交更功利,沒有「利」,他們纔不會耽誤功夫往上湊。只不過學習這事兒,得等他有自我需求,作業不會,要抄的時候,成績差的朋友指望不上,總得巴結倆好學生吧?這不功利嗎?成績好的,為啥高冷,因為他覺得其他人都利用不上,考個試巴不得一個朋友沒有,省的還得費心費力「照顧」別人。

「編程」對孩子沒用。

育兒理論這事兒,能指導家長如何讓自己的孩子具備與之匹配的基本素質,也就是豐富他的工具箱。至於怎麼使用這些工具,他一定有自己的一套,而且一開始往往與你的意願相悖。

上學那會兒,我們應該都經歷過,親媽告訴你「你現在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候,學習是最輕鬆的事兒」,我們現在當然都懂,感同身受。但放到小學那會兒,能喫透這話的應該都是武林奇才了。

做為師傅,教會該教的,然後,愛跟誰玩就跟誰玩去吧。


成績不是一道牆,隔不開有共同愛好的人。


當然可以啊!孩子的世界沒有那麼功利,能不能玩在一起,不是看對方的成績、家世等外在因素,而是兩人是不是趣味相投,脾性相合。

選擇與什麼樣的同伴玩耍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與我們無關;我們擔心他交錯了朋友是我們自己的事,與孩子無關。這是界限問題。

一、興趣相同的孩子往往能玩在一起

在學校裏,成績最突出的孩子不見得是人緣最好、朋友最多的人。因為這樣的孩子往往比較「無趣」。

張岱曾說「人無癖不可交也,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之交,以其無真氣也。」一個人如果沒什麼愛好,就讓人很難交往。這句話放在孩子身上同樣適合,興趣愛好廣泛的學生更容易交到朋友。

比如你歌唱得好,喜歡唱歌的孩子自然願意和你在一起玩;你擅長打球,自然吸引同樣愛玩球的孩子;你遊戲玩得好,喜歡玩遊戲的孩子就願意與你組隊……

人以類聚,物以羣分。趣味相投,自然容易玩到一起。至於學習成績好壞,孩子是不會刻意放在心上的。

二、成績差的孩子不一定人品差

成績只是衡量一個人某一個方面的標準,並不能代表這個人的全部,更不能以偏概全地認為成績差的孩子就沒有可取之處。其實,這是我們大多數人普遍存在的一個在認識上的偏差或者障礙,比如:

一個人的某一方面不好,就泛化成他整個人都不好;

孩子某一科的某項內容或某方面能力比較薄弱,我們就說他這一科都不好;

同樣的,我們跟一個人在某件事上意見有了分歧,鬧了矛盾,就全盤否定我們之間的關係……

如果成績代表人品,那我們是不是要告訴孩子成人社會裡有錢人都是好人,窮人都是壞蛋呢?

有些孩子因為天賦、學習習慣等因素影響成績不佳,但並不意味著這樣的孩子身上沒有閃光點。

從我作為老師的眼光來看,如果不看成績,很多「差生」其實很可愛,有人情味,情商高。反倒是教過的一些成績優秀的學生,比較自私,人際交往差,未來發展不見得就比那些成績不佳的學生強。

誰說成績差的孩子就不能有一個成績好的朋友呢?

三、家長要正確指導孩子交友

有人一定會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跟學習差的孩子學壞了怎麼辦?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有前提條件的。那就是你的孩子內心本來就有這個需求和渴望,只是被他壓抑在了心裡,學習差的孩子正好活出了他不敢活出的樣子。比如:叛逆、攻擊性、灑脫、自在,這些是一個在家裡學校都乖乖學習的孩子不敢做的,而這纔是他想要的真實的樣子,於是他"變壞"了……

不,這不是變壞,從人性層面來講,這是生命在自我平衡,自我調節。一個孩子的成長就像一顆植物的生長,除了需要陽光雨露,更需要泥土提供養料,無論光明還是黑暗都是不可或缺的。

可以理解多數家長希望自己孩子交到「品學兼優」的朋友,不希望自己孩子和成績差的孩子作伴。「分數」絕不是交友的準則,千萬不能讓孩子用功利的態度來交友。讓孩子學會接受對方與自己的不同,不能只盯著對方的缺點和不足。

那麼讓孩子交什麼樣的朋友呢?

孔子交友的「三原則」放在現在仍有借鑒意義——「友直,友諒,友多聞」。

好朋友要正直、誠實、有見識。內心積極陽光,充滿正能量,身上沒有不良習氣就可以了。家長平時要多關注孩子的朋友圈,教給孩子正確的交友方法,引導孩子明辨是非,幫助孩子交到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不去控制孩子的交際,怕他變壞,而是要多給孩子關愛,滿足他多種需求,給他釋放自我的空間。

在孩子們的世界,不但有崇拜,更需要被崇拜。他們比我們成人單純,沒有利益計較,所以我們家長不要過多幹涉,讓孩子謹守原則底線即可。

有人說過:「人生在世都有三五個朋友,何況是孩子,更需要玩伴。交朋友不要勉強自己,舒心最好!」養育一個各方面平衡的孩子,比養育一個完美的孩子更重要!


成績差不差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小孩自身教養問題。之所以成績好的孩子很多不願意和差生玩,是因為很多差生家庭教育有問題。我身邊也有成績不好但是非常懂禮貌的孩子,我覺得這樣的孩子,也是可以跟成績好的孩子玩得來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