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聽民樂,想要更多的瞭解。


這個問題有知乎上類似的問題。

求推薦一些關於中國民間器樂、中國古典器樂、以及當代優秀器樂作品…?(可能概念有點大)??

www.zhihu.com圖標有哪些值得一聽的民樂合奏(交響)??

www.zhihu.com圖標

另外說到書籍。《樂譚》目前應該有4本。

樂譚:新繹杯 中國民族管絃樂獲獎作品評析 https://www.amazon.cn/dp/B00BX9DYGE/ref=cm_sw_r_other_upd_awd_other?ie=UTF8


要了解民樂我覺得最主要的不是看書,還是得多聽。

不過聽什麼曲子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我的建議是多關注一下海內外著名的,水平過硬的民樂演出團體,追蹤他們的演出動態,有機會看現場就看現場,看不了現場就看演出視頻,然後有協奏的話可以瞭解一下獨奏演員和樂器,漸漸的多接觸不同的作品。

我比較推崇的幾個民樂團:

香港中樂團

上海民族樂團

蘇州民族管絃樂團

新加坡華樂團

中央民族樂團

新竹青年國樂團

還有小巨人

等等。

如果題主是大學生的話可以關注一下自己所在的大學的民樂團或者是其他優秀的大學生樂團

包括但不限於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浙江大學

上海財經大學

等等。

當然也歡迎關注天津大學北洋民族管絃樂團!


學一種吧


瞭解民樂什麼呢?如果只是想知道一下每種樂器的音色,那就可以隨便找一個中國樂器鑒賞看看。中國民樂大典各種分卷。不僅有曲子譜子還有相關理論知識和論文。

再更進一步,想了解一下中國音樂美學,那你多看書吧。

民樂聽起來容易,聽懂難,能引起你的共鳴更是難上加難。

如果有可能,盡量自己學一個吧。中國將就事必躬親,親自去體會。那麼我之前說的兩個聽起來雲裏霧裡的問題,在實踐過程中,就煙消雲散了。


假如你在最初決定學樂器的時候,就已經有了明確的意向選擇,那真的要祝賀一下你了。因為你已經找到了學樂器的最優解:遵從喜好學習。

但是很遺憾,這樣的幸運只屬於少數。大多數的人們所面臨的狀況,其實都是很喜歡音樂,抑或覺得擺弄一樣樂器很好玩,所以想要學,但卻並不清楚該學什麼。樂器的種類繁多,特點各不相同,很多人連認都沒認全,就更別提從中挑選了。所以,為了能讓你對樂器有一個全面而系統的瞭解,我想先來做一個概要式的介紹。考慮到逐個的說明很難窮盡所有的樂器,我想到了以樂器上手練習的難易程度作為切入點,按照大的類別,分門別類地介紹。

之所以選擇以練習的難易程度切入,是因為學樂器不可避免地要經歷枯燥的練習環節。無論是對孩子,還是成人,樂器越簡單,上手越快,就越容易從中獲得享受和成就感,從而提升學習的自主性。

由此,樂器從易到難的排行與介紹如下:

一、打擊類,例如鼓。

對於樂器的演奏來講,最基本的兩個要素是音準和節奏。

在打擊類樂器中,除了雲鑼、馬林巴等特殊樂器外,通常來說音準問題都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兩個要素,一下子就少了一半,所以這打擊類樂器的操作相較其他類來說,簡直就是so easy。擊打發聲的演奏方法簡單,而效果又熱鬧豐富,這就是打擊類樂器最鮮明的優點。可是,入門雖不難,但想要演奏出彩卻同樣不是一件易事。

首先,得保證發音位置敲擊的準確。

所有的鼓面都有一定的面積,不同的鼓面位置敲擊出來就會有音色的差別,最純正的音色一定是擊打鼓面中心點發出的。

這也就意味著,鼓的音色,直接與擊打的準確度相關。你瞄準了位置敲一次或許不難,但是無論快慢,每次都能精準地擊中中心點卻是一件喫功夫的事。

其次,要保證時值的準確。我們在形容樂團的架構時常有這樣一個比喻,定音鼓是一個樂團的第三指揮,由此可見節奏對於音樂演奏的根基意義。所以,忽快忽慢不可取,越奏越快/慢更不可取。無論是16分音符,還是前8後16的節奏,抑或是附點、切分,想要節奏穩,就要準確把握每個音符的時值,不可長,亦不可短。

第三,打擊類樂器的表現力靠的是強與弱的對比。同樣是咚次噠次,為什麼有的人打出來平平淡淡,有的人卻很帶感?這是因為節奏中強弱對比度的差別,對比越是鮮明,動感就會越強烈。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流行音樂的薰陶之下,開始愛上了打擊樂,尤其是架子鼓。

但在很多長輩的眼中,依然留存有對打擊類樂器的刻板印象。在他們看來,打擊類樂器或許都稱不上是正經樂器,真正的樂器應該是琵琶、是笛子、是二胡。

的確,絕大多數打擊類樂器其實都屬於噪音的範疇,壓根都不算是樂音,不具備旋律的美感,但這並不足以造成人們那麼大的偏見。真正決定大眾刻板印象的根源,其實還在於我們音樂傳統的審美取向。我們的音樂,歷來是重旋律、輕節奏的。嚴格的數拍子在我們的傳統音樂中甚至根本就不存在,因為我們講究的是樂由心生,節奏跟從的往往是演奏者呼吸的律動。千百年的傳統沿襲至今,其實在流行音樂中同樣能看出深刻的烙印。我們總是對詞、對旋律各種考究,但節奏卻總是弱化的,大多數歌曲所配的節奏常常只停留在秧歌隊節拍的水平上。而反觀西方,卻有很多經典的流行歌曲,旋律無比簡單,詞甚至也是簡單的重複,但是就靠節奏的豐富來引發律動的變化,從而晉級經典之流,就比如Justin Bibber 的《Baby》。音樂文化雖各有特點,但樂器卻並沒有高低之別。學樂器最大的享受,在於演奏過程所產生的精神上的愉悅。從這一點來講,打擊類樂器絕對是個不錯的選擇。二、鍵盤類,例如鋼琴

說到樂器的演奏,上來第一件事就是要找音。這就涉及到兩個問題:其一,樂器本身的音程關係是否調好;其二,能否快速、便捷地找到音高的準確位置。

在這兩點上,鋼琴都體現出了極強的優勢。

通常狀況下,鋼琴是不需要調音的,本身的音準問題就有保證。而且鍵盤之上,靠黑白鍵體現不同的發音位置,固定、明確、好找,操作相對簡單。

當你拿著別的樂器先得費勁調音、然後再摸索著找音的時候,在鋼琴上隨便彈彈按鍵就有可能湊出一段還能聽的旋律,這感覺真是爽的不要不要的。也正是因為鋼琴的發音位置固定,有利於幫助初學者建立標準的音高概念和音程關係,所以在我看來,鋼琴一直都是最適合奠定音樂基礎的樂器。在人們愈發重視音樂素養的今天,最該普及教育的樂器也是鋼琴。對於鍵盤類樂器來講,演奏特點主要包含:第一,需要掌握一定的樂理知識。樂理知識其實說到底是個數學問題,小二度算是標準間距,不同的音程關係無非是這個標準間距的不同倍數而已。而這一點,在鍵盤類樂器上,通過黑白鍵的交錯,會更顯而易見。第二,要重視按鍵的基礎手勢。這就好像一個人的跑步姿勢,很多人都覺得能跑就好啊,姿勢要那麼標準幹嘛。殊不知,姿勢不標準,不僅會影響跑步的速度,更會在不經意間造成意想不到的傷害。第三,左右手的配合。鍵盤類樂器的左右手配合是演奏的核心,而配合的基礎,首先是左右手都能夠熟練演奏相應的音符。因此,如果左右手的配合有困難,不妨嘗試分開練習,然後再按照音符的時值逐步匹配。三、吹管類,如笛子、黑管

吹管類樂器在每次演奏之前都需要調音,但相對比較簡單,因為發聲孔只有一個。而且音高的位置以音孔、按鍵等方式明確了固定的位置,所以找起來也相對清晰,音準比較有把握。

但吹管類樂器的門檻,首先在於如何才能吹響樂器。簡單來說,就是需要保證用嘴脣按照標準的口型將發音孔全部填滿,這叫做口風。如果口風不緊,便會造成漏氣,吹出來的音色就會有差。口風這個門檻過了,按鍵找音等問題就指日可待了。但接下來的練習瓶頸,在於氣息的運用。因為吹管類樂器的音色、強弱等表現力全靠氣息支撐,收放自如、平緩而穩定的氣息是演奏的核心基礎。這首先對肺活量有一定的要求,當然更重要的是技巧的掌握。隨著演奏技藝的不斷提升,很多新的方法,如循環吐氣法等也已出現,技巧已經能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先天條件的缺陷。樂器是門手藝活兒,任何一個技巧想要嫻熟的掌握,都離不開日復一日的練習。也正是因此,樂器或多或少都會在身上留下些許痕跡,例如手上的繭子。但這些痕跡絕對不會明顯到影響正常形態的地步。所以,那些擔心學了吹管類樂器,嘴就會長歪的人們,真的可以洗洗睡了。四、彈撥類,例如琵琶、吉他

彈撥類樂器得益於其寬廣的音域,豐富的演奏技巧,在所有樂器中應當算是音樂表現最有張力的一類了。

尤其是我們民族樂器中的彈撥類,琵琶、阮、古箏、揚琴、柳琴等等,細分種類又多,且個個都是特色鮮明,廣受喜愛。這是我們民族樂器中最耀眼奪目的招牌。

這樣表現力豐富的樂器,學起來可是真心不易。光是一上來調個音就夠複雜的了,除了三絃等少數,大多數的彈撥類樂器都是四根弦起步,這意味著人家吹管類調一回就可以的事兒,到了這至少得四回。更別說古箏和揚琴了,簡直就像是毛毛蟲穿鞋,累死個人。

雖然彈撥類樂器也有品來標記不同的音高位置,但四根弦加不同的品這麼一組合,位置實在是太多了,用眼花繚亂來形容一點都不誇張,光是找準位置就已經足夠挑戰了。所以,就更需要紮實的基本功練習。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根據音階對位來爬格子,藉助音階的架構來熟悉所有的音位。其次,還要匹配好左右手技巧的分工協作。當然,也正是因為彈撥類樂器的位置跨度大,先天條件的侷限就顯得格外明顯。譬如對手小的人來說,別人一伸手就能夠到的音,自己得靠換把才夠得著,那種感覺也是蠻傷害的。值得強調的一點是,隨著如今文藝青年的盛行,很多年輕人都好學個吉他,抑或尤克里裏。因此,不練基本功,死記硬背和絃位置,直接上成曲彈唱,迎合這些人需求的速成路線也就應運而生了。但對任何一樣樂器來說,只要是速成的學習,統統都是紙老虎。裝裝樣子還湊合,真要仔細聽,就會發現漏洞百出。就拿和絃彈唱來說,如果只靠死記硬背位置,那換一首歌,一定立馬就抓瞎。所以真正紮實的學習,還要從基本功開始練起。五、弓弦類,如二胡、小提琴。從入門的難易角度來說,弓弦類樂器毫無疑問是最難的。調音還算好,大多是兩根或四根弦,並不算太多。但找音可就費勁了,因為沒有固定的發音位置可以遵循,所有的音高都要靠耳朵來分辨、找準。稍有個不慎,就會有偏差。也就是說,對於其他樂器來講絲毫不是負擔的音準,到了弓弦類樂器這裡,卻變成了最要命的問題。除此以外,想要平穩地運弓,發出悅耳的聲音也並不容易。用力稍大一點,很快就會向鋸木頭的刺啦刺啦聲看齊。也正是因此,弓弦類樂器在學習的初期,可以說是毫無美感和享受可言,想死的心倒是真有幾分。所以,如果對這類樂器情有獨鍾,抑或想要學習的人們,可真的是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不然,還是不要輕易嘗試了,會很掃興的。好了,不同類別樂器的特點大致就是這些,希望能夠對你認識樂器稍有些幫助。如果你還是在樂器的選擇上猶豫不決的話,那麼我的建議是,當你不知道自己想學什麼樂器,或者只是想和音樂沾個邊兒親近親近的話,不妨都從鋼琴開始入手。一邊打好基礎,一邊熟悉音樂,瞭解不同的樂器,然後再慢慢摸索真正鍾情的那一個。接下來,找準目標,認真學習。

我是4歲起開始學二胡的資深琴童,考過二胡十級,得過北京市一等獎,演過國家大劇院,學琴路上的一切問題,歡迎閱讀我的新書:《當你想要學民樂》。

噹噹購買鏈接:《當你想要學民樂》(芊語芊尋)【簡介_書評_在線閱讀】 - 噹噹圖書,

京東購買鏈接:《當你想要學民樂》(芊語芊尋)【摘要 書評 試讀】- 京東圖書。

作者:芊語芊尋,簡書籤約作者鏈接:https://www.jianshu.com/p/63d0b3ca82b5來源:簡書發佈於 2019-05-07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關東鹹魚王關東鹹魚王巫醫樂師百工之人

https://b23.tv/av5897183/p31

香港中樂團的各種樂器示範

作品的話,b站、優酷上有不少,主要推薦臺灣新竹國樂團,有很多大型民族交響樂。


https://b23.tv/av5897183/p31

香港中樂團的各種樂器示範

作品的話,b站、優酷上有不少,主要推薦臺灣新竹國樂團,有很多大型民族交響樂。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