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茶館

大環境改朝換代

小人物各色各樣

文筆至臻化境,遊刃有餘,刻畫人物語言特色

地方文化,莫談國事

茶館是老舍先生在建國後創作的一本話劇,在話劇史是絕對濃墨重彩的一筆。我對於茶館茶館的看法主要有四點

首先是大環境的改變,話劇通過清末,北洋,解放前夕幾個場景來表現中國近代的變遷,由於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對中國的壓迫 導致中國社會不斷惡化,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以悲襯喜,以此來歌頌新社會的偉大,而這種「一代不如一代」的寫作手法也是茶館的一大特色。(在文革時期對茶館的批判也有這點,說是一代不如一代諷刺新社會,無稽之談)

其次是裡面所描寫的各個方面的人物活靈活現,刻畫入微。並且包涵社會各界。老舍本就是刻畫人物的好手,在茶館裡體現到極致。例如大人物如想要實業救國的資本家秦仲義,謹小慎微的茶館掌柜王利發,身為旗人但自力更生十分愛國的常四爺,膽小怕事的松二爺,狗仗人勢的太監龐太監,救國無門轉而灰心喪氣對國家沒有信心的崔議員,吃洋飯的馬五,打架的二德子及子,算卦的唐鐵嘴及子,巡捕宋恩子吳祥子及子,倒賣人口的劉麻子及子被賣的康順子康大力。等等諸人構成了社會百態

再則是語言魅力,裡邊運用了大量的北京俚語讀起來饒有趣味。且每個人物代表性語言比較突出,王利發的當了一輩子順民,常四爺的我愛咱們的國,可誰愛我。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崔久峰的中國非亡國不可。最黑暗的時候是黎明見到光亮之前,劇中也就是最後一場,最後一場三位老人的訴說是對舊社會的控訴,無論富的秦二爺,貴的常四爺,貧的王利發都被舊社會擊的粉碎,他們是壞人嗎,當然不是。可是卻遭到了社會的不公平待遇。

最後是貫穿全文的一條未斷的線索——莫談國事。無論茶館如何改變,這四個字依舊貼在茶館裡,茶館本就是談天之所,而政府卻不讓人說話,知政失者在野下,常四爺卻因言獲罪。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國民政府以一貫之,甚於晚清。這和新社會的對比非常明顯。


《茶館》老舍_百度文庫?

wenku.baidu.com

這種編入語文教材的經典篇目,一大把的講解材料、教參。隨便找。

還有一個知乎問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627204

如何評價老舍的《茶館》

只提一點個人感覺:建國後-文革前 期間的舞台劇類作品, 藝術價值最高、影響力最大的,有兩個: 歌舞史詩《東方紅》、話劇《茶館》。 就是這個地位。


催人淚下的故事,針砭時弊,黑暗動蕩的時代不讓人活啊!普通的茶館主人,小心翼翼,看別人眼色活了大半輩子,一個有錢少爺實業救國,還有一個熱血沸騰的滿族人,最落魄的時候憑藉自己身強體壯賣菜過活,不會感覺丟臉,可是最後都混得很慘,茶館要背別人搶了開招待所,開的工廠被政府收回砸成碎鐵,賣菜的被搶被欺壓,最後賣的只剩一盤花生,三人一起在茶館喝完茶,吃完花生,各自上吊自殺,一起灑了紙錢,悼念生前平淡無奇,安分守己,無愧於心的自己,祭奠生後無棺材紙錢的凄涼。《茶館》有時代意義,也不乏一雙妙筆,對惡人的刻畫入木三分,子孫後代都像前輩一樣,很好的「傳承了父業」,可以說,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黃鼠狼的兒子也不安好心,真的是黑暗得不能再黑暗了!


《茶館》的核心不是說茶,而是說社會現象。透過現象看本質,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一個小茶館展現大社會。


有的作品好是因為本身的價值。有的稱之為好更多的是因為時代背景和需要。倒不是說&不好。只是排除時代加成,本身沒那麼優秀吧

老舍的散文和小說拜讀過很多 感慨頗深 受益良多 很喜歡他的風格 很崇拜他的才學 茶館一直沒機會看 有時間會好好拜讀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