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電影《茶館》,本來只是想一睹老舍《茶館》的風采,結果看到結尾,掌柜與孫女分別時,竟然看哭了。這麼多年,看哭的次數屈指可數,所以特別好奇,還有其他人看哭嗎?


二零一九年一月二十四日下午,放假,我花了一百一十八分鐘,看了一部電影,一篇由話劇劇本改編的電影,它是《茶館》。


我覺得,我只是覺得,我有必要把自己此刻的心情記錄下來。從頭皮,經過脊骨,一直到腳跟,我第一次看電影有被刺穿的感覺,像烈火灼心般煎熬,又似墜入無底冰窟之無助。

看書的時候我沒有這麼難過的感受,我只是覺得《茶館》寫得一點也不好,亂鬨哄你方唱罷我登場,人又多,名又重,對於一個備考的學生,這是多麼繁瑣啊!

只是我沒想到一百年以前的北京城,竟是這樣的。初中時去北京看故宮,雕欄玉砌,朱紅門壁,斜斜飛入空中的古殿檐頭,琉璃一樣的世界,是皇族一貫的華貴雍容;在《紅樓夢》里管窺清朝貴族的生活,似乎幾千幾百兩銀子也真的是常言之蠅頭微利,省親別墅蓋得真好,花錢跟淌海水似的。晚清給我的印象從來就不是一個日薄西山之沉沉帝國,只是看了電影我才明白我過去的印象真的錯了。

我歷史學得不算好,只是混著考了幾次A ,我對於清末直到民國這個階段了解得真的不多,無非什麼戊戌變法,什麼民族資本家,什麼實業救國,這些詞在我看來就是冷冰冰的一個個語素,我沒有推卷而起撫膺長嘆的感慨,沒有擊節稱讚心生敬仰的衝動,我甚至連一句戲謔的「妙哇妙哇」都憋不出來,或許是提綱看起來面孔太過可惡,我有時竟覺得那些歷史人物真是沒事找事做,「厭」屋及烏起來,現在想想真是罪過。我得向他們道歉,是我太過淺薄。

老北京,戰亂時窮得餓殍遍地,老年人目色渾濁看著過往的人,中年人被生活搓揉得哀毀骨立(想不到別的詞了,這個用的不恰當),小孩子呢?孩子,用一雙明亮的眼睛,打量著這個令人瘋狂的世界,他們什麼也不懂,懵懵懂懂,聽著過來人狂癲的快板,老北京人字正腔圓,那評語辣到極點。

是什麼讓一個姑娘被逼迫嫁給了太監做老婆,是什麼讓愛國商人淪落至身無分文,是什麼讓一個從未彎下過腰桿的人低頭為自己拾撿紙錢,是腐朽的制度,還是叵測的人心,還是利益,還是強權?然而面對生命盡頭的凌辱,咽聲吞氣了一輩子的順民卻也能厲色叱罵魍魎鬼魅,雖抵不過隨之而來更猛烈的打壓,但這一幕也體現出人性尊嚴的高貴。

片尾三位老人的笑,看似他們只是像個老頑童一樣玩弄著什麼,但實際是誰玩弄誰呢,是命運玩弄他們,因此才有那一連串令人心抖的笑聲,也終於惹得人淚盈於睫,真的,什麼都說不出來了,我只好陪他們一起笑了。可能老舍先生投湖自盡,也是因為他太過清醒吧。因在清醒狀態下感受到的痛苦遠超昏迷之中感受到的,過於清醒,會令人承受不住這種痛苦的,最終也許便如驟而散發的煙火,在黑暗中解放了自我。

我希望十年後,二十年後,那時的我能有機會回顧十七歲我寫的這點微不足道的感受。如果可能,那時候的我能夠與現在的自己有一些不同,能發表一些我不期待是什麼樣的不一樣,或者好,或者差,我都接受,我都喜歡,畢竟我只愛自己。雖然現在的我還是在廢話連篇,這些卻也是我真真切切的感受,不是為了賣弄文筆而耍的花招。


有!特別是常四爺說的:

「我愛我的國啊!」

「可誰來愛我啊?」

頓時落淚,另外也敬佩這位對此角色拿捏和演繹得淋漓盡致的老藝術家。

老舍筆下的常四爺,他身上具有中華民族在歷史發展以來所有美好品質的沉澱,而他的演繹,是用了幾近一生的時間去品味揣摩,才讓常四爺從劇本里生動地走進我們的心中。


電影沒看過~但是看書的時候我就實實在在地哭了莫談國事昔盛今衰我是最看不得這樣的家國之悲~
我在最後一幕那三老頭扔之前的時候哭了,一輩子沒有干過缺德的事情,相反還很正義,但是受到的委屈還特別多,還不比那些干盡了傷分敗俗的活的舒服,想想自己這一輩子好像還什麼都沒幹成的挫敗感湧上心頭。感同身受

第三幕號啕大哭 分別那也哭了 哭得最厲害的是常四爺秦二爺王掌柜最後聊天那段 看的是1979年那版話劇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