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會,請給出三個理由,如果會,你會怎麼做?


舒適區大概就是做數學題能遊刃有餘,背英語單詞能夠進退自如,或許連桃花運都是滾滾而來的。

這個程度我是不敢高攀的,我只追求一種人生態度。無論我到了我期待的什麼階段,我都能幹點自己堅持的東西,無論這個東西是否讓我輾轉反側,讓我內心極度痛苦。在不會得抑鬱症的前提下,我保持一切不變的態度,這就足夠了。


我經常會在自己大腦中閃現這樣的疑問:

你會讓自己離開舒適區嗎?

而答案總是一樣:

會。

一直會。

可能是因為,我的世界從來沒有舒適區。

一個哪怕只有一丁點人生追求的人,都不允許在自己取得階段性成績時,停下來,或者躺下來,覺得自己這一輩子已經滿足了,不需要再辛苦前行。

在這樣的人生軌跡裏,人生如逆旅,你活著,就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好一點,更好一點,然後在你內心獲得滿足之後,繼續爬著人生的梯子,去獲得更大的內心充實感,以及安慰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受到的傷害。

你內心所有的慾望,或者說你仍然抱有希望的理想,都在無時無刻不在驅動你向前走,不管這股驅動你的力量的源頭在哪裡,它不允許你停下來,停下來就是罪過,是對自己內心無法忍受的背叛。

所以,事實上,我沒有所謂的「舒適區」概念,因為達到了短期的目標,我只會暫時停下來修整一下:

看看腳下的路是否偏離了既定的軌道,

抬頭看看天,

看看身邊的人,

看看我本該肩負的責任是否我已經履行,

然後在一番回顧和分析之後,經過短暫的休整,再次背上行囊,繼續走下去。

我只是一個普通人,我沒有任何理由躺在舒適區裏,讓自己覺得自己可以活的自在,得到內心的安寧與平靜。

我的人生活到什麼程度,走到哪裡,都取決於自己內心深處的掙扎與恐懼,取決於由此生出的慾望有多強烈。

讀書也罷,旅行也罷,與人溝通交流也罷,不停的充電專業技能也罷,都是人生的自驅力在作祟。

所以,對於一個不斷與自己戰鬥的人來說,隨時注意保護好內心的慾望,時刻保持與自己人生和諧共處的清醒的意識,纔是這種人一輩子都擺脫不了的責任,或者說,宿命。


會的,儘管在舒適區,舒適區只是在某種程度上是舒適的,舒適區也會有讓你心裡感到不開心的地方


會的,儘管在舒適區,舒適區只是在某種程度上是舒適的,舒適區也會有讓你心裡感到不開心的地方。

一直留在舒適區長時間會失去很多東西,做人要有進步的心態,不能被世界拋棄,跟上世界變化而變化。


在我的路上沒有舒適區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