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麼是「邊緣性人格障礙」?
  • 「邊緣性人格障礙」的病因有哪些?
  • 「邊緣性人格障礙」有哪些主要癥狀?

本問題將作為「知識庫」欄目的一部分,你的創作將有機會被收錄在相關話題的百科簡介中,為知友們解答各種十萬個是什麼。


注釋1:(截止2020年7月)在過去的一年多中,我在知乎上回答了關於」邊緣性人格障礙症「大約40-50個問題,牽涉到各個方面,但是非常分散,所以這裡希望借「知識庫」的題目,做一個系統性的梳理和回顧,對「邊緣性人格障礙症」進行一次百科式的介紹和總結。

注釋2:這個回答里有新的信息,但是不多,絕大多數文字來自於我之前針對「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的回答。我會分別標註信息的來源(比如來自於我的哪一個回答),具體的文獻在我原回答中都有標註,這裡就不再次標註了,請大家根據標註前往原回答。

注釋3:因為各種系統性的原因(比如醫療系統、社會環境等),在網路上存在大量關於「邊緣性人格障礙症」不屬實的信息,在近年來眾多專業人士的科普下,大家對於」邊緣性人格障礙症「逐漸有了更客觀、科學的認識。但是現實並不理想,「邊緣性人格障礙症」患者仍然面對著醫療資源匱乏、被污名化、生存空間狹隘的問題,希望你我都可以盡一份力量,推及關於「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的科普工作。

投稿 @知乎科學 @知識庫


在這篇回答中,我會系統地來回答以下六個問題:

  1. 什麼是」邊緣性人格障礙症「?
  2. 」邊緣性人格障礙症「有哪些病症?
  3. 」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的病因是什麼?
  4. 如何診斷」邊緣性人格障礙症「?
  5. 」邊緣性人格障礙症「容易和哪些精神疾病共病?有什麼不同?
  6. 如何治療」邊緣性人格障礙症「?

第一,什麼是」邊緣性人格障礙症「?

」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的英文名是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簡稱BPD),是臨床上相對來說比較常見的一種人格障礙症。

根據流行病學數據,」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的患病率大概在1-2%。也就是說在任一時間點,每一百個人里有一個人是滿足」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的臨床診斷標準的[1]

從臨床數據來說,大多數的「邊緣性人格障礙症」會出現在20歲-30歲之間,與年紀大的人群相比,「邊緣性人格障礙症」更容易出現在年紀輕的人群中。一般隨著年紀增長,病症會慢慢減輕,但在絕大數情況下仍然會滿足診斷標準,需要臨床干預[2]

大多數「邊緣性人格障礙症」患者是知道自己有問題的,特別是頻繁、極端的行為失控,包括常見的自殺自殘、毒品使用、不安全性行為、憤怒爆發、暴食[3]催吐[4],是極有「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特色的。其他的人格障礙症情況就不同了(比如說逃避性、偏執性、依賴性、反社會等),很多人格障礙症病人自身是不覺得自己有問題的,相反可能覺得自己「很正常」,更不會主動尋求診斷和治療[5]

對"邊緣性人格障礙症"來說,人格障礙和價值觀沒有必然聯繫,唯一存在的聯繫包括:邊緣性人格障礙的病症阻礙了該病人去探索、實驗、發掘、形成自己的價值觀;還有就是邊緣性人格障礙的病症會阻礙該病人去實踐自己的價值觀,按照自己的價值觀處事待人[6]

根據DSM-5的診斷標準(美國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如果某人被診斷為「邊緣性人格障礙症」,他需要體驗到九大類病症中的至少五類。如此算來,一共有256種不同的病症組合方式。也就是說,即使都是被診斷為「邊緣性人格障礙症」,不同人的具體病症可能完全不同[1]

"邊緣性人格障礙症"指的是TA滿足"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的診斷標準,"邊緣性人格特質"(borderline traits)指的是TA不滿足"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的診斷標準,但是有顯著的"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癥狀,在臨床上有造成顯著的困擾,一般存在干預的需要[7]

關於「人格障礙症」[8]

  • 我們這裡說的是「人格障礙症」(Personality Disorder),是臨床上可以診斷的病症,一般情況下會給患者的功能性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不再屬於「人格特徵」(Personality Triats)的範疇內。
  • 「人格障礙症」是可以診斷的,但是診斷的過程比較複雜,需要用到特殊的工具,而且對於診斷者的臨床經驗有非常高的要求(一般來說診斷者對於少數「人格障礙症」接受過系統的訓練)。 在國內,目前只有精神科醫生可以對「人格障礙症」進行診斷,但是不少精神科醫生並沒有相關「人格障礙症」的系統訓練和長期的經驗積累(在國外也是一樣的情況),所以不會輕易去做「人格障礙症」的診斷。
  • 「人格障礙症」指的是一系列非常穩定、跨場景出現的病症,而這些病症在不同的生活場景中、不同的人際關係中、不同的時間點上,都會展現出來。「人格障礙症」的癥狀和常見的情緒病(比如抑鬱症、焦慮症等)不一樣,因為這些情緒病往往只會在特定的場景中、特定的時間點上展現(比如抑鬱的時候、引發焦慮的環境中),沒有「人格障礙症」來的那麼「頑強」。
  • 人格障礙症一般是不會導致病患「失去自主控制」的(loss of volitional control),人格障礙症不會剝奪患者做出自主選擇的能力(capacity to make a choice)[9]

關於「邊緣」[8]

  • 「邊緣」這兩個字經常會給人這樣一種「刻板印象」:這個人活在「邊緣」上「,很容易就會爆發極端情緒、採取極端行為,永遠「無法預測」。但事實上,」邊緣」這個詞的來源完全和「在邊緣上生活」無關。在半個多世紀前,精神病學中認為大多數精神疾病可以分為以下兩大類:一類是神經症(Neurotic),也就是常見的抑鬱症、焦慮症等情緒病;還有一類是精神病(Psychotic),也就是體驗到精神病症比如說精神分裂症、妄想症等。但是這裡問題就來了,有一部分病人他們既不屬於神經症,也不屬於精神病,他們的病症強度高過神經症(更加極端的情緒),但是沒有精神病症,所以當時的精神病學家們就稱之為「邊緣」,後來就演變成為了」邊緣性人格障礙症「這個診斷標籤。
  • 「邊緣性人格障礙症」和其他的人格障礙症略有不同。這裡我們用「自戀型人格障礙症」作比:自戀(narcissism)可以被當作是一個性格特質(Personality Trait),而包括我們平常所說的外向性、經驗開放性、盡責型、親和性、神經質(所謂Big Five)也都是性格特質,所以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有些「自戀」的性格特質的,只是程度不同罷了。當「自戀」這個性格特質程度過高,就會導致一系列功能性上的問題(特別是人際關係),那麼就接近於「自戀人格障礙症」。而「邊緣性人格障礙症」則不是某一個(或數個)性格特質過高而導致的後果,「邊緣性人格障礙症」是由一系列行為、情緒、認知、人際關係、自我身份認證上的問題所組成,而患有「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的患者可以有各種不一樣的性格特質。情緒不穩定大家都有體驗過,但是情緒不穩定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不等同於某個性格特質。

第二,「邊緣性人格障礙症「有哪些病症?

從病症來說,「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的病人的核心體現在各種失控(dysregulation)[10]

首先,生活從來都不是一條直線,即使是正常人,我們的情感、行為、認知、關係等等都是忽上忽下的,我們的生活本身就是會高低起伏的,這不叫做失控。

但是「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病人的生活是高低起伏的太快、太頻繁,高的太高,低的太低,每天的生活都是大起大落,這樣的日子很難過下去,這就是失控。

總的來說,「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的失控體現在五個方面[10]

1. 情感失控(emotional dysregulation):一件小事可以引發特彆強烈的情緒,一旦強烈的負面情緒出現,這些情緒會持續很長時間,讓人無從下手,感覺失去控制。這些情緒會體現在認知、語言、行為、甚至身體感官上,非常強烈。很多時候,「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的情緒和現實不符合,或者情緒的強度和現實不符合。

2.行為失控(behavioural dysregulation):一旦強烈的情緒出現,並且我們沒有辦法去管理自己的情緒,我們往往會跟著情緒走,接著做出衝動、不理性、對當下情況沒有幫助的問題行為,包括自殺、自殘、使用毒品、酗酒、攻擊性行為、節食暴食催吐等等。

3.認知失控(cognitive dysregulation):一旦情感失控,我們很容易走入認知的失控,也就是說我們的認知和現實會出現非常大的差別,而且即使別人來糾正我們,我們也看不到到底自己哪裡錯了。這裡包括各種妄想、非黑即白的思維、妄下結論、對別人極度不信任,甚至包括在極端負面情緒下所體驗到的解離(dissociation)的癥狀,比如身邊的事物感覺不再真實、自己像是活在夢裡一樣、「靈魂出竅」似的感受。

4.人際關係失控(relationship dysregulation):因為情感、認識、行為的失控,這些失控一定會影響到我們的人際關係,從而導致我們的人際關係發生大起大落。一會兒覺得對方是最好的人,自己跟定別人一輩子,一會兒覺得對方是最糟糕的人,恨不得馬上離開別人。或者是極端恐懼別人會拋棄自己,要麼過份地向對方尋求安慰、祈求別人不要離開自己,要麼直接斷絕關係保護自己。看起來好像是「邊緣性人格障礙症」患者「總想要趕走身邊親近的人」,其實是因為一系列的病症嚴重干擾到了病患去獲得並維持親密的人際關係的能力,人際關係失控和個人主觀意願沒有太大關係[11]

5.自我認同失控(identity dysregulation):因為以上的這麼多失控,當我們每一天都在情感、行為、認知、人際關係失控,大起大伏的時候,我們不由得會喪失自己的自我認同,完全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是怎樣的人,想要變成怎樣的人,有怎樣的價值觀。我們可能不斷地去改變自己去迎合別人,結果完全不清楚自己是誰。很多時候,「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病人會說到他們會體驗到一種強烈的來自身體內部的空虛感,一般是在胸部或腹部,這種空虛感會讓人難以忍受、想要自殺自殘或者採取其他極端的衝動行為[12]

當面對著這麼多的失控的時候,「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病人的生活、學校、工作、社會關係都會收到嚴重的影響,從而天天活在危機之中,社會功能性會因此顯著下降。

雖然我極其反對自我診斷,但是如果對「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的具體病症有興趣,可以關注以下兩個量表:Borderline Symptom List-23,和Difficulties in Emotion Regulation Scale。兩者我都有提供中文翻譯[13]


第三,」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的病因是什麼?

首先,我們要講到目前臨床科研上是怎樣解釋BPD的。最有實證的理論叫做Biosocial Theory(也就是生物社會理論),在這個模型中,「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的形成來源於生物因素和社會環境因素的互動[14],兩者缺一不可。

從性格方面,「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的病人會有如下四個常見的特徵[8]

1. 他們的情感非常敏感:也就是說可能同一件事情,別的人並不會體驗到情緒,但是「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的病人會很容易體驗到情緒。可以這麼說,他們情感的門檻很低。

2. 他們的情感非常強烈:同樣的例子,當兩個人都是因為某一件事情而傷心的時候,「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的病人的傷心要強烈得很多。也就是說,他們一旦體驗情感,情感的強度很高。

3. 他們的情感持續很久:當因為某一件事情,兩個人同時體驗到了強烈的情緒,可能過了一個小時沒有「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的人就平靜了下來,但是「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的病人可能幾小時以後甚至第二天依然體驗著強烈的情緒。

4. 他們體驗到情緒時容易採取衝動行為:情緒一般會令我們想做出某些行為,比如說生氣的時候想發脾氣,傷心的時候想哭想放棄,焦慮的時候想逃避,一般人可以保持理智、不去按情緒行事,但是「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病人會非常容易按照情緒做出衝動的選擇和行為,等情緒平靜下來才發現。

從個人經歷、社會環境來說,「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的病人一般會有如下的經歷[8]

1. 各種顯著的創傷經歷:包括童年被虐待(包括身體、性、情感、語言上的虐待),親密關係中被虐待,突發性的創傷事件(包括身邊人自殺、刑事案件、自然災難、車禍等等),校園欺凌,父母有嚴重的心理問題,父母嚴重缺失,父母教育中出現了嚴重問題等等。

2. 不顯著,但是長期存在的創傷經歷:包括父母不表達情緒,父母壓抑孩子的情緒表達、父母存在過高的期望,父母非常主觀不理解孩子並把自己意願強加於孩子,父母對子女過度的否定,在學校長期被欺辱,因為精神健康問題長期收到歧視,甚至是因為心理治療中遭受的創傷等等。這裡的不顯著創傷經歷一般不滿足創傷後應激障礙症PTSD的診斷標準[15]

3. 總的來說,就是「邊緣性人格障礙症「本身已經情感非常強烈,但是把他們放在了一個不重視情感、忽視情感、壓制情感,甚至對情感存在偏見、批判的家庭、學校、社會環境中,「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的病人和周圍環境格格不入。好比是「邊緣性人格障礙症「本身是朵玫瑰花,你偏偏要把它當作是蒲公英來養一樣,結果長不好,主要是因為外在環境和個人特質的不匹配。


第四,如何診斷」邊緣性人格障礙症「?

一個很大的問題,即使在精神健康相對發達的北美也一樣存在,那就是「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經常性地被誤診。很多時候,特別是急診室的醫生只要看到自殺、自殘就會非常草率的給出「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的診斷,是非常不負責任的。還有的時候,「邊緣性人格障礙症「被誤診為「雙向情感障礙」,然後病人接受情緒穩定劑的治療卻沒有任何好轉。其他的時候,進行診斷工作的精神科醫生可能並不了解「邊緣性人格障礙症「,在診斷過程中給可能壓根兒沒有想到病人可能是」邊緣性人格障礙症「。這些問題,在國內同樣存在,在精神健康資源缺乏的地區可能會更加嚴重[16]

在青少年人群中,「邊緣性人格障礙症「是可以被確診的,而且也存在非常有效、專門針對青春期人群而開發出來的治療方案(DBT for adolescents),但是在臨床實踐中,診斷的難度很大,而且這個診斷標籤的影響會比較深遠,所以在青少年人群中這個診斷標籤出現的頻率相對較低[17]

總的來說,人格障礙症是可以診斷的,需要用到一些專門的診斷工具;但不是隨便一個精神科醫師或臨床心理學家都可以診斷人格障礙症的,需要積累足夠的、關於某人格障礙症的臨床經驗之後,才可以準確的做出診斷[18]

那麼診斷「邊緣性人格障礙症「應該是怎樣一個過程呢?一般來說有以下五個步驟(在北美的環境下)[8]

1. 我們需要對該名病人進行詳細的臨床晤談(general clinical interview)。目的是獲取大量的背景信息,包括來訪原因、轉介人、家庭關係、社會關係、工作學習功能的評估、精神健康史(包括過去的診斷和治療)、家庭精神健康史、生理健康史、人身安全的評估、創傷性經歷等等。

2. 我們需要對該名病人進行結構性的、有針對性的臨床晤談(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也就是用經過臨床實證的診斷工具,經過晤談的形式,來獲取相關信息,進而做出診斷的決定。對於人格障礙症,常用的診斷工具包括: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5 Personality Disorders(SCID-PD)和International Personality Disorder Examination(IPDE)。

3. 即使該病人是為了確診邊緣性人格障礙而來,我們也需要會對其他常見的精神疾病進行篩選(screening),一般會用到上面提到的結構性臨床晤談(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來進行。邊緣性人格障礙往往容易和以下的病症共病: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飲食障礙症、毒品上癮、抑鬱症、焦慮症等等。再詳細來說,我們要排除該病人沒有其他的臨床病症,或者排除該病人的病症可能來源於邊緣性人格障礙之外的精神疾病。

4. 如果我們對該病人有了初步的臨床診斷,我們會讓病人填寫與診斷結果相關的心理量表(psychometric measures)。打個比方,如果我覺得病人應該是邊緣性人格障礙,我會給他Borderline Symptom List(BSL)和Difficulties in Emotion Regulation Scale(DERS)。然後我還會讓病人完成一份廣泛、完整的心理量表,比如說Personality Assessment Inventory(PAI),或者Millon Clinical Multiaxial Inventory(MCMI)。心理量表有兩個作用:第一是確定我們的診斷意見是正確的,第二是對於病人的病情嚴重程度可以提供更多信息。

5. 當所有信息收集全之後,我們會寫出一份詳細的診斷報告,一般是2000字左右長度(英文)。當診斷報告寫好之後,我們會當面給出診斷的結果,並對治療做出建議。


第五,」邊緣性人格障礙症「容易和哪些精神疾病共病?有什麼不同?

在臨床上來說,有相當一部分「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的患者同時也滿足其他精神疾病的診斷標準,這是很常見的現象。

抑鬱症和「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的共病率是很高的,更準確地來說,如果某人患有「邊緣性人格障礙症」,那麼他同時患上抑鬱症、焦慮症等情緒障礙的概率是顯著提高的。除了抑鬱症、焦慮症外,和「邊緣型人格障礙症」最常見的共病還有創傷後應激障礙症PTSD、飲食障礙、毒品成癮[19]

」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的患者,與沒有」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的病人相比,同時患有三種或以上的臨床障礙(包括常見的情緒障礙)的概率是比較組的兩倍,同時患有四種或以上的臨床障礙(包括常見的情緒障礙)的概率是比較組的四倍[19]

很大一部分的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會體驗到顯著的解離癥狀(dissociation)。解離癥狀可能是邊緣性人格障礙本身的一部分,也可能是PTSD和解離性障礙所致。絕大多數的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滿足至少一種解離性障礙的診斷標準,這個比例大概在60%左右[20]

」邊緣性人格障礙症「和創傷後應激障礙症PTSD存在差別,主要體現在[21][10]

  1. 是否有顯著的滿足PTSD診斷標準的創傷經歷,大概60% 的邊緣性人格障礙症患者同時患有PTSD。
  2. 「邊緣性人格障礙症」主要是失控(dysregulation),PTSD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再次體驗創傷經歷(re-experiencing),生理過度喚醒(arousal),以及逃避行為(avoidance)。
  3. 「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病人所體驗到的強烈情緒是「跌宕起伏」,穩定性的「不穩定」,而這些情緒的導火線可以是多種多樣的,觸發的情緒也是多種多樣的,不一定有規律可循。
  4. PTSD病人也會體驗到強烈的情緒,而且這些情緒非常有可能是和現實「不相符合」,但是這些情緒的觸發都是有規律可循的。一般這些強烈的情緒會被固定的刺激物所觸發,比如和創傷經歷相關的人與物(比如遇上施暴者,或者是和施暴者相像的陌生人,比如說某性別)、和創傷經歷相關的場景(比如創傷發生的地點、環境等)、和創傷經歷相關的回憶、和創傷經歷相關的想法、和創傷經歷相關的感官體驗(比如說某種嗅覺、聲音等)。
  5. 「邊緣性人格障礙症」和複雜型創傷後應激障礙(complex PTSD)在臨床癥狀上有較大的重合[22]

「邊緣性人格障礙症」和雙向情感障礙(Bipolar)存在差別,主要體現在[10]

  1. 雙向是間歇性的,當然可能躁狂和抑鬱會接替發生,但是絕大部分的雙向病人並不是每天都是雙向的,而「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的病症是相對很穩定的,也就是「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的癥狀基本上每天都會發生,不會出現一段時期抑鬱,然後一段時間躁狂的現象。或者說,「邊緣性人格障礙症」和雙向都是大起大伏,但是「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的大起大伏是一天之內、甚至幾小時之內的,但是雙向的大起大伏一般會持續好幾天到一兩周,而且不是每天都會見到大起大伏,很多雙向病人幾個月甚至數年才發病一次(狂躁癥狀)。
  2. 雙向的病症(發病的時候)和「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的病症是不一樣的,躁狂的時候會精神旺盛、不需要休息睡覺、自我感覺特別好、過份自信、做出各種高風險的行為卻不自知、語速過快、開展各種不大可能完成的工作、脾氣異常暴躁、甚至出現精神病(psychotic)癥狀,這些癥狀和「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相差很遠。 可以這麼說,雙向的大起大伏一般比「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的大起大伏還要大不少。
  3. 從治療層面來說,雙向對藥物反應不錯,但是「邊緣性人格障礙症」就不見的了。很多「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病人也有服用情緒穩定劑,但是效果一般不是特別好,還是需要心理治療。
  4. 總的來說,雙向是偶爾發生,而「邊緣性人格障礙症」是常態。雙向是生物因素主導,而「邊緣性人格障礙症」更多是心理因素和環境因素互動所致。

第六,如何治療」邊緣性人格障礙症「?

首先,」邊緣性人格障礙症「是不會「自愈」的[23],但是可以治癒的,或者說通過一定時間的治療,有些」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病人可以達到一個健康的狀況,也就是說他們不再滿足」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的診斷標準。這裡不是說,」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病人再也不會有任何精神健康上的問題,而是在治療後,部分病人的情況可以得到顯著好轉,這些癥狀不再對該名病人的生活、工作、學習產生嚴重的干擾,不再被診斷為」邊緣性人格障礙症「[24][25]

其次,根據目前的臨床研究,對於邊緣性人格障礙症最有實證同時也是首選的干預方案是辯證行為療法Dialectical Behaviour Therapy(簡稱DBT)。目前有三十多個已發表的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簡稱RCT)證明了DBT對於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的有效性。在精神健康比較發達的北美地區,提到邊緣性人格障礙症,或者說某病人被診斷為邊緣性人格障礙症,可以不誇張的說,幾乎所有的臨床工作人員都會推薦DBT,這是目前臨床上的基本共識。沒有其他的治療方案可以和DBT相提並論(不論是心理治療或是藥物治療),目前業界公認DBT是最佳方案,所謂的「金標準」(gold standard)[26]。我對臨床數據也曾經進行過相關介紹[25][27]

英國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簡稱NICE)在治療指南中,對邊緣性人格障礙症也是建議辯證行為療法DBT,原文是這麼說的[27]

1.3.4.5 For women with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for whom reducing recurrent self-harm is a priority, consider a comprehensive dialectical behaviour therapy programme

第三,目前美國食品及藥物監管局(FDA)沒有批准任何專門治療」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的藥物,所以藥物治療可以說是缺失的。但是針對」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病人存在的情緒不穩定、易衝動行為、睡眠問題等等,還是可以用藥物進行治療的,而且效果是顯著的[28]

第四,基於臨床實證的基礎上,我個人不同意國內精神分析、心理動力為主的治療方式,特別對於「邊緣性人格障礙症」,我個人不建議精神分析、心理動力治療。不僅缺乏實證,而且因為國內魚龍混雜的情況,容易造成來訪者被情感虐待的結果。MBT(Mentalization Based Therapy)是基於心理動力學上、經過臨床研究被證實對於「邊緣性人格障礙症」有效的治療方案,但是和DBT相比,MBT的實證相對少得多,所以我個人會傾向於有更多實證的DBT。如果你想尋求心理動力治療,至少事先和你的心理服務提供者確定一下,對方有沒有接受過MBT的系統訓練和相關資質[24]

第五,臨床上還要考慮到共病的情況,邊緣性人格障礙往往和以下幾個臨床病症同時出現:飲食障礙症、創傷後應激障礙症、毒品上癮、重度抑鬱症[26]

  • 如果飲食障礙症比較嚴重,最好先接受飲食障礙症的治療,然後接受DBT。
  • 如果是創傷後應激障礙症PTSD,可以先接受DBT,然後再接受PTSD的治療,比如說認知加工治療Cognitive Processing Therapy。
  • 如果是毒品上癮比較嚴重,那麼要先接受藥物治療detox,然後再開始DBT。
  • 如果是嚴重的抑鬱症,可以考慮先開始藥物治療,然後病症穩定後再開始DBT。

那麼到底DBT是怎樣的療法呢?

DBT這裡指的是standard DBT(全面的DBT項目),包括四個部分[29]

  1. 每周兩小時的團體技能訓練,一小時回顧功課加正念,一小時是新技能的學習,每周有功課。學完全部技能要半年,一般要學兩輪的技能。
  2. 每周一小時的個人治療,主要用到DBT日記卡,以及各種行為治療手段,包括behavioural chain analysis,solution analysis,shaping,reincorcing,commitment strategy等等,重點是利用團體中學到的技能去減少問題行為,增加有效行為,從而到達一定的行為目標。而這些行為目標也是不斷變化的,總的來說從生命威脅行為到治療威脅行為到生活治療威脅行為。
  3. 全天的電話諮詢,也就是在遇到危機情況時可以聯繫自己的治療師(或者是DBT治療團隊有人on call),進行非常短暫、以技能運用為主的電話指導,目的不是為了危機干預(有顯著風險的危機應該去尋求其他資源,比如醫院急診室),而是幫助病人在生活中廣泛運用DBT技能,所謂skills generalization。
  4. DBT治療團隊每周一次團隊會議,這個會議有特殊的結構,要按照特定的流程走,包括一開始的正念練習,然後讀consultation agreement,然後從生命威脅行為、治療威脅行為一直走下去,每個治療師說出自己需要什麼,然後大家提供建議和意見,很多時候是討論治療師自己需要用到怎樣的DBT技能。這個團體會議的主要目的是給予治療師足夠的幫助和指導,確保大家按照DBT精神和原則開展治療。

DBT的技能訓練包括四個方面[30]

  1. 正念Mindfulness,DBT的正念和我們平時所說的正念不完全一樣,和MBCT/MBSR的正念也不一樣(MBCT是mindfulness based cognitive therapy,MBSR是mindfulness based stress reduction),DBT的正念更加行為化,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上的轉變,不只是冥想。
  2. 情緒管理Emotion Regulation,在情緒沒有到達極端化的時候,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技能來改變、減弱、管理情緒,還有減少情緒易受性等等。
  3. 痛苦承受Distress Tolerance,在情緒達到極端化的時候,如何通過一系列的技能來忍耐痛苦,不做出問題行為,不把痛苦擴大,等到情緒強度減弱的時候,可以再利用情緒管理技巧。痛苦承受的技能主要是兩大類:crisis survival和reality acceptance。
  4. 人際關係有效力Interpersonal Effectiveness,如何有效的分析不同人際關係中自己的優先目標,並選擇相對應的技能去實現這些目標,包括但不限於如何更有效的、更強有力的表達自己,還有包括如何建立、維持、結束人際關係等等。

對於國內被確診邊緣性人格障礙的患者們,可以考慮下面三個治療選項[31]

第一,在國內的醫院接受DBT(目前限於上海精衛下的飲食障礙症項目、四川綿陽三院有全面的DBT)。國內的DBT培訓走的是一條新路,由醫院系統主導,比如上海精衛、南京腦科、華西心理衛生中心等,以往的療法大多是在諮詢師圈子裡展開訓練,但是DBT目前主要是在醫院系統里展開訓練和實踐,個人覺得是個更靠譜的方式。

第二,出國接受DBT。目前DBT在北美髮展的最快,所以可以考慮去美國或加拿大接受DBT治療,但對家庭條件要求很高,需要經濟條件好、可以抽出半年到一年時間、國外有親戚朋友可以暫住、英語能力過硬的患者。這條出路可能最適合留學生。

第三,自己學習DBT技能,自學自助。這個選項不是最理想的,對患者也有著較高的要求,需要患者有自助的意願和動機,需要患者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需要患者高度自覺和持之以恆,需要患者有較高的教育水平。

對於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群體來說,雖然不大可能通過自學DBT技能來達到康復,但我們不能否定自助的作用。特別是在目前國內極其缺乏邊緣性人格障礙資源的情況下,絕大多數病患沒有辦法獲得正規的DBT治療,而在尋求幫助過程中受傷害的可能性確實存在,那麼很不幸的,自助、自學DBT成為了為數不多的選擇之一[32]

從專業角度來說,如果你身邊的人有「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的癥狀(或者你懷疑他有「邊緣性人格障礙症」),不論是伴侶或者家人還是朋友,那麼你最應該做的是建議你的身邊人積極就醫,尋求專業幫助[33]

同時,自學DBT技能對於「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的伴侶、家屬、朋友來說,也是相對有效、建議考慮的應對方式[34]。通過學習心理學技能,提高自己情緒管理的能力,可以減少自己因為對方而體驗到極端負面情緒的概率,從而更有效地去處理和對方的人際關係,不容易陷入惡性循環之中。


總結:如果懷疑自己有邊緣性人格障礙症,請不要自我診斷,應該及早去醫院接受正規的診斷和治療,認準辯證行為療法DBT。


我對邊緣性人格障礙在知乎上有做過一個live課,歡迎大家關註:

何為邊緣性人格障礙及 DBT 療法??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

www.zhihu.com圖標

對DBT技能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和@壹心理合作的情緒訓練營,課程中我會通過音頻方式講解核心的DBT技能,並會提供工作表:

8節課放下防禦,掌握高位情緒應對技巧-許夢然-壹心理學院?m.xinli001.com?

m.xinli001.com圖標

參考

  1. ^ab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2622934/answer/1188271693
  2.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1047978/answer/664370977
  3.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2306262/answer/805002723
  4.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0928230/answer/800377201
  5.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659459/answer/1254064366
  6.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7177194/answer/1065744411
  7.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4922698/answer/1226808115
  8. ^abcde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5401408/answer/908608299
  9.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8485176/answer/842393701
  10. ^abcd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5413164/answer/663435664
  11.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511973/answer/1223735809
  12.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7527920/answer/981753194
  13.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1358282/answer/1327696471
  14.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659347/answer/660142783
  15.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6304015/answer/825856317
  16.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707005/answer/660110628
  17.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1047978/answer/664370977
  18.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9121760/answer/714595379
  19. ^ab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4510435/answer/1030057867
  20.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4166522/answer/1036697804
  21.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989596/answer/831769988
  22.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9011330/answer/847570036
  23.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6981741/answer/1363976547
  24. ^ab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321850/answer/716894927
  25. ^ab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043421/answer/668791202
  26. ^ab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292658/answer/885951109
  27. ^ab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413155/answer/968591088
  28.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409054/answer/784798682
  29.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601482/answer/806447732
  30.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601482/answer/806447732
  31.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918613/answer/973250218
  32.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2697117/answer/946660999
  33.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9896710/answer/666383678
  34.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154689/answer/1178537352


1.什麼是「邊緣性人格障礙」?

一種人際關係、自我形象和情感不穩定以及顯著衝動的普遍心理行為模式[1],又稱為「情緒不穩定人格障礙」,患者出現長期的不穩定行為,容易被周遭認為不正常,主要特徵是精神上、行為上的極端對立表現的同時出現。

邊緣人格因介於健康、抑鬱症、神經症、精神分裂症這四者之間的邊緣,故稱為邊緣人格。他們和一般人一樣擁有健康的部分,因容易遇到一點小事就感到受傷,無法控制衝動的慾望,作出自傷、自殘等破壞性的行為,且這些行為會反覆出現。[2]

邊緣性人格患者常常做出情感、認知或行為上的極端選擇,看待事物「非黑即白」,例如他們經常理想化或貶低治療師,對他們的感覺經常在高關注和異於尋常的失望下交替擺盪。[3]

2.「邊緣性人格障礙」的病因有哪些?

①.幼年、童年時,或結婚前後,遭受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或受到極大創傷如:身體或性方面的虐待;

②.多數病人的童年與家人分離,或被忽視,雙親有衝動和憂鬱的特質;

③.人格成熟的過程受到阻撓,與父母分離,並於形成獨立人格的過程缺乏適當的理性指引;

④.曾遭受過同儕、情侶、戰爭暴力、刑事案件的傷害所造成難以脫逃的陰影。

在上述情況下,他們仍卡在依賴他人的角色中,無法發展出獨立的自我。

3.「邊緣性人格障礙」有哪些主要癥狀?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1],以下九項癥狀,如符合五項以上,即是診斷邊緣人格的主要依據之一。

①.無法忍受被人拋棄,一旦發生,會有激烈反應。

②.極端的思考模式,是非對錯以自己的認知為中心,極易造成人際衝突。

③.有自我認同障礙,自信心低或過度自信,因此影響人際關係。

④.情緒低落時,會有自我傷害及放縱的行為,例如:飆車、瘋狂購物、傷害他人的衝動。

⑤.會藉由輕生、自殘等威脅他人不得結束情感關係。例如:情殺。

⑥.不合時宜的爆發憤怒情緒,或對憤怒難以控制,例如:校園傷害槍擊恐嚇。

⑦.情緒失控時,憂鬱、焦慮情緒會持續數小時。

⑧.害怕孤單,經常有空虛感。

⑨.在瞬變中,出現與壓力有關的妄想,或嚴重解離現象。

申晨煜:為什麼有些人會自殘??

www.zhihu.com圖標

參考

  1. ^ab美國精神醫學學會, 張道龍. 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M].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6.
  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BE%B9%E7%BC%98%E6%80%A7%E4%BA%BA%E6%A0%BC%E9%9A%9C%E7%A2%8D#cite_note-1
  3. ^Linehan M (1993). Cognitive-behavioral treatment of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ISBN 978-0-89862-183-9.


嗯哼,我又來了……

雖然上學期剛學了《醫學心理學》,但是教材里並沒有收納「邊緣性人格障礙」的相關內容,

不過倒是較為簡明地分別講解了「人格」「人格障礙」的內容,

同樣帶著聊為科普的想法,我也就大致給大家介紹一下叭。

當然,要認識邊緣性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

我們或許要先了解一下何為人格(personality):

一般呢,為了方便研究,我們把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之「所見」「所聞」、進而得到的「所感」

即個體心理活動的表現形式,稱之為心理現象(psychological phenomena)

而心理現象,又能人為地分為兩類,

其一,是心理過程,包括:

  1. 認識過程,即人獲得信息即信息加工處理的過程,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像等;
  2. 情感過程,即人在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中對其產生的不同的態度或體驗,如滿意、愉快等;
  3. 意志過程,即人為了滿足某種需要,自覺地確定目的、克服困難、努力達成目標等的過程。

其二,是個性特徵,在心理學上,就是我們所稱的「人格」,

換言之,由於每個個體由於先天素質不同、生活環境和教育水平等的差別、以及從事的實踐活動的不同,所以每個人在經歷上述心理過程時,會逐漸形成意識傾向性和較為穩定的個性心理特徵,表現出其各自獨特的特點,這就是每個人獨特而不同的人格。

同時,在人的成長過程中,人格是通過各種各樣的心理過程來建立的,

反過來,已經形成的人格也會制約心理過程的進行,並在心理活動中得到表現,從而對心理過程產生重要影響,使得每一個人在認知、情感和意志等方面表現出明顯的人格差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personality即人格一詞來源於拉丁文persona,即面具,

其更深層的含義,此處與題無關,暫且不表。

由上述可知,個體的人格可以說都是由個體差異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形成的穩定的特徵總和,

然而,當人格特徵明顯偏離正常時,往往使個體形成了一貫的反映個人生活風格和人際關係的異常行為模式。

這種異常的行為模式顯著偏離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認知方式,並且明顯影響該個體的社會和職業功能,造成其對社會環境適應不良,有時甚至會對社會造成危害。

這種現象,就稱為人格障礙(personality disorder)

人格障礙患者一般無智能障礙,即能處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但在社會生活中常與周圍人發生衝突,或因此、或無故使自己感到痛苦,有時會使他人受到損害。

人格障礙通常沒有確切的起病時間,一般從童年或青少年持續發展終生,僅少數在成年或老年後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人格障礙形成的原因也尚不清楚,通常認為是由生物、心理、社會和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人格障礙通常有以下共同特點:

  1. 有特殊的行為模式;
  2. 具有的特殊行為模式是長期的、持續的;
  3. 其特殊行為模式具有普遍性,使患者社交適應不良,或職業功能明顯受損;
  4. 患者智能正常,卻無法從以往衝突的經歷和經驗中吸取教訓;
  5. 其特殊行為模式始於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現年18歲以上。

(需要一提的是,若原來人格正常,但由於突發腦病、腦外傷、慢性酒精中毒,或重大意外生活事件後出現人格偏差等,不稱為人格障礙,而是人格改變。)

除了上述人格障礙的共同特點外,不同的患者也會有不同但複雜的表現,目前的分類尚未統一,但是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 偏執性人格障礙(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
  • 分裂樣人格障礙(schizoid personality disorder)
  • 反社會性人格障礙(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 衝動性/攻擊性人格障礙(impulsive/aggres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
  • 表演性/癔症性人格障礙(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
  • 強迫性人格障礙(obsessive-compulsive personality)
  • 焦慮性人格障礙
  • 依賴性人格障礙(dependent personality disorder)
  • ……

接下來,終於能夠講講邊緣性人格障礙(bordering personality disorder,BPD)了。

邊緣性人格障礙,是以情感、人際關係、自我形象的不穩定,及衝動行為等,為臨床特徵的一種複雜又嚴重的精神障礙,常常造成患者的社會功能損害。

BPD患者在治療上較為困難,並且有著高於普通人群10-50倍的自殺死亡率(Andrew E. et al. 2002)。

回想當年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時候,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尚在美國心理學界佔據統治地位,對美國臨床精神病學產生了巨大影響。

不過,當時的精神病學普遍被人們認為是瘋人院的研究,主要是針對喪失理智者的。

然而在實際臨床工作中有人發現,有些病人依然保存著他們正常生活的理智,即檢驗現實的能力,但有著行為障礙和情緒痛苦的表現,同時自控能力差,有時還在道德上越軌,或反社會。

這些病人最初被稱為「悖德性瘋癲」(moral insanity),是以後誕生的「病態人格」等詞的最早雛形。

此外,還有一些病人,癥狀表現變化多端,長期難以診斷,甚至同一患者集多種診斷於一身。

對於上述問題,Kraeplelin(1921)等注意到了這些精神病學中的邊緣問題,即精神分裂症等的不典型癥狀邊緣類型

他認為,邊緣類型是一個廣闊的但沒有一定標誌的領域,這一狀態介於瘋癲的各種離奇表現和正常人之間,難以對這種癥狀的病人下一個普遍適用的診斷和治療結論。

好在,這一時期精神分析學在性格形成和性格異常的領域創建了性格障礙的理論,並稱這種狀態為「邊緣狀態」,並用「類XX」和「假性XX」等字眼來描述這類病人「不穩定」和「似是而非」的表現。

後續,各學者在把「邊緣性」狀態划進神經症、精神病等定義的過程中各抒己見,但是一直沒能形成普遍適用的共識性定義。

一直到1959年,Schmideburg首先提出邊緣障礙實質上是一種性格障礙(disorder of character),此後終於有越來越多的學者把這種癥狀的病人劃為「性格結構」之因,而非精神病理癥狀。

1980年,一名叫Stone的學者進一步限定了邊緣狀態的範圍,即,包括介於精神分裂症和非精神分裂症之間的,以及介於神經症和深度紊亂之間的狀態。

最終,終於演變出「邊緣綜合征」的概念,併產生了相應的會談性診斷標準(Diagnostic Interview of Borderline,DIB,1987)。爾後,「邊緣人格」「邊緣性人格障礙」等名詞也逐漸被正式提出、應用。

【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主要癥狀】

BPD的臨床描述也經歷了很多變化。

其患者的突出表現是情感、自我意象、人際關係的不穩定,行為的衝動性,以及其它認知功能的改變等。這所有的「不穩定表現」和「穩定不變的模式」即是BPD的基本表現。

現在,描述BPD臨床表現或主要癥狀的條目可歸納為以下六條:

  1. 深在的情緒的不穩定;
  2. 強烈的極不穩定的人際關係;
  3. 衝動及自毀、自殺行為;
  4. 自我身份感的紊亂;
  5. 對真正的或想像的被拋棄的恐懼;
  6. 短暫的應激性的精神病性癥狀。

【邊緣性人格障礙形成的原因】

BPD的成因眾多,與個體早期母親、嬰兒「共生期」和「分離—個體化期」互動不良、兒童時期內化的客體關係影響、家庭不良的環境因素等影響密不可分。

其一,如下表,母嬰共生期和分離—個體化期互動不良,可能會使兒童退縮到自閉期,或停滯在自閉期和共生期之間,而對外界無反應;如果嬰兒有強烈的不舒服的共生關係,其也可能提前進入分離—個體化階段,來逃避令人不適的狀態。逐漸地,兒童失去自我效能感的良好發展,不是過度與人親密而失去自我,就是極端地與人保持距離,同時也不具備自我安慰意識。

楊燦,施琪嘉,2006

其二,BPD患者反覆發生自殺或自傷行為,本質上是為了獲取他人關注,或透過「痛」的感覺證明「自己的存在」,或轉移空虛感,亦或是阻止/懲罰自己做出衝動的行為。從客體關係理論來看,這是充滿了矛盾卻又無法割捨的兒童期的「連結關係」,表現出個人想要對抗自己被動地想和母親保持連結關係(退化狀態),或想達成和母親分離且獲得自由,以戰勝自己的退化狀態。所以對於BPD患者,這樣的行為或許是充滿成就感的。

其三,兒童早期被忽視、分離和受虐等的經驗與其成年後的心理問題密切相關,也與兒童照護者不穩定、衝突的親子關係等有關。

以上三條,從BPD的形成原因上提示了我們如何早期預防、避免BPD的發生。

  1. 建立良好的親子連結關係;
  2. 父母關愛是兒童人格發展的基石;
  3. 維持家庭系統的平衡等。

(完)

【參考資料】

  • 姚樹橋,楊艷傑,醫學心理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13, 28, 140-142
  • 馬辛,趙旭東,醫學心理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57, 130-131
  • 郭慧榮, 肖澤萍. 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概念及臨床表現[J]. 國外醫學:精神病學分冊, 2003(04):37-40.
  • 謝金鳳. 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成因及早期預防[J]. 荊楚理工學院學報, 2011(05):41-43+54.
  • 楊燦, 施琪嘉. The descriptive study of the adult attachment style and parental rearing behavior of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邊緣型人格障礙的親附類型及其父母養育方式的研究[J]. 上海精神醫學, 2006, 018(006):327-329,332.


「就像一個全身百分之八九十的重度燒傷患者,沒有皮膚,輕輕一碰,就會觸發如海嘯般的疼痛。」

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人彷佛沒有皮膚的保護,他們血肉淋淋行走在人世間,他們渴望著與周圍的人發生聯繫,可是周圍人的愛與關照似乎又像灼熱的陽光,使他們剛被灼燒的泛著殷紅肉變得更加疼痛。即便這樣,「請不要離開我」,「被拋棄的感覺就是:死去。是真的,那感覺就好像我在死去。」(來自邊緣型人格患者Celia Finkelstein)

你的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他似乎很渴求和你交往,但在一起的時候卻不斷被他的敏感折磨。溝通是無效的,無論多麼心平氣和地談論,到最後都會變得失控,歇斯底里。然而,他沒辦法承受你的離開,他甚至拼盡全力將你挽留。他可以去嘶喊,可以去自殘,可以自殺。只要,你別走。你困惑了,為什麼他要用這樣的方式去折磨你、折磨自己呢?

因為,他也沒有其他辦法。

「對於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人來說,情緒是無法掌控的,尤其是負面情緒。

這使我喜怒無常,對於其他人來說微乎其微的事情也能輕而易舉的使我感到煩躁不安,甚至勃然大怒。

這種發怒是不分時間場合、不計後果的、不分對象的,情緒一旦來臨就像山洪暴發,將我的理智連同整個人吞噬埋沒,不留時間容我逃脫

這讓我對親密關係渴望卻又恐懼,一方面希望得到親友的關心呵護融洽相處,另一方面任何一種人際關係對我來說都是無法承受的沉重的負擔。我不希望別人看到我的暴躁易怒,我不想不知何時又會對身邊關心我的人大發脾氣。

我會漸漸開始疏遠所有人,甚至有時候自己也不知道原因的對他們惡語相向故意讓他們傷心難過,然後極度內疚、後悔,但是無法開口道歉,因為知道自己下次還是會做同樣的事情。

每天生活在對自己的厭惡之中,覺得自己糟透了,像垃圾一樣,不被任何人需要,沒有任何存在的意義,深陷無盡的孤獨的黑洞。這種孤獨讓我情緒越來越差,越來越厭棄自己,越來越絕望。這是一個不斷向下的漩渦,不停地把我吸進去吸進去,我爬不上來。」——來自一位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

01 什麼是邊緣型人格障礙?

人格(personality)是個體在先天遺傳物質的基礎上,通過與後天社會相互作用而形成起來的相對穩定和獨特的心理模式。它具有獨特性、穩定性、統合性和功能性。

而,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也被稱為「情緒不穩定人格」,是一種人際關係、自我形象和情感不穩定以及表現出顯著衝動的心理行為模式(DSM-5)。它最大的特點就是不穩定,而且是穩定的不穩定

1.不穩定

  • 情感上

邊緣型人格的人對於環境的變化是及其敏感的。當他們在生活中面臨臨時的分離或者是計劃的突然更改,情緒上將發生不可承載的壓力。當生活中發生可喜可賀的事情,又極端地把情景理想化,達到另一個情緒維度的極端。這種情緒的變化在一天甚至是一個小時中都有可能發生,並且是在一個維度的兩個極端發生。

  • 人際關係模式

由於對於情緒的不可控制,邊緣型人格的人在人際互動以及親密關係中往往無法或很困難與他人形成穩定且持續的關係。

當對方對他照料有加時,他會將照料者或者情侶理想化。然而當他發現對方不能隨叫隨到時,他就會開始質疑他們之間的關係,他會變得十分敏感多疑,極端地貶低他們之間的關係。

這樣兩極的認知使他們的關係變得緊張、破裂。緊張破裂又會進一步給邊緣型人格患者帶來壓力,做出更不利於關係的舉動。

「得知之前的男朋友交了新女友,我能感覺到他現在很快樂很輕鬆,想到他跟自己在一起的時候沒能帶給他這樣開心的體驗,想到我曾經那麼歇斯底里的對他惡語相向,我很遺憾很難過。」

——來自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
  • 自我形象和自我概念

邊緣型人格的自尊水平和對自我的認知,完全取決於與他人的親密關係,且經常會陷入理想化(idealization)和自我貶低(devaluation)的極端

與伴侶在一起時,對自我的評價很正常,甚至過於正性:「世界安好,我是最幸福的人。」一旦與親密的人分離,就會陷入極度的自我厭惡,身也空了,心也涼了,自尊碎的連渣都不剩了,簡直一無是處,覺得自己根本沒有什麼留在這世上的必要

2. 極度害怕被拋棄

上述各種不穩定的根源,是邊緣型人格的人對於被拋棄的強烈恐懼。被他人拋棄,對於邊緣性人格的人來說,可能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也是最無法接受的。他們可能會努力逃避真實或者想像中的被拋棄,「你只要不離開我,要我怎麼做都行」是典型的邊緣型人格特徵。

3. 衝動易怒

  • 爆發的憤怒邊緣型人格的人就像活火山一樣,可能完全沒有預兆地爆發出情緒,而且情緒爆發的後果很嚴重。當他們因為被拋棄而感到生氣、委屈、驚恐和憤怒時,他們會被這些壓迫性情緒所淹沒,從而失去自我控制。有些時候這些情緒完全是不合時宜的,也許一個微小的批評就可能招來憤怒的爆發。
  • 衝動行為「衝動是魔鬼」用於形容邊緣型人格的人完全不是一句比喻。衝動行為往往發生在被拋棄後:瘋狂購物刷爆卡,暴飲暴食都是輕者,嚴重者可能會有傷害自己的行為,故意參與危險的事情中去:例如飆車、藥物濫用。如果再嚴重點,Ta可能會用自殘或者自殺來威脅對方不要離開。

但神奇的是,邊緣型人格那種獨特的、極端的「人格美感」甚至會吸引很多人接近他們。他們隨時散發著一股迷人卻有點危險的氣息,這對很多人來說是很有魅力的。在「正常」的時候他們會表現出比常人更加陽光有活力、善良親切。電影中很多富有魅力的角色都帶有邊緣型人格的特質(參考自殺小隊中的The Joker Harley Quinn)。

同時,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或多或少有一些「邊緣型」特質,這些特質並非一無是處。在某些邊緣型特徵水平上偏高,例如「有衝勁」、在社交中可以快速吸引他人並建立關係的能力,也許會在生活中幫助到我們。並且,存在一些類似「敢愛敢恨」和「放縱不羈」的邊緣型特質可能會令一個人顯得更可愛,更真實。畢竟,「真性情」是最吸引人的。

也許看完以上特徵你會想到:「啊,我有一朋友就是這樣的!」或是默默覺得自己就是這樣的人。

但僅憑几個特徵就診斷一個人為邊緣型人格障礙是遠遠不夠的。真正有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人,他們極端的行為和壓迫性情緒往往嚴重到已經開始影響社會功能,讓他們無法正常生活和工作。

而且,精神健康狀態是一個連續的譜系,並非單純只有「患病」或「健康」的兩極狀態。每個人可能都有一些與診斷標準相似的特徵,但千萬不要中了「醫學生綜合征」的招,看完一篇科普類文章就得一種病。

所以,不要輕易地對號入座,不要覺得自己或者身邊的人可能有上述的特質的十分之一,就拍一個「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標籤上去。

02 為什麼會成為這樣的人?

雖然基因與腦區異常都是邊緣型人格形成的原因,但他們並非生來如此。早年經歷,尤其是創傷性事件,在人格形成的過程中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1. 幼年的創傷經驗

被父母家暴、被家屬或陌生人性侵都是典型的逆境經歷(adverse experience),是很多精神疾病的風險因素。研究發現,在幼年的性虐待經歷與之後發展成邊緣型人格的可能性有很強的正相關。

2. 不安全依戀

多數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在童年經歷過與家人或主要照顧者的分離。在本應該與父母建立依戀的階段,他們體驗到的是孤獨和被忽視,這讓他們對於「被拋棄」產生了深入骨髓的恐懼。因此在成年之後,他們願意付出任何代價,為了避免再次經歷孤獨和被拋棄。

電影《被嫌棄的松子一生中》,主人公松子小時候得不到父親的關愛,成年後交往的幾任男友,包括街頭混混、有婦之夫等等,都像父親一樣,不能給她真正的愛。男友們虐待她,背叛她,拋棄她,讓她失落失望。她總是寄希望於下一段親密關係能為她帶來安全感,卻一次又一次地驗證著童年來自父親的拒絕和遠離。

03 我身邊有邊緣型人格的人,該怎麼辦?

對於那些不得不與邊緣型人格接觸的人來說,他們讓人很頭疼,也很令人心疼。

在《不再如履薄冰:如果關心的人有邊緣型人格障礙,你要如何掌握自己的生活》一書中,作者Randi Kreger提供了一些實際的建議。

1. 拿回對自己生活的控制權 Take your life back

保護好自己的邊界,是幫助他們的前提。對於親密關係的過度捲入(over-involved)會使雙方都陷入僵局。在生活中,包括諮詢關係中,一個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人總會不斷地以各種方式挑戰並試圖突破你的邊界,因為他們習慣於和別人黏在一起,並且是操控人的一把好手。

例如, 「我現在就要見你,不然我就絕食了。」 面對他們的威脅或誘惑,堅持自己的邊界是很重要的。你可以通過溫和的方式向他們傳遞:雖然我不能答應你的要求,但這並不意味我拋棄了你。

2. 停止相互責怪 Beyond blame system

邊緣型人格會有強烈的對於性格的自責(characterological self-blame),與一般的自責不同的是,他們對自己的責備不是「我這件事做錯了」,而是「我就是個錯誤」(生而為人,對不起)。他們的性格自責已經是很難糾正的信念,所以請不要責怪他們,他們自己比任何人都希望更快變好。

3. 提供穩定感 Provide with stability

在邊緣型人格的人內心,其實是很渴求一段穩定的關係的。幼年的創傷經歷使他們沒能夠形成穩定的人際互動圖式,因此在成年後,雖然很渴望穩定感,卻並不知道要怎樣去做。一個願意陪伴、能夠和他一起去探索和面對他的「不穩定」、在人際關係中的(不講道理的)「測探」、懂得保護自己的邊界(會對他說不),同時又並不拋棄離開他的人,對於他們非常重要。

而更重要的是,是建議他們去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的幫助(記得來簡單心理)。相比日常的朋友關係,心理諮詢師經受專業的訓練,在穩定和嚴格的諮詢設置下,諮詢師和來訪者之間的關係能夠在衝擊和挑戰、測探之下,保持穩定;而這段治療性的關係,能夠最大化地幫助BPD獲得療愈和成長。

04 心理諮詢師該怎麼治癒他

由於心理諮詢師職業的特殊性,有更大的概率遇見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人。

心理學家Marsha Linehan這樣形容邊緣型人格障礙:

「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就像一個身上90%的面積被重度燒傷的人,他們的情緒沒有皮膚保護,輕輕的一個觸碰就會引發極大的痛苦。」

而心理諮詢師的工作就是為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修復受傷的皮膚。


我們是簡單心理諮詢預約平台,擁有800+位海內外心理諮詢師,只有約10%的申請諮詢師能夠通過面試考核;目前為止簡單心理已為40萬+人次提供了高質量心理諮詢服務。

尋找屬於自己的心理諮詢師,歡迎來簡單心理諮詢預約平台體驗哦,戳這裡「http://jdxinli.cn/2ukmmb」

發佈於 2020-04-02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梁僑輝梁僑輝心理諮詢師,認真的心理學工作者……

謝邀@知識庫

什麼是邊緣型人格障礙?

邊緣型人格障礙是一種心理障礙的名稱,跟抑鬱障礙、強迫障礙一樣。

邊緣型人格障礙是一個診斷,是精神科醫生經過評估診斷,送給病人的一個標籤。這個標籤幫助精神科醫生進行交流,比如一聽到邊緣型人格障礙,腦海裡面就會出現一個典型病人的形象。同時依據這個診斷標籤,為病人提供適合他們的治療。根據我國精神衛生法,這個診斷標籤只能是醫院的精神科醫生給病人貼上,其他人說了不算,如果非精神科醫生的人亂給別人貼還可能違法。

邊緣型人格障礙有什麼癥狀?

根據DSM5的診斷標準,邊緣型人格障礙是一種人際關係、自我形象和情感不穩定以及顯著衝突的普遍心理行為模式:始於成年早期,存在於各種背景下,表現為下列5項(或更多)癥狀:

  1. 極力避免真正的或想像出來的被遺棄(註:不包括診斷標準第5項中的自殺或自殘行為)。
  2. 一種不穩定的緊張的人際關係模式,以極端理想化和極端貶低之間交替變動為特徵。
  3. 身份紊亂:顯著的持續而不穩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感覺。
  4. 至少在2個方面有潛在的自我損傷的衝動性(例如,消費、性行為、物質濫用、魯莽駕駛、暴食)(註:不包括診斷標準第5項中的自殺或自殘行為)。
  5. 反覆發生自殺行為、自殺姿態或威脅或自殘行為。
  6. 由於顯著的心境反應所致的情感不穩定(例如,強烈的發作性的煩躁,易激惹或是焦慮,通常持續幾個小時,很少超過幾天)。
  7. 慢性的空虛感。
  8. 不恰當的強烈憤怒或難以控制發怒(例如,經常發脾氣,持續發怒,重複性鬥毆)。
  9. 短暫的與應激有關的偏執觀念或嚴重的分離癥狀。

邊緣型人格障礙的病因?

先天生物因素。

遺傳,一級親屬有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人患上邊緣性人格障礙的風險是一般人群的5倍,家族中有物質使用障礙、反社會人格障礙、抑鬱或雙相情感障礙的,同樣會增加患上邊緣型人格障礙的風險。

後天社會因素

身體和性虐待、忽視、敵對衝突和早期失去父母在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的童年史中更為常見。可能顯示早年的嚴重創傷是導致邊緣型人格障礙的重要因素。

75%的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是女性,存在性別差異,但是原因還不能確定,有多種解釋,性別既是生物屬性也有社會建構的成分。生而為女人,不容易,呼籲多關愛女同胞,降低她們患病的風險。

以上!

祝好!


什麼是邊緣型人格障礙?

邊緣型人格障礙是一種心理障礙的名稱,跟抑鬱障礙、強迫障礙一樣。

邊緣型人格障礙是一個診斷,是精神科醫生經過評估診斷,送給病人的一個標籤。這個標籤幫助精神科醫生進行交流,比如一聽到邊緣型人格障礙,腦海裡面就會出現一個典型病人的形象。同時依據這個診斷標籤,為病人提供適合他們的治療。根據我國精神衛生法,這個診斷標籤只能是醫院的精神科醫生給病人貼上,其他人說了不算,如果非精神科醫生的人亂給別人貼還可能違法。

邊緣型人格障礙有什麼癥狀?

根據DSM5的診斷標準,邊緣型人格障礙是一種人際關係、自我形象和情感不穩定以及顯著衝突的普遍心理行為模式:始於成年早期,存在於各種背景下,表現為下列5項(或更多)癥狀:

  1. 極力避免真正的或想像出來的被遺棄(註:不包括診斷標準第5項中的自殺或自殘行為)。
  2. 一種不穩定的緊張的人際關係模式,以極端理想化和極端貶低之間交替變動為特徵。
  3. 身份紊亂:顯著的持續而不穩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感覺。
  4. 至少在2個方面有潛在的自我損傷的衝動性(例如,消費、性行為、物質濫用、魯莽駕駛、暴食)(註:不包括診斷標準第5項中的自殺或自殘行為)。
  5. 反覆發生自殺行為、自殺姿態或威脅或自殘行為。
  6. 由於顯著的心境反應所致的情感不穩定(例如,強烈的發作性的煩躁,易激惹或是焦慮,通常持續幾個小時,很少超過幾天)。
  7. 慢性的空虛感。
  8. 不恰當的強烈憤怒或難以控制發怒(例如,經常發脾氣,持續發怒,重複性鬥毆)。
  9. 短暫的與應激有關的偏執觀念或嚴重的分離癥狀。

邊緣型人格障礙的病因?

先天生物因素。

遺傳,一級親屬有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人患上邊緣性人格障礙的風險是一般人群的5倍,家族中有物質使用障礙、反社會人格障礙、抑鬱或雙相情感障礙的,同樣會增加患上邊緣型人格障礙的風險。

後天社會因素

身體和性虐待、忽視、敵對衝突和早期失去父母在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的童年史中更為常見。可能顯示早年的嚴重創傷是導致邊緣型人格障礙的重要因素。

75%的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是女性,存在性別差異,但是原因還不能確定,有多種解釋,性別既是生物屬性也有社會建構的成分。生而為女人,不容易,呼籲多關愛女同胞,降低她們患病的風險。

以上!

祝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