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乾貨!全文近9000+字,詳細講解電視購物和直播賣貨的區別,以及分享6點可直接套用的營銷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直播賣爆產品。

網紅帶貨直播和 20 多年前興起就火遍全國的電視購物有相同之處。這兩者,有什麼樣的帶貨絕招可以給正在做直播,或者想要做直播的你借鑒呢?

我花了一個星期,看了 100 多個電視購物廣告、網紅帶貨直播,從營銷 4P 的角度摸清了他們在產品、價格、渠道、促銷上的所使用的策略。

先來看看目錄。你可以通過需要查看相關內容。

目 錄

一、產品

1.1 電視購物和網紅直播選品有何不同?1.2 最具殺傷力的產品組合,它們都在用?二、價格?2.1 電視購物 3 大價格特點?2.2 網紅直播帶貨的最大價格競爭優勢是什麼??三、渠道

3.1 電視購物的 2 大渠道

3.2 網紅直播帶貨的主要渠道四、促銷4.1 令你大跌眼鏡的電視購物 3 大促銷手段4.2 網紅直播賣爆產品的 5 大促銷方法五、促銷?5.1 電視購物增長下降,網紅直播帶貨的結局也一樣嗎?5.2 你能帶走哪 6 點直接可用的經驗?

ps:精彩的往往都在最後,促銷方法大家可以拿來就用。

一、產品

不管我們是什麼行業,選擇一個正確的好產品至關重要。那麼,電視購物和直播賣貨,它們的產品有何不同呢?

1.1 電視購物和網紅直播產品有何不同?

來看看電視購物。在這裡要說一個誤區,很多人以為電視購物指的就是那種「八心八箭」誇張叫賣式的、長達 15 分鐘的插播廣告。

其實那只是電視購物的其中一種,叫做「衛視購物」或者「電視直銷」。是購買衛視廣告時間的來播放的,前些年已被禁止播出了。

還有一種是「家庭購物」,例如湖南快樂購、東方購物等專門購物頻道舉辦的購物節目。現在我們基本上只能看到的是這種。

但是這兩者的產品也大同小異。

早期的電視購物,主要消費羣體是三四線城市的中老年人羣。這類人羣,他們依賴電視來消遣時間,辨別能力比較弱,對新產品並不瞭解。但購買力度也不小, 每個月有退休金之類的。

所以,我們會發現,一些「老人鞋」、「保健品」、「鍋碗瓢盆」、「收藏品」、「金飾」等電視廣告就層出不窮。

我們接著來看看 2016 年。電視購物的主要羣體是中年女性,佔消費羣體總數的 63%。這一類人,她們有大量的空餘時間,不用承擔家庭支出,追求生活品質。

所以,這一年的電視購物廣告,以日常家居、養生保健類產品居多,同時產品均價較高,約 670 元。我們的媽媽們,往往在做家務、做飯期間,看看電視被廣告吸引就買了。

(圖片來源網路)

那麼現在,電商直播帶的產品,都是什麼呢?

根據 Quest Mobile 報告,移動互聯網購物的主要核心羣體是 90 後和 00 後,超過了4成,他們的購物慾望特彆強,比較容易受到誘惑,並且喜於接受新事物。

(圖片來自 QuestMobile)

所以,現在直播網紅選的產品大多以女性彩妝、護膚品、服裝、實用快消品為主。

就拿兩大淘寶直播巨頭李佳琦和薇婭的主要產品分析。

薇婭的粉絲羣體以寶媽居多,看過她直播的你,應該不難發現她主推的產品是女裝、女士精品、護膚品、家居用品等,大部分還是她自家的產品。

薇婭的帶貨品類比較廣泛,幾乎能滿足「薇婭的女人」的要求。她曾經還應女粉絲的呼籲,在直播間賣泡腳桶。

而李佳琦的直播產品,則幾乎是女性彩妝護膚品,口紅當屬第一類。

一句「買它!」 ,上萬年輕女性便乖乖按下支付密碼。這也正滿足了當下 90 後、00 後年輕女性「看到口紅就走不動路的」瘋狂需求。

正因為羣體不一樣,所以薇婭的最高客單價產品會比李佳琦的要高。因為一定程度上寶媽的消費能力比較強。

另外,網紅直播產品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好賣、剛需。現在很多直播方都會和合作商家簽訂協議,產品必須是要好賣,是剛需品,還要保證價格是最低的。

1.2 關於產品組合

除了選品,我們看看產品組合。它們兩者都用了一種極具殺傷力的組合,「產品+超值贈品」。

先來說說電視購物。我昨天看到某購物頻道的廣告,賣一款破壁機,買一送三。

該破壁機本身 1980 元,送上三個系列產品,加起來贈品有 1980+1980+798=4758 元,比原產品價格貴了 2 倍,簡直不可思議。

再比如這個,曾經風靡電視購物廣告界的背背佳,也是一樣。超值贈品總是尾隨其後,買 300 多,送 200 多。

除了電視購物,我們可以看到現在的直播賣貨也經常搭配超值贈品。

還是以薇婭為例。今年雙 11,她幾乎每一款產品都帶超值贈品。

比如這款蘭蔻產品就厲害了。只需要花 1860 元買一套,就送你一大堆的蘭蔻明星護膚品,價值高達 4000 多。足以讓許多女生欲罷不能,於是開拍不到 5 秒,就全部售空了。

這樣的產品組合,非常具有殺傷力,背後的消費心理值得我們去運用。因為在人們的心裡,贈品往往更有吸引力,因為這是免費得來的。

相當於我們不用花一分錢,就能拿到這些超出原產品幾倍價錢的贈品。想想看,如果換做是你,你會不會心動呢?

二、價格

要想盈利,那麼定價策略的制定也尤其關鍵。我們來看看,它們的價格策略是怎麼打的?

2.1 電視購物 3 大價格特點

首先我們來看看電視購物,有三大特點。

第一點:成本低,定價高,利潤高

電視購物秉持著「低成本、高定價」的原則,很多產品其實成本不到價格的 10 分之一,很大一部分成本用在了包裝上面。例如某款保健品,價格 299 元,實際上成本還不到 20 元。

第二點:定價非常靈活

普通電視廣告的價格都是固定的,但電視購物經常會出現:「今日特價」、「限時活動價」、「節目特惠價」、不同的特殊定價方式,營造了一種緊促感,促進消費者的購買。

第三點:利用「錨定效應」,展示瘋狂跳水價

比如,某款金項鏈,降了 3 次跳水價。一開始,錨定價格是市場價 2.5 萬元,接著降到 9998 元,再到 4998 元,最後降到了史上最低價 998 元。

一步一步挑戰觀眾的不可能,刷新我們的認知,輕易擊碎了我們的消費理性。

2.2 網紅直播帶貨的最大價格競爭優勢

現在的網紅直播產品,他們的價格策略是差價、便宜。

據有關資料顯示,很多帶貨主播會和產品供應商簽訂一個協議,產品價格必須是最低,否則不賣。

所以,大部分直播產品單價普遍比市場價要低。有的立減 50 元,有的立減 100 元,有的還低到了 5 折。

現在許多直播網紅的帶貨能力驚人,許多知名品牌也紛紛不惜降低價格,借力頭部直播網紅來獲取更多銷量。

另外,產品新奇也是一個特點。

現在大家看直播,大多數都沒有目的性,很多純粹是看看熱鬧。但就在這看熱鬧的時刻,被一些新奇的產品種草。比如薇婭最近在賣的這款玩具,許多人是第一次見到,但最後也被種草了。

三、渠道

渠道,我們可以理解為「商品和顧客的接觸點」。那麼,這兩者都在什麼地方和顧客接觸呢?

3.1 電視購物兩大主要渠道

我們先來看看電視購物,它主要有兩大渠道。

渠道一:電視

這和 90 年代以來電視的廣泛流行離不開關係。但根據數據來看,電視的這個渠道的總體銷售增長一直在下降。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衝擊、電商網路購物的盛行分散了很大一部分流量,現在觀看電視的人也越來越少了。

(圖片來源網路)

渠道二:「電視+移動互聯網」

除了電視之外,電視購物也緊跟移動互聯網的大浪潮,開始運用「電視+移動互聯網」的多渠道方法。而移動互聯網渠道,是唯一新增的板塊收入。

根據《2015 年中國電視購物業發展報告》,2015 年,東方購物的移動端成為僅次於電視的第二道銷售渠道;快樂購移動端營業收入佔比從上年的 9.6% 上升至 2015 年的 12.1%。

3.2 直播賣貨的主要渠道

而直播帶貨,主要渠道則是在各種電商、短視頻 APP,小紅書等平臺,其中以淘寶直播的熱度佔居首位。

這些直播選擇的時間段是在晚上的碎片化時間,例如 20 點到 22 點之間,這時候大家都結束了一天的忙碌工作,是刷手機的高峯期。並且用戶可以隨時隨地觀看,沒有時間和地點的限制。

這也是網紅帶貨銷量驚人的一大原因。

(圖片來自 QuestMobile)

四、促銷

商品的高利潤,離不開高超的促銷策略。接下來所分析的這些促銷策略,如果大家認真看完了,利用得當,對你銷售產品很有幫助

4.1 令你大跌眼鏡的電視購物 4 大促銷手段

第一、電視廣告劇本

如果總要有個對比,在某種程度上,直播帶貨的促銷方法完全不能和電視購物廣告比。電視購物有一套神奇的「電視廣告劇本」。

現在看來可能會讓人大跌眼鏡,但是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電視購物的銷量才會蹭蹭往上漲。(如果你現在打開電視購物,你會發現這個方法還是在被使用,並且還在奏效。)

① 3 秒吸睛的開頭

電視廣告的開頭,總有千萬種抓住觀眾眼球的套路,讓人慾罷不能地看下去。

有的是「為了共同面對金融危機,同時為了推廣品牌」;有的是營造節日感:「迎新年,送大禮」、「為慶祝第四代**全新上市」;有的是感恩大回饋,「為致謝廣大老顧客的支持」。

有的是用一個個鏡頭,放大恐懼危機感。例如保健品,總會出現老人突然病倒,家人扶持的劇情。賣化妝品的,則會上演女性因外貌不佳愁容滿面,職場受挫的戲碼。

② 特定演員

我們來說說演員,主要分為兩類:

一類是電視購物的演員。這些演員不是隨便亂選的,都是商家精準的目標用戶。

比如:某款減肥運動器材,就選了 4 類人。一個是 40 歲左右,忙於工作、應酬,沒有時間去鍛煉的的私營業主。一個是 20 歲左右,因為肥胖導致沒法實現舞蹈夢想的舞蹈老師。一個是 30 歲左右的小老闆。一個是 25 歲的追求外在條件的客戶經理。

幾乎囊括了各行業各年齡段易發胖、有減肥需求的目標人羣。

第二類是著名的演員、名模等。

選這類演員,不單是利用明星的光環效應來提升信任度。除此之外,還會融入煽情的戲碼,加大了煽動性。

這些演員,他們表面光鮮亮麗,其實私底下也和平常普通人一樣,有著難以訴說的煩惱。

比如,名模表面上皮膚很好,其實卸了妝還是和普通人一樣,甚至比普通人更加糟糕。讓女性看了之後,覺得自己用了之後也能擁有明星般的美貌。

③ 奇葩戲碼

電視購物廣告經常上演直播意外,例如主持人爭吵、價格標錯,便宜了好幾千的……

我前天還看過主持人和廠家老闆在演播現場爭吵的戲碼。女主持人幫著廠家說不能送贈品,男主持人說觀眾要求送,不然要退款。

三個人一臺戲,吵了大半天,像足了直播意外。最後決定由購物平臺來承擔,下了血本,一個破壁機就送了三件超千元贈品。

(圖片來自網路)

④ 故事總有一個「專家」

電視購物節目中,經常會出現一些購物專家,還有一些穿著白大褂的專業醫生、兩鬢斑白的資深教授,自帶可靠性的神祕老中醫、和說著一口不流利普通話的外國人……

為什麼要選用專家呢?這是利用權威來打造信任感。在我們的認知裏,這些專家都自帶可信度和權威性。我們想想,如果是醫生和你推薦這款保健品,你是不是會有一種很值得信賴的感覺呢?

殊不知,電視購物裏很多專家都是扮演的。

(圖片來自網路)

⑤ 放大產品的價值,描述顧客夢想

在消費心理上,消費者所想要的並不是產品本身,而是通過使用產品後,實現心中的「夢想」。

比如,女性想要的不是一款減肥藥,而是通過它換來苗條、成為人羣的焦點。

所以,電視購物的一大殺手鐧就在於,放大產品的價值,通過各種劇情去描述、放大他們的夢想。

比如,這款著名的背背佳。使用過後孩子再也不彎腰駝背,個子高了。更重要的是,反覆強調她的 「形象氣質大不同,演出多了,比賽也多了,還順利考上舞蹈學校了。」

我們想想,現在家長最關注的就是孩子的學業成長、和成才夢想。為了孩子能上一個好學校,花這幾百塊錢也不在話下。

例如,2012 年的某款手機,除了用大量辭藻去描述手機本身的功能:「豪華名車造型、鉑金版閃耀金邊」之外,更是隆重上演了一場使用手機後的獲得身份感的戲碼。

我們來細品一下:林總從高端的豪車下來,掏出這款「高級手機」,身後一大羣小員工在背後悄悄議論:「哇,林總,好氣派啊。」 接著林總迅速被公司員工圍起來,嘴上也露出了自豪的笑容,他的身份感和高貴形象展現得淋漓盡致。

再比如,這款「手機」就更加厲害了。用的是一款簡單的手機,可實現的卻是一種面子,戳中了人們都有的虛榮心理。——「每次拿出來,掙足了面子」、「你的完美體現的淋漓盡致,你的身份會相得益彰,你的品位將至尊無雙。」

再來說說化妝品,愛美是女人的天性,用了化妝品之後,生活帶來了徹底的改變。比如升職加薪了,夫妻生活更和諧了,聚會上成為了最閃亮的一顆星。

第二、現場氣氛

主持人誇張的銷售語氣,給你感官刺激。

不管是衛視購物還是家庭購物,我們發現主持人都在用一種誇張的表情、尖叫興奮的語氣、幾乎要吼出來的狀態,來營造一種超乎想像的激烈搶購氛圍。

女主持人用難以置信的尖叫質疑:「真的嗎?」男的用鴻厚的語氣在肯定:「是的!是的!198 元!」

除了語氣,主持人的用詞也是精湛至極,一大堆強力的文案「子彈頭」向你發射,衝刺著你的血液。

關於價格,突出免費超值。「對,免費!免費!免費!」、「不要一分錢!不要一分錢!」、「只要 198 元,你帶走了價值幾千元的 3 件產品,帶走了最新潮流的手機,帶走了國際最新專利的技術音響!……」

關於產品功效,誇張又有吸引力。減肥的產品突出一種人人都想要的輕鬆、不受累。「每天只用 5 分鐘,一點也不費力氣」、「大肚腩不見了!」

關於售後保障,給人無法拒絕的成交主張。「一年保修服務、30 天不滿意退貨」、「7 天免費試用,不好用退,不喜歡也退。」

關於錯過,反覆強調:「錯過不再擁有!」、「買到在被窩裡面偷著樂,誰買到,誰賺到。」

這些強力文案子彈頭,再配上振奮的背景音樂,一步一步的讓顧客認為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直到撥打電話搶購……

第三、電視畫質:搶購信息催促

電視屏幕左側不停地在顯示激增的打電話人數,客服接聽繁忙的場景,主持人也會特別暗示觀眾電話已經打爆,激發觀眾的從眾心理。

第四、利用人的「厭惡損失心理」

電視購物的高價贈品,一定會配上稀缺性、限量限時性,這充分利用了人們「厭惡損失」的心理。

比如這款手機賣的是 1499 元,贈品是價值超千元的數碼相機,但是名額只有 100 名。並強調這樣的優惠,別的地方沒有,僅限於該平臺。

還有的就是「前 15 分鐘來電才能贈送」,要知道其實一個廣告的總時長也就 15 分鐘左右。

4.2、網紅直播賣爆產品的 3 大促銷方法

第一、主播網紅人設

現在許多頭部直播網紅,都有一定的人設,自帶影響力。許多粉絲購買他們的產品,更多的是基於對這個人的信任。

?例如,說起李佳琦,你會想到什麼呢?想到賣口紅,為女生推薦各種化妝品的男人。

對,李佳琦的人設,就是女生的「男閨蜜」,他為所有女生謀取最實惠、最好用化妝品。同時,他一年 365 天直播不停休,辛勤賣力工作,又自帶親和力。

現在很多女生買他推薦的產品,已經不是因為品牌本身,而是對他的信任。

另外,李佳琦也不斷走出圈內。上綜藝節目、走紅毯、和明星合作,無形中增添了明星的光環。鋪天蓋地的宣傳也為他賺足人氣,也增大了影響力。

而薇婭,說起她,你又浮現出一個什麼形象呢?

她是一個豪爽、滿足所有女粉絲省錢需求的「女大姐形象」。直播間裏,她經常以一個「兒媳婦」、「媽媽」、「妻子」的身份和粉絲聊日常,推薦省錢產品,就像一個貼心的大姐姐。

另外,她還把粉絲當作是「薇婭的女人」,無形中又培養了女粉絲的一種忠誠度。

每個流量背後都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主播必須和粉絲一線接觸,才能贏得信任。有了信任,才能把流量轉化為銷量。

而人設,則是和粉絲接觸,進而取得信任的必要條件,正面的人設尤其重要。如果你是帶貨主播,你有一個準確的人設定位了嗎?

第二、主播銷售文案

一個主播的銷售臺詞功力,是提高銷量的強力催化劑。主播怎麼向大家推銷產品,大家才會心動買單呢?

我們不說其他,還是來研究一下現在當紅的頭部主播:李佳琦和薇婭。他們的直播銷售文案,用的都是什麼絕招呢?

先來說說李佳琦,他非常善於運用各種實物比喻,來喚醒女生的豐富想像。

描述口紅的時候,他帶著豐富的表情驚嘆:「好好看哦!」、「這個嘴巴就是女明星的嘴巴!」、「這是銀河!」、「一咬起來,爆漿的感覺!」、「像開了美顏一樣的質感」。

另外,他還完全掌控了女性的細膩心理。

許多女生塗口紅,除了自身愛美之外,也是為了用美貌來和女性比美,吸引異性。於是,就有了這些讓人心動的文案:「讓男人慾罷不能,讓女人羨慕嫉妒!」、「用了這隻口紅,秒殺全場」、「你就是全場亮點。」

我們來看看薇婭,她總是在用「使用者的角色」和「使用故事」來宣傳產品,增加了真實性,打消觀眾下單的猶豫。

例如這款泡腳桶,簡單幾句說了泡腳桶的功能,就一直在和觀眾說:「我平時喜歡怎麼用,我一般會怎麼用,我不建議大家怎麼用,因為會怎麼樣……」

不像電視購物,完全是以第三視角的口吻來賣廣告,而是以使用者的語氣來介紹,介紹任何一款產品,她都會分享自己和身邊的人使用的經歷和感受。

增加了一種可信度。相信很多粉絲看了,二話不說就被種草了吧。

第三、互聯網互動

有人說「直播賣貨就是互動版的電視購物」,那麼直播賣貨有哪些不一樣的互動呢?

① 抽獎互動

如果電視購物是靠各種戲碼來搶奪觀眾的注意力,那麼直播吸引人注意力的方式,一定是抽獎了。

我們打開李佳琦的直播,開播不到 10 秒,就能聽見他高亢的嗓音在喊著:「所有的女生,抽獎來嘍!」、「大家趕緊搶,趕快猛戳屏幕,來嘍,來嘍!」

而薇婭則比較淡定一點:「話不多說,先來抽波獎」,但同樣引得粉絲的彈幕瘋狂滾動。

(中獎截屏)

不管是李佳琦還是薇婭,開播即抽獎的方式,不僅滿足粉絲「僥倖中獎」的心理,賺足了觀看流量,又讓直播充滿互動性和刺激性。

② 主持人聊天式互動

直播本身就自帶社交屬性。我們可以看到薇婭的直播間相當熱鬧。

她在推薦產品的同時,會把粉絲在彈幕上的評論作為話題,和工作人員聊起來,甚至還開玩笑打鬧。營造了一種輕鬆的氛圍,給人的感覺非常休閑、舒服,就好像和一羣朋友在面對面在聊天一樣。

而李佳琦則和他的助理搭配組合。小助理扮演著「損人」、「挑逗」的角色,時不時和李佳琦逗一下嘴,聊聊天,和網友互動,又增加了直播的趣味性。

第四、多種方式促進粉絲留存

直播賣貨的性質,在某種程度上等同於「粉絲經濟」。薇婭的淘寶直播粉絲達 1155 萬,除了直播內容、人設等因素外,少不了引導關注和留存粉絲的動作。

例如,多重關注提醒。在薇婭的淘寶直播間,我看了 5 分鐘的直播,就彈出了近 6 次「關注直播」的提醒窗口。另外,抽獎的時候反覆提醒粉絲:「如果沒有關注主播,抽到獎是會被取消的哦。」

最後,薇婭的粉絲按照親密度分為「新粉」、「鐵粉」、「鑽粉」、「摯愛粉」,親密度越大,等級越高,福利權益也就越大。例如:摯愛粉享有優先的VIP通道,不用搶券就可以直接搶到最便宜最優惠的產品。

而如果你想賺取親密度,需要通過累計觀看,關注主播,發表評論,點贊等方式。這些方式無疑都是有效提高粉絲數和留存量的好招數。

第五、直播購買氣氛激烈

網紅直播帶貨的煽動性,一定程度上,比電視購物廣告更強。

彈幕不停在顯示「誰誰誰買了」、「誰誰誰關注了直播」,「誰誰誰正在去買」 很容易讓觀眾產生一種「從眾效應」,刺激用戶跟風消費。

不僅如此,主播團隊很會營造購物的儀式感和緊迫刺激感。比如,薇婭每次在開拍的時候,她和助理鄭重其事地宣佈:「倒計時開始,54321,開!」,無形中打造了一種購物的儀式感和刺激感。

並且每次開搶後不到 5 秒鐘,就被告知已經搶完。薇婭會特地詢問場外的工作人員:「還能不能加?去聯繫一下,還能不能加?」最後辛苦的努力下,又為粉絲搶到了一批新貨。讓觀眾有一種強烈的「失而復得」感,這時候又開啟了新一輪的瘋狂開搶……

綜合這幾種因素,目前來說網紅直播帶貨的煽動性比電視購物廣告更強,讓人防不勝防。

五、總結

5.1 電視購物增長逐步下滑,網紅直播帶貨的結局也一樣嗎?

如今電視購物在電視渠道上,每年的銷售增長都在逐步下降。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產品質量不過關,商家的虛假宣傳,導致消費者再也沒辦法對電視購物產生信任。

(圖片來源網路)

而現在,我們也常常看到網紅直播也在售賣一些假產品、虛假廣告。前段時間李佳琦直播「不粘鍋」居然粘鍋了。之前人民日報已經點名「網紅帶貨」,廣電總局下發相關的通知,要求加強雙 11 期間對網路直播帶貨節目的看管。

如今的網紅帶貨直播,會步入電視購物的後塵嗎?這個我們尚且不敢肯定,但是,我們可以確信的是,做任何生意都要保持誠信原則,千萬別做一鎚子買賣。

5.2 你能帶走哪 6 點幫助你賣爆產品的經驗?

說了這麼多,那麼總結一下,我們直播賣貨能運用的幾個方法。

一、在定價上:

我們要學會用「錨定效應」。在宣傳產品價格的時候,先給消費者一個「參考價格」或者「相對價格」,讓顧客有一種賺到的感覺。

二、在宣傳文案上:

1、除了宣傳產品本身價值,更重要的是要去描述顧客使用產品之後,所實現的其他夢想。那麼我們可以想想,除了產品價值,你的產品還能不能賦予其他價值呢?比如情感價值,身份彰顯價值等。

2、要用一些豐富的比喻來去形容你的產品特性,去喚起顧客的想像。

3、必須要先了解,洞察顧客的心理,只有抓住了顧客心中所想,說出來的話才能更有銷售力。

三、在經營粉絲上:

1、促進粉絲留存,可以參考薇婭「親密度方法」去促進粉絲的關注量和留存量。

2、打造你的主播人設。直播賣貨的背後是粉絲經濟,更重要的是維護好與粉絲的粘度。而人設是和粉絲接觸的第一步。

我總結的大概就是這幾點。你覺得哪一個方法對你最有啟發呢?

若覺有幫助,歡迎點贊支持~

文末福利:我的其它回答,很可能會幫助你:

吐血總結:做好這5步,你也能在微信自動收錢!

我們花了20天,成交530萬,幹了別人半年的業績他1條朋友圈帶來10萬訂單,用的是這條公式……如何運營出一個有吸引力的微信公眾號?(3K 贊同,8K 收藏)小白如何從零開始運營一個微信公眾號?(11000+字實操乾貨)

---------分割線 ----------

我是坤龍,媒老闆商學院創始人,90後新媒體老司機,在行運營類第一行家。從業4年,曾參與50多個公眾號運營,近20個品牌新媒體營銷推廣,累計5萬多名付費學員。

PS:如果你覺得這篇內容對你有所幫助,有所啟發,我想邀請你幫我兩個忙:

1、點贊、關注我 坤龍和我的專欄首席運營官,獲取最新新媒體營銷乾貨文章。

2、關注我的公眾號「坤龍老師」,第一時間和你分享運營營銷心得。

▼都看到這裡啦,分享乾貨不易,點個贊鼓勵下丫~


1.電視購物是一個純廣播的信息傳遞方式

信息傳遞是單向,互動方式,單一打熱線,發簡訊。這個參與度其實並不高

而主播帶貨這件事,信息互動是雙向的,在移動端主播和用戶是能夠進行高頻次互動,同時主播是能夠根據這些反饋對直播內容和節奏進行調整的。

2.粉絲關係沉澱

一個是冰冷的節目形式

一個是活生生的人,人格化賬號

電視購物復購率不高,買了一次難買第二次

但是網紅帶貨,這些粉絲關係是能夠通過羣組、社交平臺進行沉澱,形成圈子的

這些關係沉澱下來,也就是現在時髦的說法,私域流量

核心就是上面兩點,其他幾點,簡單說下

3.成本高低差異

4.可選商品差異

5.未來想像空間不同

最後,電視購物只是一種銷售方式,但是網紅帶貨是可以去做背後的供應鏈


因為直播賣貨搭建了直播+購物的場景,邊看邊買,體驗感比電視購物好太多了,這就是互聯網科技帶來的生活便利。

另外直播小程序的微信分享也擴散了直播間的傳播覆蓋面。


看你們分析了那麼多,什麼互聯網技術比電視購物技術強體驗好,打法不一樣。

我覺得電視購物無非就是90年代白領們享受的最潮流最科技感的購物方式罷了。

到了2040年,你們的孩子就會一邊用著AR購物,一邊吐槽你們直播購物是有多土氣、那個李佳琪大哥薇婭大姨的營銷方式是有多幼稚。


以前是老年人被電視購物忽悠,現在是年輕人被網紅帶貨忽悠。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