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可以拓展出的內容很多。但核心問題主要是步法。那麼我就來說說這麼些年作為業餘愛好者通過自學和與半專業球員交流的一些步法心得。

1.為什麼要用步法替代步伐一詞,主要是為了強調這是一種羽毛球場地上移動的方法,重點在於是在思想層面上的而不簡簡單單只是在肢體動作上的。作為我們業餘愛好者,沒有專業運動員那樣高強度,高頻次的訓練條件,想養成某個動作的肌肉記憶,所花費的天數是他們的數倍。因為大家都是有工作,有學習或者有家庭的業餘愛好者,每天花在羽毛球上的時間屈指可數。想要彎道超車就得走對路,走捷徑。世界上其實沒有捷徑可言,身體上輕鬆了就代表腦袋要累一點。所以用腦力換取時間,通過思考找到正確的高速公路,然後在高速公路上馳騁實現飛速的前進。

2.為什麼要把第一點拎出來說是因為後面的觀點會顛覆大部分業餘愛好者的認知。

3.先科普一下羽毛球步法分哪幾個部分。網上和社會上普遍的觀念是,步法分啟動,移動,回動三個部分。大部分業餘愛好者觀念裏其實只有移動這一個環節。對於剩下的兩個部分要麼不知道,要麼不重視。在我的觀點裡,重要程度是回動大於啟動大於移動。但是掌握的困難程度是啟動大於回動大於移動,啟動最難,移動最易。所以移動是最簡單也是優先順序最低的。很多人有這麼一種情況,私底下各種步伐跑的很流暢,可是一打起來就完全移動不到位接不到球,我們平時練的其實只是步法中移動的這一部分。移動和所說的步伐是可以大致畫等號的。移動其實是死的,一步兩步三步都是相對固定的。整個步法的核心其實是啟動和回動,這兩個纔是羽毛球場地上移動的靈魂,這纔是步法中法的所在。再說具體一點就是,步伐可以理解為網上各種教程裏的並步,交叉步,馬來步,中國跳等,是肌肉動作。當然,啟動,回動也是肌肉動作的體現但是他們更加強調的是一種理念和規則。

4.回到這個問題上來,接不到網前的吊球。那麼,想到第一層的會去思考移動環節是不是出了問題。解決方案很快會得到解決,那便是當身處球場正中央時可以用並步或者交叉步移動到網前,在後場可以用交叉步配合李矛步到網前。但是這樣正兒八經打起來可能還是接不到,那麼想到第二層的人會去思考啟動是不是出了問題,便會去了解分腿啟動,小跳啟動,前後啟動和平行啟動等。打起來可能還是有那麼一點不順暢,再進一步,第三層的人便會去思考前一拍回動是不是出了問題,於是有了交叉步回動,並步回動,一步回動兩步回動等。沒有啟動和回動,移動就是個擺設,永遠慢那麼一拍。

5.最後給你一個總結。接不到球是步法出了問題。花點時間去了解一下羽毛球步法的啟動和回動。網路上大部分的教學只是停留在步伐的範疇,也就是移動的環節。這也是大部分業餘愛好者場下步伐跑的很順但是場上接不到球的原因。我的回答沒法全面闡述,但也算給你指出了方向。


近網吊球肯定比遠網高比遠網慢,所以你速度夠快的話是可以搶到高點回放的,回放質量好的話,對方上網會跑動更多。根據你描述的樣子,無非兩種情況:

1、你的速度太慢了。那就要練步伐,不用帶球,你就自己找個空場,跑點。六個點也好四個點也行,重點練上網。

2、對方一致性太好,你無法預判對方這球是殺球吊球還是平高球,所以起動慢了。這種情況就讓人給你喂球,練殺上網,他拿一筐球,以前以後,不要等你球打回來就直接喂,不要停,每次練到你的大腿發酸就休息拉伸。


近網吊球接不到的原因很多,先列舉和分析如下:

1. 你離網很遠,除非你是閃電俠,不然肯定接不到這個吊球。這一般來說就是你的回動出了問題,你在接下一個球之前可能都還沒有回中。

2. 你本來以為對方會殺球,或者以為他會高遠,或者你以為他會直線吊球,他卻來了個斜線吊球。這就是預判出了問題。當然如果對手的一致性很強,然後那個球他完全主動,落點選擇特別多,這種情況預判也是很難。只能說你上一個回球質量太低了。

3. 如果前面兩點都不對,你及時回中,然後也成功預判,但是還是接不到近網吊球。可能對方的吊球質量很高,很貼網,你就差那麼半步。那麼可能是爆發力差了一點,或者啟動的時機慢了一丟丟。

假設上面的分析還算靠譜的話,就用關鍵字去找羽毛球教學視頻看看,再多做針對性的練習。


步伐和預判


很關鍵就是啟動慢了。

通常是做好接球準備,提前腳跟抬起,雙腳掌一個小跳,對方擊球的一瞬間你的腳掌剛好落地,獲得地面的反作用力,幫你彈跳出去。

整個打球過程中,腳步幾乎是不停下來的,有點像持續地跳繩,這樣才能保持快速移動能力。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