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的共鳴相對於簡單的視覺傳達更為難得!


給你推薦下面這篇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作者

宋恩庭

知名攝影博主

微博 @宋恩庭

首先非常感謝@宋恩庭作者的教程分享,使得這篇關於如何用照片說故事的教程文章能夠被大家看到,也能夠幫助到大家。

話不多說,讓我們跟著@宋恩庭作者的分享來學習一下吧~

前言

上星期我在微博寫的另一篇攝影文章,裡面提到我們可以找一個固定的題材,每天拍幾張照片,然後留下自己最喜歡的一張,一年365天下來,我們就能看到自己是如何每天進步一點點。

許多讀者特別喜歡這個想法,同時私信詢問有沒有其它類似的題材可以每天堅持拍一點,在練習的同時,也能為自己累積一份可觀的作品

預先規劃一個有趣的題材對我們的攝影很有幫助,因為好的題材可以給我們明確內容目標,解決不知道要拍什麼的問題,還可以有無限延伸的可能,讓作品有量、有故事,給我們一個深度學習的機會。

以下,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七種用照片說故事的方式:

方式一:車站的365天

對於每天坐公交車或地鐵上下班、上下學的人來說,通勤的路上充滿豐富的攝影題材。

舉個例子,我們可以做一個「車廂里的一年四季」,帶著我們的手機或相機,每天在車廂的時候就觀察裡面各種人物以及他們的故事,記錄下這些美麗的人間煙火。

我自己個人很喜歡觀察各種車站的站台,因為車站就像是一個沒有預演的大劇場,上演著一群人的相遇別離。從他們的眼神里我可以為他們編織屬於他們的故事,也可以借著觀察各式各樣的服飾、心情和狀態,加深我對一個城市的認識和感情。

所以我偶爾就會騰出一段時間去坐地鐵,然後隨機下站,在站內坐著一會兒,聽著音樂,看看四周的人,再跳上下班列車,繼續同樣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拍照雖是我們的自由,但是也有可能造成其他人的困擾,甚至侵犯到他們的權益,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能和被拍者交流 (有時和對方眼神接觸,微笑,揮揮手指著相機,等他點頭笑回來,就是一種良好的交流,不一定總是要上前去詢問),這樣不僅能讓我們有機會認識新朋友,還可以鍛煉我們的溝通、社交能力。

我在另一篇文章中也詳細地分享了我街拍人的心得,以及如何看待街拍潛在的衝突

方式二:100個陌生人

延續上面提到的拍照交流,我發現攝影最難的概念不是如何與相機相處,而是如何與人、與環境相處。相機記錄的就是攝影者和環境、和其它人、和自己相處的狀態,因為他所選擇拍攝的角度,用的鏡頭,涵蓋在取景器內的內容,無一不呈現出了這些不同的狀態。

要拍出靈魂,要拍出故事,我們需要能很快地熟悉一個空間內存在的各種動態。最好鍛煉這個技能的方式,就是拍陌生人。

微笑,打聲招呼,走上前自我介紹,然後把這個互動記錄下來。這是很花時間的,因為不像是一般經過一條街,拍完一張就馬上閃人,這種拍照方式要求我們真正對一個陌生人有某種程度的了解。雖然花時間,但是每張出來的照片都會有更多的故事、更多的回憶,而且能更完整的記錄下被拍者的靈魂。

拍攝陌生人的時候,我們要提醒自己,我們首先是個人,其次才是一個攝影師。我們之間的交流,不應該建構在街拍上,不是他會不會讓我們拍,我們能不能拍到他,而是一個人和人之間的交流,一種了解對方的慾望。以這個為基礎,才會有實質的信任,進而有認識的機會。

我們可以立個目標,練習每隔幾天去和一個陌生人說話,然後用相機把交流記錄下來,一年後,完成「一百個陌生人」的作品。想像一下,一年後看回這些作品,這會事件多麼棒的成就,一項多麼有內容,有回憶,有意義的事。

方式三:每天一餐

好吃的食物能讓每個人都開心,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異地旅行,食物都是生活和文化重要的一部分。能把飲食文化和攝影結合,對那些跑出去街拍互動不感興趣的人來說,可能會是更有意思的事。

所以另一個拍出故事的方式,就是拍下自己每天做的菜或吃到的東西。這個當然不是一般拿起手機隨便拍拍記錄一下就交差了事的作業,而是要研究每一次菜色的搭配,擺盤,背景,光線,和各種質地色綵線條之間在圖片里的互動,是一個鍛煉構圖和視覺設計很好的方式。

每天拍下自己最喜歡的一餐,久而久之,就會發現自己不僅拍照變厲害了,做菜更好看,用餐的環境也可能會越來越有質感,生活更有儀式感。

方式四:社會意識

我們生活里,存在著各種可以進步的地方。如果我們對社會有一種責任心,有一種想要貢獻我們的力量讓環境變得更好的心愿,那合併攝影和社會活動會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方式。

我們或許在日常生活中就已經在某些機構參與義工活動,也或許一直都在默默的幫助某些有需要的群體。這時,我們可以拿起我們的相機,同時把這些事記錄下來,用照片故事的方式,把我們的理念分享出去,呼籲更多的人關注這些事情,增加社會意識。

我有位朋友,每個周末都會去流浪漢(稱」街友」)收容所為需要的人做菜,籌備衣服,為他們加油打氣。

這位朋友在做這項義工之前,認為命運是自己掌握的,一個人願意當流浪漢,多半是因為不夠努力,自己的選擇,幫助他只會害了他。但是,透過實際行動去了解、去參與,才發現很多這些人缺乏的不是能力,是生存的信心,是對明天的希望,而我們一般人能擁有哪怕一丁點活下去的勇氣,對這些人來說都是一件奢侈的事。

他經常會跟我分享他幫這些機構照的照片,他也會幫熟悉的街友照像,並且幫他們寫下照片背後的故事。

所以如果你對某些弱勢群體或流浪動物等特別有負擔,可以嘗試用照片說他們的故事,讓其他人有機會能借著這些作品,對這些被社會忽視的群體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方式五:不一樣的角度

因為我們的身高和身體特徵,我們總是有屬於自己習慣看事情的視角。我不確定一個身高180和150的人呼吸的空氣是不是不太一樣,但是能確定他們會留意到的生活細節,以及看別人的角度,都會有差異

我們可以嘗試用不一樣的視角,照一組單一角度的照片,來訓練我們用陌生的角度看這個世界。

例如,一個三歲小孩是怎麼看這個世界的?從現在開始,拿著相機趴在地上,趴在桌上,捕捉一個小孩子看世界的角度。

這不僅能喚起一些我們對這個世界不一樣的看法,也能幫助我們從別人的觀點看事情,了解別人的處境。

方式六:單色系列

如果我們平時都拍彩色照片,我們可以嘗試用單一色系,例如黑白照,來換個方式看世界。

顏色是很搶眼的視覺元素,有時會讓我們無法專註欣賞一張圖片的其它細節

黑白攝影的美妙之處在於它更注重視覺元素,如光線、紋理和形狀。

通過一系列的黑白照拍攝,我們會對光線更敏感,更留意光線下物體的各種形狀,而不僅僅是物件的顏色。

方式七:新的定焦鏡頭

就像上面的單色系列,我們也可以嘗試用平時不會用的焦距去欣賞我們周圍的世界。

16mm,24mm,35mm,50mm,85mm,105mm,200mm等都是大家比較常用的焦距。如果我們平時都用85mm,規定自己只能用24mm,然後拍一個月。又或者如果我們平時拍的都是廣角大景,規劃一系列的作品只用微距鏡頭拍攝。

這樣做能挑戰我們原本看事情的方式,也會強迫我們調整自己往常的拍攝距離,捨棄原本自己已經習慣了的取景方式、構圖方式,還能拍出我們平時不會拍出的作品。

尤其對於喜愛街拍的人,將原本熟悉的50mm或85mm換成24mm,有可能會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因為需要近距離拍人會結構性的改變我們和陌生人互動的方式,對我們的影響遠遠超過拍出來的照片本身。

總結

跟其它創作人一樣,攝影師也會遇到創作障礙或面臨靈感缺失的時候。這時,與其讓自己沒有規則地隨意拍攝,另一種做法就是給自己更多的限制,但是換一套全然不一樣的規則。

規則,在某種程度上都是能激發想像力的限制。人有一種習慣,就是喜歡挑戰規則,破壞規則,我們越是被限制,就越想要想辦法去跨越這些限制。飛機是這麼來的,相機本身也是這麼來的。

所以面對創作障礙,我們可以給自己更多的限制來激發想像力,就像是電影海上鋼琴師裡面的一句話:

「你看這個龐大的城市,它什麼都有,就是沒有結束,面對這樣的選擇,我該如何活?不像鋼琴,鋼琴的琴鍵有開始,也有結束。你知道它有八十八個鍵,沒有人可以告訴你不是這樣的。它們是有限的,但我就是無限的。在這八十八個琴鍵上我可以做出的音樂是無限的。這個我喜歡,這種生活的方式我能接受。 」

- End -

影像學堂—攝影類乾貨和拍照小技巧集合地

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影像學堂(ID:xuetang0813)

加群交流學習,請添加我們的微信號(shemai17)


看你想拍什麼主題

想突出什麼

如是老城就突出老 昏黃 破舊 黑白都ok

往死里調暗 調對比度

人像就取決於心情(下面一波自拍)

心情好了想陽光起來

就調亮整張圖的顏色 背景顏色盡量鮮明 選個黑板前面照相就很難明朗起來…

推薦snapseed

心情不太好想耍酷就暗光 反差色或者黑白

面癱臉+神遊表情+不知道想什麼的眼神

推薦潑辣修圖

想性感 就柔色 暖光

好了 沒啥性感的照片…

推薦snapseed

想迷幻就加光加水各種幻彩非主流

推薦app: kamon

ok 算不算強答?

強答也答完了 我開心就好


看你把照片拍到哪裡

比如這樣

再多加一些前景就不同了


你拍之前想表達什麼,想照片中出現哪些元素,如何布局這些元素來表達想法。

按快門前沒有想法哪來的故事感。


我覺得,從修圖角度,「低對比度,黑白濾鏡,特寫,圖片集······」有很多方法可以增加故事感;

不過最好的方式還是寫字,把照片背後的故事講出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