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真正意義上的包漿,但是就木質手串來說,即使包漿了你總是戴著手上也會發烏臟,也需要用軟布擦拭一下才會恢復光澤,那麼高拋光以後不一樣會達到這個效果嗎?比如用八千一萬目的砂紙打磨拋光,其實你看公園或者路邊的石桌石凳,時間長了被人坐過或者摸過的地方也是光滑油亮的,你能說那是包漿嗎?但是它和包漿的效果不是一樣的嗎?


高拋光只是初期表面光亮,而包漿是木頭手串自身的油性氧化形成的一層包漿皮殼,兩者是本質的區別。

高拋光前期漂亮,料子好後期也一樣漂亮,料質差,無論高拋光還是低拋光,後期都一樣難以完美包漿。

小葉紫檀完美包漿的質感

包漿完美的串子,如果前期高拋光,後期我個人認為,質感也會更好一些。

討論這些的前提,都是本身料子好。


怡情那些暫且不談,說點最直接的。

拋光是物理反應。包漿是化學反應。物理反應沒有改變物質的性質,類似於打磨。化學反應是手汗和木質手串發生化學反應形成。這是倆事。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這兩者之間本質上是有區別的,在買的時候可能看到商家說自己的珠子都是拋光特別高,什麼拋光到4000,5000。這種確實賣相比較好看,但是他最後也會包漿,而且他在包漿後就不如沒有高拋的珠子,並且包漿的速度要慢。

手串在拋光時,拋光機會高速運轉,慢慢的爬到2000,拋光的效果就已經很好了。再繼續拋,珠子本身溫度很高,珠子內部的木漿就開始結晶,起碳,就被破壞了。而包漿就是通過對珠子循序漸進的盤玩把珠子內部的木漿盤出來,再讓他密封氧化。高拋後會把珠子表面的小孔堵住,就使得木漿出不來,就不容易包漿了。

所以沒有經過高拋的更好。


感覺拋光後更容易盤玩掛瓷,但是拋光和包漿真的不一樣,怎麼說呢,你見著實物就能感覺出來,真不行你隨便找你們附近哪有石獅子或者石頭經常被人摸的,你再去商場看看新的高拋的瓷磚,呃,雖然木頭和石頭材質不一樣,但是那個感覺是相通的吧


高拋和包漿的區別

如果區別不大那還要盤它幹嘛?

用手機燈一照高下立判


高拋光的木製手串亮,包漿的也亮但是細看好像玻璃製品,一眼可以看出來!


不知道什麼是包漿?我告訴你一個方法,家裡有用了2-3年的竹涼席嗎?最好是麻將塊的那種,你看看那上面的光澤,那就是包漿,你對比一下就知道了。


一個類似玻璃底,一個發亮外表焦黑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