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王水淹陳塘關,啥時候的事?

以《封神演義》來說,龍王被欺負狠了也沒任何過激行為 而是走正規流程(還被打了一回並遭受性命威脅)啟奏玉帝批准後行動 而且僅僅是拿李靖夫妻二人 並無水淹陳塘關(四海龍王一起來估計是怕對面選擇動手)

並且

在哪吒表示償命後就放過了李靖一家 還誇說此舉有孝名,要知道敖光兒子的筋被下面說話那個抽了啊 敖光自己也被羞辱過 上訪還捱了打 就這樣在哪吒抵命後也沒遷怒李靖 勿論陳塘關百姓? 龍王可以說是封神裏最有「正神風範」的了 怎會水淹陳塘關?

以下原文 不耐可直接看加粗

[且說敖光在水晶宮,只聽得龍兵來報說:「陳塘關李靖之子哪吒,把三太子打死,連筋都抽去了。」敖光聽報,大驚曰:「吾兒乃興雲步雨滋生萬物正神,怎說打死了?李靖,你在西崑崙學道,吾與你也有一拜之交,你敢縱子為非,將我兒子打死,這也是百世之冤,怎敢又將我兒子筋都抽了!」言之痛心切骨。敖光大怒,恨不得即與其子報仇。隨化一秀士,徑行陳塘關來。至於帥府,對門官曰:「你與我傳報,有故人敖光拜訪。」軍政官進內廳,稟曰:「啟老爺,外有故人敖光拜訪。」李靖曰:「吾兄一別多年,今日相逢,真是天幸。」忙整衣來迎。敖光至大廳,施禮坐下。李靖見敖光一臉怒色,方欲動問,只見敖光曰:「李賢弟,你生的好兒子!」李靖笑答:「長兄多年未見,今日奇逢,真是天幸,何故突發此言?若論小弟止有三子,長曰金吒,次曰木吒,三曰哪吒,俱拜名山道德之士為師。雖未見好,亦不是無賴之輩。長兄莫要錯見。」敖光曰:「賢弟,你錯見了,我豈錯見?你的兒子在九灣河洗澡,不知用何法術,將我水晶宮幾乎震倒。我差夜叉來看,便將我夜叉打死。我第三子來看,又將我三太子打死,還把他筋都抽了來。」敖光說至此,不覺心酸,勃然大怒曰:「你還說不曉事護短的話!」李靖忙賠笑答曰:「不是我家,兄錯怪了我。我長子在九龍山學藝,二子在九宮山學藝,三子七歲,大門不出,從何處做出這等大事來?」敖光曰:「便是你第三子哪吒打的。」李靖曰:「真是異事非常,長兄不必性急,待我教他出來你看。」李靖往後堂來,殷夫人問曰:「何人在廳上?」李靖曰:「故友敖光,不知何人打死他三太子,說是哪吒打的,如今叫他出去與他認。哪吒今在那裡?」殷夫人自思:「只今日出門,如何做出這等事來?」不敢回言,只說在後園裡面。李靖徑進後園來,叫:「哪吒在那裡?」叫了半個時辰不應。李靖徑走到海棠軒來,見門又關住,李靖在門口大叫。哪吒在裡面聽見,忙開門來見父親。李靖便問:「我兒,你在此作何事?」哪吒對曰:「孩兒今日無事出關,至九灣河玩耍,偶因炎熱,下水洗個澡。叵耐有一夜叉李艮,孩兒又不惹他,他百般罵我,還要拿斧來劈我,是孩兒一圈打死了。不知又有個甚麼三太子,叫做敖丙,持畫戟刺我。被我把混天綾裹他上岸,一腳踏住頸項,也是一圈,不意打出一條龍來。孩兒想龍筋最貴氣,因此上抽了他的筋來,在此打一條龍筋絛,與父親束甲。」就把李靖只嚇得張口如癡,結舌不語,半晌大叫曰:「好冤家!你惹下無涯之禍,你快出去,見你伯父,自回他話。」哪吒曰:「父王放心,不知者不坐罪。筋又不曾動他的,他要,原物在此。待孩兒見他去。」哪吒急走來至大廳,上前施禮,口稱:「伯父,小侄不知,一時失錯,望伯父恕罪。原筋交付明白,分毫未動。」敖光見物傷情對李靖曰:「你生出這等惡子!你適才還說我錯了,今他自己供認,只你意上可過得去?況吾子者正神也,夜叉李艮亦系御筆點差,豈得你父子無故擅行打死!我明日奏上玉帝,問你的師父要你。」敖光徑揚長去了。] 第十二回 敖光走流程

[話說哪吒在寶德門,將敖光踏住後心。敖光扭頸回頭看時,認得是哪吒,不覺勃然大怒,況又被他打倒用腳踏住,掙持不得,乃大罵曰:「好大膽潑賊!你黃牙未退,奶毛未乾,騁兇將御筆欽點夜叉打死,又將我三太子打死。他與你何仇,你敢將他筋俱抽去?這等兇頑,罪已不赦。今又敢在寶德門外毀打興雲步雨正神,你欺天罔上,雖損醢汝屍,不足以盡其辜!」哪吒被他罵得性起,恨不得就要一圈打死他,奈太乙真人分付,只是按住他道:「你叫!你叫!我便打死你這老泥鰍,也無甚大事。我不說,你也不知我是誰。吾非別人,乃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弟子靈珠子是也,奉玉虛宮法牒,脫化陳塘關李門為子。因成湯合滅,周室當興,姜子牙不久下山,吾乃是破紂輔周先行官也。偶因九灣河洗澡,你家人欺負我,是我一時性起,便打死他二命,也是小事,你就上本。我師父說來,就連你這老蠢物都打死了,也不妨事。」…………古云:龍怕揭鱗,虎怕抽筋。哪吒將敖光朝服,一把拉去了半邊,左肋下露出鱗甲。哪吒用手連抓數把,抓下四五十片鱗甲,鮮血淋漓,痛傷骨髓。敖光疼痛難忍,只叫:「饒命!」哪吒曰:「你要我饒你,我不許你上本,跟我往陳塘關去,我就饒你。你若不依,一頓乾坤圈打死你。料有太乙真人作主,我也不怕你。」敖光遇著惡人,莫敢誰何,只得應承:「願隨你去。」哪吒曰:「放你起來。」敖光起來,正欲同行,哪吒曰:「嘗聞龍會變化,要大便撐天柱地,要小便芥子藏身,我怕你走了,往何處尋你?你變一個小小蛇兒,我帶你回去。」敖光不得脫身,沒奈何只得化一個小青蛇兒,哪吒拿來放在袖裡,離了寶德門,往陳塘關來。時刻便至帥府,家將忙報李靖曰:「三公子回府了。」李靖聞言,甚是不樂。只見哪吒進府來,謁見父親,見李靖眉鎖春山,愁容可掬,上前請罪。李靖問曰:「你往那裡去來?」哪吒曰:「孩兒往南天門去,請回伯父敖光,不必上本。」李靖大喝一聲:「你這說謊畜生!你是何等之輩,敢往天界,俱是一派誑言,瞞昧父母,甚是可惱!」哪吒曰:「父親不必大怒,現有伯父敖光可證。」李靖曰:「你胡說!伯父如今在那裡?」哪吒曰:「在這裡。」袖內取出青蛇,望下一丟,敖光化一陣青風,見成人形。李靖喫了一驚,忙問曰:「長兄為何如此?」敖光大怒,把南天門毀打之事說了一遍,又把肋下鱗甲,把與李靖觀看:「你生這等惡子!我把四海龍王,齊約到靈霄殿,申明冤枉,看你如何理說?」道罷,化一陣青風去了。] 第十三回 哪吒阻攔上訪並以性命威脅

[但如今他還用不著,待子牙拜將之後,方可傳他。」真人忙叫:「哪吒,你快去!四海龍君奏準玉帝,來拿你父母了。

……

且說哪吒飛奔陳塘關來,只見帥府前人聲擾嚷,眾家將見公子來了,忙報李靖曰:「公子回來了。」四海龍王敖光、敖順、敖明、敖吉正看間,只見哪吒厲聲叫曰:「一人行事一人當!我打死敖丙、李艮,我當償命,豈有子連累父母之理?」乃對敖光曰:「我一身非輕,乃靈珠子是也,奉玉虛符命,應運下世。我今日剖腹、刮腸、剔骨肉還於父母,不累雙親。你們意下如何?如若不肯,我同你齊到靈霄殿見天王,我自有話說。」敖光聽見此言:「也罷,你既如此救你父母,也有孝名。」四龍王便放了李靖夫婦。]第十三回 只說了拿父母 無水淹陳塘關表現


龍王壓根就沒有水淹陳塘關,玉帝管什麼管?無論西遊記還是封神演義裏都根本就沒有四海龍王水淹陳塘關的情節。

西遊記:這太子三朝兒就下海凈身闖禍,踏倒水晶宮,捉住蛟龍要抽筋為絛子。天王知道,恐生後患,欲殺之。哪吒奮怒,將刀在手,割肉還母,剔骨還父,還了父精母血,一點靈魂,徑到西方極樂世界告佛。

封神演義:且說哪吒飛奔陳塘關來,只見帥府前人聲擾攘。眾家將見公子來了,忙報李靖曰:「公子回來了。」四海龍王敖光、敖順、敖明、敖吉正看間,只見哪吒厲聲叫曰:「『一人行事一人當』,我打死敖丙、李艮,我當償命,豈有子連累父母之理!」乃對敖光曰:「我一身非輕,乃靈珠子是也。奉玉虛符命,應運下世。我今日剖腹、剜腸、剔骨肉,還於父母,不累雙親。你們意下如何?如若不肯,我同你齊到靈霄殿見天王,我自有話說。」敖光聽見此言:「也罷!你既如此,救你父母,也有孝名。」四海龍王便放了李靖夫婦。哪吒便右手提劍,先去一臂膊,後自剖其腹,剜腸剔骨,散了七魂三魄,一命歸泉。四龍王據哪吒之言回旨。不表。


天庭能用的大將都還沒上封神榜呢,讓玉帝自己動手,那也太丟人了吧。

而且玉帝身子板可不硬啊,隨便動搞不好就和三教撞上了,自己找黴頭有意思麼。就算不是三教的,誰知道哪個疙瘩裡面會冒出來狠人。刷盡萬物,非聖人不可擒的孔宣。斬仙飛刀和釘頭七箭書的陸壓。

再看哪吒原來跟著女媧混的,後面成了闡教三代弟子。玉帝去抽哪吒好呢,還是抽自己的手下好?

管,是能管,但是真的沒必要。後期聖人入場肉搏,玉帝這小胳膊小腿的還是別參合這些破事了,惹不起。


《封神演義》沒有水淹陳塘這個情節。

其次,這部小說有的地方挺迷。

小說裡面提到「哪吒洗澡的河在東海海口」,一方面又說「東伯侯、北伯侯攻打陳塘關」。

講道理,如果陳塘關離海很近,東、北二侯要進中原的朝歌,反而派兵去打一座海濱之城,怎麼想都是腦袋有問題。

所以從全文看,唯一合理的情況,就是陳塘關在內陸,且是東北方要塞。

哪吒「鬧海」的本質是,陸地發生一件事,對海洋造成了一定影響,海洋並無許可權插手此事。

如果要交涉,龍王應該派一文臣,去陳塘關,和李靖商議此事。

而不是派麾下大將,入人王領土,於人間要塞,仗勢行兇。

龍王此舉,一犯殷商疆土(派出將領),二害殷商子民(要殺哪吒),理虧在東海而不是人界。

結果反而龍王佔理,奉玉帝的旨意包圍陳塘,此事於殷商,著實不公。

如果哪吒真在海邊行兇,龍王以海域被侵,愛將及王子戰死為由,去殷商尋仇家,水淹陳塘,倒也說得過去。

此外再說另一宗案,涇河龍王降雨。首先,按照天地之間的規則,人是萬物靈長,食用其他生物,符合道理。

那袁守城替漁人占卜,漁人打魚養家,買魚者以魚果腹,本就合理。

涇河龍王為私仇不顧天規,降雨多少事小,因私廢公事大,故而受罰。


這個目前發現只有《封神演義》有。看原文。

敖光見物傷情,對李靖曰:「你生出這等惡子,你適才還說我錯了。今他自己供認,只你意上可過的去!況吾子者,正神也;夜叉李艮亦系御筆點差;豈得你父子無故擅行打死!我明日奏上玉帝,問你的師父要你!」

……真人忙叫:「哪吒,你快去!四海龍君奏準玉帝,來拿你父母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