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討論2002年的羅納爾多時不能忘了一個前提

那就是在此之前的兩年多乃至於四年他過的是多麼凄風苦雨

自從1998年世界盃決賽之後他就沒有過過什麼好日子

接連不斷的受傷使得他的狀態和國際米蘭的成績一落千丈

從1999年11月開始右膝蓋十字韌帶連續兩次斷裂傷停共二十二個月

復出後和主教練庫珀不合。總是打不上主力,打不滿全場

在2002年五月四日意甲最後一輪的比賽中大好形勢下猝然失敗痛失冠軍淚灑賽場

在世界盃開賽以前在意甲上一賽季的比賽中也就是之前兩年多一共就只出場十多次(兩年多就只出場了十多次!根本沒機會找回狀態)

同志們啊

這種韌帶斷裂的重傷(只要稍有了解就知道這是什麼級別的重傷)當時很多人懷疑他還能不能再踢足球。范巴斯滕29歲退役就是才發生不久的前車之鑒 。而羅尼當時才23歲

即便能恢復大部分人也很難重回頂峰

可是羅納爾多在2002年世界盃表現了世界一流前鋒的實力!

打進了八個球!半決賽和決賽都是只有他進球!

八個球往前破了多少年的封存的記錄。往後到現在還是沒人超過八個球

如果這都不算驚艷這都不算驚世駭俗的表現

還有什麼算!

此外在半決賽對土耳其的比賽中的進球精彩程度足以排進世界盃前列

就是因為他當年的表現太震撼人心

所以即便當年他在聯賽出場次數並不多。表現並不能算最好。依舊拿下了當年的世界及歐洲雙料先生

這就是2002年羅納爾多的右膝。長達26厘米的猙獰傷痕

這是現在羅納爾多的雙膝。


02世界盃,巴西奪冠的最大功臣,我覺得應該是貝利…

開賽前,記者訪問貝利,你覺著巴西能奪冠嗎?

貝利:不看好,法國,阿根廷和義大利實力都是很強的。

結果法國阿根廷小組沒出線,義大利磕磕絆絆出現讓韓國黑掉了


謝邀。

要分時間段看待。

我們評價一名超級天才在頂級大賽上的個人表演,依然要客觀和全面。從世界盃近百年的整個歷史過程來看,主要從如下因素進行考量。

主要是:綜合當時個人和團隊獲得的成績、個人表現對單一一屆世界盃的影響,對當時足球運動造成的巨大推動作用;除了上述因素,其實還要加進個人因素、團隊環境、外部比賽環境的綜合影響。

結合諸多因素來看,1986年馬拉多納不可思議的「五球五助攻」確實可以排到第一。然而,我個人覺得這個「第一」還是有爭議的。

羅納爾多在2002年韓日世界盃的表現,如果時間劃分從1986年至今的話,可以排第二,但如果從第一屆世界盃開始算的話,那的確排不到第二。

附帶說明一下,貝利依靠1958、1970兩屆世界盃的頂級表現,為自己奠定了全地球第一位球王的地位,但他在單屆世界盃上的個人表演的確沒有到逆天的程度。

還有四個人的表演,在所屬的時間段帶給了整個世界過分巨大的震撼。

如果僅算最終奪冠的加成:加林查在1962年的天使之舞、保羅·羅西1982年的「復活」,其實都不亞於羅納爾多的2002年個人表現。

畢竟加林查算得上「殘障人士」,而保羅·羅西1982年世界盃正賽階段之前剛剛因為涉嫌打假球而坐完「球監」,他個人希望能有15場比賽來恢復自己的狀態,結果只用了2場熱身賽(我能查到的是2場熱身賽)和7場世界盃正賽,就把大力神杯帶回了義大利。

如果要算上沒拿到世界盃冠軍的球員:有兩人的個人表現可以比肩羅納爾多,而其中一個,甚至可以撼動馬拉多納。

前一位正是第一代轟炸機,1970年單屆世界盃打進10球的蓋德·穆勒。至於半決賽聯邦德國輸給義大利,這就是時也命也。

後一位,是「法國佬」。

世界盃歷史上第一位魔人,身披13號球衣,單屆世界盃13個進球,讓後世晚輩皆俯首稱臣。如此不吉利的數字反而成為了他不可一世的註腳,因此才得名「魔人」。

如果不是隊友雷內·比利阿爾特(Rene Bliart)賽前扭傷了腳踝,他無法入選國家隊名單前往1958年的瑞典。

他的球鞋破了一隻,如果不是隊友15號斯特凡·布呂埃將自己的球鞋借給他,他也無法完成這一驚世駭俗的壯舉。

如果不是半決賽國家隊隊長10號羅伯特·容凱第36分鐘受傷離場——當時沒有換人制度——他在當屆世界盃最佳球員、皇馬中場核心雷蒙德·科帕(當時身穿18號球衣)的支持下,搞不好真的會教17歲的貝利做人。

貝利上演了自己世界盃生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帽子戲法,正是此役。

然而,這位魔人六場比賽當中星光四射,一掃正賽之前法國隊羸弱不振的評價。

第一場7:3大勝巴拉圭,魔人即上演帽子戲法。

第二場不慎2:3負於南斯拉夫,魔人梅開二度。

第三場2:1勝蘇格蘭,魔人和科帕雙星閃耀,各進一球。

1/4淘汰賽4:0痛擊北愛爾蘭,魔人梅開二度。

半決賽2:5輸給巴西淘汰,魔人打進一球。

季軍爭奪戰6:3血洗上屆冠軍聯邦德國,被很多法國人認為是揚眉吐氣的一戰,後世都稱為「敦刻爾克的反擊」。這場比賽聯邦德國相比半決賽,更換了六名首發(查過的資料顯示,赫爾貝格對半決賽負於瑞典極為不滿,於是給了其他人機會),然而誰也沒想到魔人單槍匹馬上演大四喜,「從第一分鐘到終場哨響之前,他都在屠戮對手」。

因為這場比賽,魔人在歸國之後,當時很多上了年紀、飽受二戰創傷的法國人,更喜歡稱他「戴高樂將軍」。

他就是朱斯特·方丹。

很可惜,方丹和1970年的蓋德·穆勒一樣,只撈到了世界盃季軍,但1974年蓋德·穆勒終於登頂圓夢(而且是擊敗了「飛人」克魯伊夫),而方丹因為兩次骨折傷勢過重,28歲11個月的時候就宣布退役。

現在很多人不能理解方丹的可怕,他的體格的確不算得特彆強壯,但重心極穩、平衡能力特別好;最可怕的在於兩點:嗅覺敏銳、射術全面。

超常的捕捉機會能力、左右腳的射門技術都出類拔萃,使得方丹能在瑞典大殺四方。看過方丹的比賽錄像你就會知道,他從奔跑、搶點到射門完成的那一刻,整個過程體現出了超出儕輩的穩定性,這樣的穩定性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成就的都是超級球星——特別是在歐洲,個人技術遠遠不如南美球員細膩、實用的前提下,射門穩定性就成為了「一招鮮吃遍天」的終極奧義。

後來的赫斯特、博比·查爾頓、蓋德·穆勒,甚至波蘭的博涅克,都是如此。

普斯卡什和方丹其實都是歐洲「穩定/高產型前鋒」的開創者,遺憾地是前者被匈牙利國內動亂拖累,而方丹則因為世界盃的神跡放大了這一歷史功績。蓋德·穆勒將這一類型推到了極致。

要知道,方丹穿的是借來的球鞋。以前的球鞋可不像現在這樣,只要碼數合適,隨便借一雙也能穿得很舒服。


雖然我是義大利球迷,個人認為02年世界盃就是個恥辱。

但是看過羅納爾多踢球的,不得不服。。。

貝利、馬拉多納、克魯伊夫等等,包括當年的皮耶羅、博格坎普、里克爾梅、里瓦爾多、小羅等等等等盤帶大師們,他們的動作都隱蔽、小、靈、快,並且變化多端。

但大羅的動作,大開大合,簡簡單單,看上去誰都能完成,但就是能把你過了。高速奔跑狀態鐘擺過人,就這一項,踢過球的應該都知道需要怎樣的身體素質和球感才做的了。

野球場上,模仿小羅動作的人很多,因為小羅很多動作是在原地靜止下完成的,腳靈活一點,模仿出來也像那麼回事(動作做完後的瞬間啟動就是另一回事了)。但是大羅的動作,一般人真做不了。

98年和02年兩屆世界盃,應該都算大羅統治時期吧,只是98年可惜了,遇到另一個盤帶界的鬼才----齊達內。


記得04年還是05年,已經走下坡路的羅納爾多重傷復出,世界歡呼。

然後巴西阿根廷世仇來了一場熱身賽吧,羅納爾多左右騰挪,三個點球,輕鬆3:0.

你可以想像羅納爾多踢球的可怕和觀賞性。

哦,對了,十八歲的時候就叫外星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