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見到的說,窮不是問題,不肯給花錢纔是。


先說窮但是沒遭到歧視的。

老婆大人就是家裡很窮,她從小就很清楚這點。也沒影響她長成個快樂的野丫頭。

她考上大學的時候,泰山大人開家庭會,明說家裡的錢只夠在她上大學、弟弟上大學、家裡蓋房三件事中的一件,相信大家的自覺。

大學也照樣上了,除了窮點也沒啥出格的事。也沒影響她假期打工之後高高興興坐著硬座四處跑。另外說一句,九十年代打工還是比較困難的。

畢業頭三年老婆完全是我養的,她每一分錢都交了家裡。後兩年她收入增加,她家裡也緩過來了纔不是全額。不給不行,她畢業時家裡已經只有一千存款了。小舅子上大學至少保證了同學間中等水平吧。

哦,還有前面說的房,前幾年終於重蓋了。至今泰山以為是老婆和小舅子一家一半,其實是小舅子主動把錢轉過來要我們轉給泰山的。

錢當然是重要的事。但一家人是一起的賬有另一個演算法。還有,我們七零後沒那麼脆弱,謝謝。

特別感謝泰山大人。除了堅持要了兒子和對小舅子生了女兒不高興,再沒表現過重男輕女。終究還有點重男輕女是環境使然,我們能理解。


另一個例子。大學時我認識個姑娘用她的運動員津貼貼補她表妹上學。她舅舅不肯出她表妹的學費,連高中都是她爸爸去勸了才給上的。她家家境也一般,所以她也幫一份。

聽說她表妹大學畢業後死活把戶口賴在大學直到結婚,結婚沒辦儀式。不過大概她舅舅也無所謂吧,反正他有兒子也有退休金,作為縣級市的醫生大概退休金也夠花了。

希望她表妹能以比較平和的心態對下一代,不要把負面情緒繼續往下傳吧。


變成什麼樣呢

那些情緒就像在地道里永無天日骯髒的羞恥的污水流入人生的長河裡,哪怕在擁抱大海的時候都是帶著卑微的味道,慢慢發酵成餘生裏的恨。

彷彿是不為人知的祕密,埋在土裡,長在我心裡,蔓延了我的全部青春。

我家不窮,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爸媽也沒有反覆強調,我該有的沒差不該有的也不多。只是我忘記不了那些買東西時的猶豫和家裡人因為錢逐漸情緒化的臉。


倒沒窮到極致,但是一直被提醒家裡沒錢,家裡沒錢省著花,給5塊希望我剩下4.5那種

經濟觀念很弱,不會存錢,有購物癮,但是買太貴的東西會帶起我應激性的抑鬱情緒 買完真的想不開會把自己關起來哭好多天那種,因為沒有錢也不喜歡參與任何社交活動,永遠都沒有底氣

我都不羨慕那些有錢人家的孩子,那些雖然窮但是會給孩子灌輸「雖然家裡很窮但是父母都很愛你,你真心喜歡的東西我們也會儘力支持」這種觀唸的,我羨慕的不得了

因為我家不光窮,還父母不和


窮可以 別沒事強調因為我才窮的呀

都是因為你生病花了家裡好多錢才窮的

你上學花了多少多少錢所以家裡這麼窮

因為你……所以家裡

所以窮就算了別生了孩子把貧窮的原因怪到孩子身上就行 你問我長大後變得怎麼樣

從小超級乖聽話努力幹活 家裡讓幹嘛幹嘛 特別好的孩

抑鬱 從小就帶著愧疚感去生活 拚命幹活希望讓家人滿意對得起他們付出的錢 生怕自己做的不好就讓他們覺得我的命 不值得那筆錢 每次提錢的時候都恨不得從小死掉算了就不用花錢讓家人為難了

不用長大從小就抑鬱 抑鬱這個詞還沒流行的時候就常常想著死去 沒有好好享受過所謂無憂無慮的童年


我姐,永遠控制不住消費欲,當然我更多的理解為思維認知能力差。

而我,在初中時便不再愛學習,不再似小學時那般宿舍熄燈後打著手電筒的刷奧數...只是想著學個技術然後打工,後來技術學得七七八八吧,卻也非常厭惡那個行業...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