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周深最近走的偏愛豆路線,但是有歌手的實力,但是缺失創作型的歌手能力


歌迷和粉絲的區別在於歌迷對歌手永遠是高要求,只對作品認可,容易忽視過程,粉絲對於歌手來講更願意陪他一起熬過每個階段。當然沒有說誰錯誰對,只是立場不一樣,前者能督促歌手提升業務水平,後者能給歌手鼓勵。

關於部分朋友對周深的質疑我個人能理解,但對於周深我更能理解,畢竟我也是入了社會的人。今年周深在歌手後小火了一把,利用熱度上綜藝刷臉,ost也在頻繁的發。但是我這裡想說一點的是,其實在今年之前周深的綜藝並不少,只是大多太糊了,沒有人看到,今年的青春環遊記是二台常駐綜藝,而且是周六黃金時間段,這個資源非常好,請不要嫌棄,跟著楊迪賈玲刷國民度,而且在這個綜藝中周深抓住一切機會呈現音樂舞台,比如和郎朗的幽靈公主。

對於ost的話我,看了下近期的採訪,其實今年發的很多ost也不是近期錄的,嗯,錄的時候也沒法考慮過後面的事啊,只能說周深太敬業了。最近發的商業曲裡面重啟,荒原,船長,應該是歌手後錄的,明顯感覺得到有大的變化,變化的原因我相信歌迷和粉絲朋友們能懂。

另外,某些朋友認為周深火了以後沒有保持初心這個問題。嗯,6年以來,周深在各種場合裡面都說的是他就是個唱歌的,他需要的就是舞台,所以在我這裡周深的初心就是唱歌而已,沒有其他複雜的東西。舞台的話,周深火了以後,有兩個例子,一個是央視的經典詠流傳,專門注意一下,周深在這個節目里有一首完整的情是何物幾句鶴和紅梅花兒開,央視爸爸給的時長是20分鐘,為什麼願意給他呢,請想一想。另外一個是昨天廣東衛視的流淌的歌聲,勞動號子後的二次合作,節目組自己都說一不小心等到了周深火,逮著這個羊毛使勁褥,看過的朋友都知道昨天他唱了多少首吧,去了現場的朋友回來說一首沒剪,所以昨天周深單人的舞台的時長有多長請再想一想,放在2020年以前,他有這個待遇嗎?周深自己說過好好唱歌很難的,出道六年才略有起色,希望各位能真的理解這句難是有多難。

接下來周深的路線不出意外就是綜藝和音樂兩手抓,保持曝光量,接商業歌曲和綜藝養自己的音樂。正好今年周深合約到期,大後方有大的調整,從各方面看到的消息應該是和平解約了,之後他會選擇怎麼樣布置大後方也是他自己要操心的,這個真的挺重要的,不能再像之前那樣了,耗不起。另外周深的二專也在進行中,相信歌迷和粉絲都非常期待,現在質疑他的朋友不妨再等一等,看看他本人也非常在乎的專輯會不會讓你失望吧。

最後,請各位歌迷朋友保持你們的高貴,依舊高要求對待周深的作品,但也請稍微耐心一點,給他一些時間,28歲的人了,還是拎得清的。

ps 一時激情打字那麼多,沒有整理語言,有語句不通或者邏輯錯誤的地方請海涵。謝謝各位。

更新部分———————————————————

剛發完沒多久就看到周深有線上演唱會的消息,各位歌迷朋友和粉絲朋友可以看看呀~期待舞台

20.7.25凌晨更新———————————————

周深出道六周年,重新演繹了化身孤島的鯨。很好聽。還是那個他,不過重新出發啦~


可能回答有點走題,但這真的是我看到這類有關「路線、創作」的問題的時候,最真實的想法。

看豆瓣,現在有的人拿創作去狙周深,還說音樂人格的問題。真的是挺容易讓人生氣的,黑不了他唱得確實好聽,就開始說他沒音樂人格。

我懂,這種套路。就是想讓路人覺得他好聽的,洗腦周深的歌沒有比格(諧音,怕被拒保)

就跟一個高端品牌,被人黑它沒有設計風格沒有底蘊一樣,這樣高端就做不起來了。

就挺搞笑的,誰能說得出來什麼是音樂人格?那我還能說我覺得周深的音樂人格就是歌頌一切美好。從他的memory的改編和門鈴的思想表達,真的歌如其人。無論一首歌背景如何黑暗,他都喜歡能把其中的光明表達出來,或者要留下希望。

不過老實說,他確實OST資源多,這類歌曲沒辦法很好表達自己的內核。

然後又說到創作問題。一直不吐不快,這些說周深沒創作能力的,是覺得歌手唱歌不是一種創作嗎?一首歌怎麼表達,怎麼咬字,哪裡輕哪裡重,唱法的運用如何與歌曲搭配,不都是自己音樂審美的表現?至於唱作人,曲詞自己早就構架好了,唱出來的難度我覺得比純歌手要容易。因為歌手要揣摩作曲作詞人的創作思想,可唱作人在創作的時候已經有了大概的框架,剩下的就是唱功問題而已。

當然我不是說詞曲創作簡單,只是從演繹歌曲的角度來講,純歌手就是要比唱作者更難去演繹歌曲,因為歌不是自己寫的,你必須把自己的思想和風格滲透進去,也要把作詞作曲者的思想表達出來。

所以創作能力不是那麼表面的東西,不是編曲好聽、作詞動人才是創作,演繹一首歌更是創作的一部分。我挺喜歡周深現在的進度,把歌唱到最好再考慮其他。我也不強求他一定要去創作。

術業有專攻,能唱能創作的終究是少數。他能把自己的聲音從被大多數人嫌棄的「反串」,到現在擁有一群死忠粉絲,並且自己給自己的聲音打上了「周深」的標籤,不也是一種偉大?而且等他音樂素養積累到一定程度,我覺得應該也會有自己創作的歌曲出來的。

我就是歌迷,兼不混飯圈的粉絲。所以希望粉絲別讓我遵守飯圈規則。我理解生米為周深付出了很多,但是前幾天在B站是真的發生了一些不是讓我太愉快的事情。另外希望周深快點找到一個專業團隊,現在我真不覺得他公司在粉絲引導和輿論控制上有什麼出色表現,感覺大粉都是熱愛發電較多。以前人少,這樣好管理也比較自由。但現在人多了。就比如我看周深的採訪我能感受到他對粉圈的管理,或者說希望擁有怎麼樣的粉群是有一定思路的,但是這些思想落實到粉圈卻變成了另一個風格,有點矯枉過正。

希望他越來越好,二巡加場能搶到票就去,代言有需要的就買,專輯出了就支持。


先說結論,他是這個時代稀缺的純人聲歌手。那,我轉載一個北京青年報的稿件吧,我覺得專業的問題,還是專業人來回答好了。侵刪。

《達拉崩吧》真功夫:周深的「古典美」(原標題)

2020年05月15日 星期五 北京青年報◎愛地人(作者,該作者有微信號) 今年大熱的綜藝節目《歌手當打之年》,以華晨宇奪得「歌王」作為節目的尾章。 而和往年的《歌手》相比,因為多了「當打之年」這個定位,倒成了對中生代和年輕一代歌手的一次檢閱。雖然因為人數的限制,無法提供全景展示,但還是一次比較有代表性的呈現。可以這麼說,出現在今年《歌手當打之年》節目里的所有歌手,在未來五到十年里,都將是華語樂壇各自領域的中流砥柱。 如果要說今年《歌手當打之年》的總決賽,尤其是結果的排名,有什麼遺憾的話,那就是在華晨宇奪得「歌王」的同時,周深卻沒能得到演唱第二首歌的機會。 這麼說,並不涉及排名合理性問題,因為音樂本身就沒有可以量化的評判標準。只是如果讓華晨宇和周深這兩位歌手能夠走到最後,其實是一件更具指向意義的事情。畢竟,作為90後的唱作歌手和人聲歌手代表,華晨宇和周深確實代表了行業的一種高度。 尤其是周深,和華晨宇在這次《歌手當打之年》里符合預期的表現不同,這一次的周深,則給人更多意料之外的驚喜,甚至還因為《達拉崩吧》這樣的歌曲,讓自己在更大範圍內出圈。 純人聲型歌手已經是少數派 周深無疑是目前國內比較有代表性的純人聲(Vocal)型歌手,而這個類型的歌手,放到幾十年前,也是歌壇最常見的歌手類型。從台灣地區的鄧麗君、鳳飛飛、蔡琴和費玉清,到大陸地區的李谷一、毛阿敏、田震和那英,這些都是華語樂壇歷史各個時期的純人聲型歌手代表。

但再看今年的《歌手當打之年》,不算來自日本的70後歌手米希亞,以及以團隊身份亮相的「聲入人心」。作為華語樂壇80後和90後歌手的一次集結,在所有正式演唱的歌手中,卻只有周深、袁婭維、吉克雋逸和胡夏四位非創作的人聲型歌手。

除此之外,像蕭敬騰、徐佳瑩、毛不易、劉柏辛、白舉綱、太一、隔壁老樊、耿斯漢、秦凡淇等等,全是唱作歌手。即使是因為演唱技巧問題,總是引起爭議的黃宵雲,其實同樣也是一位標準的唱作歌手。她在第四期節目里唱的《打開》,就是自己的原創作品。 這可不是《歌手當打之年》節目組的有意為之,甚至可以說是在一種無意狀態下折射了目前華語樂壇的現實——90後之後的歌手群體,創作已經成為了一種音樂基因,成為各自音樂世界的一部分。 再加上這個時代主流的搖滾、電子和說唱這些曲風,本來就要求歌手有創作表達能力,就更讓創作成了這一代年輕歌手的某種標配技能。寫得好不好另說,但你要會。 甚至在這幾年的偶像成長型節目里,很多新人都自帶創作屬性。早一代的男團成員像吳亦凡、張藝興和黃子韜等,更是早就具備了唱作整張專輯的能力。 也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純人聲型的歌手,反倒越來越成為這個樂壇的少數派。而當更多歌手都往全才領域靠的同時,歌壇自然就越來越少精於唱功的歌手。 大家都在玩個性,但卻少了好聲音。 周深的優勢,是風格化歌手的劣勢 正是因為大部分歌手都分心去創作了,也讓留下來的這些純人聲型歌手自然而然成了精英。像今年《歌手當打之年》的四位純人聲型歌手裡,無論是80後的吉克雋逸和袁婭維,還是90後的胡夏和周深,他們都在各自的領域處於絕對的領先水準,甚至暫時都看不到接班人。 這其中,周深又是非常類型化的人聲型歌手。如果用影視領域做一個類比的話,擅長演繹女聲音域的周深,很像「特型演員」,比如像周星馳、成奎安、吳孟達、孫紅雷、陳道明等等演員,基本都會因為自己的形象或特色,被限定在某些角色定位中。

而周深在《中國好聲音》之後的發展,也是朝這個方向走的。比如他演唱的很多影視歌曲,都和古裝劇有關,也都是古風類作品。因為這樣的作品,最能體現出周深聲線的古典唯美。

與此同時,也因為有著特殊的音域,所以周深在這幾年的音樂選秀節目里,幾乎成了最搶手的幫唱嘉賓。他獨特的聲線,既能為歌曲增添一種典雅的意境,也可以通過差異化的音色和音域,起到一種非常特別的和聲效果。 這樣的歌手,正是傳說中的一招鮮、吃遍天。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往往也是一種從起點就可以看到未來的歌手。 但和擅長演繹女中音的蔡琴,歌聲甜而不膩的鄧麗君以及儒雅浪漫的費玉清等等唱功高度風格化的前輩歌手相比,成長於這個社交化互聯網時代的周深,卻有著遠比上世紀更兇險的歌壇生態環境。 在這個時代的歌手,往往需要不斷地學習和進步,才能跟得上不斷迭代的速度。尤其是年輕歌手,只要稍微放鬆一點對自己的要求,很快就會被更新的歌手取代。 所以,周深靠的不是高度風格化,而是在風格化的同時,依然不斷變化。 融合表演是另一種層面的創作 很明顯,在今年的《歌手當打之年》里,周深並沒有用以不變應萬變,來讓歌迷加深對他的固有印象。 當然,周深在最開始,表現還是「正常」的。第一期節目的《大魚》,以及第二期節目的《願得一心人》,都是他此前發表過的作品,也是他個人的代表作。而第三期的《能解答一切的答案》和《無問》,前者同樣是他此前推出過的作品,後者在選曲和演繹上,也都屬於周深的舒適圈。但這兩場因為疫情之間被隔離,所以周深只能在自己家裡進行錄製,多少限制了他的一些發揮。 總之在第四期節目之前,周深都是人們印象中的周深。甚至在一些社交媒體上,一些並非周深的歌迷,已經開始對他的演繹發出了審美疲勞的抱怨。而這,也正是之前所說的,像周深這樣唱功高度風格化的歌手,在這個時代所要面對的困境。

不過,從第五期的《Monsters》開始,周深就慢慢突破了他的舒適圈。這首歌曲里的花腔女高音與搖滾相結合,也形成了一種歌劇搖滾的即視感,戲劇張力十足。音樂意境也從亭台樓閣,轉換到了金色大廳。

真正形成話題的,還是《達尼亞》和《達拉崩吧》兩首作品,尤其是後者。 在《達尼亞》這首作品裡,周深把朴樹的作品進行了更多藝術化的擴充。俄羅斯歌劇和牙買加節奏的轉換,好聽、好玩,卻又並沒有背離作品原意,而且還有一種高級感。 至於上了熱搜的《達拉崩吧》,從一定程度上,已經成了一種人聲組合實驗,多種咬字、音色的快速切換,既符合互聯網時代觀眾對歌手的期待,也體現出一個歌手技術的峰值。 但不同於很多嘩眾取寵的拼貼,以《達拉崩吧》這首歌曲為例,周深的人聲組合,是建立在細節的精準基礎之上的,一看就是真功夫,而不是蜻蜓點水的假把式。這其實也是吃開口飯歷史的傳統,從梨園到曲藝,再到唱片工業時代對於歌手的培養,往往都需要進行台下十年功的技藝打磨,才能贏來最後的一夜成名。 隨著音樂門檻的越來越低,以及唱作型歌手的大量出現,導致越來越多的歌手要麼以博眼球為方向,要麼以追求創作個性的名義,忽略了演唱基本功的訓練,也使得唱功這種基本功,反而成為歌手努力繞開的方向。而能夠真正用演唱來表達人聲美感的歌手,也更是屈指可數。 會創作不是壞事,但創作不應該成為歌手不好好唱歌的借口。從一定程度上,作為非創作型歌手的周深,在這次《歌手當打之年》舞台上,倒是完成了另一種層面的創作,即用紮實的唱功技術,來豐富和拓展人聲表現的全新可能性,並且通過人聲跨界與組合等等形式,讓演唱能夠突破作品主題、編曲的框架,實現另一個緯度的音樂自由。 一方面,周深的變化,符合了互聯網時代的娛樂屬性;另一方面,周深對於技術追求的不變,又讓他成了這個時代純人聲型歌手的高度和底線。他既是人聲型歌手的好榜樣,甚至從歷史的角度來講,也為人聲型歌手開闢了一種新的升值方向。

(以下是我作為一個不聽歌會死星人的理解)

同樣的結論也在其他一些專業人士的評價中說過,總結起來就是:現在不缺乏自我表達性強的創作型歌手,他們敢於表達展現自我,依靠鮮明的音樂個性吸引著粉絲,但純人聲歌手越來越少,這種類歌手更多是依靠強大的唱功 ,以第三視角向聽眾傳達音樂的美感,讓聽眾在歌聲中聽到的是聽眾自己的故事。周深更接近於老一輩歌唱家的特質,「這首叫哈姆雷特的歌我唱給大家聽,但你聽到的是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而不是我的」。(好拗口不知道表達清楚沒)。

再歸回正題,周深是走什麼路線的?有樂評人說過周深的音樂之路有些迷茫,在一堆OST中找不清方向,替他惋惜。其實大可不必,周深的聲音和唱功就是他的路線。就像最早大家評判周深的聲音是男聲、女聲、還是童聲的問題,現在只有一個結論:這個聲音的名字叫周深。


單純看了某些答案前來吐槽

為啥會有人覺得周深粉絲跑偏了,什麼往流量路線去這種話。

我自己是看著粉絲怎麼從不注重流量到開始重視流量的,平時刷微博看到有一些點贊的任務也會去點一點。雖然以前沒混過飯圈,但我並不覺得有什麼問題,我也沒有很重視。

直到我明明覺得他挺火了的時候,居然還發生了春遊結束後導演和製作人寫小作文噁心了一把周深粉絲,導演說什麼周深是他挖掘的,因為這個節目火起來的。(具體忘了別杠)真的笑掉大牙,導演跟周深14年就認識了,怎麼那個時候不見得您挖掘挖掘,歌手紅了之後請他上節目那叫挖掘嗎?製片人小作文更是隻字不提周深。

當時我就很不爽,開始想認真做做數據了,以為這種不尊重的事那是最後一次,但萬萬沒想到。

去年錄製跨界歌王,因為疫情期間所以有線上觀眾,有個評委居然評價他說 能火起來都是因為性別反串,還說了句特別噁心的還好你爸媽把你生成了個男的。(應該是這樣,具體忘了,反正扯到了爸媽和生)

真的沒想到還能發生這麼這麼侮辱人的事,那麼為什麼這些節目組這麼不尊重他。

因為他沒流量,這些人當然欺軟怕硬。我能利用你做噱頭,反正看起來粉絲也沒多少人能反抗,那有的節目組為了吸引人的目光當然會那麼做,畢竟社會裡心思不正的也不少。

所以從那以後粉絲更注重數據了。

我們做數據不是為了別的亂七八糟的什麼。我們是為了他能夠獲得節目組和金主爸爸的尊重,這些事讓我們知道了只有實力是不夠的,周深已經做的那麼好了,我們不希望粉絲會拖他的後腿。

而做數據的效果是明顯的,節目給的鏡頭會變多(想起以前那些鏡頭少的時候),給他的排面也變大了,央視頻這類官方號也經常發一些周深相關的視頻來完成kpi。

他一直在努力的保護我們,那麼我希望能盡我們所能的來保護他。

貼個1.10騰訊頒獎時說的和可可愛愛的

修圖cr老冰棒的少女呀


利益相關:我是深深的歌迷,時長4年多

深深現在的路線,從現實的角度來說,一方面保住飯碗,一方面追求夢想。正是一種「腳踏實地,仰望星空」的發展模式。從本質來說,他的路線就是——讓自己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流行歌手,能靠音樂好好地活著。

我完全知道題主設問背後隱藏的提問——目前頻繁上綜藝的周深是不是不再專註音樂事業?他是不是想趁流量變成一個綜藝藝人?

我先說我的答案——深深會一直是那個熱愛唱歌熱愛音樂的深深,他是歌手這件事不會因為他參加了很多綜藝而改變。

前面所謂的飯碗,對於將長期以流行歌手身份活動的深深來說,就是自身熱度、粉絲群體的鞏固與路人盤的積累。世上歌手千千萬,別人打開音樂軟體想要聽歌,大多會直接選擇自己熟知或者喜歡的歌手唱的歌。假設你的一位朋友去參加了男團選秀,台上一群人中間你肯定會多看他幾眼,甚至全程眼神鎖定他——我們對自己熟知的人會不自覺地給予更多關注,而關注度真是一位流行歌手在樂壇安身立命的本錢之一。因此,讓觀眾們持續性地看見他,讓他們知道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叫周深的嗓音清澈性格活潑的愛唱歌的大男孩,甚至對他日益熟悉,這一點非常重要。

想成為一個舞台表現力上佳的歌手,大舞台的歷練不可或缺——音樂綜藝節目提供了這樣的舞台。

參加綜藝節目,尤其是音樂類綜藝節目,讓深深的演唱表現力有了質的飛躍。我剛剛關注周深的時候,他微博粉絲數量是35萬,我清晰地記得新人時期的深深經歷了哪些辛酸,也清楚地知道他在演唱方面存在哪些不足。這麼多年過去了,我慶幸他能接到一系列衛視的音樂綜藝,為他感到高興,也感嘆自己珍藏著的聲音即將得到更多人的喜愛。

在《聲入人心》、《我們的歌》、《2020歌手》等一系列音樂綜藝節目過後,曾經那個在大舞台上缺點自信的深深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成長,或者說,在進化。他從這些音樂綜藝里獲得了更多更大的舞台,讓觀眾聽到他的聲音;獲得了與各路歌手交流認識相互學習的寶貴的機會;獲得了各種業界前輩老師以及節目製作人的認可;更重要的是,他逐漸學會對一首歌傾注飽滿的情感,並且在舞台上傳遞這種情感,這是讓觀眾被打動的根本——他在參加音樂綜藝的過程中一步步打磨這種技能,直到現在基本可以熟練地駕馭一首歌曲的情感表達。我感受到了他作為一個流行歌手逐步變老練的過程,每一步來之不易。

綜上所述,參加音樂類的綜藝節目對深深的歌手路線來說,極度有益。

至於其他類型的綜藝,我沒怎麼關注過(本人歌迷一枚),聽風評看觀眾的反應,我覺得他成功地讓更多人認識並且喜歡他了。這樣一來,他的粉絲群體會日益壯大。基於他在其他綜藝里充滿綜藝感的表現,他的路人好感度也會不斷增加。這些對於一個流行歌手來說,都是極其珍貴的東西。因為想要真的靠音樂活著,並且在娛樂圈發展下去,就必須有足夠大的路人盤和足夠穩固的粉絲群體支持他的音樂——在內地目前的娛樂圈狀況下,幾乎只有上綜藝這一個方法能達到如上效果。只在錄音室里悶頭唱歌是不可能成為有國民度的歌手的,現在已經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再好的歌手再棒的音樂如果沒有足夠的宣傳營銷和關注度,一樣不可能為歌手本人創造收益。

深深唱了那麼多Ost,我只能說,這是他本質為歌手的一個表現——靠唱歌養活自己。

紅了以前,他唱Ost是為了養活自己,紅了以後他唱Ost是為以後的發展打下基礎。目前國內歌手的現狀——出專輯不如出單曲。如果不是擁有相當國民度或者流量的歌手,都很難出專輯養活自己。一張專輯需要的投入太多,大部分歌手都很難自己做專輯創收。所以唱Ost就是養活自己的一大途徑。我也很高興他能接到這麼多Ost的邀約。

至於深深的音樂追求,基於我對他的了解,他是不可能放棄的。更多更好的作品一定會有,請大家給小周一點時間籌備,再關注他久一點,再愛他多一點吧。他是歌手周深,他就是走歌手路線的,他值得期待。

為深深打個廣告吧:2020.7.25 晚19:30 QQ音樂可以免費看到深深的線上音樂會,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