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社會要求女性能生養,能經濟獨立。

如此下去,女性在社會中會不會享有比男性更高的地位,掌握氏族的領導權?


謝邀。從現代社會女性經濟獨立,聯想到可能恢復母系氏族社會,的確很有創意~

我先說個人的結論:我認為人類社會不會「恢復到母系氏族社會」,而是會「進化成氏族鬆散的漂流型社會」。然後我再說一下,自己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

首先請注意:人類在原始社會階段,生產力極端低下!!人的抗風險能力,生命質量都低得難以想像。(平均壽命20歲;30歲相當於今天的百歲老人)當時採用任何氏族制度,只有一個目的——整個族羣能存活下去。早期女性負責哺育幼兒與採集野果,相對男性更安全,存活時間更長(男性在捕獵過程中,經常反而成為猛獸的晚餐);女性在哺育過程中,有時間與同族羣女性聊天交換經驗,(就像當代女性在閑置物品羣,打折團購羣,其交流的密度與總量,令男人望塵莫及)因此對怎樣更好找食物水源,選擇遷徙地點,經驗更豐富(類似當代女性,知道怎樣網購更省錢)。因此當時,男人圍繞女性生存,是更經濟的方式。

從母系氏族過渡到父系氏族,最大原因——氏族人口增長。從狩獵採集過渡到早期農耕,男性在生產中地位越來越重要。男性創造了剩餘的財產,由此產生價值交換與社會分工,掌握了權力;突破氏族限制,以男性為核心建立了政權。掌握了暴力機關的組織,不斷兼併征服,逐步發展成如今這個世界。

寫到這裡,要不可避免地TJ一下下了——因為俺要趕緊為媳婦剛買的大衣結賬去。父系氏族發展到今天的弊端,在這一刻展現得淋漓盡致——可以說,氏族社會,已經從一榮俱榮的「命運共同體」變為了似有還無的「節日餐桌上的親戚」。現代城市化的家庭已經高度原子化:家族認同與家族日常活動前所未有地減弱,迫使單個原子家庭的夫妻雙方都不可避免地 捲入 到對方的私人活動中(且對其絲毫不感興趣)「無人分擔的重擔」讓婚姻初始建立的信任紐帶被快速消耗。找人替代?似乎目前還不現實(如果你不陪著,媳婦會找另一個願意花時間陪她的男人,似乎不太妙)


人類屬於哺乳動物,天然就是母性哺育後代。

母性獨立哺育後代時期,會選擇最強壯的雄性交配,一般雄性是沒有交配權。

父系社會,男性普遍獲得交配權,並組成家庭養育後代,這樣人口數量開始了翻天覆地的增長。具體內容看:http://www.abbmm.com/bbs/read.php?tid-12758.html


除非女人能夠製造絕對多數的社會價值


不會。

為啥呢。

母系社會過渡到父系社會是迫於自然的壓力,雄性主權有利於族羣發展。

而時代發展到現在,其實掌權的性別無所謂了,都可以。

但是已經在權的雄性不可能放權。

所以最多最多人類在未來統治者地位上消弭性別因素,但是回不去母系社會了。


除非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男人超額太多,重新形成女性崇拜,否則不可能。

即使這樣,也不可能回去。因為最難改變的是思想,行動會先於思想改變,那就是開展戰爭,缺女人就搶女人,男人先廝殺。

不過現在已經開始了另一個趨勢,男人女性化,這方面亞洲人又先走了一步。


生殖崇拜嗎?還恢復母系社會

等等,多生多養,既能增加消費,又能補充社保基金,還能解決人口老齡化,它不香嗎?

等等,這樣不是把現代女性當生殖工具嗎?

所以,到底要不要恢復母系社會呢?糾結。。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