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輪迴,我們在這無盡的輪迴中是為了體驗悲歡離合,還是為瞭解脫。


規律分為三類:

1,機械論,宿命論眼中的規律:無法逃脫。世界悲觀,我們以為自己是演員,其實我們只是木偶。

2,自由意志眼中的規律:遵守規律即為自由。規律以內擁有自由,規律以外不去觸碰;那麼我們存在的意義,就是更瞭解規律,並在規律限制的範圍內,獲取自己最想要的東西。

3,量子論中的規律:有人稱為不可知論,規律可能是以上1或2的一種,但是我們不知道,我們部分的受限於規律的自由,但是在量子的眼中這件事情最終是無法證偽的,因為宇宙只有一次。在這種情況下,觀察與選擇,纔是自由的開始。我們的觀察決定了世界的走向,那麼我們要善用我們的觀察。


我們的存在就是去思考意義,因為如果沒有我們,宇宙有沒有意義都跟我們無關(所以我不太贊同純唯物主義,或者純唯心主義,二者一旦分開,就搞不清楚一切的本來面目了)

如果沒有生命,只是一堆死氣沉沉的物質(咱們現在不知道石頭,大樹,小草,閃電甚至地球 整個宇宙,到底有沒有意識)宇宙也就沒有了意義。意義即是唯心主義。

所以唯心論,我覺得也就是這樣的,我們不在,沒有意識思考,宇宙其實從側面說,也就不存在了。這和量子力學也是不謀而合。

沒有意識的介入,可能物質本身並不是我們看到,觀察到的那樣。可能還是「無」,有了意識之後,纔有了「有」,以及產生了二元論(有無,生死,開始結束,我和非我....)


為了把這個世界想明白。

如果能改變一點點,那更好了


內容審核中

內容將在審核通過後自動發布

以唯物思維來說

1.加速熵增進程

我們都知道熵增定律,而生命作為高度有序的造物,需要持續攝取負熵來維持有序性。生命活動會非常高效的破壞周圍的有序性。當然,這個「高效」目前只是相對來說 不能放在宇宙尺度來看,畢竟我們太渺小了。但是我們一直以來都在加速發展中,幾十年前登陸月球,現在正在試圖登陸火星,以後呢?太陽系中有價值登陸的行星、太陽系以外、開普勒22b、各種類地行星,充斥寰宇,像螞蟻一樣,在宇宙這個麵包上製造出密密麻麻的「坑洞」 值得一提的是:文明的發展與個體的幸福度是成反比的,文明越發達個體幸福度越低,賽博朋克文學的核心要素「高科技,低聲活」就是由此而來。文明發展於我們個人而言弊大於利,但文明發展好像就是個定勢,不會受任何個體意志的影響。

2.回饋母體

其實這個應該算一個流傳度比較高的幻想吧,只能作為我們由活著的意義這個問題產生的迷茫情緒的宣洩口。我還挺喜歡的

說的是我們都是來自於同一個母體,有叫「大聖靈」的,有叫「宇宙意志」的。我們從這個母體中分離,來到這個世界,體驗悲歡離合,生老病死,七情八苦。死亡後回歸母體,將體驗到的感覺回饋給母體,使母體更深邃,更精彩?我也不知道怎麼說,就是這個感覺。

輪迴說根本上就是個幻想,沒有任何事實觀察做依據,不是什麼理論,這個說法漏洞很多,邏輯不通,經不起推敲。但為什麼這麼多人堅信呢?因為怕,我們害怕死後的虛無,害怕死後的空白,相較來說我們更願意相信死後會以另一種形式存在。

我更喜歡比較無聊的科學輪迴說:構成我們身體的原子是不死的,我們死後這些原子會回歸自然,飄搖幾十年,某朵玫瑰花的花粉可能來自於你,折射彩虹的水分子可能來自於你,如果你和你的愛人葬在一起,你們可能會組成一塊磐石,密不可分。可能會成為另一個人的一部分,不分彼此。

唯心來說

意義這種東西從來都是相對的,每個人的人生意義都是自己定義的,沒有誰能決定你的意義。

假如人生就是我們可以體會的全部

那麼這段人生就是你唯一需要在意的事情

假如這個宇宙沒有準則

那麼你就是自己唯一的準則

假如這個宇宙沒有目的

那麼你就自己定義他的目的

我的答案是,以好奇作為活著的動力,因為世間還有無數我想了解的事物。以活著作為活著的動力,因為我不想死。

發佈於 8 分鐘前?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我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沒有意義!因為即使得到最終答案,對你自己,對人類都不會有任何改變!應該是人類之外的世間萬物的存在,對我們有什麼意義?這纔是有意義的問題!我們纔是主體!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