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不適合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沒有標準的答案。

對於我個人來說,是適合的。

畢業找了六七份工作都沒有做下去,當時被巨大的絕望感吞噬,成為了一名家裡蹲,痛苦痛苦還是痛苦,徹底淪為了一名一無是處的人,徹底不再參與社會的運作。現在想想,當時真的不知道怎麼挺過來的,我扛痛苦的能力越來越強了。

因為,當時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但是在男朋友的引導下開始讀書,想著喪失了行動能力,最起碼學習能力還是有的,能夠讀很多書也挺不錯的。

所以,去年一口氣讀了50本書,今年因為寫作,佔用了很多時間,所以只讀了23本。我的讀書與抑鬱症的感受都記錄在了文章裡面。

我之所以認為讀書適合自己,是因為這幾點。

1、讀書讓我找了個事情做,不因為無法工作就浪費光陰,也等於是個寄託和念想吧。

2、讀書極大豐富了我的知識,讓我比過去的自己懂的更多,這也算是一點小小的成就感吧。

3、讀書糾正了我一些扭曲的認知,改善了我的思維方式,讓我鑽牛角尖的次數減少了很多。

當然,在情緒崩潰的時候學的所有東西都會不管用,但是也不能放棄讀書,畢竟我在這件事情中看到了切切實實的好處。

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促使自己去寫作,因為讀了一些東西,就有表達的慾望,就是不吐不快的感覺,把自己讀的東西內化成自己的,再寫出來,串成體系,思維會更加清晰。同時,在寫作的過程中,也是讓自己靜心的過程,耐著性子把想法一個個字地敲出來,還有寫作的過程會遇到各種想不通的情況,再返回去去讀書,倒逼輸入。所以,這是個一舉兩得的過程。


我最近突然認為抑鬱症的人普遍都缺乏信仰,沒有一個特別信賴的東西,這就導致情緒很容易崩潰,內心沒有支點,加上心理能量不足,想法很容易陷入極端,也很容易受別人影響,搖擺不定,導致更加痛苦。

有的人是通過信仰宗教來緩解痛苦的,有的人是堅持認為會存在一股信念支撐著人們往前,還有的人信仰知識。我們不是聽說過一句話麼:知識就是力量。擁有足夠多的知識,就有無盡的能量。

所以,我不信仰宗教,也不相信自己會激發出自己的信念,我試了十年了都沒結果,我也自覺自己是個意志力很差的人。所以,我願意信仰知識。去不斷探索真理,去無限接近真實,無限接近這個世界的真相,只有不斷拉近自己和真相的距離,才能活在現實中。

所以,不斷學習,不斷讀書,不斷用知識豐富自己的頭腦精神,無限探索真實的世界的時候,內心就會平靜很多,才會意識到自己的渺小,也會意識到抑鬱症的渺小。


我看了下答案 因人而異吧。

我輕微雙向重度抑鬱 我的建議是 先治療 再讀書。

不要好了點點就回去讀書至少要好一大半。

因為這種病得過的也懂 認知力下降記憶力衰退 容易情緒化 還容易獃滯。你如果奔著考好點就去治療 如果混日子那回去讀也問題不大。因為是因人而異 你得看你承受力到什麼地步 學校就像高壓鍋 初三高三的更是。為了自己還是去治療一段時間吧。

如果藥物中有安眠成分的 就好像奧氮平…喫了會老困站著也困的困23小時的。你還是在家呆吧…

想說的大概是這樣 等我想到啥再補充吧。

最後 揉揉你喔。

要相信世界有光 也要相信奧特曼 ?

我回來了 我想到我要繼續說什麼了

回到校園後你很容易懷疑 覺得這個人不喜歡你 那個人對你有意見什麼的 人際關係更能讓你自閉

你如果發病起來 別人不知道或者腦癱一點的就會討論來討論去 然後你就全校皆知了 我們學校就有一個 女孩子 精神分裂 發病把宿舍的人嚇到了 一傳十 十傳百 女生就全校皆知了

你學不進去就要調理 硬學會導致焦慮的


適合。

人類沒有不適合讀書的。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精神的食糧。不說別的,雙相障礙思維奔逸的時期,不讀書很難排解。我作為一名雙相患者,有切身體會。

假如您問題中「讀書」有另外一層含義:上學;那麼我覺得應當視情況而定。假如學校生活中有您壓力的主要來源,並且它是您當前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您最好選擇嘗試去工作。因為對於患者來說,工作也許相對比上學輕鬆。但普通人對於哪個更輕鬆這個問題,回答一般是相反的。

就算是工作也不要放棄閱讀書籍。書籍能夠帶來很多快慰,解決一些人生的疑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書來讀,是人類自出生起擁有的最高等級的權利。假如您不愛上學,也請不要排斥閱讀書籍。提高對這個世界認知的清晰度,當真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我們是一羣對世界的認知扭曲的人。書籍能夠矯正我們的認知,帶給我們相對正常的人生體驗。

以上。祝您身體健康。

2021年1月24日


個人認為,讀書沒有適不適合,只有想不想。

如果想繼續讀書,那主要問題應該是:如何看待、解決在讀書過程中的發病問題。

我的做法是:找到發病的扳機點,明確自己與人、事、物的安全界限;降低對未來的預期標準,練習認知重建和呼吸;無論多少,感謝每一個進步和收穫。

跟自己說:可以哭但不要歇斯底里地哭;可以喫但不要無窮無盡地喫;可以失眠但希望儘快調整回來。

抑鬱症和雙相都是生存意志通過生、心理等形式警示我們:「親愛的,問題嚴重了,快來解決呀」。

一般來說,我們需要持續不斷地自救。每個生病的人都需要鍛煉自己分辨能力,確定各人的發病前兆、表現、持續時間、轉換點以及發病先中後期的應對和維持。

除了持續不斷地自救,我們還需要外援。外援的話,我只有過掛號看醫生和心理諮詢兩種。

對於外援,心態也要放平,醫患之間也講究緣分的。

不管怎樣,找到讓自己和他人之間差不多舒服的界限就可以了。


不知道題主所說的讀書是指在學校學習還是看書

如果是去學校學習的話還是盡量不要

學校就像是一個高壓鍋,特別是初高中的時候,很容易被壓的「喘不過氣來」外部環境也是病情加重的主要因素,可以選擇休學在家一段時間好好調整自己,之後再去學校可能會好一點

休學在家的時候可以偶爾聽聽音樂,聽和諧的輕音樂最容易放鬆了

不用一直躺在牀上,多走動走動,在家裡散散步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如果是看書的話

我的答案是適合

在病情還算穩定的時候偶爾讀一讀優秀的文學作品或者科普類作品都是不錯的

不用一下子把書看完,可以一天讀兩三頁也是很好的放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