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有什麼地方比火箭彈(或導彈)優秀?

以致於所有國家在設計坦克時,為坦克配備的主力武器 都是火炮 而不是火箭彈(或導彈)?

貌似,如果坦克所裝備的主力武器是導彈,而不是火炮,坦克就既可以對付武裝直昇機或戰機,又可以對付陸地載具,

而當坦克所裝備的主力武器是火炮,坦克就只能對付陸地載具,

為什麼導彈還不能取代火炮成為坦克的主力武器?


首先確實有這麼個圖紙玩意符合題主的描述

1:是坦克 2:主力武器是導彈 3:可以對付飛行器和陸地載具

看了一下其他的回答,都沒有舉出這類東西啊……

比如551,pereh,WZ122,IT1,這些打灰機也太拉胯了……

題主需要的其實是這個東西

這是目前最符合題主描述的

至少上面那三點都能滿足嘛

這個東西就能說明為啥題主要的東西不現實

1:導彈系統、雷達系統都太大了,M1已經很大了,這個炮塔比M1的還大,還是緊緊巴巴

這就導致炮塔防護嚴重拉胯,雖然是坦克,但沒那麼結實了

什麼東西都塞到一塊是不好的,最後會什麼都干不好

2:坦克除了打坦克,還要打軟目標,打建築物等等

導彈不是不能打,但是載彈不夠,你不能見個掩體就用這個,突破性能就拉胯了

3:這玩意只有三個人,因為東西太多,M1裝填手的位置被擠掉了

再把駕駛員除掉,三種武器兩個人操作,武器效率肯定拉胯

4:既然東西多,去掉大毒蛇行不行?去掉武器站行不行?

導彈有近界,坦克要有對步兵的防禦,都是去不掉的


這其實不是一個傻問題。

問題的關鍵就在於以下幾點:

第一,武器的殺傷力在於它最終投射到目標上的能量,如果不考慮自身的戰鬥部裝葯,則炮彈依靠膛壓獲得動力的效率要遠超過火箭彈靠拋射工作物質獲得動能的效率。

同樣的推進劑,炮彈是在炮膛里拋射,因為坦克本身的自重極大,所以推進裝葯的大部分能量都分配到炮彈上了,炮彈在極短的時間內就獲得了很大的加速,這個效率是火箭彈所遠遠不能匹敵的。

火箭彈要達到同樣的速度,裝葯要多很多倍,所以火箭彈遠比炮彈大。

火箭彈的好處是它不需要顧忌膛壓的限制,可以無限的加裝助推劑,無限提高射程,依靠長時間加速,火箭可以有比炮彈更高的速度。

問題是,坦克炮基本沒有曲射的需求,都是視距內的直射,這點距離火箭彈的優勢就不存在了。

所以在威力相同的情況下,帶火箭彈頂多帶個十幾枚,而帶炮彈卻可以多幾倍。這對坦克的火力持續能力和持續控制戰場的能力有很大的好處。

這裡補充說明一下——為什麼不考慮彈頭自己的裝葯的破壞力,而只考慮動能?

因為火箭彈能裝葯,炮彈也能,並沒有什麼額外的殺傷力優勢,這方面是個平手。

更不用說現在複合反應裝甲對化學能彈的抵抗力強了不少,所以動能上的差異是個關鍵問題。

第二,速度本身還影響到到射擊的有效性。在短距離內,火箭彈比炮彈花費的飛行時間長得多,幾公里外的目標在這段時間裡足夠跑出很長一段距離,命中率堪憂。(所以炮射導彈需要制導來修正偏差。)

第三,坦克因為要降低受彈面積,普遍都做得很低矮,這導致它很難有足夠的對地探測能力,這就使得它即使使用導彈,對地面目標的射程也受限。因此它作為導彈的載具基本帶的都是防空導彈——對空就無所謂自己的身高是多少了。對地它能看到的基本都能用炮打到,如果射程實在遠,可以用增程炮彈或者炮射導彈。

但炮射導彈顯然就不是你所說的那種東西了,因為它個頭實在太小了,射程很近,也是視距內攻擊而已。

射程近就意味著它離前線近。離前線近,面對的環境就危險,發射平台就必須自帶重裝甲。

一般的導彈不走這個思路。它們的思路是拿個輕裝甲或者乾脆無裝甲的履帶車(甚至輪式車輛)、拖著裝葯充足(於是射程足夠)的大型彈體,不是在離戰場只有十來公里的地方,而是離著五十公里、一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安全距離,靠著尺寸高大的搜索雷達、預警機、衛星、前線作戰人員的指引定位,安安全全的靠長射程取勝。

這個完全不是坦克的生態位了,裝甲是徒耗燃料的累贅。既然沒裝甲,也就無所謂坦克了。


2014年開始,一種此前從未出現在媒體上的以色列導彈坦克出現在加沙和黎巴嫩前線拍攝的戰場照片中。當時觀察者網就對它做了報道。當時所有人都認為這是一種新型裝備,然而最近以色列官方首次證實了這種導彈坦克的真實情況,這居然是一種30年前研製的坦克,在其漫長的服役生涯中,從未在媒體鏡頭前曝光。以色列國防軍稱這種坦克為「佩瑞」(Pereh,希伯來文音譯,意為「狂野」)式,它搭載的導彈是「長釘NLOS」導彈的前身「塔木茲」(Tamuz)型。

以色列國防軍官方網站發布的「佩瑞」導彈坦克「標準照」

以色列國防軍官方網站7月15日發表文章,首次介紹了這種導彈坦克的真相。它的實際情況與此前觀察家們的推測有很大差別。

以色列國防軍官網文章稱,國防軍最近公布一種特殊武器,30年來它一直處於保密狀態。這就是「佩瑞」式導彈坦克。這種坦克被改裝為導彈發射車,它的外形非常獨特而且具有誤導性。該車使用「塔木茲」反坦克導彈。

「佩瑞」坦克是一種基於「馬加奇」(M60「巴頓」)(觀察者網註:原文如此,但從照片來看,「佩瑞」的底盤應為M48型坦克)改裝而來的裝甲車輛,它安裝有一個加大的炮塔,炮塔後部有導彈發射器,內部容納12枚「塔木茲」導彈(拉斐爾公司生產的「長釘」NLOS導彈的自用型)。導彈發射器和火控轉塔平時摺疊在炮塔後部,發射的時候才升起。為了保密原因,在炮塔正面安裝了一門偽裝用的「火炮」。

直到兩年前,「佩瑞」坦克幾乎還完全不為外人所知。不過,在第二次黎巴嫩戰爭中,有一張這種坦克的照片曾泄露到網路上,但是當時並未引起注意,如今已經很難找到這張照片了。兩年前,兩輛「佩瑞」坦克在接近敘利亞邊境的戈蘭高地上被拍攝到,以色列隨後在國內網路論壇上清除了所有照片。不過還是有一些國外論壇注意到了這種坦克,並給它起了「8月8日型」或「GH長釘」等代號。隨後,在戈蘭高地和加沙地帶執行作戰任務期間,又有一些照片泄露。不過,為了安全目的,以色列媒體上出現的這些照片很快就會被刪除。

以色列軍隊從1985年前後開始裝備「佩瑞」坦克,直到最近才宣布解密

「佩瑞」坦克的火炮其實是偽裝,它的主要武器其實是安裝在炮塔尾艙內的12枚「塔木茲」導彈

2012年時在戈蘭高地首次曝光的「佩瑞」坦克

兩輛「佩瑞」坦克,其中後方一輛艙門打開,可以看見其中的導彈包裝桶

不過考慮到這種坦克已經有較多曝光,軍方終於決定將其解密。並批准了公開這種隸屬於炮兵部隊的精確制導武器。在2011年時我們就已經公開了「塔木茲」導彈的存在,當時公布的導彈發射車採用的是M-113裝甲輸送車底盤。

「塔木茲」導彈是以色列拉斐爾公司80年代生產的,這種導彈在第二次黎巴嫩戰爭(2006年)中首次大規模參加實戰。導彈的飛行速度為220米/秒,以色列國防軍很快擴展了它的用途。在敘利亞內戰期間,我們使用這種導彈作為反擊越境炮擊的主要武器,它有效地摧毀了敘利亞軍隊的炮兵陣地。在加沙地帶,國防軍使用這種導彈打擊「卡桑」火箭發射陣地,也相當有效,能夠在敵人轉移之前擊中目標。在加沙行動期間,國防軍發射了超過200發「塔木茲」導彈。

圖中可以清楚看到12枚導彈

此前外界將這種坦克誤認為「馬加奇5」型坦克

從這張照片中可以辨認出其主炮是用鐵皮焊接的假炮

以色列國防軍退役懷特上校是「佩瑞」坦克的主要研製者,在這種坦克解密後,他在社交媒體賬號上發表說:「我要對我的家人和朋友們道歉,因為我一直不能告訴他們我在幹什麼。我一直帶領著我的同事們從事秘密的武器系統研製工作,現在我們終於可以告訴你們,『佩瑞』坦克已經裝備部隊了。」


火炮有什麼地方比火箭彈(或導彈)優秀?

最主要的因素:彈速。

準確來說,坦克的主要武器是直射火炮,而不是曲射火炮、火箭彈和導彈。

直射火炮是天然的發射後不管武器,並且其特性賦予了彈藥非常優秀的進攻型能。以陶式反坦克導彈為例,雖然500-3000米射程內理論命中率可接近100%,但是因為其僅有278-320米/秒的飛行速度,使得其發射平台在引導導彈飛行時不得不保持靜止長達數秒乃至十餘秒,和直射火炮發射動能彈1800+米/秒的速度頃刻之間抵達目標相比,簡直就是毫無進攻能力的縮頭王八。

反坦克導彈是天生的防禦性武器,因為高精度導彈必然需要引導,無論電視線導還是激光指引,都需要指引平台在引導時保持靜止,這就使得發射平台無法一邊發射一邊進攻(或後退)。同時,因為一次只能引導一枚導彈,這就使得攻擊頻率大幅度降低,進而導致使用用途受限。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導彈的抗干擾能力和導彈發射平台的耐壓能力遠低於直射火炮坦克。激光引導的導彈會被煙霧、天氣、激光雜誌系統干擾,線導導彈會被地形乃至灌木障礙物干擾,但直射火炮不會——只要能夠光學瞄準,就能開展射擊。

布雷德利上的外掛陶氏發射管只有四個,多加一點不好嗎?不行,因為根據美軍對於歐洲戰場的估測,考慮到蘇軍裝甲單位的對沖速度,打完四發必須轉場,不然就會被蘇聯坦克騎臉了。而同樣的這段時間裡,只要能發現目標,蘇聯坦克可以進行十輪以上的行進間射擊。

補正:吐了,隨手找的圖上面掛的不是陶氏,是毒刺!半夜寫的答案沒仔細看圖,而且也記錯了印象里的布雷德利的導彈裝數Orz…真是好人丟在刀刃上了…

下面這個才是陶氏!

只有兩個!


1.不是沒有,老被忽略而已

以3M7「龍」為殺傷手段的IT-1算火箭彈或者導彈作為主武器的坦克嗎?

早期的287工程
後來的287工程

以432為底盤開發的287工程是否是算火箭彈或導彈做主武器的坦克呢?

主要攻擊手段為炮射導彈的775工程,是否是算火箭彈或導彈做主武器的坦克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