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和當下失去了連接的緣故。

和人交往,帶著不知道什麼目的,就是想找個什麼結果的心態,就會不知道在幹嘛的樣子。

急躁,但不知道自己要幹嘛,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急躁。

反正就是急匆匆地,想改變眼前的樣子。

但是,愛只有在當下的連接中才有。

只有你不帶目的地和小孩玩的時候纔有。

只有你不急著去追尋你投射出的想要的那個結果纔有。

2、

愛在當下。

如果你知道愛在當下,你就會放下所有的改變之心去和她溝通。

以上都比較抽象。

舉個例子,我侄女有次不小心弄壞了一個什麼東西,要是被她外公發現,又是一頓罵。我碰到這種事情,我會告訴她,遇到事情不要緊張,自己能搞定嗎?自己不能搞定你就把這個情況傳播出去,看看別人能不能解決。

總之呢,沒有解決不了的事。

你不要急於改變,就什麼事都可以改變。

3、

總之呢,如果你知道,不急於追求心裏面的目標,只是和眼前的事情保持注意力,這裡面就會愛和美好的事情。

如果你不帶目的,你發現,你可以和小孩皮一整天。

你做什麼事都會有耐心。

你會發現,根本不需要改變什麼,放心陪伴就什麼都有了。

順便也可以讓自己學會接受自己。

不求結果,可以讓自己學會接受自己,養好自己的脾氣。

《道德經》說,「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暴脾氣不能長遠,心態放緩才能長遠。


其實你要搞清楚你父親是怎麼影響你的,在這個過程中你是否有各種情緒,認為自己是受害者?搞清楚這些,再想辦法跟你父親和解,這個和解不一定是你們二人的互動和解,最主要是你自己要把這部分和解。區域中立不偏執了,再想如何跟你女兒相處,如何建立健康和諧的相處方式。


從題主所提的情緒方向來看,您已經留意到自己情緒上有些偏差狀況,並且你也希望期待自己不把這樣的情緒傳遞給孩子,這就是一個新的開始。當然也感受到您因為這樣的狀況而受到了很大的困擾,從心理學和個人成長以及心理成長的角度,這是由於在權威上自己期待父親角色給您的認同缺少而給你造成的影響,當您在解決你所遇到的生活上等等的困難而無法解決時,您的內在就會產生對自我否定的念頭信念,轉而就會有情緒的發生。建議現在的您:1、承認父親的性格情緒是自己無法改變的現實(意思是降低對父親性格情緒改變的期待)。2、當自己情緒來的時候,承認自己現在有情緒了。3、找個自己獨立的時間拿一張紙一支筆寫寫自己的優點、做得好的地方。是當自己同樣的情況出現時就拿出來看看、讀讀。4、關於孩子的部分:告訴孩子,因為你看到了她的什麼行為?讓自己產生了情緒,而不是你不好,這是自己沒有把情緒管理好的原因,自己也需要在這個方面去學習成長,讓我們一起來成長好嗎?願這個建議對您對情緒有所幫助,若有需要可以給我留言。


你父親的出發點和初衷是什麼?


其實我挺搞不懂的,你既然意識到了,那就改啊,改變了對女兒的態度,你就不會受父親的影響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