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是考慮在標排45000的限制里針對MK7發射的新的超重彈做一款更均衡的設計


沒有,完全沒有。

1938年初,美國海軍確定南達科他級戰列艦後續的4.5萬噸級新型高速戰列艦的設計方案——衣阿華級戰列艦,最初的工作是在THOMAS HART少將帶領下進行的,最初計劃裝12門16英寸/45倍徑Mark 6或9門18英寸(460毫米)主炮但在3月31日會談決定了該艦還要更強的裝甲和更強的主機以達到南達科他級的27節速度後,18英寸炮方案被廢棄。

該項研究最終轉成了蒙大拿級。另一方案是由建造修理局的設計所,在 A.J. Chantry上校帶領下進行的,提出了裝12門16英寸炮或20門12英寸炮的「巡洋艦殺手」方案,能通過巴拿馬運河,達到35節航速和15節下20,000海里航程的要求,最終確定排水量為51,760t,但該方案的裝甲只能承受203毫米的炮彈。最終提交出A、B、C三種改進方案,它們都加強了裝甲並把副炮換成150毫米炮。"A" 方案最大,為59,060長噸(60,010 t),只有它還保留了4座炮塔裝12門16英寸炮的特徵。它的總功率達到277,000馬力(shp)因而航速達到32.5節(60.2 km/h; 37.4 mph)。"B"方案為最小的53553t用225,000馬力就能達到32.5節,有9門16寸主炮。 "C"方案則增大了75,000馬力來達到35節的初始要求。增加主機和增長裝甲帶(156米,而B方案是151米),使它達56666 t。1938年5月國會通過第二次文森法案,要求「將美國海軍實力擴充兩成」。它更新了34年的文森-特拉梅爾法案和36年的海軍法案,為衣阿華級建造提供了資金。

戰列艦設計總委員會要求新戰列艦不應用南達科他級的MK6型16英寸/45倍徑火炮,而應用上1920年代取消的列剋星敦級戰巡和南達科他級戰列艦留下的MK2型50倍徑火炮這時該艦已經超過了45000噸的限制,達到47298t當設計進入6月的最後階段時,當建造修理局正在實現原先的炮塔座設計時,而兵器局卻提出了一個更大的炮塔座方案,它實際上不可能在現有的排水量下上艦。

總委員會的一名成員驚訝地問兵器局「是否還有常識」幸而兵器局完成了重量更小的MK7型50倍徑火炮設計從而使得炮塔座維持原尺寸。

從上述情況來看,美國海軍並不是沒有考慮過大艦巨炮的方案,但是美國海軍的戰艦設計有一個天然的上限一一巴拿馬運河。

為了能夠在東西海岸快速部署,美國海軍所有的軍艦都必須要能通過巴拿馬運河,這就限制了軍艦的寬度,如果要部署更多武備,就意味著軍艦要更長,更高,這樣就會帶來適航性方面的不足,對於美國海軍這種遠洋海軍來說,這是致命的弱點。

另外鴨滑雖然38年就開始立項,40年開始建造,但是真正下水的時候,中途島都打完了。這個時候美國海軍已經深刻意識到了航空兵和海上制空權的重要性,所以戰列艦不再是美國海軍的絕對主力。新興的航空母艦將主宰大洋。

這時候美國海軍的對於戰列艦的定位,變成了航母的帶刀侍衛,以及提供對岸火力支援。在滿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還要有跟的上航母編隊的航速。而這些要求的集合就是鴨滑


這個問題得從日德蘭那場口水仗滿天飛的前衛戰說起

當然,核心思想就三個

炮越大越爽,女王的15寸懟的德國佬欲仙欲死

前衛對航速高在艦隊決戰是巨大優勢,英國人的戰巡隊全程直播了德國公海艦隊的動向,傑里科排出了史上最漂亮的T頭讓傻乎乎的德國撞了兩次(傑里科:舍爾王八蛋,誰跑誰孫子)

兼顧上述兩個條件下裝甲越厚越好(天天放煙花再膽大也受不了)


什麼航母,什麼航空戰,

設計目的上而言,衣阿華=20000海里/15節 35節戰巡+30節南達------合體。

衣阿華25節下都能有將近9000海里的續航力,極有可能是在核動力艦艇問世前高速航程最遠的軍艦。

這玩意是個fusion型,當然就體現出來它像戰巡的那面了。

稍微想想吧,護衛航母需要這麼快么?


首先你要知道的是,根據美軍的橙色方案預案,在主力艦隊交戰以前,快速的戰列巡洋艦分隊擔任著先期增援菲律賓的任務,同時擔負打擊日本戰列巡洋艦(金剛級)分隊,保障主力艦隊前導以及增援船隊的安全的任務。所以美國設計了列剋星敦級,並計劃建造6艘。

建造Iowa是嚴格根據重新修訂的橙色方案進行的海軍擴大計劃,因此需要一級類似列剋星敦的高速戰列艦來進行預想中的任務。這才是6艘Iowa出現的根本原因,至於給航母護衛,那都是以後的事情了。

脫離需求來談技術是沒有意義的。


不要航速的話,為什麼不去問問隔壁的蒙大拿呢?

首先,衣阿華在設計時已經不是低速鐵烏龜大行其道的年代了,太平洋艦隊必須面對聯合艦隊的高速戰列艦隊的威脅。

而且對於二戰時代的戰列艦而言,航速可是一項相當重要的指標。速度上不去的話就會導致聯合艦隊一樣的慘狀,扛把子的都是金剛那樣的老娘們,新銳的大和級不光速度不夠,航程也因為設計師的獨走根本不鳥軍方的任何意見,瞎幾把亂搞一通導致只能用於漸減邀擊作戰的最後階段,無法前出南太平洋前線作戰。

更何況美帝必須要考慮到巴拿馬運河的問題,要想塞下更大的炮塔座圈,加寬是勢在必行的,那樣就無法在兩大洋之間快速機動。

不過美帝自己也設想過給衣阿華裝上457mm口徑的主炮,後來是果斷放棄。


鴨滑噸位比南達大

鴨滑火力比南達強

鴨滑航速比南達快

但是鴨滑的防護卻跟南達半斤八兩

顯然,鴨滑發展畸形,犧牲了防護

所以,鴨滑事戰巡


碧藍航線和戰艦世界聯動出了喬治亞,也就是衣阿華4號方案,只不過換了457mkA。

在碧藍航線wiki上有衣阿華級設計史,其中講到,衣阿華的火力是比南達科他級強的。這個體現在mk7的彈道性能比mk6好!很搞笑的是原版的mk7的炮塔底座比衣阿華船體設計的尺寸要大一點。。。裝不上去。。。後來才改成了現在的mk7。

對於美國海軍的作戰體系,對於戰列艦航速的需要是要大於防護的。第一,美軍意識到航母的作用比戰列更重要,你大和想和我衣阿華決戰?不存在的,航母懟死你!第二,美國之前的戰列艦都是鐵王八和超級鐵王八,美軍的理念一直犧牲航速換取火力和裝甲。然而在美軍的假想戰爭推演中,是需要一個高速戰列艦來應對太平洋戰爭的!也就是說,裝甲我夠用,但是我又需要航速,火力還能往上提一點,所以我覺得這種設計是合理的。

衣阿華對比南達科他,排水量增加10000,換來的是6節航速提升,mk6變成mk7,看起來口徑一樣,但是mk6是45倍徑,mk7是50倍徑,倍徑大了炮彈的初速也會大,威力自然不會一樣。玩過戰艦世界的都知道mk6炮彈飛的有多慢。。。

一個戰艦好不好,不能光看面板性能,你得放在一個體系裡面看。對於美軍來說,我就是要航速,沒航速怎麼配合我的特混艦隊?

另外,你說的對mk7的超重彈做一個更均衡的設計,怎麼個均衡法?不是很懂你的意思。。。_(:з」∠)_


北卡南達27、8節的航速在航母編隊作戰時是跟不上的,所以衣阿華級才會把航速一路提升到33節。這個速度和大部分航母迎風放飛機的航速差不多。而裝甲方面衣阿華的主裝厚度沒有太大提升,只是增加了傾角,不過這也夠用,反正能打穿自己的都交給航母解決了。


https://media.weibo.cn/article?id=2309404269357323663626?

media.weibo.cn

穢土轉生之前寫的。基本主旨是從綠寶書上一個字一個字抄的,潤色沒做好讀起來會很生硬(我本來以為會先審,提出修改意見,到時再改也不遲,結果直接給發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