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這是凡人的本性:對於最為珍惜的東西,他們先是愛,然後是毀滅,然後再去愛。(這裡最為珍惜的東西指已得到的還是覬覦的?)

2你受的教育讓你生活在怕中。這兩句話怎麼理解,書中好多陳述都只是給出個結果卻沒有告訴我為什麼,不大懂。


1.可以是已得到的,也可以是覬覦的。得不到的時候想要得到,得到了之後就開始不珍惜,進而毀滅,也可以理解為失去。失去之後才後悔莫及。

2.我們受得教育告訴我們前路坎坷,所以要努力,要未雨綢繆。所以我們努力著,怕自己不成功,怕自己做不好。我們未雨綢繆著,怕擔心的事情發生。
1.人性中的喜新厭舊、佔有慾作祟2.教的都是前人的經驗,經驗也就是趨利避害。

以上拙見。


第一句話 要結合那個小靈魂的故事來說來理解就很簡單了 意思就是 我們人類一開始是處在愛中 但是為人後 我們就因為人的種種屬性而害怕,但是最後卻又學會了愛。第二句話 所謂的教育其實是一種枷鎖,是我們為人的枷鎖,種種規則使我們失去了靈性 教育當然就是一種不幸嘍,我們整天變得戰戰兢兢的不就是因為被各種教育所說我們是一個獨自的個體,我們對抗著整個世界,怎麼能不去害怕呢?失去了圓潤的與世界融合的大圓滿。題主的不理解是因為沒到時候。

1、最為珍惜的東西指已得到的還是覬覦的?這個問題不重要

舉例

錢,花了,再賺。

葡萄,吃不到說酸,但還是想著葡萄。

女人,得到了久而生厭,再去找別的女人。

女人,得不到說賤,但還是想著女人。

2、學生見到老師是害怕,我們見到警察是害怕。

但是老師也是幫助我們的,警察也是保護我們的。

他們都有兩面,但是教育讓我們只關注使我們恐懼的一面。


首先看珍惜,為什麼要珍惜?

因為你認為你發現一個新事物了,你很感興趣,你的小我想要佔有它,所以你的行動會是愛的。這個愛來自於最深處,但你不知道。

當你得到它時,我說的不是你愛的主體,而是愛本身。你是喜悅的,但因為你以為愛是你獲得的東西,你的小我就會害怕失去愛。一旦有害怕失去的想法,就是在說你其實沒有擁有愛,那麼你的行動就會說破壞的,最終你會感受不到愛,但你永遠不會失去愛。

當你明白你永遠不會失去愛,並且你就是愛,愛無處不在,你就會重新愛它,愛那個事物。


1的意思是人的情感是在愛與恐懼之間波動的,對待珍愛的事物也是如此,恐懼則會帶來毀滅

2的意思是我們的信念系統是建立在恐懼的基礎上的


第一個觀點似乎與我的經驗不符。所以不理解。

第二個觀點就比較容易了,一個人的感受很大程度上是思想決定的,比如一個從來不知道什麼是拔牙的小孩第一次看別人拔牙可能沒啥感覺。但是有過拔牙經驗的人,看別人拔牙,他可能覺得「痛」,實際上拔得是別人的牙齒,但是他卻產生了本不應該存在的痛感。這樣他的感覺實際上被思想給扭曲了,思想否定了真實的觸覺,而用虛假的觸覺代替了真實的觸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