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誰知道2020年銀行理財有什麼說法?看到好多人都把錢取出來了,我在糾結該不該取,取出來能幹什麼?


1、按照監管計劃,資管新規過渡期即將過去,2021年將正式施行,對銀行理財的影響比較大。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打破剛性兌,理財產品凈值化;二是對標類產品與非標產品進行嚴格定義;三是消除多層嵌套、規範通道業務;四是設立銀行理財子公司;五是過渡期內壓縮不合規的存量產品,最後一點影響會比較大。長遠來說,是有利於行業未來發展的,是一次自我修正。

2、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說影響不大,如果不想z追求5個點以上的收益,銀行理財依然是當下最適合個人投資者理財產品。不管從底層資產的質量、還是交易結構的設計,銀行理財都是非常安全的。主要還是看底層資產,目前銀行理財市場總的規模是25萬億左右,主要投向為債券、貨幣市場工具、非標債權、權益類工具。其中債券佔比在50-60%左右,主要為利率債和信用債,利率債一般是國債和國開債,其收益被稱為無風險收益率。信用債是投向高信用評級主體的,一般以國有企業為主,其中AAA及AA+佔了80%,也是非常之安全的。貨幣市場工具是指短期金額的產品,銀行主要是為了做流動性管理。其中主要投資的就是銀行存款、銀行承兌匯票及短期政府債券,也是非常ca安全的,這一部分約佔15-20%。同時也有15-20%左右投資非標債權資產,主要為信託貸款、委託貸款等,可以簡單的理解為信託產品,有主動管理類的產品,也有被動管理類的產品,這個一般是用來拉高理財收益的。也會投資一些權益類資產,一般是股票,但是比例不超過5%,主要是為了博超額收益的。當然每家銀行的情況不一樣,各個資產的比重會有所不同,可以通過G06監管報表去了解。

3、投資理財一定要結合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這裡面有很多可以講,我自己簡單的區分為收益要求和資金量。如果收益要求低於5個點,資金量又小,買銀行理財就行了。如果收益要求高於5個點,資金量又小,可以配置指數基金或者債基。如果收益要求低於5個點,資金量比較大,大部分配置銀行理財,少部分配置指數基金或者債基。如果收益要求高於5個點,資金量比較大,信託+銀行理財+指數基金配置起來就行了。


大環境是要打破剛性兌付。從宏觀到個人的理財自負盈虧還需要些時間 !明年銀行理財依然可以配置。全球經濟放緩,國家又沒有辦法用房地產這樣的大殺器再製造更高的信用。求穩為主。平安過冬。保值為主。

基本上告別躺賺模式了。嚴格講。對以後好。不然房地產泡沫刺的太厲害。大家都沒得玩兒。錢 放手裡就是貶值。 因為錢天生就是有利息的。放手裡不產生利息。自然就貶值了。可以關注關註明年股市行情,更深入的可以關注關注股權市場。


如果不是那種保本理財,建議你還是取出來,2020年中小銀行都半死不活的,天天政府說要給他們補充資金,就知道情況有多麼糟糕了,今年很多企業都熬不過,失業一大批,還是現金比較靠譜說實在的,實在是不知道怎麼理財可以考慮去買點實物黃金。

錢存在工農中建這種銀行裡面就行,小銀行別存,手上有錢,心裡不慌,理財這種東西除了保本的其他的風險都很大說實在的,目前來看是通縮明顯大於通脹,現金越來越值錢,直接存銀行就行了,利息無所謂了。

等到明顯通脹來了再考慮其他投資,現在階段現金就是王道。


謝邀!雖說要打破剛性兌付,但我們不能不理財,拿著紙幣現金攥手裡也不踏實吧,多種組合配置吧,根據自己的承受能力選擇銀行理財,定投,指數基金,保險等,對比著將風險分散開。


理財是分兩種,一種是舊版理財,即一年期的債權可能用4筆滾動的3個月理財對接,說白話就是理財背後的項目期限和老百姓的投資期限不一致,所以在這裡老百姓是被套利了,因為機構用短期資金的利率給你,配的卻是長期的項目,所以按市場的補償機制,還給你一個「剛兌」的隱性承諾。另外一種是新版理財,新版理財的期限都非常長,一般是20%投資非標債權,剩下的投標準債權,新版理財的特點就是如果非標債權的期限是2年,那新版理財的封閉期也必須是2年,且如果非標債權出現風險,直接會傷害到凈值,機構也不會再剛兌。對普通人來說,理財你還是可以買的,但是以後的理財期限會越來越長,要做好心理準備,總體風險尚可,因為投非標債權的比例比較低,大部分投資標的還是低風險的。總體講銀行畢竟是金融機構裏風險偏好最低的機構。


本金安全增值,終身享受這利息,你要不要??

mp.weixin.qq.com圖標

樓主你看這篇文章能不能幫助你?

我們要逐漸習慣低利率,乃至負利率時代。

96年,銀行存款利率10%,保險預定利率7.5%。

99年,保監會為防範保險公司的利差損風險,緊急停售所有高預定利率的儲蓄險。

2019年,銀行存款利率1.5%,保險預定利率4.025%。

伴隨著全球經濟放緩,理財產品打破剛兌,20年前歷史重演:

銀保監約談還在售預定利率4.025%產品的保險公司,提示風險。

10月31日,信泰人壽如意享停售。

12月18日,華夏人壽華夏紅停售。

12月25日,君康人壽頤養金生停售。

12月30日,弘康相伴一生、復星保德信星頤/星享福、招商仁和招盈金生停售…

展望未來十年、二十年,接近4%年複利的年金險可能是站在利率巔峯了。

就像20年前的終身8.8%年複利的儲蓄險一樣,早已成為絕唱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